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評“民主國家無戰論”

thlvuuyi · 2010-04-1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不管證明一件事不應存在的這類理論是多么正當,在用它們證明該事物的不存在違反事實本身的證據時,這些理論會完全遭到否定。”

——[美]漢密爾頓 杰伊 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年6月版,2004年4月印刷,第162頁。

   

   

   

   

   

一 民主國家和平論的含義以及反駁

   

所謂“民主國家和平論”,也可以叫做“民主國家無戰論”,即指這樣一種觀點:“以民主方式治理的國家彼此之間不會進行任何戰爭”([德]明克勒 著,章林 譯:《新戰爭》,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09頁),或者說“自由民主國家不會和其他的自由民主國家打仗”([美]小約瑟夫·奈 著,張小明 譯:《理解國際沖突》,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2年8月版,2003年11月印,第72頁)。

   

當第一次聽到這種觀點的時候,感覺仿佛是不值一駁。因為歷史常識告訴我們,戰爭起源于利益沖突。而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是不會隨著國家內部政治體制的改變而消除的。但是讀了一些現代西方政治軍事理論著作(如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所著《理解國際沖突》,美國學者埃弗拉所著《戰爭的原因》以及德國學者明克勒所著《新戰爭》),我驚奇地發現民主國家無戰論在西方是還很有市場的。

   

民主國家無戰論最大的理論缺陷在于對“民主國家”定義模糊。什么樣的國家才算民主國家?這是個爭議很大的問題。而本人覺得美國學者科恩的說法比較有道理。后者在《論民主》一書中這樣說:

   

“國家之間常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民主發生爭論。如果指稱某一政府或某一套國家制度是民主的,那只會使這一問題益加混亂。聲稱某些國家是民主的,是要以武斷的方式來解決這類問題。這是用未經證明的假定來進行辯論。問題的焦點是這一套或那一套國家制度是否更民主一些(或不太民主)。”([美]科恩:《論民主》,商務印書館2005年北京版,第35頁)

   

所以民主國家無戰論本身就存在理論缺陷。不過這并不妨礙很多人接受它。因為他們覺得雖然定義“民主國家”有困難,但是在實踐中認定某國家是否民主卻不那么困難。所以還必須從事實上對民主國家無戰論進行反駁。

   

因為民主國家無戰論本身進行的是絕對性陳述,它不是說民主國家之間戰爭少,而是說“不會進行任何戰爭”“不會和……打仗”,那么就是說根本不會有戰爭。所以只要舉出一例兩個公認的民主國家之間發生了戰爭,民主國家無戰論就可以被駁倒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英1812年戰爭。當時因為英國要反對法國的拿破侖政權,所以對法國進行了海上的封鎖。封鎖妨礙了美國與法國的貿易。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美國忍無可忍向英國宣戰。雙方在北至五大湖,南到新奧爾良的廣闊戰線上大打出手,海軍陸軍都出動了。英軍一度攻克華盛頓并放火燒毀了白宮。美國則派兵入侵英國統治下的加拿大。但是雙方最終都未得手。戰爭進行了3年,最后雙方議和罷兵。順便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國歌就誕生于這場戰爭。

   

1812年的美國和英國,屬于“民主自由國家”的范疇應該是沒有異議的。英國當時已經經過了17世紀的光榮革命,確立了議會主權和責任內閣制度,國王成為統而不治的虛君。英國這種君主立憲制度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推崇備至,在《論法的精神》中將其豎為三權分立的典型代表。所以1812年的英國屬于民主國家。而至于美國,在絕大多數信奉民主國家無戰論的人眼里,屬于民主國家則更加沒有問題。

   

因此事實很明顯,1812年,當時的英國和當時的美國都是不折不扣的民主自由國家,并且這兩個民主自由國家之間發生了戰爭。所以,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的觀點,被無情的事實證明是錯誤的。

   

   

   

二 民主國家無戰論流行的原因

   

坦白地說,英美1812年戰爭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特別是對那些信奉民主國家無戰論的西方人來說。那么民主國家無戰論顯然是個明顯的錯誤觀點,卻能被如此廣泛地接受,這是個奇怪的現象。本人認為,一個觀點如果很有市場,那么無論它是否正確,肯定有它自身很有說服力的方面。因此盡管已經反駁完畢,卻還有必要探索一下這種觀點能被廣泛接受的原因。

   

民主國家無戰論最初的起源似乎是康德的一番話。他這樣說:“如果(正如在這種[共和]體制之下它不可能是別樣的)為了決定是否應該進行戰爭而需要國家公民表示同意,那么最自然的事莫過于他們必須對自己本身做出有關戰爭的全部艱難困苦的決定,(其中有:自己得作戰,得拿自己的財產去支付戰爭費用,得悲慘不堪地改善戰爭所遺留下來的荒蕪;最后除了災禍充斥而外,還得自己擔負起就連和平也會憂煩的,(由于新的戰爭)不斷臨近而永遠無法償清的國債重擔),他們將會開始好好考慮要不要開始這樣一場如此糟糕之游戲。”(轉引自《新戰爭》108頁)

   

總而言之,因為民眾因為害怕發動戰爭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苦難,所以會傾向于用戰爭以外的手段解決問題。而民主政治則能確保民眾自己決定是否發動戰爭。于是民主制下,民眾不會選擇發動戰爭。如果爭端雙方都是民主國家,那么雙方的民眾都不會選擇發動戰爭。雙方都不發動戰爭,就不會有戰爭。這就是民主國家無戰論的基本邏輯。毫不勉強地說,這個邏輯本身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另一方面,那些公認的民主國家之間,確實也很少爆發戰爭。這也容易使人產生民主國家之間不會打仗的錯覺。

