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民營經濟的“五六七八九”背后,這位副國級領導這樣解讀》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中國民間商會會長,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高云龍先生此文見于2023-09-05 13:32:24紅歌會網。
請讀者注意,我的駁文在多重括號內,括號外是這位副國級先生的全文。】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回顧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總結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我們對新時代民營經濟實現更好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
一、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這些成就的取得,歸功于黨的正確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而民營經濟則是重要的推動力量。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民營經濟是解決國計民生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力量、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第二,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力量。第三,民營經濟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第四,民營經濟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者、是自主創新的重要貢獻者。第五,民營經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主體、是參與國際競爭的有生力量。第六,民營經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扶貧開發和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力量。
事實證明,凡是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那里的就業就比較充分,那里的市場發育就比較成熟,那里的經濟就充滿活力,那里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比較富裕。
《《《《《“擁有該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在其擁有所有權的該生產資料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上,只要沒有違法,統治依規矩在其擁有所有權的生產資料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上,賦予和維護所有者對非擁有所有權的他人擁有支配的權力;非所有者,在所有者對其所有的生產資料合法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上,統治依規矩施加其必須服從所有者權力支配的義務,否則就要遭到統治的暴力或強制力的懲處。
生產資料所有權,與其它財富的所有權一樣,是統冶依規矩就生產資料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規制的人與人之間(包括人與人的組織之間和人的組織之間)的權力、權利和義務關系。
這里順便提及,財富,就是稀缺的效用事物。
國家社會由統冶依規就財富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規制的所有權只能有個人所有的和由個人構成的人的組織中的人共有的,統治社會的政府所有的三種。因此,國家社會由統治依規就財富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規制的所有權只有個人所有的、非政府的組織大家共有的,和統治社會的政府所有的。個人所有就是私有,因為只要沒有違法,個人對其所有權的財富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就是他的私事,任何他人和任何人的組織無權過問、防礙,更不準干涉、侵犯。而非政府的組織中的個人大家共有的,該組織中的任何個人對其所在組識大家共有的財富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就不是他的私事。政府所有的,至少在現代國家社會,其所有的財富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也不是政府組織中的任何人的私事。政治統治不可能規制出即不是個人所有,又不是集體和國家所有的財富所有權。
不存在離開統治規制的社會財富的所有者的所有權的所有制。所有制是統治規制的社會財富的所有者的所有權的所有制。人們根據統治規制成的不同社會主體的所有權得出認識,稱之為所有制。國家社會由統冶依規就財富的占有、使用、享用和處置規制成個人的所有權,人們把它叫私有制,規制成非政府的組織大家共有的所有權,人們把它叫集體所有制,規制成統冶社會的政府的所有權,人們把它叫國家所有制。
因此,國家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只能有個人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國家所有制三種。個人所有制就是私有制。【 見我發表于紅歌會網的《駁“‘民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是一個概念嗎?》】”
“民營企業家”的企業,既不是屬于集體大家共有,更不是國有,而是屬于“民營企業家”個人所有,“民營企業”就是生產資料私人所有,通過商品交換關系的經營對勞動者社會創造的財富進行剝削的私有制企業。
什么是資本主義經濟?通過商品交換關系來進行剝削的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
“民營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是,我國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發展到今天,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必要特別指出,照懋仁 弘毅先生在《“民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是一個概念嗎?》的說法,“現實中的‘民營經濟’是相對于官營(主要國有)經濟而言的一切經濟形式”,外資當然也是“民營經濟”。加上外資,“民營經濟”豈只是中國經濟“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已成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汪洋大海了,哪里能來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在中華民國就已作為國家經濟的主要存在,為什么沒有出現“第一,民營經濟是解決國計民生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力量、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第二,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力量。第三,民營經濟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第四,民營經濟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者、是自主創新的重要貢獻者。第五,民營經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主體、是參與國際競爭的有生力量。第六,民營經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扶貧開發和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力量。”?
全世界除一、倆個國家外,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為主要或為基本,為什么在“第一,民營經濟是解決國計民生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力量、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第二,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力量。第三,民營經濟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第四,民營經濟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者、是自主創新的重要貢獻者。第五,民營經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主體、是參與國際競爭的有生力量。第六,民營經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是扶貧開發和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力量。”上或發展上,都不能與中國比肩?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姑且不論。所有發展中國家除一倆個外,都是“民營經濟”為基本或主要,其決大多數,“凡是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那里的就業就比較充分,那里的市場發育就比較成熟,那里的經濟就充滿活力,那里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比較富裕”的事實在哪里?
