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思潮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對社會發展起著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正確的思潮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則制約社會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潮、不同文化價值縱橫交織、相互激蕩,對馬克思主義的種種誤解時有發生。實際上,早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19世紀,各類思潮之間的斗爭就已經十分普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調就是對同時代的青年黑格爾派、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拉薩爾主義和杜林主義等各類錯誤理論和思潮的批判,馬克思主義也正是在批判中逐步建立并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者總是在批判中宣揚正確的學說,教育群眾、掌握群眾。他們在對錯誤思潮批判過程中形成的方法經驗,無疑對當前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實現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具有重要借鑒作用。
一、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社會思潮的基本立場
立場決定觀點,不同社會思潮是不同階級立場的體現。馬克思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的價值立場上,在揭露各類錯誤思潮反動性質的同時,以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對各類思潮進行了科學客觀的分析與評價。
(一)無產階級的價值立場
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學術理論,也是指導革命實踐的政治指南。在對各類社會思潮進行批判時,馬克思恩格斯總是毫不掩飾地表明自己的階級立場,《共產黨宣言》就明確提出:“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1]435作為革命的先驅者,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往往都是針對實際問題發表的見解,因而總是立場鮮明。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為窮苦人民發聲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導向。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社會階級的分化與對立,并且引入了階級分析方法來揭示這種不平等。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2]760也即是說,階級斗爭是矛盾的表現形式和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之間的爭奪有時是戰場上的流血較量,有時卻是紙卷上的學術論爭。一些錯誤思潮通過對哲學、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學說的闡述進行包裝,一般人無法看出其中的真實意圖,還以為能把工人運動帶向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引入階級分析的方法,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的共性——背后隱藏著小資產階級的身影。
正如《共產黨宣言》所指出,“在農民階級遠遠超過人口半數的國家……那些站在無產階級方面反對資產階級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資產階級和小農的尺度去批判資產階級制度的,是從小資產階級的立場出發替工人說話的。”[1]425他們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矛盾,是為了恢復舊的所有制和舊的社會。無論是蒲魯東對“不需要國家、制度、政黨和社會組織的小生產者的社會”的向往,還是巴枯寧反對政治斗爭,或是拉薩爾通過政府幫助建立“自由國家”的企圖,都表明了運動中的小資產階級既渴望變革又害怕巨變,既不滿現有統治又懼怕無產階級運動的矛盾心理。他們只能在現有基礎之上尋求某種改良,墮入機會主義的深淵,在保守與進步之間左搖右擺。這些思想對工人運動無疑是有害的,馬克思恩格斯站在窮困人民的立場上,幫助無產階級認清了他們的實質,避免了革命誤入歧途。
(二)實事求是的研究立場
價值從來都是主觀的,但研究問題卻不能忽略客觀事實。正如鄧小平所說,“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我們唯物主義者的根本立場。”[3]244馬克思恩格斯批判錯誤思潮的過程中不僅持有無產階級的價值立場,同樣存在實事求是的研究立場。每種思潮的產生也許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把思潮放入整個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審視,是否符合絕大多數人的、長期的利益?思潮中哪些是進步的,哪些是反動的等等,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客觀地進行分析。
馬克思恩格斯從不宣稱自己掌握了“終極真理”,而總是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批判錯誤的同時也能承認其進步的地方。他們從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帶著明確目的,立足于事實進行客觀的揭露。即使對資本主義的種種社會問題進行了無情批判,馬克思恩格斯也從未否定過資本主義在反對封建主義,促進人類社會進步方面曾起到的積極作用。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肯定了“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405
