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瀏覽昆侖策網,讀到了《胡懋仁|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實踐與思考》一文。對作者在文章中關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和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理解不敢茍同,在此與胡懋仁同志商榷。
一,關于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認識和理解
什么是社會主義所有制?
在《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是這樣說明的: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2頁)。
在這里,馬克思明確地給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協作和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基礎上;
第三,是重新立個人所有制。
在這里告訴我們,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復封建社會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會主義所有制一種個人所有制;3,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既然社會主義這種個人所有制是以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那這里的個人所有制,就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把資本主義所有制叫做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為什么可以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呢?
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與其生產條件相分離,他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勞動力商品化來實現的,即通過勞動者把自己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來實現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出賣勞動力之后,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就歸資方所有,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都是屬于資產者所有的。因此,資本主義所有制可以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
正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商品化,客觀上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主體地位,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體現的是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即體現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重點是財產增殖,而資本主義制度所體現的是資產者對財產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點就是體現資產者對個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
而從上面的引用可以看出,在馬克思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定義中,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重點并不是如我們習慣性想象的那樣,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是勞動者的個體所有制。這與大多數人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二,社會主義革命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
資本主義實現按資分配,那體現的是資產者的個人所有制。由于在資本主義社會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因此,在資產者合資經營時,企業需要采用按資分配方式來體現這種資產的個人所有制。那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呢?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雖然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卻沒有消滅生活消費的個體性。因此,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勞動者投入的生產勞動是具有個體性質、并且是有差別的。因此,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必須體現勞動者提供勞動的差別并在生產結果的分配中體現出來。這就需要實行按勞分配。社會主義所以要實現按勞分配,正是為了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投入的個體性質。
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
就是因為勞動者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而在事實上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產生兩個結果,一是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這就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一是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勞動者的勞動所有的權利得到體現。這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意義所在一一社會主義實現公有制不是為了體現產權,而是為了消除產權存在的依據。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本質意義在于它可以或者說它已經消去了資產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性質。
因此,社會主義實質就是用勞權主體取代產權主體,即讓勞動者當家做主,體現勞動者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的權利;
因此,社會主義實質就是用體現勞權的制度取代產權的制度,從而實現按勞分配,滿足勞動者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基本要求;
因此,社會主義就是用消費價值(勞動者對消費需要的滿足)的生產方式取代剩余價值(資產者對資產增殖的需要的滿足)的生產方式。
在這里的核心,就是從“誰投資誰受益”的資產經營方式轉變為“誰勞動誰受益”的勞動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不僅是基本制度的轉變,也包括主體觀念、權利觀念、企業觀念、制度觀念的轉變!
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革命是,它在本質上就是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
三,從互助組到人民公社,正是在我國農村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革命性轉變。
“我們在從農業互助組到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還是以土地、農具、車輛(大車)、牲畜等生產資料入股,組成這樣的合作社。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階段的合作社,還不能說是勞動群眾的集體所有制。一是因為這種初級社規模普遍較小,加入的農戶數量也不多。所謂合作社,就是搭伙搞生產,并且在分配上,一部分是按勞分配,還有一部分是按入股時的股份分配。”從互助組到初級社,是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過渡時期。而從初級社到人民公社,則是完成了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過渡,完全形成了按勞分配的公有制經濟模式。當然,即使從1958年開始了人民公社,但頭三個的以公社為單位的核算的模式也遭受了挫折,之后,在1961年之后進行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調整。并從此人民公社處于相對穩定的形態。
在這里的核心,就是從“誰投資誰受益”的資產經營方式轉變為“誰勞動誰受益”的勞動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不僅是生產主體由資產者到勞動者的轉變,也包括基本權利、基本制度、企業性質的根本轉變!
人民公社的集體所有制與工商企業的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所建立的是全面體現勞權經濟制度,而工商企業所建立的是產權經濟制度。社員大會、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和工分分配制度,這是全面體現社員勞動所有權一一勞動管理權和勞動分配的基本制度,而工商企業的制度卻是體現產權的制度。人民公社體制是勞權公有制模式,而建立產權制度的蘇聯模式是產權公有制模式,兩者是不同性質的模式。
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革命是,它就是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
當我們說到馬克思主義學說時,它就是探討勞動者實現其勞動所有權的學說;
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時,它是指以勞動者為主體的、體現勞動者消費需要的生產方式!