只有一個解釋,是中國政治模式的政治統治規制的結果。
任何社會都是政治統治統起來的。任何社會的經濟怎樣,都取決于政治模式及其政治狀態、政治統治對社會規制的好壞。
“沒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創建的政治模式和為這個模式打下的基礎,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改開’無非主要是私有化、市場化,加國際貿易和引進外資,還有署名作者的發展與美國的關系。所有這些,其它發展中國家都在搞。其它國家的人民也是‘勤勞和智慧’的。為什么找不出個能與中國‘改開’比肩的例子。所以,中國包括‘改開’的40年在內的70年的發展成就,決定性的是中國的政治模式。【引至我在紅歌會網的《讀楊潔篪署名文章有感》】”
“世界上私人所有的企業在世界經濟占了絕大比重,世界上有幾個國家的私人企業家能像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民營企業家’能那么快的暴富、那么快的發展和那么快的‘創造的社會財富’?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企業在內的一切人或組織‘創造的社會財富’,其實都只能是政治統治規制的統一有序的社會的結果,離開了政治統治規制的統一有序的社會,任何人或組織都不能創造社會財富。因此,在當今的世界各國績效優其突出的包括上繳的稅金在內的中國‘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財富’,只能是中國無產階級性的共產黨創建的政治體制的政治統治規制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離開了中國這樣的政治統治規制的中國社會,就不可能有今天人們說的‘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財富’。所以,‘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財富’是偽命題。何況只能是如此創造的社會財富,除了沒有能偷稅得手的稅金和雇傭工人的工資等外,包括暴發起來的企業的財產,都被‘民營企業家’私人拿去了。 【引自我發表于紅歌會網的《有感于“民營企業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的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因此:
包括高云龍先生所謂的“事實證明,凡是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那里的就業就比較充分,那里的市場發育就比較成熟,那里的經濟就充滿活力,那里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比較富裕”的論斷在內,
都是無視當今人類國家社會基本事實的瞎說,和因果到置的謬論!》》》》》
二、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的取得,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確指導的結果,是包括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內的中國人民艱辛探索、勤勞奮斗的結果。
改革開放40年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經驗,初步總結有以下幾條:
一是黨的理論不斷創新發展,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和“三個平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營經濟是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實現了理論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為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再次注入強大的思想動力。
《《《《《嚴格來說,應是中國共產黨堅持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創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模式的前提下,堅強領導的結果。沒有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創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模式,就不可能有中國現在取的一切偉大成就。
高云龍先生這里會不包括廣大公有制經濟的“中國人民艱辛探索、勤勞奮斗”,決非偶然。
“‘民營經濟’就是生產資料私人所有,通過商品交換關系的經營對勞動者社會創造的財富進行剝削的資本主義經濟。
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剝削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甚至中級階段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必要和輔助部分,但不應成為主要部分。 所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得以‘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為原則或前提。支持和發展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剝削經濟應以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為主體——即公有制經濟在國家經濟中占主要地位——為原則或前提。否則國家經濟就不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見紅歌會網我的《正“民營經濟”之名》】”
無產階級性質的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統治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私有制經濟的相當程度的存在是必要的。在無產階級性質的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統治下可以使、也才能使資產階級是人民的一部分,但,是團結的對象,不是依靠的對象,更不是執政力量。
“民營經濟是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力量”,就是生產資料私人所有、通過商品交換關系的經營對勞動者社會創造的財富進行剝削的資本主義經濟是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力量。那么,這個黨豈能是共產黨?
何況,不是人或人的組織、無生命無意識的經濟,怎么能成為執政力量?
“民營經濟”決不能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統治下的市場經濟的主要力量,主要力量只能是這樣性質的政治統治下的國有經濟。 從而,社會主義國家,“民營經濟”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以此為前提。
我國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民營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只能是社會主義經濟的輔助部分,“民營經濟”扯不上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
因此,“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決不能作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最終目的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剝削制度的黨的“我們自己人”。
以上言論根本違背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更是與中共的初衷不相容,本人決不相信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二是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制度。我們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從來沒有動搖。40年來,關于所有制問題的一些曲解誤解和不符合實際的錯誤言論曾經多次出現,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夠不斷迎接挑戰、戰勝困難,最根本的就是黨和國家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堅定不移,在執行“兩個毫不動搖”的大政方針上堅定不移。
《《《《《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的第六條是這樣寫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以上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基本經濟制度。
即,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須以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為基礎。
“40年來,關于所有制問題的一些曲解誤解和不符合實際的錯誤言論曾經多次出現”。然而這位高云龍副國級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卻沒有敢于對“民營經濟”到底是什么所有制經濟下個斷章。
把資本主義私有經濟美言成“民營經濟”,把資本家美言成“民營企業家”,正是為了掩蓋用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來化掉公有制經濟基礎地位的圖謀。
“兩個毫不動搖”就是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動搖。除了公有制只有私有制。這里的“非公有制經濟”只能是私有制經濟。前者是鞏固和發展,后者是鼓勵、支持、引導。改開前幾乎沒有私有制經濟,現在私有制經濟發展到已達“五六七八九”的程度,加上外資,已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汪洋大海。難道40年來,“最根本的就是黨和國家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堅定不移,在執行'兩個毫不動搖'的大政方針上堅定不移"的結果,就是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汪洋大海?
