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關于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是否創造價值的研究

學者 · 2010-04-20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關于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是否創造價值的研究  

1.       謝富勝 《論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 《經濟評論》2003年第2期  

2.       田乃信 《論價值的非生產性勞動來源》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6月第36卷第2期  

3.       趙茂林 《論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 《理論探討》2004年第2期  

4.       姚偉、劉艷麗 《資本論中生產性勞動的界定》 《甘肅農業》2006年第9期  

5.       鞏建華 《一切社會必要勞動都創造價值》 《探索與爭鳴》2003年11月  

6.       穆延奎 《試析馬克思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觀》 《探索與爭鳴》2001年第7期  

7.       叢松日 《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 《喀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12月  

8.       馬桂云 《馬克思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理論》 《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9.       唐任伍、吳文清 《論生產性勞動》 《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第9期  

10.    李彥 《對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重新認識》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11月  

11.    仲偉富 《關干非物質領域的勞動能否創造價值的思考》 《攀登》1997年第3期  

12.    譚華轍 《有關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幾個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13.    魏民 《論創造價值勞動的一般規定性與第三產業勞動創造價值問題》 《當代財經》 1997年第7期  

14.    楊寶三 《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 《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3年6月  

15.    王華華 《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力勞動的統一》 《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11期  

16.    湯在新 《試論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 《經濟學家》2003.2  

17.    仲偉富 《試論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也能夠創造價值》 《學術論壇》1996.3   

18.    黃莉偉 《論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5月  

19.    盧小珠 《非直接生產勞動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也創造價值嗎》 《桂海論叢》1997年第3期  

20.    張遠秀 《論生產性勞動的外延》 《安徽師范人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月  

21.    張昆侖 《對非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能否創造價值問題的新認識》 《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3期  

22.    鄭海俠、張忠權 《非生產性勞動參與價值分配的合理性》 《科技創業月刊》2004年第11期  

23.    石霞 《試論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與服務勞動創造價值問題》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1999年5月  

24.    趙有信、陳寶松 《生產無形商品的勞動也創造價值》 《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1月  

25.    李明章 《深化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認識的五個問題》 《民主》2007年7月   

26.    趙有信 《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也創造價值》 《攀登》2002年第2期  

27.    張洪武 《馬克思論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生產勞動及現實意義》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年5月  

28.    吳代亮 《關于非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勞動》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  

29.    肖德 《論斯密關于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的思想》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6期  

30.    王述英 《勞動價值論:從物質生產拓展到服務生產》 《天津師范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31.    汪建 《論非生產性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作用》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3月  

32.    趙海東 《論創造價值的勞動一般》 《江西社會科學》1997年第7期  

關于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  

是否應該包括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的研究觀點摘錄  

一、有關生產性勞動和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的區分  

生產勞動是和資本交換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那么非生產勞動就是和收入相交換的勞動。“什么是非生產勞動?那就是不同資本交換而直接同收入即工資或利潤交換的勞動,當然也包括同那些靠資本家的利潤存在的不同項目,如(利息和地租交換的勞動)”。馬克思強調指出,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區分,同勞動的物質規定性從而勞動產品的物質規定性(即特殊的使用價值)本身毫無關系,生產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下,是把客觀勞動條件轉化為資本,把客觀勞動條件的所有者轉化為資本家的勞動,即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生產出來的勞動;是表現勞動能力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關系和方式的一個范疇,是資本主義主義存在的必要條件。因此“同一種勞動可以是生產勞動,也可以是非生產勞動。”關鍵在于用來交換的勞動是否改變了交換雙方現有的經濟關系。  

------謝富勝,《論生產勞動和非產勞動》,《經濟評論》,2003年第2期  

非生產性勞動與創造價值的勞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生產性勞動是創造社會有形財富的勞動 ,非生產性勞動是創造社會無形財富的勞動。創造價值的勞動和不創造價值的勞動,是和產品的實現形式、產品的交換方式相聯系的。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都可以是形成價值的勞動 ,也可以是不形成價值的勞動。  

------田乃信,《論價值的非生產性勞動來源》,《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6月第36卷第2期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的商品生產勞動,著重是指物質生產過程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這是因為當年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主要是機器大工業迅猛發展的時代,因而他主要論述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并且他認為,物質生產勞動是非物質生產勞動的基礎,前者決定后者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尤其決定著勞動力由前者向后者轉移的比重。我們認為,物質生產勞動與非物質生產勞動本質上都屬于生產勞動的范疇,它們之間的區別是由勞動領域和勞動對象的不同而帶來的區別。因此,隨著物質生產領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和勞動力向非物質生產領域的轉移成為必然的趨勢。  

