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版的《士兵突擊》
2007-12-31 13:22:06
半個月前,我的一位上海朋友打來電話,說他很喜歡《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希望能認識以下制片人張謙。本來剛好我原來的一位同事與張謙是發小,大學畢業都到北京后他們一直有來往,所以我和張謙應該也彼此有耳聞。但是考慮到盡快,我還是通過我在八一廠的一位與張謙很熟悉的朋友,將我上海那位朋友寫的書轉送給張謙。第二天中午,上海的朋友就打來電話說,他與張謙已經通過電話了,很高興。接著他又說看到我在《三聯生活周刊》上寫的文章“俄羅斯版的《士兵突擊》”,說寫的比較“狠”。我有些奇怪,我說我寫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真正的殘酷環境下,《士兵突擊》中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才有檢驗的意義。剛好我在前一段時間也接觸了一些我軍在東南沿海前線的軍人,從他們的言談中似乎也很渴望在自己身上檢驗《士兵突擊》的精神。因為他們有些人放棄了休假和調動,愿意堅守在那里,也許就是為的就是檢驗自己能不能實踐“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下面是我在《三聯生活周刊》上的文章:
俄羅斯版的《士兵突擊》
2007年12月,由國家杜馬選舉牽引出的有關俄羅斯的新聞,成了各國媒體的國際新聞關注俄羅斯的主要來源。在這其中,中國媒體對12月5日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將前往地中海和大西洋遠航的消息給予了遠超過西方媒體的關注。12月6日和8日,我分別參加了在鳳凰衛視和CCTV4就這條新聞進行的兩場長達20多分鐘的直播訪談節目。根據要求,節目中沒人提到“庫茲涅佐夫”號的姊妹艦“瓦良格”號。
由于二戰后噴氣式戰斗機的出現,為戰后航母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但戰后美國很長時間都沒有研制出為保證噴氣式戰斗機從航母飛行甲板起飛的彈射器,最終還是英國在1950年研制出蒸汽彈射技術后,美國馬上購買了專利并在1954年造出了C11彈射器樣機。C11可以瞬間將25噸的飛機加速到200公里/小時起飛。后來美國人又研制出了可以將35噸的飛機加速到260公里/小時起飛的C13樣機,從此美國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王國。
事實上,蘇聯在1946年也提出了建造4艘大型航母的計劃,提議者就是當時的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但設想遭到了斯大林否定后,1947年初庫茲涅佐夫也被免去了海軍司令。1952年庫茲涅佐夫再次回到海軍總司令的位置上時,又向斯大林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這次斯大林雖然沒有反對,但把建造規劃擱置了。斯大林死后,赫魯曉夫再次反對建造大型航母,而庫茲涅佐夫也再次為1艘因事故沉沒的戰列艦被免去了海軍司令。巧合的是,就在那艘戰列艦沉沒的那個月——1955年10月,美國戰后的第一艘大型航母“福萊斯特”號服役了。
隨后,蘇聯建造大型航母的計劃又幾經周折,在彈射器技術尚未突破又急需大型航母的情況下,終于在1982年9月1日將“庫茲涅佐夫”號底部分段送上了船臺。而此前的三天,試飛員法斯托維茨駕駛米格-29戰斗機在陸上長60米、寬30米、高度差為5.5米的試驗性滑越甲板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不依靠彈射器的常規噴氣式戰斗機起飛。隨后又有7名試飛員駕駛先后駕駛米格-29和蘇-27戰斗機進行了多次試驗,最終確定在航母上采用一段長60米、高度差5.6米、最大仰角為14°的滑越甲板。1989年11月1日13時36分,創造過“眼鏡蛇“動作的試飛員普加喬夫駕駛蘇-27K在航母上完成了第一次著艦試驗;17時17分試飛員阿烏巴基羅夫駕駛米格-29K在航母上完成了第一次起飛。在隨后的20天里,多名試飛員駕駛飛機在航母上共完成了227次飛行。1990年夏,舾裝完了的“庫茲涅佐夫”號勇半年時間完成了各型號飛機的454次飛行。從此,世界上第一艘不依靠彈射器起降重型戰斗機的航空母艦就誕生了。而此時,它的姊妹艦“瓦良格”號也已經下水,同時突破了彈射器技術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斯克”號已經上了船臺(后來被拆成廢鋼鐵賣掉)。
“惜別瞬間的來臨,天才創造的艦艇,你聳立在河上出現,展翅夢想的黑色怪影,你迅速躲進霧里,風吹干了眼淚……”這是2000年6月14日黑海造船廠文學協會《船臺》負責人卡丘林寫的一首與“瓦良格”號告別的詩。這天清晨,因為沒錢停工多年的“瓦良格”號離開黑海船廠被拖往了中國。從那兒以后,失去了“同胞姊妹”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憂傷得連續三年多都沒有出過遠門,特別是在2001、2002和2003年上半年,沒有參加過任何海軍的活動。2003年秋天,俄羅斯海軍準備對“庫茲涅佐夫”號進行為期4天的航行試驗,但因突然發生故障而未能出港。直到2004年9月,在石油價格飛漲的藥方治愈下,久病康復的“庫茲涅佐夫”號才出現在北大西洋水域,隨北方艦隊的艦船一起參加了“大西洋——2004”遠航訓練。而這僅是該艦1991年服役以來的第二次遠航。
上一次遠航是在1996年初,以“庫茲涅佐夫”號為首的特混艦隊在地中海水域進行了為期80天的遠航訓練。1996年底,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司令葉羅費耶夫上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出了“庫茲涅佐夫”號從1996到2004年這8年來忍受寂寞、孤獨的真正原因:“北方艦隊的人員已有3個月沒有領到工資了,我無顏面對部下。為了糊口,一些潛艇兵不得不在下班后去當搬運工,有的甚至賣血換錢。還有一些水兵要靠采蘑菇和釣魚養活自己……”。
2007年12月5日12時,“庫茲涅佐夫”號從莫爾曼斯克啟航將要完成71天的第三次遠航。16年前的1991年12月,她趕在25日蘇聯解體前來到了這里。而她從沒有到過這里的姊妹——“瓦良格”號,此刻正在編織著另一個大國的航母夢。庫茲涅佐夫是一名海軍元帥,而瓦良格是衛國戰爭中一名為掩護戰友犧牲了的近衛軍普通一兵。但他們身上似乎都有一種 “不拋棄、不放棄”的士兵精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