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基于生產過剩的社會分紅》,全文稍后在美國左翼期刊發表)
3.5 按人發錢的理由
當我們把印鈔與生產過剩結合起來考慮以后,突然間我們發現我們獲得了一筆巨額的財富。然而,如何支配它,卻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般來說,讓政府用這筆錢來提供社會福利,維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很多人的選擇。我們的建議并不排斥現存的各種福利及救助政策,然而,作者及其他中國學者基于以下諸多原因,傾向于把這筆錢以社會分紅的方式,按人頭平均發給公民。
1)這是米德的社會分紅及目前歐洲基本收入倡導者的一致觀點,本文在第2節已經提及。米德認為它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經濟權利,可以促進就業,維持宏觀經濟穩定,而基本收入的倡導者認為它是一項基本人權,它能保障公民的“真實自由real-libertarian”,從而解決社會公正(approach to social justice)(Van,Parijs,2001)。
2)這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必然要求。中國有大量的公有資產,它本來屬于全民所有。因此,把公有資產的收益權切實落實到每一個公民身上體現了公正(justice)原則。中國不僅存在著個人之間的收入不平等(inequality),同時也存在著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按人發錢可以立即消除極端貧窮,縮小收入差距,體現公平(Equity)原則。根據馬克主義的原理,剩余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理應把它歸還給它的創造者。
3)這是共產主義的雛形,是促使資本主義平穩過渡到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有力工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進入這個帳戶的資金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依賴這個賬戶的人越來越多,依賴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共產主義主張解放全人類,因此,不能把任何人排斥在這項政策以外。如果僅僅依靠轉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和社會救濟,不僅會讓人失去尊嚴,就其數量而言,也不足以消化生產過剩。
4)防止腐敗,減少行政成本,增加政策的可操作性。中國很多反對這項提議的人認為,應該把錢發給窮人。但是,究竟誰是窮人,需要甄別,這是一項成本很高的工作。或許有些人為了從政府那里得到1000元,可以拿出500元來賄賂官員。本文第二節提到了由于發錢的事引起鄰里糾紛甚至打架的事情。
也有人認為應該拿這些錢來提高社會福利。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建立社會福利體系的辦法對民眾的好處未必優于發錢。關鍵問題是,這個福利體系能多大程度惠及低收入群體?計劃體制時代,中國就已建立了國家福利體系,但這套福利體系在福利覆蓋方面欠缺公平。它只覆蓋了最穩定的國有部門,而沒有顧及到農民及城市非國有部門的員工,起了逆向調節的作用。醫療、退休等福利也呈現出這種逆向再分配效應。直到今天,國家福利體系的基本結構依然存在。對于這樣的福利體系,再把更多的錢投入進去,未必能給中低收入群體帶來多大福利。與此相反,發錢的辦法起碼不會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可以惠及全社會各階層、各地區。
媒體報道說,這項提案反映了人們對地方政府的不信任。的確如此。學者們希望用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讓窮人立即得到實惠,學者們害怕其他復雜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腐敗。由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及官員腐敗,很多好的政策無法貫徹下去,中國老百姓把此形容為“政策不出中南海”。
5)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支持發錢的人認為,與其讓政府包辦福利,還不如把錢發到個人手里,讓消費者自己決定如何花費,效果更好。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經告誡皇帝說“分生不分熟”,意思是說應該把生食品分給大家,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偏好蒸、炒、煎、炸,這要比把食品煮熟了分給大家更受歡迎。這就是說,或許貨幣形式的福利比實物形式的福利有更高的效率,更受歡迎。他們還認為,公共產品過多可能導致市場失靈,中國的窮人更需要私人產品,而對公共產品的需求是更高級的需求。
6)直接增加消費,調整消費與投資的比例。因為生產過剩與消費不足是密切相聯的,消費增加了,生產過剩就會得到緩解。一般來說,社會上80%的人是窮人,因此,以這項政策發給公民的錢,大約有80%會用于消費。而同樣一筆錢,如果用于投資,大約僅僅有11%左右可以轉化為消費。因此,這項政策與增加投資相比較,在提高消費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
7)減少政策實施阻力,尤其是來自富人的阻力。畢竟這些錢是“憑空”印出來的,從公平的角度來說,應該人人都有。由于大家都拿一樣多的錢,富人們也就沒有了反對的理由。另外,這種平均分錢的辦法,意味著要求每個公民對新的貨幣體系承擔一份責任,也意味著一旦出現通貨膨脹或其他弊端,任何人沒理由去抱怨別人。
8)有利于社會穩定。在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具有向少數人不斷集中的趨勢,當這種集中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爆發經濟危機甚至政治危機。因此,我們極力主張讓社會財富盡可能地在全社會均勻分布。