------趙茂林,《論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理論探討》,2004年第2期  

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主要存在于機器大工業生產中,而在國民經濟的其它部門特別是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各個部門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尚處于成長時期,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的這個生產領域(非物質生產領域)中所有這些表現同整個生產比較起來實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置之不理”,因此他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性勞動的具體內容時就有理由把后者暫時的舍掉。其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物質資料生產的迅速發展,社會擁有生存資料的大幅度增加,人們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特別是其中的精神產品和勞務的需要逐漸增多。自馬克思做出非物質生產領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微不足道”的論斷以后一百多年來,主要資本主義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三產業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代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勞動的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含義。  

------姚偉、劉艷麗,《資本論中生產性勞動的界定》,《甘肅農業》,2006年第9期  

“生產勞動不過是對勞動能力出現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整個關系和方式的簡稱。”這里馬克思對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區分和界定,恰恰表現了那種“工人不是為自己生產,而是為資本生產”的社會形勢規定性。在馬克思看來,生產拉動的根本標志是勞動在一定社會生產關系下所具有的社會規定性。馬克思的論述反映了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的社會規定性。  

------鞏建華,《一切社會必要勞動都創造價值》,《探索與爭鳴》,2003年11月  

      

筆者的基本觀點是:第一,馬克思認為勞動被區分為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不是從勞動的具體形式而是從勞動的社會形式得出的所以那種認為“馬克思界定的生產性勞動的范圍比較狹窄儀將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以及為物質生產部門服務的運輸業、郵政電訊業、商品倉儲業和維修業等服務業部門的勞動視為生產性勞動”的觀點不符合馬克思的主體思想。第二,馬克思是在資本關系范圍內區分勞動的,因而,他關于勞動區分的依據只適用于資本主義勞動,至于非資本主義勞動如何區分還有待進行理論探。第三,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勞動是自接同資本交換的勞動即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者的勞動;非生產勞動是自接同收入交換的勞動即為資本家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者的勞動。  

------穆延奎,《試析馬克思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觀》,《探索與爭鳴》,2001年第7期  

第一,物質資料生產是包括資本主義在內的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但不是區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標準。第二,根據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是剩余勞動創造的,但是否直接生產剩余價值一也不是區分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全部標準。第三,馬克思說:“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就是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要求直接生產剩余價值,或者不直接生產剩余價值,但是能賺錢。應該說,這也是馬克思區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標準。  

------叢松日,《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喀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12月  

在商品生產條件下,投在創造、保存,轉移使用價值方面的勞動,由于同時增加、保存或實現了使用所承擔的價值,所以這樣的勞動是生產勞動;反之,為了使已經形成的價值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進行的勞動,不再與使用價值有任何關系,因而花費的勞動不能凝結于其中形成新價值,所以是費城產勞動,已上是馬克思從商品生產一般之角度論述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因為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對一統一體,因而概括地講,兼與使用價值及價值有關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而只與商品價值形態變化有關的勞動是非生產勞動。  

------馬桂云,《馬克思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理論》,《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生產勞動是“直接同資本交換的勞動”, 而非生產勞動則是“直接同收入即工資或利潤交換的勞動”。同一種勞動可能為生產性勞動, 也可能為非生產性勞動, 而勞動的物質規定性,從而勞動產品的物質規定性本身, 同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之間的這種區分毫無關系。  

------唐任伍、吳文清,《論生產性勞動》,《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第9期  

過去人們總認為第一種勞動刁是生產性勞動。但是,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當生產涉及到非物質生產時,不再依是否有有形的物質勞動產品的出現為標準來判斷勞動是否是生產勞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某些非實物的使用價值越來越同衣、食、住、行那些必須的消費品一樣的重要。教師、醫生、演員、服務部門的大部分服務人員的勞動都是能夠提供某種使用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勞動,都是屬于生產性勞動。  

------李彥,《對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重新認識》,《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11月  

馬克思認為,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區分與勞動的具體形態、是否生產物質資料完全沒有關系,也就是勞動的物質規定性同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區分毫無關系。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派代表人物斯密對生產勞動下的兩個定義作了分析和評價。斯密對生產勞動有二重解釋:一是把生產勞動看成同資本交換的勞動,二是把生產勞動看成為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馬克思贊成斯密的第一個定義,認為它觸及了問題的實質;對第二個定義,馬克思認為它“超出和社會有關的那個定義的范圍”,和第一個定義相矛盾,因比應采取第一個定義。同時,馬克思也無情批判了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把人們的一切活動都看成生產性勞動的謬論。  

