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門道夫:毛主義大師的告別
文/特約撰稿員 靈子
提要:毛/澤/東成了他的救主——此前,伊門道夫曾經試圖放棄繪畫以抵制資本主義美學,在找到毛/澤/東思想的信仰后,他感到自己的創作理想有了方向,重新回到繪畫上。
【小題】政治畫家
5月28日上午,德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約爾格•伊門道夫(Jörg Immendorff)因病去世,享年61歲。這位“新表現主義”大師世界聞名,用德國歌德學院院長阿克曼的話說:“現在世界上幾乎每個當代藝術博物館,都藏有他的畫。”
伊門道夫出生于1945年6月,歐洲戰場上的二戰剛剛結束,不幸和貧困遍及每個家庭,東西分裂更是給德國社會帶來長期的痛苦。自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怪乎伊門道夫在日后的作品中處處透出對國家命運、社會政治的深層關懷,政治成為他繪畫中的重要元素。
在他的代表作——1977年開始創作的《德國咖啡屋》系列中,伊門道夫大膽地運用獨特的色彩、極端的象征以及分割的畫面,表現出對德國分裂以及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冷戰造成全球分裂的批評態度,并提前12年預見到“柏林墻一定會倒掉”。
伊門道夫對政治的強烈參與意識主要來自當時德國最著名的行動派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1964年,19歲的伊門道夫考入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舞臺藝術設計,但沒過多久他就轉了專業,跟隨博伊斯學習。
博伊斯不僅給年輕的伊門道夫莫大的藝術影響,更使得他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變得活躍起來。自此,伊門道夫參加反議會的運動,加入德國共/產/黨,設計散發傳單。最后,校方對他的行為忍無可忍,將他開除學籍。有趣的是,成名之后的伊門道夫又被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聘為教授,返回學校。
【小題】毛的追隨者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出現了大批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追隨者,年輕氣盛的伊門道夫就是其中之一。在這些學生看來,當時美國就是腐朽資本主義的代表,他們希望歐洲在政治上走出二戰后美國的控制。
學生們因對蘇聯印象不佳,轉而關注中國。1968年,歐洲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五月學生/運動,集中體現出這一點。它的直接起因是對資本主義的理性批判和對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追隨。
那時,伊門道夫與朋友們參加了一個叫“團結”的組織,目的是讓人們能夠有住處。他們曾找到了一個空了3年的房子,并帶著旗幟和標語進去,說把這房子給流落街頭的人民,使那些人終于有了居住的地方。學生運動期間,他還把一根涂成黑、紅、黃色的木棍綁在自己腿上,在德國議會面前跑來跑去諷刺政府,直到警察用武力將他驅趕。
伊門道夫稱自己曾經是“毛/澤/東思想的堅定信奉者”,后來的思想則更接近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他有幾間房子專門存放毛/澤/東紀念品,足有幾萬件,僅《毛/澤/東選集》就有20多個版本。他稱自己至少通讀過兩遍“毛選”,還在自己的左臂上刺了一個“毛”字。
毛/澤/東成了他的救主——此前,伊門道夫曾經試圖放棄繪畫以抵制資本主義美學,在找到毛/澤/東思想的信仰后,他感到自己的創作理想有到了方向,重新回到繪畫上。他最認同的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藝術家要為人民大眾服務,其作品必須是高水平的”。他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讓自己盡力發揮靈感。
他曾表示,自己一生最難忘的日子是1976 年9 月9 日——毛/澤/東逝世的那一天。當他通過各種渠道確認這一噩耗的準確性后,悲痛欲絕地流下了眼淚。第二天,他忍住悲痛,在就讀的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組織了一個悼念儀式。
為此情結所促,伊門道夫多次赴中國辦展覽,1993年首次在中國展覽時,他下飛機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去毛/澤/東紀念堂,出門時還買了3冊毛/主席紀念堂珍藏書畫冊。
上世紀90年代被聘為天津美院客座教授后,伊門道夫經常到中國授課。他告誡中國年輕的藝術家,要關注社會問題,要警惕金錢主義的誘惑,金錢是腐蝕劑,它會毀損人的藝術趣味。伊門道夫曾創作過這樣一幅畫:“同事,你和你的藝術站在哪兒?”他借此警告同仁,不要被商業社會閹割靈魂。
【小題】大師遠去
由于作品中強烈的政治傾向,伊門道夫曾被冠以“政治卡通大師”、“社會現實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名頭。他也有很多政治家朋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是其中之一。施羅德曾在2001年訪華時攜伊門道夫同行,伊門道夫也給施羅德畫了一幅威嚴的黃金肖像,懸掛在德國總理府里。
早在1972年,伊門道夫就已應哈羅德•塞曼(Harald Szeemann)之邀參加第5屆卡賽爾文獻展,逐漸確立大師地位。1998年他也成為德國政府頒發的最高榮譽——德國十字勛章獲得者。他還獲得全球獎金最高的藝術獎項——(墨西哥)蒙特雷(Monterrey)現代藝術博物館所頒發的馬爾科獎,獎金高達25萬美元。
但在熟人眼中,伊門道夫更多的是個平易近人、關心底層疾苦的藝術家。在德國街頭常見流浪漢向路人推銷報紙人,收取象征性的零錢維生。雖然這樣的收入僅可糊口,但如果不是做這種交換,大部分人可能不會給他們錢。而這家報紙的幕后老板正是伊門道夫。他靠個人之力養著這家報紙,印刷出版,至少維持了20年。
2000年,伊門道夫與比他小30歲的保加利亞學生結婚,照片在西方各大報紙鋪天蓋地,使他成為一位不折不扣的“明星藝術家”。
3年后伊門道夫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卻是因為一次負面事件。在當年8月的一次大規模搜捕行動中,德國警方在一家賓館里拘留了伊門道夫和當時在場的9名妓女,隨后對他的房間進行搜查,找出重21.6克的可卡因,這個重量超過了個人消費的法律標準。
伊門道夫供認,在2001年至2003年期間,他曾在杜塞爾多夫的豪華賓館里同妓女度過了27次性娛樂晚會,并在其間吸食了可卡因,但他不承認勸說任何人服用可卡因。在法庭上,伊門道夫宣稱,他之所以吸食可卡因,完全是為了擺脫疾病的痛苦。
法院最終判伊門道夫11個月監禁,緩期執行。11個月,這非常重要,若是12個月,他會失去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的教授職位,這對他的一生是有意義的,代表著蓋棺定論的不同。在這一點上,德國社會對這位藝術家表現出很大的寬容。
風波漸漸過去,但他的病情卻慢慢加重了。自1998年起,他患上了罕見的側索神經萎縮癥。2006年,他只能被推著坐在輪椅上活動,完全喪失了創作能力。伊門道夫本人非常信任中醫,曾在德國找著名的中醫治療,也曾專門到中國看病,但病情依然無法得到控制,終于在今年長逝病榻。
生前,伊門道夫曾被西方藝術界普遍譽為“活著的大師”。如今,最后一個毛藝術大師也成為歷史陳跡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