即便是針鋒相對的論敵,馬克思和恩格斯雖然在具體的批判中會使用一些挖苦諷刺的手法,但對論敵的觀點和整體的表現也能堅持客觀的評判。在應邀對蒲魯東做出評價時,馬克思毫無偏見地肯定了蒲魯東的第一部著作《什么是財產?》在文章風格方面的進步意義,認為其中“至少是由于論述舊東西的那種新的和大膽的風格而起了劃時代的作用。”[4]16對于拉薩爾,馬克思雖然總體上否定了他的理論主張,但是依然沒有完全否定他對德國工人運動所作的貢獻。他肯定了拉薩爾的革命熱忱,指出在革命受挫的時候,“拉薩爾是唯一還敢于和倫敦通信的人”[5]278。價值觀念的對立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一種揚棄,肯定并吸收正確方面,批判并抑制錯誤觀點。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實事求是的研究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科學的重要因素。
二、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社會思潮的主要方法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6]139批判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根本方法的同時,也靈活采用了諸多有效的具體方法。
(一)防微杜漸:及時認清錯誤思潮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思潮總是在一定社會產生的,沒有脫離社會而存在的思潮。社會越是處于動蕩或轉型階段,思潮就越是紛繁復雜。同樣,思潮也會反作用于社會,某種意義上,思潮是一種隱性的“批判的武器”,它雖然不似“武器的批判”那樣鋒芒畢露,但只要積聚到一定程度,也會轉化為“武器的批判”,影響社會發展的方向。社會思潮是一種“隱性的力量”,它往往能在潛移默化、長期積累中產生驚人的社會影響,正因為如此,它的影響最初總是容易被人忽視,形成規模卻難以挽回。所以,盡早認清錯誤思潮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做到防微杜漸,及時進行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
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理論建設和宣傳的重要性,他們既重視正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也非常重視錯誤思潮對工人運動和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當魏特林空想共產主義者罔顧現實情況排斥科學理論指導,要求立即鼓動和組織工人起來革命時,馬克思恩格斯嚴厲反對并堅決斗爭。盡管他們清楚,一小撮德國空談家不會斷送共產主義運動,但是他們依然清醒地認識到,“在像德國這樣的國家里,許多世紀以來哲學詞句都占有一定的勢力……在這樣的國家中畢竟應當反對一切能夠更加沖淡和削弱對于共產主義同現存秩序的充分對立性的認識的詞句。”[7]554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艱難的環境下由一種新興思潮成長為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重視社會思潮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并對錯誤思潮及時進行批判是分不開的。蒲魯東主義對法國工人運動造成了不良影響,馬克思在1847年就撰寫了《哲學的貧困》對蒲魯東唯心主義與形而上學的思想體系進行了全面揭露。第一國際成立后蒲魯東主義成為國際中最大的機會主義派別,馬克思恩格斯再次對其展開批判。拉薩爾倡導改良主義,早在他開始進行鼓動以前,馬克思“就向他詳細解釋和‘證明’:所謂‘普魯士國家’實行直接的社會主義干涉是荒謬的。”[8]2191875年,德國工人運動合并后形成了拉薩爾主義性質的綱領,馬克思寫作《哥達綱領批判》對其進行了逐字逐句的評析。可見,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社會思潮的影響,能夠做到在錯誤思潮的萌芽時期就進行干預,并且長期地堅持批判,引導正確的方向。
(二)重點突破:抓住核心人物的核心觀點進行深入批判
盡管思潮受眾很多,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但其本身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會有少數核心人物,有一些核心觀點。“擒賊先擒王”,抓住核心人物或核心觀點進行批判,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馬克思恩格斯就十分善于抓住某種思潮核心人物的核心觀點進而從理論上深入批判。
在對蒲魯東主義的批判中,馬克思主要抓住了蒲魯東經濟上錯誤的“構成價值”理論,哲學上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歪曲和政治上反對斗爭的改良主義。巴枯寧的核心觀點是無政府主義,這也促使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巴枯寧主義時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和權威等因素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批判拉薩爾主義時,馬克思恩格斯則通過《哥達綱領批判》等文章直接批判拉薩爾“鐵的工資規律”、宣揚唯心主義的國家觀和鼓吹通過普選權來實現社會主義等核心內容。以小資產階級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根·杜林為主要代表的杜林主義號稱創立了一門“包羅萬象的科學”,但恩格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個核心方面對其進行了系統批判并全面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觀點。19世紀90年代資本主義向壟斷的發展導致機會主義盛行,在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的思潮中,外部有德國資產階級學者保爾·巴爾特對唯物史觀的肆意歪曲和偽造,內部有以保爾·恩斯特為代表的“青年派”持有“左”傾無政府主義觀點和以福爾馬爾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觀點,恩格斯抓住三個代表性人物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理解以及刻意歪曲的錯誤進行了深入的批判。
