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田
就人們日常經驗而言,人們可以在自己的親友中間得到“性善”的證據,也在競
爭者和對手那里見證到“性惡”的表現,很難一概而論人性的善惡。
由于在人類社會中間,人與人關系受到各種社會制度的定位,實際上也只有兩種
社會制度設計模式:要么是合作,要么是競爭。合作對于個人而言,整體利益是
增進個人利益的路徑,他人是善意的;對于競爭型的體制而言,他人則是惡意的
,他人利益增加意味著自身利益的減少,是一種互為消長的關系。在通常情況下
,人們關于“性善”“性惡”的爭論,主要是論證何種社會體制是可能的:合作
型的抑或是競爭型的?
對于任何一個特定的社會而言,由控制權掌握份額劃定了精英階層和平民階層,
精英階層擁有更多的控制權,對于他們而言利益最大化的路徑是要求與控制權相
對應的剩余索取權,而合作體制否定這一點,因此就向來不為精英階層所喜歡。
精英們在“人性自私不可更改”和“性惡”的說辭背后,隱含著競爭型的社會體
制的選擇意愿,這是一種最典型的階級意志。
由于這個“性善”“性惡”的隱喻,直接涉及到社會體制和剩余分配規則的設計
,因此就必然地要成為分歧的焦點,古今中外關于這個問題的爭論一直經久不衰
,而且估計還要繼續持續到地老天荒。中國宋代起義農民提出“等貴賤、均貧富
”的主張,實質上就是否定控制權分配上的不平等,否定特定人群有優先的剩余
索取權,這個主張的隱含前提是:剩余分配權必定是要與控制權掛鉤的。今天張
五常、張維迎、張曙光等主流經濟學家主張“腐敗有利”,其認識起點與宋代農
民起義軍是一致的。
與此相對應,中國儒家諸子一直是主張合作型的社會體制的,他們往往把“家庭
人倫”作為一個隱喻,來論證人們彼此需要真誠關注對方的利益,這樣才能順利
走完人生里程。個人利益體現在家庭中間,并在家庭內部實現,這是社會上最常
見和最持久的合作模式,合作在人生中不可須臾或離,因此就成為儒家論證“人
性善”的依據,隱含的意義是在合作群體中間,人們彼此的利益并不矛盾,這是
人性善的第一重含義。
孟子還說人人都有“惻隱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羞惡之心”,實際
上就是重申人們可以了解別人的利益,認識到別人利益的實現方式和路徑,人們
對輿論評價和自我評價的在意,本身是意味著個人的欲望和本能是能夠加以管理
和引導的,在這個意義上人性善是“可善”的意思,這是人性善的第二重含義。
《論語》中間多次重申精英階層長遠利益也應該成為考慮對象,“四海困窮、天
祿永終”就是說精英階層依托控制權過分行駛剩余索取權,會損害到老百姓的生
存利益,老百姓活不下去就意味著反抗和精英階層的完蛋,這里揭示的是控制權
不能長久不變,老百姓的認同是控制權長期有效的關鍵。“出乎爾者、反乎爾者
”則說精英階層不顧及老百姓的利益和感受,老百姓也同樣可以不顧及精英階層
的感受,毛澤東翻譯為“那里有壓迫,那里有反抗”。在這個意義上,人性善是
“必須善”,理由是危害老百姓利益的精英階層,最終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必須善”的理由是出于對精英階層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考慮,是對精英階層控
制權的有效性與老百姓認同感之間關系的深刻體任,這是人性善的第三重含義。
儒家談論人性善的時候,合計有三重意思:一是人們需要合作才能生存,因此競
爭不總是唯一人與人關系設計;二是人們能夠了解他人利益并管理自身的本能和
欲望擴張,人性善實現是有依據的,第三是儒家認為精英階層控制權的有效性依
托于平民階層的認同感,損害老百姓的生存利益意味著葬送自己,所以實現人性
善的關鍵是精英階層自身,依據是需要為他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支付“保險
費”。儒家的結論是:有且只有充分合作的社會才是可行的社會。持“人性善”
論的最終目標就是論證這個。
精英階層在一個社會中間,總是掌握著大部分的政治控制權(權力)、經濟控制
權(資本)和文化控制權(話語權),按照他們利益最大化的分配規則,顯然就
是按照控制權給予剩余索取權。由于合作體制肯定整體利益優先于個人利益,因
此精英們總是主張競爭體制,這樣才能更理直氣壯地實現剩余索取權,方便地拋
棄多數人的利益要求。為了方便地論證競爭體制的必要性,歷來精英們都是高唱
“人性自私不可更改”的調子。相比較而言,精英們通過“人性自私”或者“性
惡論”去論證競爭體制必要的時候,也有幾個層面的意思。
第一個層面是說多數人是受本能和欲望驅使的,追求更多剩余索取權、以及獲得
多于他人的消費資料是人們的通常選擇;同時為了確保更大的消費資料分配份額
,要在控制權上取得優勢,其中掌握更多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本身就是一種控制權
。因此對于物質財富的競爭,就有了兩個層面的需要,一是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
,更重要的是滿足增加控制權的需要,這樣對物質財富的渴求就變得沒有止境了
。在這個意義上,物質財富分配要服從“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質不滅定律”的
支配,“性惡說”首先是肯定了物質利益分配上存在著一種“互為消長”的關系
。
由于占有財富本身的控制權價值,使得占有更多生活資料也成為一個價值象征,
追求更高檔次的車子、造價昂貴的房子,鮮衣美食、香車寶馬都有標示個人擁有
的控制權水平,在超出實際消費需要之外另有“炫耀”價值。在控制權的競爭上
,除了追求自身控制權的增長之外,損害對手的控制權成長機會也是一個合理的
目標,控制權競爭上要追求一種相對差距,這是“性惡”的第二重含義。同時也
是出于少數精英們方便控制多數平民之必須,因為如果不把人徹底工具化和物質
化,控制成本就無法下降到相應的水平。為便利實現對多數人的控制,需要把個
人的身體也充分工具化,女性選美和男性體育的商業化過程,很明顯有助于實現
人們對身體工具化認識,本身也是執行特定的意識形態功能。
性惡的第三重含義是否定整體利益的實際存在,認為人與人關系除了競爭別無關
系,把家庭關系上溫情脈脈的面紗揭去,否定人們對合作的認知能力和協調能力
。例如主流經濟學家們最喜歡援引的所謂“公共牧場”的比喻,就是否定人們有
認識整體利益并實現整體利益的可能,最后的定位是肯定資本占有方式個人化,
以此去推銷“產權明晰”的個人占有觀念。
性惡的第四重含義,也是最重要的含義是說社會體制只能是競爭的,任何合作體
制都是空想和烏托邦,這個論證過程本身是服從“思想專制”的需要,想要把人
們的全部眼光限制在有利于精英階層的認知框架里。最常見的方式是列舉各種合
作模式的成本和困難,去否定合作的可能和必要,例如中國精英對毛澤東時代的
妖魔化,就是服從這樣一種“思想專制”的目的,阻止人們去思考和尋求合作的
路徑。
說到底,“性惡說”是為了論證精英階層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競爭規則需要:強調
控制權必須分配剩余索取權,由于精英階層這個不屈不撓的競爭意志的長久作用
,人類社會在精英們掌握的三種控制權(政治控制權、經濟控制權和話語權控制
)的共同作用之下,就不能不長久地處在競爭狀態里,結果自證自明地論證了“
性惡說”,把一部人類社會的歷史設定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其實就是一種“有
組織競爭”)的歷史。
二○○四年十一月七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