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毛澤東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最高境界

甄巖 · 2008-09-1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毛澤東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嶄新階段

——紀念毛主席逝世32周年

甄巖

魏巍同志在時,我每次去看他老人家,他總是提出要我寫一篇闡述毛澤東哲學、批判還在走的走資派們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的反動理論和實踐的文章,直到去年九月我到北京軍區總醫院去看他時,他還是這樣說。我總感覺自己才疏學淺,力不從心;但我始終記著魏老的諄諄告誡,總想把這篇東西寫出來。在紀念毛主席逝世32周年之際,有許多的話要說,但是,我還是試著把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文章寫出來。以表達我對毛主席的深深懷念之情,對魏巍老的懷念之情。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發展

什么是哲學?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什么是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和總的觀點。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科學世界觀;它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銳利的思想武器。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倡,逆之者亡。人類歷史進入到19世紀中期,無產階級兩位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創立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統稱之為馬克思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辯證法和他們獨自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科學地揭示出世界進入自由資本主義時代,西歐特別是德國成了各種矛盾的集合點,因而德國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發祥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狀況,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生產的社會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其在生產上表現為個別生產的有計劃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在消費上是表現為資本家階級越來越富有和無產階級相對越來越貧困化之間的矛盾。經濟是基礎,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又反作用于經濟。因而這對主要矛盾集中表現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必將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歷史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19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1871年巴黎公社的英雄們,通過暴力革命奪取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成為無產階級專政第一次英勇的嘗試,莊嚴地拉開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序幕,盡管她只存在了72天,但卻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世界進入到20世紀,俄國逐漸成為各種基本矛盾斗爭的焦點。又一位無產階級的偉大革命導師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相統一的科學世界觀分析了帝國主義歷史階段的矛盾,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創造性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結合俄國革命的實踐,提出了在一個或少數幾個國家(不一定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往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革命條件反而不容易具備,)可以首先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俄國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經過領導1905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總演習所取得的寶貴經驗,不斷戰勝第二國際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和黨內以孟什維克為代表的各種機會主義的錯誤傾向,經過12年的準備,終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奪取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這成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列寧主義階段的主要標志。

20世紀20年代之后,斯大林繼續列寧的事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基本上按照蘇聯當時國情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建設了第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給世界人民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繼列寧之后,20世紀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毛澤東同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人類歷史的發展以深刻影響,極大地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業。20世紀20至40年代的中國,其社會矛盾的尖銳復雜性世所罕見。中國革命繼十月革命之后為世界最偉大的社會革命。中國革命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是驚天動地的偉業,是中華民族的壯舉,在東方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客觀辯證法創造出主觀辯證法。中國社會特為尖銳復雜和曲折激烈的矛盾運動必然會反映到認識上,開出燦爛的哲學思想之花。中國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國。中國革命不同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不同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其特殊性。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的革命怎么搞,在馬列主義“本本”上找不到,照搬蘇聯經驗也是不能成功的,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進行新的探索。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自由與必然的矛盾運動十分尖銳、曲折。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兩次勝利、兩次失敗”的比較才認識了中國民主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找到了中國革命的唯一正確道路。不反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中國革命就不能取得勝利?!皶r勢造英雄”,偉大的革命斗爭造就偉大的歷史人物。近百年來的中國人民可歌可泣、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產生了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澤東。毛澤東之所以能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成為指揮中國革命戰爭的卓越領袖和人民軍隊的英明統帥,這是與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哲學,具有良好的理論思維分不開的。他善于從哲學高度觀察和解決中國社會矛盾,分析與總結革命的經驗與教訓。因此,與中國革命過程中涌現出的其他領袖人物相比,他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正反兩個方面經驗,主要是中國革命經驗,尤其是中國革命戰爭經驗的總結概括。一個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的誕生,除了社會現實和政治斗爭的需要外,也離不開前人的豐富的哲學遺產。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典籍浩瀚,具有實事求是和辯證思維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學識淵博,對中國的歷史、哲學、軍事、文化等有著很深的造詣。這是他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成為時代巨人的一個極其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和那些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們以及那些不學無數而又恬不知恥的政治騙子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因此毛澤東哲學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主要是中國革命經驗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三者融合的產物。毛澤東不僅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而且也是中國優秀哲學遺產的真正繼承者和發展者。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毛澤東是一個善于將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大師,他又是一個善于將傳統理論按照事物發展規律加以革命改造,創造性地開創一個嶄新理論體系的巨匠。毛澤東哲學不僅屬于中國的,而且屬于世界的,確為全人類寶貴文化遺產的重要一部分。以其科學的哲學世界觀為基礎矗立起來的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不愧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毛澤東一生對哲學情有獨鐘。他在引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把哲學世界觀貫徹于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并寫出了大量豐厚的讓人愛不釋手的杰出論著。他真正使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他在這方面的論述和講話是很多的。任何人只要認真研讀毛澤東的哲學論著就不難品味和體會到毛澤東為重新改造哲學體系,構造了一個系統而又嚴密且易于為廣大人民群眾學習掌握和運用的哲學體系——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