顯然,在對所有錯誤思潮的批判中,馬克思恩格斯都沒有停留于表面的現象或糾纏于受其影響的“信徒”,而是直接從源頭上入手,從思潮的創立者開始,抓住核心人物的核心觀點展開深入的理論辯駁。這一方法的恰當使用讓馬克思恩格斯避免了許多細枝末節的糾纏,提升了批判的效果,達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可見,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旦擊毀了錯誤思潮的理論基礎,它們的表象便自然會因為失去支撐而轟然倒塌。
(三)破立結合:做到反面批判與正面闡述的辯證統一
真正的“批判”是在研究基礎上的反對,其中蘊涵著破與立的辯證思想。批判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大特性,早在1843年馬克思因出版《德法年鑒》致信盧格時就指出他們的任務是“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8]7。但如果據此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破壞性的理論而毫無建設性,顯然有失偏頗。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恰恰是一個破立結合,批判與建構、破壞與建設相統一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對各類思潮批判的歷程鮮明地體現了這種破立結合的印跡。
“凡是認真研讀過馬克思文本,尤其是他早期文本的人都會發現,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劃時代的哲學觀正是在馬克思反復闡明自己思想與黑格爾及其青年黑格爾主義者思想差異的過程中被陳述出來的。”[9]189正是通過對青年黑格爾派觀點的深入剖析,馬克思恩格斯寫就《神圣家族》《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及《德意志意識形態》等一系列理論著作,最終突破唯心史觀,創立了唯物史觀,并且把批判的觸角深入到了政治與經濟的社會生活中。在批判拉薩爾主義時,馬克思深刻揭示了國家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特別是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完整而科學地闡述關于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學說,使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主義形態的學說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正如列寧所言,“批判拉薩爾主義的論戰部分可以說是遮蓋了正面論述的部分,即遮蓋了對共產主義發展和國家消亡之間的聯系的分析。”[10]185也即是說,反面批判中,包含著正面的闡述。在批判杜林主義的主要著作《反杜林論》中,恩格斯自己也提醒讀者注意,“消極的批判成了積極的批判;論戰轉變成對馬克思和我所主張的辯證方法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比較連貫的闡述”[2]383。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錯誤思潮時始終保持著“破立結合”的方法原則,他們很善于在反駁錯誤理論中說明自己的見解,不但指出問題,而且闡明了正確的內容。
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社會思潮的當代啟示
對社會思潮的批判不僅是一個理論話題,更是一個現實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現實領域的深刻變革,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識形態領域也更加復雜,各類社會思潮的交流、交融與交鋒日益頻繁,沖擊著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力與整合力。經典作家艱難而光輝的探索歷程向我們揭示了同錯誤思潮斗爭要堅持及時性、科學性、建設性和長期性。
(一)及時性地批判,做到防微杜漸,將錯誤思潮制止在萌芽狀態
社會思潮是屬于意識領域的思想潮流,但因為有著深刻的現實基礎,一旦在社會上流行,也會進入物質領域,對人們的行為造成重要影響,進而干擾政治生態。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社會思潮批判的及時性,做到防微杜漸,避免錯誤思潮對工人運動造成過多的不良影響。兵法上講究“兵貴神速”,社會思潮的斗爭也是如此。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社會思潮傳播方式日益多樣、傳播速度異常快捷的今天,“以往原本屬于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受眾的社會群體,一定程度上被以網絡為代表包括手機、移動數碼產品等新興介質為主的傳播模式所分流。”[11]117網絡帶來的隱蔽性、時效性和廣泛性,使社會思潮在傳播速度和范圍等各方面都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特別是在轉型期,社會結構、利益關系等各方面都發生重大變革,現實世界的變革引發思想領域的同步震蕩,錯誤思潮借助于新的傳播渠道,往往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一旦疏于應對,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科學性地批判,辯證分析問題,合理對待各類思潮的進步與落后
批判只有是科學的,才會是可信的。科學地批判是實事求是的批判,堅持客觀的態度,采取正確的方法,得出恰當的結論,而不是帶著意識形態的偏見橫加指責。以往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教材上或課堂中總是直接給出一些批判性的結論,給人一種似乎馬克思主義完美無缺,而其他社會思潮則一無是處的印象。這在政治意識強于經濟意識和個人意識的時代是可行的,可一旦人們開始接受到更多的思想沖擊,就容易轉向另一面。直接結論式教育的后果就是產生抵觸的惡性反彈,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意識形態,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就誤認為是“洗腦”。特別是在網絡發達的今天,青年學生反而更愿意相信西方各類思潮,即使他們并不懂得那些思潮背后的含義。所以,我們更有必要再次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必要把握好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各類思潮時采用的正確方法,用一種開放自信的姿態科學辯證地去分析問題,并且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補充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科學的意識形態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三)建設性地批判,在批判中建構,掌握意識形態主動權
