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無比的“屈原精神過時”論
——兼談我們要如何繼承和發展屈原精神
首先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心,我現在一切安好,生活狀況也是95%以上的人過得正常生活。上一篇文章不過是看到一些海外反華媒體的陷害和威脅,一時有感而發,寫的有些傷感了。我相信不會有人把海外反華媒體的造謠污蔑當真。讓朋友們擔心了,特此致歉。
人民網近兩天來發起了一個《“屈原精神”在當代還值得推崇嗎?》的討論,其實這個討論本身已經說明了許多問題。且反方的觀點實在讓人哭笑不得,現列舉和批判如下。
一、是應該隨波逐流,還是應該勇于斗爭?
反方的第一個觀點應該隨波逐流。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一個真正的圣人,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那這個“圣”是個什么呢?世界變化了,我跟著它變化對不對,你水混了我去洗洗腳,水清了我才去洗帽子!現在的社會,就應該這樣,屈原的精神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社會了。
其實,這種觀點是十分荒謬的。如果人人都隨波逐流,對于社會上的陰暗面不聞不問,那么社會的陰暗面無疑會不斷擴大,乃至最終吞噬這個社會。所謂漁父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完全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水開始污染了覺得還可以洗洗腳,而不是想辦法去治理,那么總有一天連腳也不能洗,變成發黑發臭的死水。的確,敢于反潮流,敢于同社會陰暗面斗爭要比隨波逐流,對于社會上的陰暗面不聞不問難得多,可能還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批人,社會才能發展,才能進步。敢于同社會陰暗面斗爭的人才是社會的中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圣人”。從這種意義上說,一個魯迅勝過一萬個阿Q,一個屈原勝過一萬個漁父。
如果一個社會,屈原精神、魯迅精神遭到嘲弄,漁父精神、阿Q精神受到推崇,那么這不僅不能表明屈原精神、魯迅精神的過時,恰恰說明了這個社會是一個病態的社會,比一個健康的社會更加需要屈原精神、魯迅精神。只有當一個社會上的人普遍繼承了屈原精神并把屈原精神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時,我們才有資格討論屈原精神是否過時。
二、實現個人理想應該拋棄對國家的忠誠嗎?
反方的第二個觀點是屈原過于執拗,不懂得變通。即屈原本身是貴族,而且他非常有才華,他不光寫文章有才華,而且他對國家典章制度這方面,他都非常清楚,他有很崇高的政治理想,叫美政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在楚國做過努力,后來楚國懷王不信任他,把他流放了。這時候,他可以放棄自己這個理想,就到別的國家去。因為像戰國這個時代,哪個國家給的錢多,條件好,那可能這個人跳槽跑到另一個地方了。在別的國家依然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實這一觀點更加荒謬。不錯,戰國這個時代,“哪個國家給的錢多,條件好,這個人就跳槽跑到另一個地方了”的現象十分普遍。但是這種現象存在并不等于這種現象合理,更不等于說這些“跳槽跑到另一個地方”的人比屈原高尚。錢學森放棄了“錢多,條件好”的美國回國效力,楊振寧繼續留在“錢多,條件好”的美國。我們難道就能說錢學森“過于執拗,不懂得變通”嗎?恐怕楊振寧自己也不好意思這么說吧?正是因為屈原沒有隨波逐流,沒有為了“錢多,條件好”“跳槽跑到另一個地方”,才有如此多的人懷念他。
實現個人理想應該拋棄對國家的忠誠嗎?這本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本身就應該是理想的題中之意,“錢多,條件好”稱不上是理想而不過是欲望而已。其實,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國家都不忠誠了,來靠為敵國效力“實現理想”,也很難得到人家的信任。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戰國時期的呂不韋,的確曾權傾一時,但最終下場又如何呢?包括當初選擇繼續留在“錢多,條件好”的美國的楊振寧,八九十歲時不還是回國了么?盡管已經為國家做不了什么貢獻了,但是也反映了在國外個別出人頭地的人難掩的辛酸。