這是違背憲法的行為。》》》》》
三是持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突破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鴻溝,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取得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歷史證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我國國情,只有繼續推進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民營經濟的生機和活力才會不斷被激發出來。
《《《《《高云龍先生不得不說是“突破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鴻溝”,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然而,“是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取得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決不能是“建立和完善”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經濟發展到“五六七八九”,加上外資,讓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成為汪洋大海的市場經濟體制!》》》》》
四是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營商環境對于民營經濟發展,就像是空氣對于人、水對于魚。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穩步實施減稅降費,積極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不斷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加強產權保護,依法甄別糾正冤假錯案,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此段無駁斥必要。》》》》》
五是堅持依法治理和守法誠信,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信用經濟,民營經濟發展與法治建設密不可分。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指引下,我國逐步建立了以憲法為統領,包括刑法、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等在內的完整的經濟和民商事法律體系,公平對待和平等保護民營經濟。廣大民營企業家順應全面依法治國時代要求,堅守契約精神,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講誠信、守信用、重信譽,增強了企業發展的軟實力。
《《《《《此段無駁斥必要。》》》》》
六是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契機。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秘訣。40年來,民營經濟在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使企業發展跟上經濟全球化步伐。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赴海外投資的步伐日益加快,已經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走出去”中拓寬了發展平臺。
《《《《《自人類進入國家社會以來,就是國家之間弱肉強食、矛盾斗爭及其力量對比關系決定的“全球秩序”。
所謂“全球化”,只能是國家之間弱肉強食的矛盾斗爭及其力量對比關系決定的“全球秩序”之下的“全球化”。
“民營企業家”有將剝削中國人民社會地創造的財富轉移到美國等國家而“融入”該國成為該國國民的,但,決沒有“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的。至于各個國家,與它國發生經貿等關系,起碼必須保持自己的主權獨立和生存、發展的利益,而且不可避免相互矛盾斗爭,決不可能“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
不管中國變成什么性質的國家,美國都決不會容忍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崛起,對我搞軍事遏制、挑釁,政治顛覆,經濟、科技制裁和打壓是起碼的,只要有可能,非得把中國搞掉不可。國際格局是美國主導的,“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是癡想。
因此,“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是自欺欺人的謬論。
嚴格一點說來,“全球化”早在15世紀就開始了。近代以來,發展為資本主義列強瓜分世界,并引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化發展格局”。
二戰后,整個世界的“全球化發展格局”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集團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集團全面對抗的“冷戰”。在初期,美國對蘇聯擁有所謂絕對的核優勢。但當時,核攻擊是用飛機轟炸,美國就那么點核彈,蘇聯扶植的東歐國家使其能布下一個其要害地區對北約擁有上千公里以上的外線大縱深攻勢防卸戰略,層層的防空和制空網實際上使當時僅有不到百枚原子彈的美國的絕對核優勢徙具形式。 很快,蘇聯也搞出了核武器。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利用朝鮮半島暴發的內戰,首先軍事上直接介入中國內戰,阻止中國消滅國民黨殘余勢力、統一臺灣;打著聯合國軍旗號越過“三八”線,肆無忌憚地展開吃掉朝鮮、以此作為威脅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侵略中國跳板的戰爭,結果被中國挫敗。
自此以后美國在中國周邊建立“星月包圍圈”,支持臺灣國民黨政權反攻大陸,將臺灣變成進攻中國的橋頭堡,組織反華聯盟,對中國進行政治、軍事和經濟的圍剿、遏制和封鎖;挑起疆獨和藏獨勢力鬧事、武裝叛亂、搞分裂;派遣美蔣特務和偵機,刺探情報,進行破壞和顛覆活動......。
蘇聯隨后最先搞出洲際導彈,將美國也置于當時根本無法防卸的洲際核導彈打擊之下,只不過數量很有限。但緊接著美國也搞出了洲際導彈并且搞出了潛射核導彈,美國的核力量仍對蘇聯保持壓倒優勢。這是美國在它稱為沒有打嬴的朝鮮戰爭之后接法國的班,敢于卷入背后有中國和蘇聯支持的越南戰爭的底氣所在。
哪里知道在越南戰爭中越陷越深。而在這期間的整個60年代,蘇聯以平均百分之7.1的經濟發展速度為支撐,很快的在極為重要的戰略和戰術核武器上趕上了美國,加上蘇聯及其為首的華約在地面進攻的常規軍力對美國及其為首的北約本來就具有顯著優勢,這就意味著美國根本就不敢動用核武器來對付蘇聯對西歐可能發動閃電般的大縱深的地面進攻。蘇聯經濟以明顯比美國更快的發展速度支撐的軍事力量的發展勢頭和美國深陷于越南戰爭而不能自拔并與已經擁有了核武器的中國為敵,使美國的西方陣營開始面臨軍心動搖的局面。