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批判等同于毀滅,忽略了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在批判中繼承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而創立的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馬克思主義的建設性。用更加全面的眼光去審視就不難發現,無論批判性有多突出,也無法否定馬克思主義是兼具批判與建構兩種特質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唯心史觀的過程中提出了科學的唯物史觀,在批判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的過程中提出了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道路。他們不僅指出了錯誤理論和思潮的問題,還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事實證明,對錯誤思潮的批判不能單線切入,而應該遵循批判與建構的雙軌思維。一方面,要對錯誤思潮的社會根源展開深入批判,另一方面,也要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提出解決的方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改革和應對各類社會思潮過程中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中國夢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創新中引領社會思潮,用建設性的批判把握了意識形態主動權。
(四)長期性地批判,堅定批判毅力,同錯誤思潮進行持久的斗爭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對社會思潮的批判從來都不是一勞永逸的,一種思潮的消退可能為另一種思潮的泛起掃清了道路,即使是同一種思潮,此刻的隱退也并不意味著永恒的消亡。這就要求社會思潮的批判要有堅定的毅力,保持批判的長期性。馬克思恩格斯幾乎一生都在從事批判工作,只要錯誤思潮還在產生不利影響,他們就鍥而不舍地堅持批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歷史虛無主義等各類危害社會的錯誤思潮。盡管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成了黨在這一時期各個階段理論創新的成果并很好支撐了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作用,但“我們同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在滲透和反滲透、顛覆和反顛覆上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12]8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及中外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國外各種思潮競相涌入,西方思潮的滲透有增無減。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局面,噪音雜音時有出現,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仍然是長期的、艱巨的,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的理論觀點、思想觀念相互激蕩。只有學習和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毅力堅持長期批判,才能始終在理論和實踐中掌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和主動權。
總之,意識形態領域問題既是復雜的理論議題,也是迫切的現實難題。做好這項工作,不僅是宣傳思想部門的職責,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擔當。批判錯誤思潮與提升自身的正確成分是同步進行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創造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解釋力。不解決好實踐中的問題,就不能引領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未來。我們國家目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階段,理論工作者也應該“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13]。要讀懂經典并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對待社會思潮的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思潮批判的精神,做到敢于批判、善于批判,在批判中引領社會思潮,為國家繁榮、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堅定的思想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6]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俞吾金.被遮蔽的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張驥,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 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