當然,實現個人理想是否一定要留在國內呢?也不一定。如果能夠把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把本國人民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統一起來,那無疑是更高層次的理想,但這和為了“錢多,條件好”出國是本質不同的。像不久前去世的國際主義戰士寒春老人,她之所以拋棄“錢多,條件好”的祖國美國來到中國,是為了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人類的解放,這無疑比留在美國為美國政府的侵略擴張效力高尚的多。以屈原本人來說,沒有離開楚國一方面是因為難舍故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考慮到在其他國家也不大可能實現自己包括德政惠民,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等內容的“美政”思想。那些嘲笑屈原沒有“放棄自己這個理想(美政),就到別的國家去”的人恰恰是暴露了自己的淺薄。
三、戳破非歷史主義的“偽民族團結”觀
反方的第三個觀點是屈原的愛國情比較狹隘。即如果用歷史的觀點來看,屈原的愛國比較狹隘了,戰國諸侯各國,現在看都是中國,愛國之說應該無需擴大化。
應該說這種觀點是一種比較有欺騙性的觀點。近年來,為了應對民族問題,在歷史研究中出現了一種“偽民族團結”的風氣,即只宣傳各民族的友好往來,刻意回避或淡化歷史上的民族沖突,甚至出現了宣稱從“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的建立起,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從未中斷過”這種笑話,把突厥汗國、高昌回鶻王國、于闐王國、喀喇漢王朝、西遼王朝、察合臺漢國、葉爾羌漢國等新疆地區的地方政權的歷史統統一筆抹煞。這種思潮無助于民族團結,相反可能造成價值觀的扭曲。像袁騰飛“如果日本侵華勝利了,今天中國就成了57個民族,多了一個日本族”之類的論調就是這種價值觀扭曲的突出表現。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沖突呢?我認為我們討論歷史問題時要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古人。例如在討論民族問題時只有承認歷史上存在的民族壓迫,(無論是少數民族對漢族的壓迫還是漢族對少數民族的壓迫。)并肯定反抗民族壓迫的斗爭,才能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來維護民族團結。單單就屈原的愛國情來看,戰國時期漢族尚未形成,更不要說中華民族了,當時的每一個諸侯國確確實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屈原的愛國重在愛楚國并沒有什么狹隘的。而且屈原的愛國也不僅僅限于愛楚國,他反對秦國的暴力征伐也并不主張楚國去暴力征伐,而是主張在各國合縱聯合的基礎上實現統一天下,建立大一統國家。這怎么能說狹隘呢?
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到今天,不知道多少古老的民族和文明滅亡了,為什么中華文明生存了下來?原因固然很多,屈原、岳飛、文天祥等人的愛國精神無疑是原因之一。我相信終有一天共產主義會實現,國家會消亡。但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只要這世界上還存在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反抗民族壓迫的愛國精神就不會過時。即使到了國家消亡那一天,人們也不會嘲笑屈原、岳飛、文天祥等人的“狹隘”,只會更加鄙夷秦檜、琦善、李鴻章等人的無恥。如果“讓秦檜站起來”成為了中國的主流價值觀,那么很可能在國家消亡那一天到來前中華民族就已經被外國使用基因技術等手段滅絕了。
四、反對愚忠思想不等于賣國的借口
反方的第四個觀點是屈原有忠君思想。即古人樹立屈原,因為他是忠臣。屈原是忠臣,那是唐玄宗就是下了定論的。為什么他能夠進入端午節,歷史上講得很清楚,因為他忠君,他忠于君主,這是皇帝們最關注的一個價值點,老百姓都忠君了,他這個國家就穩定了。這種做法,很容易得到知識分子的認同,也很容易得到政府的認同和支持,所以這種傳說就流傳得很廣。
這個觀點也是有一定欺騙性的,在現代社會里,忠君思想特別是愚忠思想也是不被提倡的,但是反對愚忠思想不等于賣國的借口。像日本侵華時蔣介石政府無疑很腐敗,但是這就表示應該跟汪精衛一起投靠日本侵略者嗎?毛主席時代和今天南方系都宣傳“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但是這兩種“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是截然對立的。毛主席時代宣傳“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是鼓勵人民的反抗斗爭,今天南方系宣傳“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是鼓勵和外國侵略者勾結;毛主席時代宣傳“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是鼓勵人民做李自成,今天南方系宣傳“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是鼓勵多出幾個吳三桂;毛主席時代的“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比愚忠思想先進的多,今天南方系的“愛國家不等于愛朝廷”遠比愚忠思想更落后。正因為今天南方系把持了新浪騰訊等主流媒體煽動“顏色革命”,本來已經落后的忠 君思想又重新有了一些進步意義。