------仲偉富,《關干非物質領域的勞動能否創造價值的思考》,《攀登》,1997年第3期  

二、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如何創造價值  

馬克思說過:“對勞動的物化等等,不應當像亞·斯密那樣按蘇格蘭方式去理解。如果我們從商品的交換價值來看,說商品是勞動的化身,那僅僅是指商品的一個想象的即純粹社會的存在形式,這種存在形式和商品的物體實在性毫無關系。”我們認為,一種勞動能否創造價值,關鍵并不在于勞動是否生產有形產品,而在于所耗費的勞動是否創造了使用價值,并且符合社會的需要。如果一個人創造了某種符合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即使他不制造任何具有物質實體的產品,他的勞動也一定會被社會所承認,從而形成價值。可見,借口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不創造物質產品而把它們統統排除在生產勞動之外,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  

------譚華轍,《有關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幾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按照馬克思關于生產勞動的第一個定義,物質生產部門是生產勞動,非物質生產部門是非生產勞動。但從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 物質生產部門不一定創造價值,而非物質生產部門并不一定就不創造價值。作為馬克思經濟學常識,我們都知道,當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產品用于滿足自身需要,而不是用于交換時,只是單純的使用價值,其勞動也不形成價值。相反,馬克思明確指出,在非物質生產部門,“這些非生產勞動者只有極小部分能夠直接參加物質生產。這一部分人只有用自己的服務同收入交換,才參加物質生產。正如亞當·斯密所指出的,這不妨礙這些非生產勞動者的服務價值,是由并且可以由決定生產勞動者的價值的同樣方法或類似方法來決定的。”  

按照馬克思關于生產勞動的第二個定義,與資本相交換,能給資本帶來剩余價值的雇傭勞動才是生產勞動,而與收入相交換,不能給資本帶來剩余價值的勞動則是非生產勞動。這樣,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創造價值的“同一勞動可以是生產的,只要我作為資本家、作為生產者來購買它,為的是用它來為我增加價值;它也可以是非生產的,只要我作為消費者來購買它,只要我花費收入是為了消費它的勞動的使用價值”。相反,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觀點來看,不創造價值的勞動同樣也可以是生產勞動。馬克思曾明確指出:從事純粹買賣活動的商業勞動是不生產價值的,但是“對商人來說,流通費用表現為他的利潤的源泉,在一般利潤率的前提下,他的利潤和這種流通費用的大小成比例。因此,投在這種流通費用上的支出,對商業資本來說,是一種生產投資。所以,它所購買的商業勞動,對它來說,也是一種直接的生產勞動。  

------魏民,《論創造價值勞動的一般規定性與第三產業勞動創造價值問題》,《當代財經》,1997年第7期  

非生產性勞動也是勞動,其勞動耗費也是價值的源泉。非生產性勞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作為具體勞動是各種不同具體形式的、不同質的有用人類勞動,作為抽象勞動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耗費,是同質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也形成價值。非生產性勞動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在現代社會化的商品社會中已是價值的重要源泉。  

------田乃信,《論價值的非生產性勞動來源》,《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6月第36卷第2期  

從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出發,價值本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生產關系,它不是以物品為承擔者,而是以使用價值為承擔者,至于這種使用價值究竟是有形的物品還是無形的服務并不重要。因為無論是有形物品還是無形服務,它都不影響商品生產者在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相互交換勞動,都不影響價值作為抽象勞動的社會屬性。但僅僅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并不就是創造價值的勞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只有能創造出用于交換的使用價值的勞動才創造價值,才是生產性勞動。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在第三產業中不僅直接服務于物質產品生產的商業、修理業、交通、通訊、金融、保險、信息咨詢業的勞動是生產性勞動,而且直接服務于消費者的教育、文化、醫療等勞動同樣也創造價值。  

------楊寶三,《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3年6月  

使用價值是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物的有用性,同樣服務也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被生產出來的,只要是有用性,它也是使用價值。不同服務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服務之間可以交換,服務和商品之間也可以交換。作為使用價值,服務之間、服務與商品之間首先有質的差別,而作為交換價值,它們之間只能有量的差別。如果把它們的使用價值撇開,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  

如果把服務的使用價值撇開 同樣只剩下一個屬性——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剩下的只能是同一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服務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積累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積累了人類勞動。這種作為服務共有的社會實體的凝結,就是價值——服務價值。  