60年代初,中蘇關系破裂,而且矛盾逐步發展到69年初的具有軍事對抗的性質。表面看起來中國處于兩面樹敵的不利局面,但是中國與美國和蘇聯的對抗性矛盾是在蘇聯與美國各自為首的國家集團的全面對抗的“冷戰”格局之下,美蘇誰都沒有、也不能把并不能對其構成最主要最危險威脅的中國當成最主要最危險的敵人。只要各自的敵對方沒有被克服掉,任何一方都拿不出足夠的武力敢于對中國展開戰略性的軍事進攻或打擊。中國處于這樣的國際對抗性戰略格局的有利位置,并是決定美蘇戰略對抗天平向哪一方傾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時的美國急于尋找辦法從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脫身和緩和與中國的對抗,才能擺脫兩面對抗戰線過長,力不從心趨于不利的局面,集中力量對付蘇聯。如果能爭取與中國達成某種協同對付蘇聯的戰略關系,支持中國與蘇聯的對抗,使蘇聯兩面受敵的狀態更加嚴重,就能穩定和加強它的對蘇戰略從而全球戰略。作到這一點的前提是對中國作出如下讓步:軍事上退出直接威脅中國的越南戰爭和臺灣,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美蘇力量對比關系趨于發生的對美不利的變化迫使美國竭力要作出的重大戰略調整。所以美國更有求于中國。
至少到80年代中期之前,蘇聯的經濟發展速度盡管較前趨于減慢但仍然比美國快.美國因此與中國的戰略協同關系只能強化,不能削弱,式圖重新恢復與臺灣當局官方關系的新上任的里根總統看到中國有與蘇聯重新和好的趨向,只能就此作罷。中美關系,就是美國這樣不得已才與中國達成的相互妥協、互利的戰略協同關系。至于借“六.四”等事件,美國以人權為由率領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干涉中國內政、支持中國的所謂“民運”分子和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并暗中一直支持臺灣政權,公然向其提供武器,破壞中國對臺灣和平統一的努力則是常態。
蘇聯解體后,美國先是要專注于遏制解體后蘇聯留下的爛攤子避免發生可能嚴重損害美國和西方利益的事變,并竭力使局面對美國和西方更有利——如防止核武器擴散和流失、使烏克蘭這個當時僅次于美俄的第三核大國去核武化、遏制解體后的國家之間發生大規模戰爭波及到北約國家并遏制俄國兼并從蘇聯解體獨立出來的國家,肢解南斯拉夫,北約東擴、瓦解“獨聯體”,并促使俄國也解體。盡管俄國長期處于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由于俄國拼命保持著能在后發制人下都能毀滅美國的核武,不敢用武的,促使其解體同樣得象蘇聯解體那樣靠其內部的危機和動亂的發展來實現,所以一時騰不出手來對付中國。前蘇聯分裂的局勢大體固化以后,又來了個“9.11”事件,加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在21世紀的開頭兩、三年,美國主流的看法是“中國崩潰論”,再加上對中國的“和平演變”也即將得手,像蘇聯解體那樣解決中國美國是信心滿滿。被“9.11”事件激怒的美國于是去打阿富漢和伊拉克,一陷就是十來年。這樣,美國在蘇聯解體后,多達二十年的時間無法戰略東移、集中力量來搞掉中國。
等美國能騰出手來準備集中主力圍剿快速崛起的中國時,中國已經與被西方逼到只能與中國攜手共同對付美國威脅的俄國建立了戰略協同關系,俄國也有幸從嚴重、垂死的危機中復蘇過來。還未等美國的“重反亞太戰略”的政治軍事布署基本到位,在中國的初步強大和核超級俄國存在的情況下,已經成了美國難以用軍事解決的“硬骨頭”了。并且發現,由于核超級俄國的存在、中國與西歐在地緣政治和地緣軍事上又無嚴重的利害關系,中國所取的本分外交路線和美中矛盾有利于增強歐盟對美的相對獨立性,再加上歐中發展經貿等各方面關系有利可圖,無法撮合整個西方世界像對蘇聯那樣對中國展開“冷戰”圍剿。這種情況下,要與中國撕破臉全面硬干將很可能造成美國全球戰略的根本性破壞,吃大虧得不償失。所以,直到目前為止,美國才沒有膽子與中國徹底翻臉。
然而,目前,如果沒有核超級大國俄國對美國的核鉗制,在這里我重申我在《這一類的專家應當下課了》的那句話:“本人斷言,美國不僅敢于支持臺獨,而且會用武力逼迫中國投降,否則就敢于并有能力肢解中國!”那怕對美國跪地求饒,也無濟于事。”這里補充一句:投降了也要肢解中國,只不過基本上無需使用武力罷了。
在中國還未足夠程度的強大起來之前,如果核超級大國俄國被美國搞掉了,就一定是美國撮合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圍剿中國,哪里容得高云龍先身的“民營經濟”“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
目前,得有核超級大國俄國存在,要么,中國以核武為中堅的軍事實力必須足夠強大,才可能通過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的斗爭,迫使美與我和平共處。以核武為中堅的軍事實力越強大,中國越是能在這個世界相對更佳地爭取實現包括經貿在內的趨利避害地發展。
我在發表于紅歌會網的《國際關系和政治的起碼常識》一文指出:
“國與國之間合作的起碼前提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如果對方干涉和侵犯我主權和領土完整,對我搞軍事遏制、挑釁,政治顛覆,經濟、科技制裁和打壓,我怎樣才能與對方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我怎樣才能與對方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
不同國家要求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從來就是不同的,從來就沒有全人類同一內涵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因此,從來就沒有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因此,在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上,從來就不可能提供為全人類所有國家都接受的正確理念指引。
在和平與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上,我們與美國及被美國撮合起來圍剿中國的美國的盟國,從來就是根本不同、格格不入、矛盾沖突的。在和平與發展上,我們與他們從來就不可能有共同事業,在公平正義上,我們與他們從來就不可能有共同理想,在民主自由上,我們與他們從來就沒有共同追求。
自文明社會以來,人類就是分屬于相互競爭、矛盾對立,甚至對抗戰爭的各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分屬于各個國家的人類,就是分野成矛盾對立的各個階級、派別和集團。因此,人類從來就不是一個整體,地球也從來談不上是一個家園。
奴隸主、農奴主、地主、資本家就是靠對奴隸、農奴、佃農和雇用工人的壓迫和剝削而獨善其身,英國等當年的殖民帝國,就是靠對亞、非、拉國家的人民、民族、種族的侵略、屠殺、掠奪和壓榨而獨善其身,美國就是靠不斷對其它國家的戰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獨善其身。
分屬于相互競爭、矛盾對立,甚至對抗戰爭的各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和分屬于各個國家分野成矛盾對立的各個階級、派別和集團的人類,不可能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
不是以一種制度——社會主義,代替另一種制度—— 資本主義,不是以一種文明——社會主義,代替另一種文明——資本主義,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就決不可能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就絕對扯不上世界各國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到了今天,無視美國虎狼性質和圍剿中國的事實,仍然執迷不悟,侈談什么“融入全球化發展格局,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契機”的謬論,就是一心還要欺騙囯人。