新中國建立以后,毛澤東除了以極大的精力領導社會主義革命探索和認識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這個必然王國之外,他思索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就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結合新的時代特點指導革命建設的需要,便于人民群眾掌握的需要,加以根本的革命改造。他認為,根據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是同一個東西的原理,說哲學就是辯證法,哲學就是認識論,哲學就是邏輯學,都是可以的。而且毛澤東更強調哲學就是認識論,他在1964年8月,在同周培源等談話時說:“什么叫哲學?哲學就是認識論,別的沒有”。并希圖用認識論來統率整個哲學體系,使原來的“兩大塊”或“四大塊”改造為一元化的統一的有機聯系在一起的科學的哲學宇宙觀體系。正是在哲學世界觀地指導下,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及其偉大實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二、毛澤東哲學的歷史發展

第一,毛澤東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是從青年時期開始的。在湖南第一師范畢業后,毛澤東為籌備留法勤工儉學事宜,1918年8月第一次到北京。同年10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手下當一名助理員。北京大學此時可謂“百家競起,異說爭鳴?!鼻嗄昝珴蓶|廣泛接觸和閱讀介紹各種學說的報刊雜志和書籍,加入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會和新聞研究會。他這次到北京極大地拓寬了視野,他對于當時流行的各種學說尚無定見。他既接受馬克思主義,也受到無政府主義,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新村主義等影響。1919年4月回到長沙,同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在《創刊宣言》和《民眾大聯合》等文章中,他熱情地贊頌十月革命。贊頌由十月革命引起的世界革命,他從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勞動群眾力量的偉大,發出了“民眾大聯合”的號召。在思想上,他更加趨向注重實踐,認識到世界上“吃飯的問題最大”,“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要踏著人生和社會實踐說話,要深入實踐去研究實事和真理。但他此時仍未擺脫無政府主義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影響,主張“溫和革命”,“無血革命”,而不主張“激烈的革命”,“流血革命”。1919年12月,他為“驅張運動”第二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間他決定暫不出國,先對中國國內的情形“加以實地調查及研究?!蓖瑫r,他試圖從當時的各種“課本及時賢所作的報章雜志中,將中外古今的學說刺取精華,使他們各構成一個明了的概念”。(《毛澤東早期文稿》P474頁)1920年5月,他由北京到上海、與正在籌建中國共產黨的陳獨秀多次交談,討論社會主義。7月,離開上海,回到長沙,創辦“文化書社”,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籌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0年下半年,他與留法勤工儉學的新民學會會員蔡和森等以通訊方式,共同研討學習馬克思主義心得,討論社會主義和建立共產黨。在李大釗、陳獨秀等的影響下,毛澤東迅速地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驅張運動和湖南自治運動的實踐,關于社會主義的討論和對無政府主義的批判,使毛澤東拋棄改良主義,新村主義和唯心主義等影響,鮮明地提出“唯物史觀是我黨哲學的根據。”到1920年夏天以后,他的世界觀開始發生根本的轉變,即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從此以后,就再沒有動搖過。從此,毛澤東把救國問題放在世界范圍考察,把對中國社會的改造,放在人類歷史的總進程里來認識和解決。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來指導中國革命。他堅信:“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有了這樣的科學世界觀,毛澤東和他同時代的許多共產黨人相比,不知道要高出了許多。

第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初運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結合起來,用于探索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

1925年12月,他發表了第一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階級分析的方法,科學地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政治態度,從而確立了黨的基本階級路線和政策策略的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6年5月他在廣州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率領300多名學員深入考察海陸豐農民運動,匯集并修改學員的調查報告,親自作序,編輯出版了《農民問題叢刊》。同年11月4日,他出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針對國民黨右派和黨內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對農民運動的攻擊和指責,他實地考察了湘潭、長沙等五縣的農民運動;并發表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同年3月,他又在武昌主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由于毛澤東既親自從事工人運動,又從事農民運動的革命實踐,并參與中央領導工作,所以他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認識要比僅從事工人運動,或僅從事農民運動,或僅在中央工作的同志要全面而深刻得多,并有著過人的獨創性的理論建樹。

毛澤東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前一篇文章運用階級分析方法,簡潔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解決了中國革命的敵、我、友的大問題。后一篇文章,總結了湖南農民運動的經驗,熱情地謳歌農民運動的偉大功績,駁斥了社會上反動勢力對農民運動的攻擊和誣蔑,批評了中共內部右傾機會主義者對農民運動的責難,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問題?!吨袊鐣麟A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是兩篇政治文獻,而不是哲學專著,但它們卻鮮明地體現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世界觀的基本原則。它們的哲學意義在于:

其一、貫穿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毛澤東在前篇文章開宗明義即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如何才能分清真正的敵友呢?他接著說:“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保ā睹珴蓶|選集》第3頁。)他始終堅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分析社會各個階級,其經濟地位如何決定了其對革命的態度。以此,分別對地主買辦資產階級,中產階級,農民中的各個階級和農民中各個階級階層都作了透辟地剖析,特別他對中產階級和農民中各階級階層的分析最新穎深刻也最具創造性。

其二、體現了辯證法的分析方法。

首先,表現為對同一階級內不同階層的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毛澤東在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時并不停留于社會各階級一般的分析,而是深入到階級內部不同的階層進行具體分析。毛澤東不僅把中國資產階級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部分,而且又把民族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帝國主義和買辦階級的聯系較多,因此當革命斗爭緊張時會很快向右跑入反革命派。一部分與帝國主義和買辦階級聯系較少,或沒有聯系,因此,在某種時候,頗有革命性,這是左翼。但這部分對赤化,時時懷著恐慌,故極易妥協,對革命不能持久。毛澤東的這種分析,要比陳獨秀把中國資產階級簡單地區分為“反革命”、“非革命”、“傾向革命”三部分,要深刻得多,辯證得多。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的分析尤為細致。他分別將他們的經濟狀況又區分為上、中、下三個細別,并進而說明不同階層對革命態度的差別。他的那種具體細致的分析,在那時是獨一無二的,是他明顯的過人之處。毛澤東對同一階級內部不同階層的分析,為制定正確的路線和戰略策略提供了可靠 依據,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其次,表現為從運動中分析階級。一個階級的經濟地位是相對穩定的,但一個階級對革命的態度是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階級關系的變動而變化的。因此,不能以靜止的,孤立的觀點來分析階級。毛澤東指出:中產階級現在雖然還不是我們正面的敵人,但到他們感覺工農階級的威脅時,他們或他們的一部分(右翼)一定會站在帝國主義一邊,一定變為完全的反革命,成為我們的敵人。毛澤東的這一分析完全為1927年的事變所證實。他還指出,小資產階級的不同階層在平時與革命高漲時期對革命的態度是變化的。在平時小資產階級右翼對革命取懷疑態度,其中派則取中立態度,但到革命高潮時,不但小資產階級左翼可以參加革命,中派亦可參加革命,即使右派分子受了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左派的革命大潮的裹挾也只得附和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和各地的農民運動都證明了這一點。

再次,表現為在注意階級性質分析的同時,還顧及數量的分析。要正確估量階級關系,正確地制定政策,除必須正確地分析各階級的性質外,還必須注意分析各階級的人數。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毛澤東依據當時的統計資料,列舉了各階級階層的大略人數,并在最后說:我們真正的朋友有多少?有三萬萬九千五百萬,我們真正的敵人有多少?有一百萬,那可友可敵的中間派有多少?有四百萬。讓這四百萬算做敵人,他們也不過一個五百萬的團體,依然敵不住三萬萬九千五百萬人。

最后,表現為運用分析和綜合的辯證方法。《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先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階級性、大略的人數及其對革命的態度逐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文章在最后加以科學的綜合,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路線,顯現出中國社會各階級及其相互聯系的總貌。文章說: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乃是我們的敵人。一切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乃是我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吨袊鐣麟A級的分析》是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的范例。

此外,始終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根本觀點,始終貫穿著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向群眾學習,積極引導群眾的思想。

總之,《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不是從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理”“公式”出發,而是完全從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因而絲毫沒有將馬列理論“公式化”“神圣化”“教條化”的痕跡。它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早期結合的優秀代表。它們雖然沒有為當時右傾機會主義統治的中共中央所接受,但卻為中國革命進入新的階段作了理論準備。它們雖然是政治論文,但又鮮明地貫穿著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辯證的分析方法,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了準備。

第三、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初步形成。在斗爭實踐中建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向何處去?中國革命應走什么樣的道路?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最緊迫、最重要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毛澤東同志運用唯物辯證法這個科學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沖破了共產國際和中共黨內的教條主義的束縛,在斗爭實踐中開辟并逐步認識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個完全符合中國革命發展客觀規律的唯一正確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在無產階級革命史上,從法國巴黎公社至俄國的十月革命,都是通過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在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活動的中心始終是在城市,工作的重點是領導工人運動。中國的第一次大革命,根據地也是以大城市(如廣州)為中心的。以城市為中心,首先武裝奪取城市,這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傳統觀點。武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都發生在城市,結果遭到失敗,剩下的起義部隊不得不轉入農村。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開始亦是計劃奪取湖南省城長沙的。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分析敵我力量的對比,決定放棄攻取長沙,率領部隊向湘贛邊界的山區農村——井崗山進軍。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第一次在革命斗爭實踐中打破了傳統的以城市為中心,首先武裝奪取城市的觀點,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嶄新道路。

