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之際,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西方發達國家,都面臨著一系列全新的社會發展問題。什么是發展呢?根據是什么?為誰去發展?怎樣去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首要問題。在此,探討一下發展的哲學概念和生物學依據是有意義的。
在哲學概念上,發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到新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源是事物的本質規定性。只有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才是發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與發展相區別的概念,包括退化、復辟、混亂、彷徨、徘徊、循環、反復、停滯、盲動、瞎折騰等。因此,發展不同于運動、變化的概念。
在生物學依據上,發展是指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間,在個體遺傳的限度內,其身心狀況因年齡與經驗的增加所產生的順序性改變的歷程。主要包括四點:一是發展包括個體的身體與心理兩方面的變化;二是發展的歷程包括個體的一生;三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者有遺傳、年齡、學習、經驗等因素;四是個體身心發展是順序性的,順序只是由幼稚到成熟的單向性,而無可逆性。
因此,真實的發展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發展具有方向性、順序性、不可逆性。發展不是無序的,它是從不全面到全面,從不協調到協調,這是全面協調發展的依據。比如,人類社會從低級的原始社會到高級的共產主義、從不全面的資本主義到全面的共產主義,就是一種發展;反之,就是復辟與倒退。二是發展具有自然性、主體性、極限性。發展不是無限的,它源于主體內在的自然規定性,存在著發展的有限邊界和自然邏輯,這是自然主體和可持續發展的依據。任何主體的發展都是有最大限度的,任何主體的發展都是有機聯系的,合理地維持最大限度和有機聯系也是一種發展;反之,就是衰老與死亡。比如,在人的身心完全發育成熟以后,合理地維持人的生存長壽也是一種發展。一句話,發展是事物的自然性、主體性、順序性的演進與動態平衡。
概括起來,發展的自然主體性、本末有序化、目標合理化,叫做“發展三原則”。這是檢驗任何一種發展觀正確與否的基本原則。只有主體真實正確、方法得當、目標合理的發展,才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只有滿足自然主體需求又有節制的發展,才是最優化的科學發展。懂得發展的哲學和生物學含義,作為科學發展觀的起點,有助于對社會倫理學訴求保持清醒認識,明白這一點尤其重要。
無庸諱言,中國改革開放是在“西方文明優越論”理念上,通過廣泛引進西方現代文明成果展開的。30年歷史表明,一方面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另一方面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從單純追求GDP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標準,到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產生,與中國國情和現實需要分不開,也與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分不開。回顧一下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理論是必要的。這里,感謝龐元正先生提供文獻資料,摘錄如下:
發展,以經濟增長為基礎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結構、體制的演進和變革,特別是指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化和變遷。西方最早探討嚴格意義上的“發展問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西方發展經濟學家,他們主要研究的是發展中國家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和變遷問題。在大半個世紀演進中,西方發展學家對發展問題的理解經歷了一個從經濟視角到社會視角再到人的視角的轉換過程,相應地形成三種不同的發展觀。
(1)把發展等同于工業化過程中的經濟增長。這種觀點的主要特征是對發展做了“經濟性規定”,“經濟化傾向”突出;其哲學基礎是“經濟人”假設、經濟單因素決定論和“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的價值觀;它把提高國民生產總值的經濟增長作為發展目標,把工業化作為促進發展的因素,在追求經濟增長過程中,沒有顧及到自然和環境方面所付出的代價問題。
(2)把發展看作是整個社會結構的變革過程。這種觀點的主要特征是對發展做了“社會性規定”,立足于對社會的整體理解來界定發展,“社會化傾向”突出;其哲學基礎是“社會人”假設、社會整體協調發展論和“外因推動內因”論;它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強調欠發達國家要走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而對其發展特色和內在轉型注意不夠。
(3)把發展看作是以人為中心的綜合演進過程。這種觀點的主要特征是注重人的主體性,對發展做了“人學規定”,立足于對人的發展的理解來定義發展,“人化傾向”較為突出;其哲學基礎是對人所做的主體性理解,把人看做是經濟人、社會人和文化人的有機整合,是作為完整的主體出現的;它既強調人本身的綜合發展,又提倡人際間的平等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摘自龐元正、丁冬紅主編《當代西方社會發展理論新詞典》,“發展”詞條)
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觀,從“經濟人”假設到“人的主體性”的理論演進,從進步方面、代價角度到價值特征,提出了人的綜合發展、平等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發展是需要代價及減小代價的理性追求,這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然而,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觀雖然注重人的主體性,畢竟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都是片面的,若干片面性相加不等于就是真實主體的全面性,由盲人摸象得到的片面經驗,相加起來絕不等于真實大象的全面經驗。事實上,具有多樣性的人的主體性,與具有唯一性的人的自然主體性是有本質差別的。同時,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觀缺乏對有利于實現“自然人”揚棄私有財產物的異化的社會性、通過人的本能與本性為依據實現人的復歸的真實性、使全人類最終獲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的目的性等方面的社會倫理學思考,在理論上是不徹底的,遠沒有達到馬克思“自然的人道的共產主義”的理論深度與哲學高度。具體地說:
其一,沒有確立起人的自然主體標準。從經濟人、社會人到文化人的主體性,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從物的異化到人的復歸,這個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思想路徑是接近的。但是,對于人的界定還很混亂模糊,沒有最終落實到人的自然本體上,因而理論是不徹底的。沒有認識到只有真實的自然人才是“人的復歸”的本質規定性,也沒有確立起符合自食其力、獨立自主、天下道義的人民立場。
其二,沒有確立共產主義的制度訴求。因此,還沒有革命性突破,思想解放不夠大膽,沒有提出對資本主義社會思想與制度的徹底改造,沒有積極揚棄私有財產對人的異化的共產主義制度訴求,以至于良好愿望更多表現為書齋式議論與空想,其進步性遠不如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
有人問:科學發展觀是西方社會發展理論的復制嗎?當然不是。西方社會發展理論固然對我們有啟發借鑒意義,只有立足于中國國情、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科學理論,才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特別地,在碩果僅存的少數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里,在國際國內的復雜環境中,科學發展觀還有引導人類走向解放之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在資本主義發展理論中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學發展觀不可能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復制。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