如果開放就能使一個國家經濟騰飛,那么事情就太簡單了,所有國家照此辦理,豈不都能經濟騰飛了。
清朝末期,民國,當代的拉美許多國家,前東歐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什么沒有因開放而走上“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里再次強調,“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秘訣”,只有一個解釋,是中國政治模式的政治統治規制的結果。
任何社會都是政治統治統起來的。任何社會的經濟怎樣,都取決于政治模式及其政治狀態、政治統治對社會規制的好壞。
在這里,有必要再加以強調,“沒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創建的政治模式和為這個模式打下的基礎,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改開’無非主要是私有化、市場化,加國際貿易和引進外資,還有署名作者的發展與美國的關系。所有這些,其它發展中國家都在搞。其它國家的人民也是‘勤勞和智慧’的。為什么找不出個能與中國‘改開’比肩的例子。所以,中國包括‘改開’的40年在內的70年的發展成就,決定性的是中國的政治模式。【引至我在紅歌會網的《讀楊潔篪署名文章有感》】”
把開放說成“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秘訣”是彌天大謊。
什么是開放?查《現代漢語詞典》[修定本]698頁,開放,是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
一切國家都不可能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國人和進入國門的外國人,從事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的大凡是涉及到他人和本國家社會的不管是什么活動,必須服從本國的政治統治。統治就是依規矩的限制。規矩就必然包含某些事情和方面的封鎖和禁令。一切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事情和方面都少不了對外的封鎖、禁令、限制等。任何國家的開放都是有前提、有條件和有限度的。
中國的開放,只能是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開放,只能是政治統治依法的規制不容違反,只能是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只能是國家的政治、經濟等利益不容損害和出賣,只能是有利于、至少不能損害發展本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的與其它國家對等和互利的交流、交換、協作和合作的開放。
國際,就是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國與其它國家發展關系, 中國的對外開放,實際上就是一種國際活動,這個國際活動,與其它國際活動一樣,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實際上就是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地爭取與一切國家發展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的與其它國家對等和互利的交流、交換、協作和合作,而決不能搞沒有原則、前提和條件的開放。
沒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因為國與國之間做生意起碼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各國是主權獨立的政治統治的社會統一體,國家間的政治,更不要說政治統治規制的經濟了,不可能由于與其它國家做生意就能與其它國家化成一體,成為什么“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而且,基于主權獨立的國家經濟利益與其它國家的矛盾斗爭不可避免。“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其實只能是利用特定的國際格局,經過矛盾斗爭,參與現在由美國霸道性主導的許多國家做生意的大圈子,或參與區域內的與其它國家達成條款一至的做生意的國家中、小圈子。國際力量制衡關系一旦遭到破壞,沖突不可避免。被美言成“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七是注重技術和管理創新,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努力進行技術、管理、模式和產品等創新,從最初的“引進來”“三來一補”中學習模仿,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開展創新,依靠創新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
《《《《《此段無駁斥必要。》》》》》
八是堅持弘揚企業家精神,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和寶貴的稀缺資源,市場活力主要來自企業家,來自企業家精神。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重視企業家作用,極大地激發了民營企業家創業創新創富的熱情。廣大民營企業家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長期的創業創新實踐中培育了胸懷理想、不懈奮斗、敢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偉大時代精神,用實際行動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表率和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典范。
《《《《《這里的“企業家精神”,只能是高云龍先生的“民營企業家”精神。“民營企業家”精神就是馬克思早就說過的資本家骨子里的那種精神,就是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和手段,通過商品交換的經營,盡可能地追逐利潤、剝削勞動大眾社會地創造的財富為核心目的的精神。高云龍先生的所謂堅持弘揚企業家精神,只能是堅持弘揚資本家用一切辦法和手段,通過商品交換的經營盡可能地追逐利潤、剝削勞動大眾社會地創造的財富為核心目的的精神。
在中國,經驗已經表明,腐敗,政治統治對市場經濟中的資本家規制不到位,資本家不僅就一定會殘酷剝削工人,而且還一定會假、冒、偽、劣,欺騙消費者、偷稅漏稅、私挖濫采,甚至官商勾結,利用官員掌握的公權,里應外合,挖社會主義墻腳,化公有為私有,侵蝕、侵吞、盜竊國家和人民的財富。
許多公有企業就是資本家通過官商勾結,利用官員掌握的公權,里應外合,挖社會主義墻腳,化公有為私有,侵蝕、侵吞、盜竊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化為“民營企業家”私有而成“民營經濟”。
沒有中共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統治的大體有效的規制,就決沒有“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而是假冒偽劣, 官商甚至官商黑勾結,肆意攫取人民大眾社會創造的財富的精神。由于幾十年的腐敗,這樣的暴發戶企業家實在不少。中國人民不需要“民營企業家”這樣的“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和寶貴的稀缺資源”