在井岡山紅色政權建立上,他從當時中國的國情,中國社會現實矛盾中,分析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找到了一省數省的一小塊一小塊“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和主觀根據。當某些人在困難面前,發出“井岡山的紅旗到底能夠打得多久?”的悲觀失望的疑問時,毛澤東眼里看見的是革命力量潛在發展的形勢,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論斷。他在1928-1930年多次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這一悲觀論調作了回答。他說:“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碑斔\用唯物辯證法把中國國情作了科學分析,對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作了英明的預見之后。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彼麩崆榈貧g呼:中國革命高潮“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保ā睹珴蓶|選集》,1966年7月改橫排本,P96、103)

第四,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發表的第一篇哲學論文,它標志著黨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確立。

中國革命所以能夠勝利一個“很要緊的條件”,就是“黨的政策的正確”。所謂黨的政策的正確是指黨的主觀指導要符合客觀實踐情況。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主要是武裝斗爭,武裝斗爭的殘酷性更顯得主觀指導正確與否的重要。主觀指導正確就能打勝仗,紅軍就能發展壯大,根據地就能鞏固擴大。主觀指導錯誤,就要吃敗仗,人頭落地,根據地就要丟失。毛澤東以1927年10月至1928年7月湘贛邊界割據的成功和1928年8月邊界割據的失敗為例,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說明上述真理。

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的極端艱難的環境中,為了保證主觀指導的正確,毛澤東特別注重深入群眾,向社會作調查。他把進行社會調查作為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和決定政策的基礎。他上井崗山不久便作了永新、寧崗兩縣的系統調查。在他的倡導和帶動下,紅四軍的調查工作逐漸地開展起來,并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紅四軍政治部制定了詳細的調查表。紅軍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作調查工作,弄清當地的狀況,然后再決定該地的工作,提出適合當地群眾需要的口號。這樣可使紅軍不致不顧環境,只憑主觀決定政策。

毛澤東善于從認識論上總結黨內斗爭的經驗。他從中國革命實踐斗爭中作出了這樣的結論:“對于政治形勢的主觀主義的分析和對于工作的主觀主義的指導,其必然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第91頁)正因為如此,他把反對主觀主義當作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的一個問題寫進了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的決議(即《古田會議決議》)他提出糾正主觀主義的方法:“主要是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睘榇耍鸵敖逃h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薄笆裹h員注重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決定斗爭的策略和工作方法,使同志們對知道離開了實際情況的調查,就要墮入空想和盲動的深坑。”(第92頁)毛澤東這些簡潔的論述深刻地說明了黨的政治路線和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在聯系,揭露了主觀主義(亦即實際工作中的唯心主義)是黨內“左’的和右的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

主觀主義不僅在紅四軍的某此黨員中嚴重存在,而且在整個黨內,特別是在黨的領導機關中嚴重存在著。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黨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但未能揭露產生這種路線錯誤的思想根源。因此,黨內一部分同志在反右的時候,走向另一個傾向,犯了“左”的錯誤。這部分同志在指導革命時,不是從中國革命實踐情況出發,而是從“本本”出發,從第三國際的“決議”、“指示”出發,反對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和有關中國革命的理論和政策。為了反對黨內和紅軍中存在的本本主義(即教條主義)毛澤東在1930年5月寫了《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一文。

這篇文章思想內容極其深刻,它集中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在自己的革命實踐活動中如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防止和反對主觀主義(即唯心主義)的思想路線的重大問題。它是一篇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的戰斗檄文。

首先,毛澤東在這篇著作中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的高度反復論說了調查研究的意義。他說:你對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么,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又說:“調查就象‘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象‘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110-111頁)如果有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那他一定要產生錯誤辦法和錯誤主意。他批評有的領導人,不作調查,看到一點東西,一個枝節,能指手畫腳地發表意見,其結果,“一定要弄壞情況,一定要丟掉群眾,一定不能解決問題。”(第110頁),他針對黨內存在的不作調查便瞎說一頓的主觀主義風氣,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響亮口號,指出:“許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閉著眼睛在那里瞎說,這是共產黨員的恥辱。”(第109頁)他根據中國革命實踐斗爭的血的教訓,從反面來說明調查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他說:“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么,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庇终f:“必須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出現,才能完成爭取群眾戰勝敵人的任務。必須努力作實際調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保?12頁)這就深刻地說明了黨的思想路線是政治路線的基礎,調查研究是無產階級政黨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的根本途徑。搞不搞調查研究直接關系到革命的成敗。

