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看看馬克思認為國家必然會消亡的這一觀點。
要想了解這一觀點,我們首先需要對國家這一概念進行了解,然后針對國家在歷史觀中的發展路徑以及未來的演化規律中分析。
首先,國家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籠統的感知,卻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01
那么我們先來看看國家的定義。
國家的定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領土、政府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簡單說,從廣義上來說呢,國家就像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有一塊大家共同生活的土地,還有一個管理大家事情的“家長”(政府),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就組成了這個大家庭(社會群體)。
當然了,國家的產生并不是空穴來風了,而是有自己的歷史的。
國家的起源與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有關。國家的存在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并通過暴力手段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
比如,在奴隸社會,奴隸主階級依靠國家機器對奴隸進行殘酷的奴役和壓榨;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借助國家政權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和地租。
這個原因在于國家并非從來就有,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在原始社會,人們以部落為單位共同生活,沒有階級劃分,也不存在國家。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逐漸產生,社會分化為不同的階級,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國家應運而生。
那么當你了解到國家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的時候,問題就來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是什么?與我們普通人民群眾的利益有什么關系?
比如,我們可以對國家的國體進行判斷。比如美國的國體是資產階級專政,維護的就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因此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
當然,現代金融體系已經讓各人結合緊密結合在一起。比如在工作中生產活動中你是生產者,把錢放在銀行你又是投資者,或者放在金融市場也是投資者。很容易模糊資產階級與非資產階級的界限。
但誰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體的利益就會受到很大的支持。
比如美國的選舉活動民主黨以及共和黨的選舉人就是在通過自己的政策主張來拉攏更多的群體來投票給自己,誰能拉滿更多的群體選票,誰就能有獲勝幾率。所以,我們看到的美國不同黨派的政策主張是完全不同的,是因為這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專政而針對不同群體的利益而出臺的政策主張!
這就是國家的定義,起源以及作用。
02
那我們從馬克思主義視角來看為什么?
1.馬克思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日益尖銳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導致了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
經濟危機使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
而無產階級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必然會通過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將逐步取代私有制,從而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開辟廣闊道路。
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也將極大提高,階級差別將逐漸消失。
當社會不再存在階級對立時,國家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也就自然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共產主義社會的特征決定國家消亡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具有一系列獨特的特征。
在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產品按需分配,人們的勞動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由于消滅了私有制和階級差別,人們之間實現了真正的平等、團結和互助。
在這樣的社會里,社會事務的管理將不再由少數人壟斷的國家機構來進行,而是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社會的公共秩序將依靠人們的自覺遵守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來維持,而不再需要國家強制力的保障。
可以想象到,在共產主義社區的構想中,居民們通過民主協商共同決定社區事務,資源分配公平合理,人們自覺地為社區的發展貢獻力量,不需要國家權力的介入。
總之,共產主義社會的高度和諧與自我管理特性使得國家的存在失去了意義,國家必然走向消亡。
所以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視角,未來國家必然會消失,是作為階級屬性的消失,但不是公共管理領域的消失。
因為國家是因為階級矛盾產生的,在未來高度發達的社會中,階級矛盾不存在的。因此國家也會消失,是我們腦海中認識的“統治型,階級屬性”的權利型政府的消失,留下的更多是服務型一個職能部門。
所以呢,從馬克思主義角度來看,國家的消亡是必然的。如果資產階級經濟理論是為了讓每個人更多的適應以及發展自己的話,而共產主義社會理論也是給每個經濟人指明了應該朝著什么樣的社會去努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