蘇聯將勞動人民社會地創造的以利潤表現出來的財富統統吞掉的“民營企業家”加以取締,由勞動人民中的優秀分子來當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結果在同期,蘇聯的國有企業家不僅在企業賺取的利潤上,而且在企業對社會的經濟和除經濟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效益上,搞得比當時所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都更好,將私有革命成公有,用人民眾群中的優秀分子來當企業家,除掉戰爭及其造成的破壞所恢復的時間,蘇聯這個國家,只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就將一個歐洲最落后的大國,變成了能與美國抗衡了超級大國。
中國改開前的三十年,除了大躍進’和文革的影響,平均經濟年遞增速達10%左右,比改開的四十年還快,尤其是工業的發展速度是改開的四十年不可比擬,也是將私有革命成公有,用勞動人民的優秀分子來當企業家。
沒有“民營企業家”社會主義經濟照樣發展。關鍵是“民營企業家”是改開后當局根據需要政治統治規制的結果,要它有,它就得有,要它無,它就得無,而且是好是壞,取決于政治統治的規制,不取決于“民營企業家”,扯得上什么“寶貴的稀缺資源”。
改開40多年發展私有化,已使“民營企業家”實現了“五六七八九”,中國人民社會地創造的數百萬億經營性財富,已達4百萬億的金融財富,中國經濟的大部分財富,已屬于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極少數私人所有。中國人民要求的是社會主義經濟,不需要發展到“五六七八九”程度的“民營企業家”的“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和寶貴的稀缺資源”。
“市場活力主要來自企業家,來自企業家精神”更是胡說。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統治對市場經濟中的資本家規制不到位,“民營企業家”的“市場活力”和其它活力,不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且破壞社會主義政治,從而勢必顛覆社會主義國家。這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起碼知識,也是國際社會主義歷史的基本事實。》》》》》
九是堅持依法保護產權,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權保護制度逐步形成、逐漸完善。黨和國家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極大地增強了廣大民營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財富安全感,使他們能夠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
《《《《《此段暫不駁斥。》》》》》
三、新時代民營經濟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民營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機遇。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給我國經濟和市場預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民營經濟發展也遇到了市場需求不旺、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較重、轉型升級壓力大、產權保護不到位等現實問題,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面對困難挑戰,我們要看到有利條件,增強發展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
《《《《《高云龍先生在此除了談到“民營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機遇外,更多談到了“民營經濟”發展面臨諸多的問題。
我國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面臨諸多的問題”,主要是由我們自己所造成。
“政企分離”導致的是削弱國家對公有企業的監管、治理。以為放權讓利,對企業當權者實行高薪制度、物質刺激,與金錢、企業股權掛鉤的激勵機制,把工人弄成雇傭工人,企業當權者隨時可以打破工人的飯碗, 就能解決問題。結果是把國有企業當權者慣養成貪得無厭,貪贓枉法之徙。上下鉤結、里應外合,加上假職工福利之名,企業各級當官的“三公消費”、奢靡無度地揮霍國家錢財,多吃多占多分猖獗,挖社會主義墻腳,大量國有企業利潤、資產被私人侵吞。企業當權的爭權奪利,任人唯親、拉邦結派,,對企業職工專權,雇傭化的廣大職工缺乏極積性,消積怠工。
官場趨于腐敗,社會風氣趨于敗壞,加上上世紀90年代初的第二次“洋躍進”或經濟嚴重過熱,造成1952年到目前為止前所未有的嚴重通脹,不得不收縮銀根,導致空前嚴重的生產過剩、“三角債”、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銀行系統不良貸款超過30%以上,國家財政嚴重困難,數千萬國企職工下崗、變像下崗和失業。當局受西方經濟學俘虜的官養的經濟專家誤導,把這一切主要歸因于公有制企業有與市場經濟相克的弊端。國企開始了“抓大放小”、管理層與企業股權掛鉤、企業職工持股的激勵機制等等的方法私有化化掉,更不要說集體企業了。大型國企懾于人們依據憲法的反對,也企圖用職工、管理層持股,欺騙國人的所謂“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戲法,私有化化掉。
以上這些,是中國改開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搞不好的根本原因。
國有和集體企業被這樣搞糟了,為搞私有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惜兩極分化,也要“殺開一條血路”,找到了借口。無視古今中外的基本事實,以為靠驅使人們追逐私利的私有化,就能調動國民發展經濟的極積性,更快的發展經濟。
如前所述,改開后的高經濟增長速度,決定性的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創建的政治模式和為這個模式打下的基礎。但由于腐敗趨于嚴重,這個政治模式和為這個模式打下的基礎遭到削弱。如此改開的經濟發展速度總不能低于改開前。于是就用不斷加大力度的拔苗助長來實現高速度。
第一,是不斷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降低居民收入在GDP的比重。
1979~1991年的積累率平均32.5%,大幅超過改開前1952~1978年積累率27.4%的平均水平。進入21世紀后,變本加勵。2002年固定資產投資達國內生產總值的42.19%,首次突破GDP的40%;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達GDP的51.33%,首次突破50%;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達GDP的67.1% ,首次突破60%;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達GDP的72.15%,首次突破70%;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達GDP的80.56%,首次突破80%;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達GDP的83.1%。
不斷超高比重的固定資產投資,造成不斷趨于嚴重的生產過剩。為緩和生產過剩,又用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來增加需求。這只能使以后的生產過剩更嚴重,惡性循環。照此下去,最后必定是更嚴重的多的生產過剩危機暴發,引爆可能無法收拾的政治危機,導致放大版的“六.四”事件或“顏色革命”。