9)特殊時期的金融政策。本文第1節提到了中國政府目前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面臨著極度兩難的局面。Dang(2008),Cai(2008),Liu(2008)一致認為,應該在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不變(或輕微貶值)的情況下,以全民發錢的方式主動制造通貨膨脹,讓人民幣貶值, 從而化解人民幣升值難題,擊退國際投機者對人民幣的炒作,化解金融風險。
鑒于以上諸多理由,我們主張把新增加的貨幣按人頭發給國民。因此,我們有時候說這種制度就是“全民印鈔”。
3.6社會紅利制度的優點
以生產過剩為基礎的社會分紅制度(或曰貨幣配給制),是一種兼顧公平與效率的財富分配制度,它可以解決目前各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諸多棘手問題,具有很多優點,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既為生產過剩找到了出路,同時也為社會分紅找到了更加寬廣的資金來源。這項制度是依據生產過剩的多少來決定發錢的數量,可以充分消化社會上已有的生產能力,解決生產過剩、內需不足的問題。生產過剩嚴重制約生產力發展,解決了生產過剩,就掃除了生產力發展的一大障礙。隨著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會不斷提高,社會分紅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社會主義的成份也就越來越多。
有人認為這項制度會養懶漢,其實不然。在這項制度下,一個人實際收入包括兩部分:工資收入和社會分紅。因為社會分紅的多少是以生產過剩的多少來決定的,如果愿意工作的人數減少,則生產過剩減少,分紅也相應地減少,有些人就會覺得僅靠分紅會不夠花費,于是就會去工作。反之,如果參加工作的人很多,則生產過剩增加,分紅也相應地增加,有些人就會覺得不工作也可以過得很好,于是就會放棄工作去享受閑暇。這是一個自動負反饋調節機制,可以確保宏觀經濟穩定運行。在這個系統中,勞動者可以實現多勞多得。
2、減少銀行壞賬,減輕家庭債務負擔。以生產過剩為基礎發行貨幣,即不是以增加央行負債的方式來發行,也不是以增加個人負債的方式來發行,這種制度安排保證它不會直接增加任何團體或個人的負債。社會分紅的發放,增加了公民的收入水平,會減少借債消費。原來欠債的可以拿這筆錢去還債,原來準備借債的或許就不需要了。
3、減少財政赤字。實行貨幣配給制以后,政府就不必通過舉債投資來解決內需不足問題,因舉債投資造成的財政赤字就可以避免。
4、促進就業。實行貨幣配給制以后,內需增加,生產擴張,勢必帶來很多的就業機會。
5、改善需求結構。實行貨幣配給制以后,發給公民的錢,就目前的中國而言,估計有80%會轉化為消費需求,而相同數量的一筆投資,能夠轉化為消費需求的比例估計不超過11%。這對改善投資過剩、消費不足的需求結構,有很大幫助。
6、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發給公民的錢,首先轉化為消費需求,然后轉化為企業利潤。不斷的社會分紅,會給企業帶來有源源不斷的利潤。
7、為宏觀調控提供有力工具。國家可以根據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靈活決定分紅的數量,靈活調節消費與投資的比例。這項工具比使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更有效率、更安全,可以做為宏觀調控的“第四杠桿”。
8、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以生產過剩為基礎的社會分紅,不僅可以包含公有企業的剩余(surplus),還可以包含私有企業的剩余。這項措施不僅使得社會主義公有企業的收益權真正落實到全體公民身上,而且還可以讓私人企業的剩余溫和地轉化為社會財富,被全社會共享。對于私有企業而言,雖然它的所有權掌握在私人手里,但部分收益權已經轉移到全體公民手中,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私有企業的私有性質,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
9、改善國際貿易秩序。以生產過剩為基礎的社會分紅,可以消化國內生產過剩,于是,國際貿易的目的就會轉化為互惠互利,而不是輸出生產過剩、轉嫁危機。
4.結論
建立以生產過剩為基礎的社會分紅制度,不僅能夠使得公有企業的收益權落實到每個公民的身上,而且可以弱化私有企業的私有性質,使得一切社會剩余全部轉化為社會福利,從而徹底解決了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基本矛盾,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貨幣制度的改革從根本上克服了現行貨幣體系的諸多弊端,為生產力發展掃清了障礙,從而有利于盡早實現社會主義。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到今天,人類已經掌握了極其強大的創造財富的能力,但卻苦于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財富分配制度,于是,生產過剩與貧窮匱乏結伴而生。更重要的是,財富分配制度的落后,反過來限制了財富的創造。
“按人發錢”觀點已經被中國人熟知,網絡調查顯示,大部分人表示堅決支持,有少數人激烈反對和嘲笑,但這些反對意見僅僅是出于直覺,幾乎沒有任何學術價值。不過,支持者認為,雖然目前看不到有任何缺陷,但也不排除會有意想不到的弊端。對于新思想保持謹慎態度是應該的,但這不應成為阻礙我們對此理論進行大膽試驗的借口。中國可以用此方法擴大內需,美國可以用此方法減輕家庭債務。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種貨幣,而且是按人頭發放,則離全球社會主義就不遠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