其次,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同各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在反對教條主義時反復說明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在本世紀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圍繞共產主義運動中和我們黨內出現了把馬列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影響。共產黨內討論問題,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他們反對“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科學真理,也反對把馬列“本本”與本國的實踐情況相結合。這種以“本本主義”為特征的教條主義具有極大的欺騙性。毛澤東1929年6月在紅四軍黨的“七大”上第一次被“奪權”(選舉中他們勿視毛澤東是中央和湖南省委任命的紅四軍的前委書記,而將他選掉),他們打的旗號就是“毛澤東強調‘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不對,應該說‘共產黨員最有發言權’”;還指責毛澤東講“把馬列主義理論要和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就是對馬列主義信仰不堅定?!泵珴蓶|在批評這種本本主義時指出:“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類的形式甚至神秘的念頭在里面?!瘪R克思主義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僵死的教條,恰恰相反,它的強大的生命力正在于同革命實踐的密切結合,不斷地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他還尖銳地指出:“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國有許多專門從書本上討生活的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共產黨員,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嗎?就是明顯的證據。”(同上第111頁) 他激烈地反對本本主義,絲毫也沒有否定讀書的必要,更不否定馬克思的偉大指導作用。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保ǖ?11-112頁)

毛澤東進一步結合我黨的工作實踐指出,對待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也不能搞本本主義。他說:“我們說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是正確的,決不單是因為它出于‘上級領導機關’,而是因為它的內容是適合于斗爭中客觀和主觀情勢的,是斗爭所需要的。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薄懊つ康乇砻嫔贤耆珶o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第111頁)所以在執行上級指示時,也必須要調查研究,必須和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決不能照抄、照搬;如果發現上級指示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就應向上級領導機關反映,說明情況,建議改正。這是對待上級機關指示的徹底唯物主義態度。毛澤東為批評陳獨秀所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為在實踐中探索和認識中國革命道路而寫的給中央的報告等著作都鮮明地表達了這種正確的原則和態度。

在當時,不少人也知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教條主義者口頭上也說理論應該和實際結合,但他們不知道理論怎樣才能與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實踐過程中找到這種結合的根本途徑:“向實際情況作調查。”(第112頁)黨內的教條主義者,或各種形式的機會主義者們是根本不懂這一點的,也從不愿意向中國社會實際作調查,只知盲目照抄共產國際的指示,照搬蘇聯經驗,結果只有在實踐中碰壁,使革命遭受極大損失。

再次,毛澤東提出了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他指出:“在這樣日益走向尖銳的短兵相接的階級斗爭的形勢之下,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黨—共產黨的斗爭策略的正確和堅決?!惫伯a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是怎樣產生的呢?它“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在群眾斗爭的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保?15頁),為此,他特別強調各級主要領導干部,“從鄉政府主席到全國中央政府主席,從大隊長到總司令,從支部書記到總書記,一定都要親身從事社會經濟的實際調查,不能單靠書面報告。”(117頁)當時黨內一部分具有一成不變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樂觀的頭腦的同志,以為“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勝利,只要遵守既定辦法就無往而不勝利?!边@種人安于現狀,不求甚解,空洞樂觀,“飽食終日,坐在機關里面打瞌睡,從不肯伸只腳到社會群眾中去調查調查?!薄皩θ酥v話一向是那幾句老生常談,使人厭煩。”(117頁)這種人不懂得客觀實際情況是極其復雜的,人們對它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客觀情況又是不斷變化的,人們的認識也必須要隨之變化。拘泥于原來的“本本”,按“既定辦法”辦,這種人的思想方法既是形而上學的,又是形式的空洞的唯心主義的。為了使思想適應新的變化的情況。“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毛澤東尖銳地批評那種錯誤思想,指出:“完全不是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完全是一種保守路線。這種保守路線如不根本丟掉,將會給革命造成很大損失,也會害了這些同志自己?!保ǖ?16頁)這里,毛澤東在我黨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思想路線問題。那么,什么是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呢?《反對本本主義》的整篇文章說明,那就是“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的路線。亦即一切從實際出發,到斗爭中去,“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的路線?!笔菑娜罕娭衼?、到群眾中去的路線。共產黨員只有實行這種思想路線,才能在斗爭中創造新局面,才能使革命不斷勝利前進,理論不斷發展。

由于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幫助下建立的,又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共產主義運動中嚴重盛行的“教條化”、“神圣化”,逐漸形成了共產國際包辦中共一切的局面。而中國黨內的一些主要領導人則只知盲目地一切聽命于共產國際。土地革命時期的“左”傾錯誤(特別是王明第三次“左”傾路線)都直接與共產國際有關。針對此種情況毛澤東鮮明地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爾后的中國革命實踐進一步證明,這是一個偉大的科學真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整個地說來是由中國人認識的,不是由共產國際中管中國問題的同志認識的,這些同志不了解,或者說很不了解中國社會、中國民族和中國革命。