從2016年開始到2019年四年,才不得不使固定資產投資明顯滯于名義經濟增長。2020年新蒄病毒危機對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固定資產投資也只比上年增長2.7%,略微超過當年名義經濟增長。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滯于名義經濟增長12.57% 7.67個百分點。2022年盡管又受新蒄病毒危機沖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也滯于GDP名義增長的5.8%。
即從2016年開始,除2020年微升外,7年有6年使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年年下降,從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達GDP的83.1%,降到2022年的47.9%。而此前改開以后到2015年36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是不斷提高到可能創人類國家社會以來空前絕后的高度。
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當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除當年的GDP得到的。
用固定資產投資不斷擴張來緩和不斷發展的嚴重的潛在生產過剩危機,固定資產投資必需是基礎設施、特別是房地產,不僅以后不增加產出或供給,而且房地產還會繼續增加后續的需求。這是自2002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以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為主的原因。而生產性的固定資產投資則以外貿生產為主。于是,基礎設施、房地產、外貿生產投資,從而發展外貿,是上世紀末期到2015年,減緩拔苗助長產生的潛在發展的生產過剩危機的三大法寶,以至于到必須使需求長期超過供給,長期維持5%的通脹才能使經濟、財政的緊張關系適度緩和。這是中國到2015年,特別在09年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到中國外貿出口后,固定資產投資變本加勵的超經濟發展的原因。直到膨脹到極致的債務導致的資金、債務鏈不容再緊張,房價不能再高,潛在的金融危機不能再嚴重、不得不加以緩解時為止。
這里說的通脹,是我根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當年的GDP除上年的GDP,得到的百分數,再減當年按可比價格GDP增長的百分數。
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以當年141175萬人算,遠低于發展中國家70%左右的水平。并用敎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住房市場化“三座大山”,加上倆極分化,使廣大民眾更加相對貧窮。
而且還嫌不夠,第二,還用企業、居民負債,財政赤字擴張,造成的社會總負債占GDP比重的不斷提高,即宏觀杠桿率不斷提高,來拔苗助長。從改開前宏觀杠桿率可能不到50%,甚至更低(改開前企業負債不高,而且基本全是企業負債,沒有政府和居民負債),改開后宏觀杠桿率不斷增高,到2005年超過150%;2015年,10年再增高100多個百分點,達250%以上——不包括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在這個高水平上穩了4年,2019年底為255.9%。2020年新蒄病毒危機造成嚴重經濟收縮,已膨脹得十分龐大的金融體系出現嚴重資金鏈、債務鏈緊張,為避免引暴金融、經濟危機,宏觀杠桿率比2019年不得不又猛升23.5個百分點,達279.4%——不包括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有學者指出,隱形的地方政府的“城投債”達60萬億。再加上隱形的地方政府的“城投債”,宏觀杠桿率2022年已超過300%!
還得加上不斷擴大的對國際市場的依賴。1978年,我國出口依存度4.6%,進口依存度5.1%,1994年分別達到21.4%和20.5%,2006達到35.4%和28.9%。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后逐步下降,疫情期間又略有上升,2022年達19.8%和15%。
現在,企業、政府、居民負債使宏觀杠桿率已被弄得來達300%左右,地方潛在的債務危機已被弄得來十分嚴重,被作為支柱產業和地方財政收入產業的,只能漲、不能跌,高價的房地產潛在生產過剩危機被弄得來更是十分嚴重,從而潛在的金融危機被弄得來十分嚴重。其次才是世界經濟不景氣,再次才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給我國經濟和市場預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才使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整個國家經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如果是資本主義普選權的竟選政治或憲政政治的腐敗國家,由于各方面生產過剩最嚴重是2015年,早在美西現在唱衰中國經濟之前,中國經濟已經崩潰了。
中國經濟之所以沒有崩潰,關鍵是有幸于十八大以后中共新的核心領導班子緊緊抓住了反瘸敗、整黨治黨這個決定一切的政治斗爭的七寸,十余年來取得了趨于顯著的成效,腐敗、渙散的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統治轉向趨于強健,從而使統治對社會的規制和對經濟的調控力逐步得到加強,加上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外匯儲備夠大夠多,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避免了已經發展的很龐大的金融體量和泡沫經濟基礎上,十分嚴重的生產過剩造成的十分嚴重的資金鏈大規模斷裂和潛在金融危機的暴發。
2020和2022年兩年經濟遭到新冠病毒危機的嚴重沖擊,己很高的宏觀杠桿率沒有降下來,2022年還進一步嚴重了,但經過6、7年的努力,變本加勵積累起來的嚴重生產過剩,除房地產及其牽涉的有些行業外,都有重大緩解。如果不是2020和2022年新冠病毒危機的沖擊,2022年GDP的增長在2021年恢復性增長8.1%的基礎上增長6%也有可能。盡管有這兩年新冠病毒危機沖擊,二十大后抓七寸沒有放松,似乎抓得更緊,對政治、經濟等的治理繼續趨于加強,使這種政治模式的政治統治規制的經濟的內在動力逐步得到恢復,從而不僅能遏制并趨于化解潛在的嚴重生產過剩危機和金融危機,并在這同時還能使經濟具有相當的內在增長動力。
這才是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的根本原因。》》》》》
廣大民營企業家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揚艱苦奮斗、敢闖敢干、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的精神,積極應對各方挑戰、戰勝各種困難,努力保持民營經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要胸懷全局,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貢獻力量;要抓住智能化革命機遇,堅持走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投身深化改革開放,繼續推動市場化方向的改革;要勇于實踐探索,為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商業文明貢獻智慧;要不斷升華思想境界,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要注重自我革新,努力實現自身企業經營管理的現代化飛躍,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廣大民營企業家一定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奮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成長為無愧于時代的卓越企業家。
