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政治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在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從東晉到南朝結束,這里一直是朝廷臺省和皇宮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樞,又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稱,尤以亡國之君陳后主最甚。至德二年,他在豪華的臺城里,斥巨金修筑了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達數十丈的樓閣,其窗牖、欄桿等皆用沉檀香木,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置寶帳。閣中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遍地奇花異草,到處鶯鳴鳥啼,宛如人間仙境。他還自譜新曲《玉樹后庭花》,填上淫詞,讓數以千計的美女邊歌邊舞。但是,好景不長。不久,隋兵南下,迫近都門。彼時,樓上燈火,樓下烽火,笙歌未歇,殺聲四起。陳后主終被活捉于胭脂井中,成為隋兵的階下囚(后慘死于洛陽)。金粉南朝就在這靡靡之音中土崩瓦解了。
這首詩語言淺近,平淡無華,雖然寫在1000多年以前,可是同現代語言沒有多少差別,翻譯成散文就是:居住在臺城的六代君王及其大臣們競爭著比誰更豪華,而陳后主斥巨金修筑結綺、臨春等樓閣的事,達到了奢華的頂峰。后來,那些亭臺樓閣之所以都變成了野草,也就是國家覆亡,其原因就是陳后主譜寫的那一曲亡國之音。
這首詩雖然字面上非常平實,表面上非常平靜;但是它的意境,卻蘊含著十分深刻,十分深沉,令人十分沉痛、十分不平靜的東西。
劉禹錫生活的年代,唐王朝已經出現了種種由盛轉衰的不祥征兆。作者所經歷的“安史之亂”,動搖了帝國大廈的基石。殷鑒不遠的六朝和隋朝的朝興夕敗的慘痛教訓,猶如巨大的陰影,籠罩在所有愛國者的頭上。作為一位清醒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哲學家,劉禹錫不能不感受到這一切,不能不對這一切感慨萬千,痛徹心腑。
詩人是在無奈地感喟:自己生活的這個朝代,與當年的六朝越來越相像,越來越酷似了!
詩人是在痛心地預感:表面上一片盛世風光的大唐帝國,離重蹈六朝覆轍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詩人是在虔誠地告誡:唐朝的統治者們,如果你們依然“競豪華”,依然“事最奢”,那么,等待著你們的就是“萬戶千門成野草”!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領我們游頤和園,在萬壽山下,老師說:這座美麗的園庭是用臺灣換來的,是甲午戰爭的紀念品。意思是說: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數萬兩白銀重建頤和園,從而消弱了海軍的力量,才有甲午慘敗、痛失臺灣的國恥。
劉禹錫說的是六朝,老師說的是清朝。還有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難道不是一樣的命運,一樣的下場嗎?
寫到這里,我的鍵盤,不,我的靈魂在顫抖——
這,難道就是杜牧在《阿房宮賦》里所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嗎?
這,難道就是歷史上的那個不可逆轉、無法幸免、想逃也逃不出、想改變也改變不了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嗎?
選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ongrenzhiyou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