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到了《李克勤|我是人民公社社員:是啥意思?意味著什么?》(烏有之鄉:李克勤 · 2023-08-31 · 來源:濟學公眾號)一文,文章談到了電影《青松嶺》中的一個社員管理生產隊事物的一個情節。“青年突擊隊隊員秀梅阻止車把式錢廣以權謀私,拉攏個別社員走岔道,當被人指責說她還不是隊長,意思沒有資格管這事的時候,秀梅理直氣壯說了一句:
我是人民公社社員!”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更確切地說是在建立了勞權制度的公有制企業中,或者說是在人民公社的生產過程中,社員是有雙重身份的:他既是生產資料公共所有者,又是勞動所有者。由于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社員的權利表現為勞動所有方面,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勞動所有權在管理上表現為勞動管理權,在分配上表現為勞動分配權一一即按勞分配的權利。
采用工分制進行分配的生產隊,是按照“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分配模式和順序進行分配的。因此,在集體生產過程中,任何的化公為私行為或假公濟私的行為,都會影響到生產隊的收入分配,都會使社員的個人利益受損。因此,每個社員都是有管理責任性。
另一方面,從體現勞動者權利要求的角度看,生產隊社員,作為勞動力,他必須服從生產隊管理人員的安排,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作為生產主體,他又具有選擇管理人員、監督管理行為的職責。因此,人民公社的社員是具有二重性的,即作為勞動力既有服從隊干部的生產管理安排進行勞動的一面,作為勞動所有者又有根據自己利益要求選擇管理者和監督管理行為的一面。
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也明確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我們當作科學社會主義同義詞來理解)。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區別,告訴了我們。他們把兩種社會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顯現在我們面前: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特征是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勞動(活的勞動)只是為生產資料的增殖服務的,是資產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特征是生產勞動(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基于以上認識,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必須實現四個轉變:
一,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力產生根本轉變:即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到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轉變;
二,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
三,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由體現資產所有者權利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的制度向體現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制度的轉變;
四,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有到社會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意味著四個轉變,即生產力結構特征的轉變,生產主體的轉變,基本權利要求及其體現制度的轉變和所有制的轉變。
人民公社制度下的生產方式已經是一種消費價值(消費品)的生產方式,因此,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比,它事實上實現了生產力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到生產勞動居支配地位的轉變;實現了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實現了體現資產所有權到體現勞動所有權的轉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變。因此,人民公社條件下的生產方式已經是一種新的生產力,一種新的企業,一種新的主體和新的制度形式。
適用于這種勞動者當家做主的、實現按勞分配的生產方式的經濟學,應該是勞權經濟學,而不再是產權經濟學。
但是,目前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最大誤區在于,人們習慣于從“誰所有誰經營”和“誰所有誰受益”的產權觀念出發,從而建立了產權經營模式,事實上排擠了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妨礙了按勞分配的實現。
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已經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但這種按照產權原則建立的國家經營模式確立的是產權主體,這就否定了勞動者的本來的生產主體地位。因而必然造成了“主體缺位”的弊病,這就是國企或其它公有制企業管理者可以化公為私,損公肥私的原因所在。
公有制企業,事實上已經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不實行按勞分配,職工的收入與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就沒有聯系,從而企業能夠唯一成為生產主體的勞動者就不會關心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其結果必然是這些企業缺乏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依然把“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公有制企業的主體當作產權主體,這就是公有制企業最大的誤區,也是公有制經濟產生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所在。
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由于其建立了全面體現社員勞動所有權的制度,事實上它是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補償消耗的”使生產隊在公有資產保值的前提下運行和發展;“余下都是自己的”決定了社員的個人收入是與生產隊的生產經營狀況完全處于利害相關的狀態,處于隨生產隊生產經營狀況處于自然波動狀態。因此,生產隊的發展變化服從于按勞分配規律,服從于消費價值規律。與此相適應的,是勞動經濟學理論。
但長期以來,由于人們難以從傳統的產權觀念中解放出來,習慣性地以產權理論或與資產實體相適應的產權經濟學理論來套用人民公社的實踐,結果是要么不能對生產隊模式進行解讀,要么就是一口否定;他們完全解釋不了為什么新中國經過人民公社怎么可以使一個農業大國很快實現工業化,為什么在農業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水平,卻可以使我國人口在二十多年間增加了60%以上。
對產權學者來說,他們的眼中只有資本所有者,面對勞動所有者,他們是“目中無人”,因為缺乏“勞動人”觀念,因而他們理解不了作為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新型企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