------王華華,《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力勞動的統一》,《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11期  

服務產品和物質產品一樣,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同時也具有價值。因為,它們都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的產物。所不同的是,服務作為活動不是物化在即不是凝結在可以捉摸的物品中。但是,這一點并不能否定它作為價值存在。誠然,價值是勞動時間的凝結,就這個意義說,是物化的勞動。但這并不意味著必須物化在某種固定的物中。馬克思指出:“對勞動的物化等等,不應當像亞·斯密那樣按蘇格蘭方式去理解。如果我們從商品的交換價值來看,說商品是勞動的化身,那僅僅是指商品的一個想象的即純粹社會的存在形式,這種存在形式和商品的物體實在性毫無關系。”商品所以有價值,不是因為它們本身是物,而是因為它們是社會勞動的化身。價值作為一種社會關系,本來就不具有自然屬性或物的屬性。所以,勞動是否物化在某種可以捉摸的物品中,并不是它形成價值的必要前提。服務產品既然是人的勞動的體現,是社會勞動的化身,它就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而且具有價值,成為完整意義上的商品。這也就是說,生產服務產品的勞動,或者說,提供服務的勞動,同樣是創造價值的勞動。  

------湯在新,《試論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經濟學家》,2003年2月  

人類的生產分為物質生產領域和非物質生產領域,考察生產勞動的結果,勞動產品就包括有形的物質產品和無形的非物質產品,除了包括以實體物質為載體的精神產品之外,比如文學、藝術作品、學術著作等等,還有融生產和消費于一體的精神服務產品,比如因與會、舞臺藝術、教育等等。很顯然,簽署有關勞動產品成為商品的條件,不僅適用于物質產品,而且適用于非物質產品。只要非物質產品具有社會的使用價值,并且通過交換轉到其他消費者手里,那么它就是商品,生產這些非物質產品的勞動就創造了價值。  

------仲偉富,《試論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也能夠創造價值》,《學術論壇》,1996年3月   

依據馬克思的關于“服務勞動”創造價值的思想,當前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應該做到:第一,凡是能夠提供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精神商品的精神勞動,均屬于創造價值的勞動。精神勞動是一種艱辛的、探索性的勞動,它的產品是一種理念性、解說性的產品。精神勞動及其產品一旦通過市場交換進入社會,其功能、作用和影響力很大。在當前精神財富在社會總財富的比例愈來愈大的經濟條件下,生產精神商品的精神勞動應該被視為創造價值的勞動。第二,凡是能夠為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直接服務的服務勞動,均屬于創造價值的勞動。我們知道,勞動者的活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也成為商品,教育服務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醫療服務保障了勞動力的不斷再生產并得以延續下去,他們都既提高了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又提高了勞動力的價值,因而,這些服務勞動應被視為創造價值的勞動。  

------黃莉偉,《論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5月  

創造價值的勞動不能僅僅限于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生產非物質產品的勞動,只要它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它就構成社會財富;只要它是用于交換的,它就形成價值,其價值就會構成社會總價值的一部分。  

------盧小珠,《非直接生產勞動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也創造價值嗎》,《桂海論叢》,1997年第3期  

人類勞動的日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為了滿足人的各層次需要,就不僅要有物質資料。還要有以活勞動形式出現的勞動服務。物質產品一般山物質生產部門提供。勞動服務則山旅游、餐飲、住宿、醫療等服務部門提供。同樣是滿足人的需要,以物質產品形式滿足人的各層次需要的勞動是生產性的以活勞動形式滿足人的需要的勞動也應是生產性的。因此,旅游、餐飲、住宿、醫療服務業的勞動也是生產性的,這些部門的勞動直接創造價值。  

------張遠秀,《論生產性勞動的外延》,《安徽師范人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月  

對于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可創價值這一問題,馬克思并未給予全盤否定。比如,對于從事服務業的勞動,馬克思對其可創價值性就給予了明確的肯定。馬克思說:在“每一個時候,在消費品中,除了那種在物品形式上存在的消費品,都會有一定量在服務形式上存在的消費品。”“對于這種服務的生產者來說,所提供的服務就是商品。它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想象的或現實的),也有一定的交換價值。”所以每一個時候,消費品的總額,和沒有這種可消費的服務的時候比較,都是更大的。第二,價值也是更大的。  

------張昆侖,《對非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能否創造價值問題的新認識》,《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3期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而勞動產品既有物質形態的有形產品,也有非物質形態的無形產品,包括知識、信息、技術專利、計算機軟件、各種為生產和生活的服務等,它們由非生產性勞動創造,即能夠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既有使用價值,又能進行買賣,具有交換價值。因此,無形產品也有價值,也就是說非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  