最后,毛澤東論說調查研究的方法(即調查的對象、目的、方法和技能等)。根據當時革命實踐斗爭的需要,他指出:社會經濟調查的對象是社會各階級,目的是要明了社會各階級的政治經濟狀況及相互關系,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然后定出正確的斗爭策略,確定哪些階級是革命主力,那些階級是應當爭取的同盟者,哪些階級是要打倒的。他還指出調查研究要有科學的方法。他認為調查工作的方法是階級分析的方法。繼“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口號之后,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的”的口號,補充和發展了調查研究思想,調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個別訪問和談話,搜集現有的各種資料,制定表格直接進行統計等,但他把邀集一部分人開調查會作為社會調查的最基本的形式。此外他還指出,調查要事先寫調查綱目,要親自出馬,自己動手作記錄,要深入,一個一個問題進行。

總之,《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從認識論上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的第一篇著名哲學論文。它通俗而深刻地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怎樣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怎樣克服和防止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為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化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了范例。這篇著作已孕育著毛澤東思想的活靈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本觀點。

令人遺憾的是,毛澤東所闡明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以及在這一思想路線指導下從斗爭實踐中總結形成的有關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戰爭的理論、路線和政策,并沒有為當時的黨中央所接受。在1931年1月召開的六屆四中全會以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統治的中央,反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狹隘經驗論”,把毛澤東的正確理論和路線說成是“右傾機會主義”和“富農路線”。在組織上,他們排斥毛澤東對黨和紅軍正確的領導。結果,中國革命遭到嚴重的挫折和失敗,教條主義受到了一次歷史性懲罰。

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特別是在1936年下半年和1937年上半年,毛澤東有一段時間能夠比較集中地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和理論概括。

毛澤東在對待理論工作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在他看來,有了正確的理論,才能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停留在初級的感性階段,而能通觀客觀過程的全體,認清事物的本質和它的內部規律性,用來自覺地指導行動;而這種正確的理論,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只能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和繼續發展。

陜北的相對穩定的局勢,國內翻譯出版的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和文章已能傳送到這里,也都便于毛澤東有可能從理論上全面地回顧和思考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先后寫下《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等重要著作,分別從政治路線、軍事路線、思想路線上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經驗,剖析了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左”傾錯誤指導思想,及時地回答了黨所面對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并把這些現實問題提到哲學的高度來分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發展作出創造性的貢獻,奠定了黨的思想理論基礎。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是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結束后給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所作的報告。在九一八事變后,特別是一九三五年華北事變以后,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關系都產生重大變化。“左”傾教條主義者在長時間內無視這種重大變化。毛澤東在報告里,運用對立統一規律矛盾分析的方法,一開始便從千頭萬緒的現實生活中,十分鮮明地指明了當前主要矛盾之所在。他說:“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全國人民的生存已受到嚴重的威脅。毛澤東接著指出:“這種情形,就給中國一切階級和一切政治派別提出了‘怎么辦’的問題。反抗呢?還是投降呢?或者游移于兩者之間呢?”他指出:中國的工人農民都是要求抗日的,而且是中國革命的最堅決的力量;小資產階級也是要反抗的?,F在他們眼看就要當亡國奴了,除了反抗,再沒有出路;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他們具有兩面性:既不喜歡帝國主義,又害怕革命的徹底性,但在今天殖民地化威脅的新環境下,他們是有變化的可能性的。即使是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關頭的時候,在日本炸彈的威力圈及于全中國的時候,在斗爭改變常態而突然以洶涌的陣勢向前推進的時候,也是要發生破裂的?;趯ΜF實狀況的分析,毛澤東得出結論:“目前是大變動的前夜。”“當著革命的形勢已經改變的時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領導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薄包h的基本的策略任務是什么呢?不是別的,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p>

為了建立起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強調指出,必須在黨內反對兩種錯誤傾向: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這個問題的提出,同樣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他說:

“時局的特點,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來,中國處在新的全國大革命的前夜,這是現時革命形勢的特點。這是事實,這是一方面的事實?,F在我們又說,帝國主義還是一個嚴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狀態是一個嚴重的缺點,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這是現時革命形勢的又一個特點。這也是事實,這是又一方面的事實。這兩種特點,這兩種事實,都一齊跑來教訓我們,要求我們適應情況,改變策略,改變我們調動隊伍進行戰斗的方式。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不到決戰的時機,沒有決戰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進行決戰?!?/p>

在這篇講話中,他著重談了反對關門主義的問題。他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把統一戰線和關門主義這兩種不同的正相反的策略,作了強烈的對比:“一個要招收廣大的人馬,好把敵人包圍而消滅之?!薄耙粋€則依靠單兵獨馬,去同強大的敵人打硬仗?!本烤鼓囊环N策略的道理是對的呢?他依然用事實來怍回答:

“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動的道路一樣,總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革命和反革命的陣線可能變動,也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可能變動一樣。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睹的真理。因此,只有統一戰線的策略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關門主義‘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彩?!薄瓣P門主義的所謂‘純粹’和‘筆直’,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向之掌嘴,而日本帝國主義則向之嘉獎的東西。我們一定不要關門主義,我們要的是制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的死命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毛澤東選集》P142、143、151、152、153、154、155)

毛澤東所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這篇報告,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了完整的分析和論述,系統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為全黨進入抗日戰爭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他的論述,充滿著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處處以正在發生巨大變動的客觀事實為出發點,以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階級關系的具體特點為出發點,反對那種不顧事實的、凝固而僵化的教條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純熟地結合起來。

在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后,毛澤東又把注意力集中到黨的軍事路線上來。他說:“過去的革命戰爭證明,我們不但需要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政治路線,而且需要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軍事路線?!保ㄍ希琍186)這就必須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歷史經驗,從中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在經過長時間準備后,1936年12月,他在陜北的紅軍大學作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報告。

這個報告,也是黨內在軍事問題上一場大爭論的結果。這場大爭論,在長征前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已經激烈地進行著。瓦窯堡會議后,李德又不同意會議通過的東進的軍事戰略方針。他在1936年1月,向中共中央提出書面意見,根據敵我力量懸殊的狀況,主張“鞏固與發展蘇區創造新根據地”,武斷地認為“我們轉入進攻是過早的”,“政治準備不充足”,結果就會“退卻和逃跑”,以反對會議決定的“以發展求鞏固”的方針。并且說“戰爭未發生以前,在我們這方面的應當避免能夠引起蘇日沖突的行動?!鄙掳烟K聯牽進到軍事沖突中去。這種離開“發展”來談“鞏固”的主張,其實又是在重復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的那種單純防御戰略。從當時陜北的實際情況來看,更是不適宜的。毛澤東立刻指出,它是在革命進攻下的保守的單純防御戰略。這年三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晉西開會時,討論了李德的《意見書》,許多人在發言中批評李德的錯誤主張,并且作出決議:“戰略決定由毛主席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1936年3月26日)這件事,也促使他下決心系統地總結十年內戰時期在軍事斗爭上的經驗教訓,來寫這本書。毛澤東對這件工作做了十分認真的準備。他通過各種渠道從國民黨統治區購買到一批軍事方面的書籍。他反復地精讀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軍事著作,認真研究德國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日本人寫的關于外線作戰的書籍等,還研讀了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他后來多次講到:在遵義會議時,有人說我打仗是照《孫子兵法》打的,其實我當時并沒有看過這本書,倒是到了陜北后才讀了這本書。他還組織一些富有實踐經驗的干部一起,聯系中國革命實際來研究和討論這些軍事理論問題。

通過學習、討論和研究,把中國革命戰爭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上升為理論。這就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由來?!吨袊锩鼞馉幍膽鹇詥栴}》是一篇重要的軍事哲學著作。

毛澤東在這部著作中指出:戰爭是有規律的。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規律的東西。戰爭的勝負不僅取決于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而且還取決于雙方的主觀指導能力。因此,任何指導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決這個問題。

他十分強調在研究戰爭規律時必須懂得一般和特殊的辨證關系:“我們現在是從事戰爭,我們的戰爭是革命戰爭,我們的革命戰爭是在中國這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國度里進行的。因此,我們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他指出:戰爭情況的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戰爭指導規律,有時間、地域和性質的差別,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不能呆板的互相移用。

他又十分強調在研究戰爭規律時必須懂得全局和局部的辨證關系。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規律的東西?!皯馉幍膭贁〉闹饕褪紫鹊膯栴},是對于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定意義的一著。”自然,全局性的東西不能脫離局部而獨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構成的。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如果丟了這個去忙一些次要的問題,那就難免要吃虧了。

那么,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是什么呢?毛澤東指出:第一、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而又經過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第二、敵人的強大;第三、紅軍的弱??;第四、有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第一個特點和第四個特點,規定了中國紅軍的可能發展和可能戰勝其敵人,第二個特點和第三個特點,規定了中國紅軍的不可能很快發展和不可能很快戰勝其敵人,即是規定了戰爭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話,還可能失敗。正是從這些特點,產生了我們的戰略戰術。

接著,毛澤東回顧了十年內戰中以“圍剿”和反“圍剿”為主要形式的戰爭的歷史經驗,并且就九個問題作了說明:積極防御和消極防御;反“圍剿”的準備;戰略退卻;戰略反攻;反攻開始問題;集中兵力問題;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

在“積極防御和消極防御”中,他寫道:“積極防御,又叫攻勢防御,又叫決戰防御。消極防御,又叫專守防御,又叫單純防御。消極防御實際上是假防御,只有積極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御。據我所知,任何一本有價值的軍事書,任何一個比較聰明的軍事家,而且無論古今中外,無論戰略戰術,沒有不反對消極防御的。只有最愚蠢的人,或者最狂妄的人,才捧了消極防御當法寶。然而世上偏有這樣的人,做出這樣的事。”