所謂的按勞分配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分配上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所有的權利要求!
人民公社體制的意義在于它真正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所有制設想變成了現實的生產模式。
四,人民公社的公有制模式是體現了社員勞動投入的個體所有制特點的。
“到了高級社和人民公社的時候,社員原來入社時的股份都算作集體的生產資料了,個人不再擁有對這些生產資料的所有權。這樣的集體財產,是由生產隊、生產大隊和公社等各級管理機構來進行調配和管理,而社員個人則幾乎完全失去了直接的所有權和支配權。這時的所有制可以肯定是公有制,但是公社社員個人都沒有任何對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權與支配權。這時的公有制是一種不包括個人所有制關系的公有制。”
這一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社員,人民公社的社員,是具有雙重身份的。他既是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又是勞動所有者。
作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社員有權與其它社員一起,利用公有的土地和生產資料,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這是公有制對勞動者的第一重意義。
在公有制條件下,公有的生產資料對勞動者而言,它是一種滿足生活消費需要的手段。生產資料的實現事實上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了唯一的生產主體。因此,社會主義條件下,即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勞動與生產資料的相互關系中,生產勞動已經取代了生產資料的支配地位而起主導作用,生產資料則處于從屬地位。這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對勞動者的第二重意義。
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事實上消除了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在公有制企業的勞動者在資產所有方面是沒有差別的。因此,公有制條件下的勞動者雖然也有生產資料公共所有者的身份,但公有制本身也決定了他們并不存在產權方面的利益要求。這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對勞動者的第三重意義。
作為勞動所有者,社員由于是以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社員在消費需要和勞動所有方面是有差別的。能不能體現這種差別并在分配和管理上體現出來,決定著公有制經濟能不能正常進行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公有制條件下的勞動者的利益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不是什么產權。也就是說,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為體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要求提供了現實可能,這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對勞動者的第四重意義。
當社員參加生產隊勞動時,它是以雙重身份出現的:作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他可以與其它人一起來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作為勞動所有者,他和其它所有社員一樣,具有按照投入勞動量(工分)的多少進行年終收入的權利,同時在生產過程中也有社員作為生產主體,通過社員大會的途徑,決定生產隊的主要領導成員及生產隊的重大事項。
當每個社員可以憑借自己投入的勞動參與集體生產成果分配時,這時的公有資產對社員而言體現為作為滿足生活消費需要的手段的作用,這就是公有制對勞動者而言的所謂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具體體現。
當每個社員可以憑借自己的勞動參與集體生產成果進行分配,多工多得,少工少得,這表明社員的勞動投入的個人所有制得到了實在的體現。
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由于建立了社員大會、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和工分分配制度,全面體現了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因此,它向我們展示了馬克思講的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具體涵義。“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余下都是自己的”這個生產結果的分配模式,很具體地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的個人所有制,即通過工分分配方式,根據每個社員勞動投入量來分配個人收入或消費價值量。
五,認識社會主義所有制需要同傳統的所有制觀念中走出來。
在《共產黨宣言》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共產主義革命需要做到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什么是傳統的觀念:那就就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觀念:包括生產力觀念;生產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制度觀念;文化觀念等等。
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主體,就是資產所有者;而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主體是勞動所有者。
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權利是資產所有權或產權;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權利是勞動所有權或勞權。
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基本制度是產權制度,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基本制度是勞權制度。
人所共知,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做主,要實現按勞分配。
這勞動者當家做主是什么權利?就是“誰勞動誰經營”的勞動管理權;這按勞分配又是什么權利?就是“誰勞動誰受益”的勞動分配權。勞動管理權和勞動分配權,就是勞動所有權在管理上和分配上的具體體現。
因此,社會主義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生產方式,是滿足勞動所有權的生產方式。當我們考察和分配社會主義所有制時,我們應該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用勞動所有的基本觀點來觀察和思考問題。
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僅需要從二千多年的傳統的封建觀念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必須從與私有制相適應的傳統的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及制度觀念、企業觀念中解放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