------鄭海俠、張忠權,《非生產性勞動參與價值分配的合理性》,《科技創業月刊》,2004年第11期  

根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思想,筆者認為創造價值的勞動,是生產用來交換或是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的勞動。這種勞動既可以物化在物質的使用價值中,也可以凝結在活動形態的使用價值里。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服務勞動只要能夠提供用來交換、并符合社會一定需要的使用價值或效用就可以創造價值。  

------石霞,《試論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與服務勞動創造價值問題》,《中國黨政干部論壇》,1999年5月  

使用價值外延的擴展,使商品的范圍得以擴大。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勞動產品分為兩大類,那么對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也應分為兩大類,即一類是有形商品,另一類是無形商品,商品范圍由過去單一的有形商品,擴展為既包括有形商品,也包括無形商品。簡言之,只要是勞動產品,不管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只要用于交換,就是商品。  

------趙有信、陳寶松,《生產無形商品的勞動也創造價值》,《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1月  

有的學者認為:按著勞動價值論,創造價值的勞動應該具有兩個條件:一是創造出使用價值,不管其是實物形式還是非實物形式;二是用于交換。服務勞動既然創造出用于交換的非實物使用價值,就應該創造價值。  

------李明章,《深化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認識的五個問題》,《民主》,2007年7月   

三、承認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創造價值的意義  

承認非物質生產領域生產商品的勞動也創造價值,其前提是堅持和繼承馬克思關于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質屬性,只有生產商品的勞動才創造價值等基本觀點,這是該論點的立論基礎。這一論點的創新和發展,就是論證了用于交換的無形產品也是商品,擴大了商品的范圍,從而使創造價值的勞動范圍也得以擴大。非物質生產領域生產無形商品的勞動也創造價值的觀點,將使我們真正認識非物質生產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這些部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從而有利于第三產業的全面發展。  

------趙有信,《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也創造價值》,《攀登》,2002年第2期  

馬克思的生產勞動概念是基于剩余價值學說的一個抽象,并且被今天文化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所完全證實是一個科學的概念。因此,我們的實踐部門在進行產業劃分、宏觀調控以及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和計算時,必須摒棄傳統的只注重物質生產部門而忽視精神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的現象,建立科學的產業劃分理論,完善科學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  

------張洪武,《馬克思論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生產勞動及現實意義》,《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年5月  

可見,非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恰恰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關鍵所在。如此,哪怕只是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現有設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節約使用現有原材料及現有能源,哪怕只是依靠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可以多生產出大量的社會財富。這才是真正的少花錢多辦事。因此,由于非物質資料生產的生產成本相比之下是低廉的,產品的社會價值相比之下卻是珍貴的,發展非物質資料生產較之發展物質資料生產,其投資要少得多,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卻大得多,其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也重要得多。  

------吳代亮,《關于非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勞動》,《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  

現階段,對生產性勞動概念進行擴展具有重要意義。1改變過去我們片面強調物質產品的生產,而忽視非物質產品的生產,強調發展商業以及其他服務行業。2不僅要重視與再生產有直接聯系的流通部門的發展,還要重視科學研究、教育、文藝創作等部門的發展。  

------肖德,《論斯密關于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的思想》,《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6期  

我國經濟增長長期受產業結構不合理和低度化的制約,其重要原因是沒有建立全面的、科學的勞動價值論,認為服務是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則富和價值,把人力、物力、則力等生產要素主要投向第一、第二產業,造成服務業發展的長期滯后和產業結構的低度化。因此,把勞動價值論拓展到服務價值論,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從低效率的部門轉向高效率的部門,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王述英,《勞動價值論:從物質生產拓展到服務生產》,《天津師范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我們在考察商品價值時,不能只承認直接生產商品的勞動創造了價值,而忽略了非生產性勞動對價值形成的作用。要克服那種物質產品生產勞動最重要、對社會貢獻最大、生產勞動者最光榮的狹隘概念,從而形成全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共同創造社會財富和商品價值的宣傳氛圍,這將有利于全體勞動者的平等和團結。  

------汪建,《論非生產性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作用》,《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3月  

依傳統觀點,非物質領域的生產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造成我國長期不重視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信息等非物質生產事業的發展,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不協調,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正確認識和堅持創造價值的勞動一般對提高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信息等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起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作用。  

------趙海東,《論創造價值的勞動一般》,《江西社會科學》,1997年第7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