在這里我附帶說一下真忠、假忠和不忠的問題。像屈原猛烈批評楚王的過失是希望楚王改過,是真忠;子蘭等人對楚王阿諛奉承是假忠;像伍子胥那樣向外國借兵幾乎滅了自己國家無疑是不忠。今天的中國,絕大多數左派提出一些批評建議,并支持群眾維權是希望黨和政府改進工作,是真正忠誠于黨和國家的;而一些人粉飾盛世,壓制群眾運動,甚至用領導人的詩來命題只會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是假忠,如果出了亂子恐怕會很快轉舵;另有一些右派挾洋自重,拉大旗作虎皮,鼓吹“全盤西化”乃至“顏色革命”,只會讓國家更糟,無疑是不忠。然而今天的中國卻存在一種怪現象,挾洋自重的人很少受懲罰甚至被捧紅,如韓寒袁騰飛一類,個別受罰的如熱比婭竟可以到美國“保外就醫”;而真正忠誠于黨和國家的左派卻經常被捕,如趙東民和陳永利(金牌民工)等。希望國家能夠盡快消除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不讓屈原和楚國的悲劇重演。
五、我們要如何繼承和發展屈原精神
人民網除了發起了一個 《“屈原精神”在當代還值得推崇嗎?》的討論,還發起了一個《中國的文化傳承為何會落后于日韓?》的討論,胡扯辛亥革命“使得我們和自己的文化傳承有一個斷層”。“到了文化大革命,這種文化斷層所帶來的影響就變得更為明顯。”并大力歌頌“韓國江原道的端午祭是一個完整的祭祀儀式,連續3天舉行朝奠祭、端午巫祭、官奴假面具等活動,與中國的端午節不同,是當地發展出的獨特祭祀文化。”
其實這種觀點同樣是不值一駁的。我們要如何繼承傳統文化?不是要繼承服裝飲食等傳統文化的外殼,而是應該繼承和發展愛國主義等傳統文化的內核。以端午節為例,端午節是什么,是賽龍舟、吃粽子還是要繼承屈原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忘我的斗爭精神等民族精神?文化大革命時期雖然一些地區一度中止了賽龍舟,但是何止千百倍的發揚了屈原的愛國主義等精神,怎么能算是“文化斷層”呢?反觀今天日韓,且不說很多去過日韓的人都說這兩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不過是燒錢做秀,單說這兩國都在美國占領和控制之下,美國大兵橫行霸道,政府對美國唯唯諾諾,所作所為何止十倍于楚懷王?他們過端午是在給屈原丟人!怎能說日韓文化傳承超過中國呢?
要說文化傳承超過中國的國家也不是沒有,朝鮮就是一個代表。盡管朝鮮不像韓國那樣為“審遺”每年端午花大筆錢做秀,更沒有不要臉的編造“屈原是韓國人”之類的謠言。但是朝鮮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面前壓不垮、折不彎、挺得住、嚇不倒的錚錚鐵骨是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好的傳承。此外所有朝鮮人都不會為住房發愁,不會為上學和看病發愁,這些方面他們一分錢也不用花,也是屈原“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美政”思想的更高水平的發展。不僅朝鮮在國外踢球的球員幾乎都十分愿意回國效力,如果屈原生活在今天,恐怕也會考慮移民朝鮮。
那么,今天我們要如何繼承和發展屈原精神呢?其實上文已經說了一些。此外我認為可以參考1942年1月郭沫若創作的歷史劇《屈原》。歷史劇《屈原》開篇屈原給弟子宋玉講自己的《橘頌》一詩,贊美橘樹“獨立不倚”、“至誠一片”的品格,告誡宋玉在這大波大瀾的時代“生要生的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這實際也是屈原光明磊落、愛國愛民偉大襟懷的詩意概括和自我抒發。中間屈原受陷害后悲憤滿腔,告誡國王:“要多替楚國的老百姓設想,多替中國的老百姓設想”。 痛斥南后:“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們整個兒楚國呀!”“是我們整個兒的赤縣神州呀!”結尾屈原隨衛士潛往漢北,和人民一起繼續堅持斗爭,共謀救國大業,這把屈原精神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歷史劇《屈原》展現的屈原這種忠于祖國,熱愛人民,頂天立地,勇于斗爭,深入群眾的精神,就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展的屈原精神。
寫在端午節之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