《《《《《高云龍先生所有以上對“民營企業家”吹上天的美言的某種程度的實現,都取決于黨中央領導班子緊緊抓住反腐敗、整黨治黨這個決定一切的七寸,使中國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模式重新趨于強健的政治統治對資本主義“民營經濟”的規制,而不是、也不能取決于“民營企業家”。至于“民營企業家”的企業家精神,如我前面所述,就是馬克思早就說過的資本家骨子里的那種精神,就是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和手段,通過商品交換的經營,盡可能地追逐利潤、剝削勞動大眾社會地創造的財富為核心目的的精神。這種資本家精神,只有通過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模式重新趨于強健的政治統治的規制才能遏制。我們的時代,應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民營企業家”是剝削者,除非把剝削來的企業和利潤歸還于人民,決不可能“成長為無愧于時代的卓越企業家”。
中國改開前的30年,正常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算下來是10%的高速度。尤其是工業發展速度年均遞增速達15%左右,而且1964-1979年有15年是在“準備打仗”、“三線建設”的工業大搬遷的情況下,不受“文革”影響的正常年景,工業發展速度也顯著快于改開以后的頭20年,更是快于改開后的第二個20年。
1952年到1979年的28年,除60年代初困難時期有兩年外,占城市經濟絕對比重的國有企業資金利潤率都是兩位數,至少百分之十幾,多則百分之三十幾,平均在百分之二十多。
農業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發展最弱的方面。有必要指出,建國七十多年以來,農業最重要的糧食生產持續增長時間最長、增長速度最快,正是被認為“左”的包括文革十年在內的農業學大寨的1965年至1978年這14年。根據《1982中國經濟年鑒》VIII—10頁的數據計算,這十四年糧食產量增長56.64%,年均增長速度近3.5%。根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改開的1979年至1992年14年,包產到戶、分田單干,糧食增長37.81%,年均遞增不到2%。如果不是“大躍進”造成的形響,前三十年農業發展應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上的成就,毛澤東時代是用思想政治工作掛帥,99%的人與1%的人貧富差距在十倍已內,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充分調動人民大眾的社會主義極積性,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國有經濟積累率1952~1978年27.4%的平均值,企業負債率很低,政府既消除了內債、也消除了外債,宏觀杠桿率極低,基本不靠國際市場,1960年以后引進外資極少,取得的,使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成為有初步的現代工業體系。不僅能造汽車、大炮、坦克、飛機、軍艦,而且能造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星、核潛艇等,甚至1980年搞出來的洲際導彈和大飛機實際上也是改開前的成果,這是當時除了兩個超級大國和兩、三個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所有其它國家辦不到的。
由于腐敗,改開后國企資本利潤率從改開開始的23.66%,1989年降到7%,過一年降至3%,再過一年降到2%,1997年降到1.65%。90年代第二次“洋躍進”造成的嚴重生產過剩危機趨于好轉、特別是2002年加入WTO后,出口大擴張,國企資本利潤率又一路回升,但仍與改開前相差巨大。
為應對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而搞的經濟大擴張,使生產過剩和泡沫經濟大大嚴重起來,造成國企資本利潤率新一輪下跌,國企資本利潤率從2011年的9%多一點下跌到2020年的3.5%左右。
私有制的市玚經濟商品交換形成的直接分配,必然是倆級分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再分配也不斷向極少數富人傾斜,財政收入不斷對“民營經濟”減稅讓利,缺口用主要拖加到老百性身上的土地財政的方式來彌補,放縱地方的土地財政,也被認為理所當然。
從紅歌會網 2023-03-24 時代尖兵 《中國的貧富差距或已超過美國》得知,招商銀行披露的2021年的儲戶信息是:0.07%的客戶在招行占有近三分之一的財富,人均存款2780萬;2.05%的客戶在招行占有50.58%的財富,人均資產超過150萬元;97.88%的客戶在招行擁有的人均資產僅有1萬多點,占有財富不足18%,僅為17.87%。
也即近84%的存款屬于2.12%的客戶。
照《中國的貧富差距或已超過美國》所述:“許多媒體都發布了胡潤百富榜的消息。截止2023年1月,全世界十億美元富豪3112人,上榜富豪總財富92萬億人民幣。其中,中國有969人上榜,遠超美國的691人、印度的187人、德國的144人,大于美印兩國之和,略小于美印德三國數量之和。”“中國以占比美國75%的GDP,產生的富豪數量卻遠超美國和美印之和,說明中國的財富集中度已超過美國。”
四十多年私有化市玚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兩極分化已經很嚴重了。
中國現在必須把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作為發展國家經濟的基礎。
只要堅持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在中國開創的中國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模式,抓住了反腐敗、整黨治黨這個七寸,國有企業,尤其是萬人以上的大型國有企業,一定會搞得好,國有經濟就一定會做大做強,而且能把大型國有企業治理得比同等規模的私人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好。私有企業,效益再好,不能像國企那樣,利潤是人民的,它的利潤是資本家的,而且制造的雇傭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人民大眾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兩極分化,加上私人資本對社會主義政治的腐蝕和滲透,有害于社會主義,私有企業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就更不能與國有企業相提并論。
特別要警惕“ 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從爭取經濟利益升級為替代國家政治權力主體的斗爭”【引自某專家的《正在進行中的中國新生資產階級革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