   

   

   

三 對民主國家無戰論流行原因的評價

   

以上談的是兩個原因,它們給人們造成民主國家之間不會打仗的錯覺。

   

第一,民眾因為害怕戰爭可能帶來的苦難,所以民眾不會選擇戰爭。

   

這里面忘了考慮一點,那就是“苦難”的相對性。康德的論述設定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戰爭給民眾帶來的痛苦(支付戰費的開支,傷殘死亡的可能),要超過避免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假設戰爭帶來的痛苦是10,而避免戰爭帶來的痛苦是15,那么民眾還會選擇和平嗎?當然不會。這并不是胡亂假設。古代的游牧民族,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劣和生產力的地下,常常要忍受缺衣少食的困苦境地。這時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向相鄰的農耕民族(哪怕是個農耕民族的大帝國)開戰,借以掠奪生活資料。如果他們選擇和平,恐怕就要餓死很多人了。與其束手待斃,不如破釜沉舟。也正是這一點,造就了草原游牧民族“重兵死而恥病終”的共同習俗。所以說和平完全可能比戰爭給民眾造成更多痛苦。怎么能輕易下結論說民主國家民眾為了避免戰爭的痛苦就一定會選擇和平呢?

   

另外還存在一種更普遍的情況,那就是假設戰爭帶來的痛苦是10,而避免戰爭帶來的痛苦是8~9之間,戰爭的收益卻是20。這種情況下,人們選擇戰爭的可能仍然很大。因為戰爭本身除了苦難也可能帶來收益。如果可能帶來的收益很大,而增加的痛苦卻并不多。那么人們完全可能還是會選擇戰爭。這實際上是很多古代民主國家爆發戰爭的動機所在。

   

讀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人想必都對雅典的蠻橫霸道印象深刻。雅典實施的是民主制,但是它卻比大多數希臘城邦要好戰得多。哪怕在仲裁者面前,他們也毫不掩飾地主張“強者就應該統治弱者”的叢林法則。即使是一個從來沒有冒犯過雅典的城邦,雅典也會出兵要求其臣服。對方如果拒絕,雅典就毫不猶豫地用武力將它鏟平。這是因為雅典對自身的力量充滿自信,雅典人相信戰爭帶來的收益要超過帶來的痛苦。所以即使是民主政治的雅典,也成為一個極端好戰的城邦。

   

此外還有日耳曼人和維京人。日耳曼人部落在公元1世紀左右時有經常召開民眾大會的傳統,而同時日耳曼人認為“如果能用流血的方式得到的東西,卻用流汗的方式去取得,那就顯得太文弱無能了。”([古羅馬]塔西陀:《日耳曼尼亞志》)。中世紀“北歐人的民主”具有比英國更悠久的文化淵源(參見[英]諾曼·戴維斯 著,郭方 等 譯:《歐洲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78頁)。但是同時維京人又是讓整個西歐幾代人談虎色變的恐怖海盜。同樣的例子也在東方出現過。古代中國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他們的部落體制往往顯得比南方的漢族帝國要民主一些,但是他們卻始終比南方的中華帝國更加好戰。

   

所以實際上并非民主制下的民眾就會厭惡戰爭。

   

而之所以最近兩個世紀中,人們(特別是西方列強國家的公民)對戰爭的厭惡感加強,是因為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發展,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隨著醫療衛生條件進步,人們的預期壽命也大大增加。一句話,生命中可期待的利益更多了,人們自然也就舍不得冒生命危險了。所以民眾對和平的傾向會增加,而在古代生產力落后的民族中“重兵死而恥病終”的習俗,到了現代社會也就不那么普遍了。

   

所以說,民眾對和平的向往,對戰爭帶來苦難的厭惡,其源頭主要在于生產力發展,預期壽命以及生命中可期待利益的增長。并不是說民眾天生就無條件地傾向于和平。

   

第二,民主國家之間戰爭少。

   

人們覺得民主國家之間戰爭少,原因第一在于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民主國家”誕生的時間很晚,而數量也很少,所以讓我們看到他們之間爆發戰爭的幾率就小。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民主國家”的稱號有點宗教化的趨勢。美國是教主,而“民主”是封號。一個國家是否是“民主國家”,看得不僅僅是其政治制度,還得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否承認。比如巴勒斯坦的哈馬斯上臺(通過選舉)后,美國的布什總統就聲稱從事恐怖活動的政權不能算民主政權。西方列強不愿承認與他們沖突的國家是“民主國家”。這就造成了“民主國家無戰”這種倒果為因的錯覺。

   

事實上只要我們視野稍微放寬一點,就會發現大批民主政權之間的戰爭。古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交戰雙方都有實施民主制度的城邦。古羅馬共和國和同樣實施議會政治的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直到后者被徹底滅亡。中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很多城市共和國,普遍實行選舉市政官員,并且官員有任期的制度,其實都可以算作民主國家。而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佛羅倫薩這幾個著名的城市共和國之間,發生過數不清的戰爭。尤其是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而打得昏天黑地,以至于十字軍東征都難以為繼(因為十字軍得依靠他們這些城市共和國的船只來輸送軍隊,但是這幾個共和國的海軍在地中海上相互攻擊對方的運輸船)。到了近代也有,除了1812年英美戰爭之外,19世紀后期英國和南非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爆發的兩次大規模戰爭又何嘗不是?

   

只需稍微放寬眼界,就會發現其實民主國家之間爆發的戰爭并不少。但是持民主國家無戰論的人通常只把目光鎖定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的歷史,就容易產生錯誤印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