在“戰略退卻”中,他寫道:“戰略退卻,是劣勢軍隊處在優勢軍隊進攻面前,因為顧到不能迅速地擊破其進攻,為了保存軍力,待機破敵,而采取的一個有計劃的戰略步驟??墒?,軍事冒險主義者則堅決反對此種步驟,他們的主張是所謂‘御敵于國門之外’?!薄罢l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其勢洶洶,劈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卻往往被退讓者打倒?!?/p>

在“集中兵力問題”中,他寫道:“集中兵力看來容易,實行頗難。人人皆知以多勝少是最好的辦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導者缺乏戰略頭腦,為復雜的環境所迷惑,因而被環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應付主義?!薄盁o論處于怎樣復雜、嚴重、慘苦的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獨立自主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敵逼迫到被動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復主動地位。如果不能恢復到這種地位,下文就是失敗。”“主動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體的,物質的。這里最重要的,是保存并集結最大而有活力的軍隊?!彼€著重地指出:“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在“運動戰”中,他寫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就是今天我們的運動戰的通俗的解釋。”“一切的‘走’都是為著‘打’。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一個基本點上。然而在我們面前有幾種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當前的敵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當面敵人雖不多,但它和鄰近敵人十分密接,也有時不好打;第三,一般說來,凡不孤立而占有十分鞏固陣地之敵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決戰斗時,不好再繼續打。以上這些時候,我們都是準備走的。這樣的走是許可的,是必須的。因為我們承認必須的走,是在首先承認必須打的條件之下。紅軍的運動戰的基本特點,就在這里?!?/p>

在“殲滅戰”中,他寫道:“‘拼消耗’的主張,對于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時宜的?!葘殹皇驱埻跸螨埻醣龋瞧蜇は螨埻醣?,未免滑稽。對于幾乎一切都取給于敵方的紅軍,基本的方針是殲滅戰。”“擊潰戰,對于雄厚之敵不是基本上決定勝負的東西。殲滅戰,則對任何敵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響。對于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于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殲滅戰和集中優勢兵力、采取包圍迂回戰術,同一意義。沒有后者,就沒有前者。人民贊助、良好陣地、好打之敵、出其不意等條件,都是達到殲滅目的所不可缺少的?!?/p>

怎樣才能學會正確的指導戰爭?毛澤東有一句名言:“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p>

這里,毛澤東特別強調主觀和客觀的一致。在指導戰爭中,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極其重要的:“學習戰爭全局的指導規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為這種全局性的東西,眼睛看不見,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會懂得?!钡f的“用心思去想”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和客觀的實在情況相符合。他寫道:“為什么主觀上會犯錯誤呢?就是因為真正或戰斗的部署和指揮不適合當時當地的情況,主觀的指導和客觀的實在情況不相符合,不對頭,或者叫做沒有解決主觀和客觀之間的矛盾。”“這里的關鍵,就在于把主觀和客觀二者之間好好地符合起來。”

毛澤東詳細地描述了一個軍事家正確地指導戰爭時的整個認識過程: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于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系,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斗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

“認識情況的過程,不但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后。當執行某一計劃時,從開始執行起,到戰局終結止,這是又一個認識情況的過程,即實行的過程。此時,第一個過程中的東西是否符合于實況,需要重新加以檢查。如果計劃和情況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須依照新的認識,構成新的判斷,定下新的決心,把已定計劃加以改變,使之適合于新的情況。部分的改變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戰都是有的,全部的改變的事也是間或有的。魯莽家不知改變,或不愿改變,只是一味盲干,結果又非碰壁不可。”

毛澤東在這里敘述的認識過程,實際上已超越軍事科學的范圍,而具有一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它同以后《實踐論》中的論述,只有一步之隔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它以對中國國情的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為深厚根基,以實踐為主要源泉,充滿著實事求是的創造精神,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和特色。

第五,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成熟

政治路線也好,軍事路線也好,都離不開思想路線的正確與否。毛澤東清楚地看到:“一切大的政治錯誤沒有不是離開辨證唯物論的?!?/p>

毛澤東到陜北以后,就努力閱讀他所能收集到的各種哲學書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到保安去訪問他后,記述道:“毛澤東是個認真研究哲學的人。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采訪共產黨的黨史,有一次一個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來給他,于是毛澤東就要求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專心讀了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他讀書的范圍不僅限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家,而且也讀過一些古希臘的哲學家、斯賓諾莎、康德、歌德、黑格爾、盧梭等人的著作?!保ㄋ怪Z:《西行漫記》P67、68)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調原駐延安的東北軍增援東線,延安由紅軍接管。1937年1月13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從保安遷到延安。到延安后,他又擠出不少時間,不分晝夜,發奮攻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現在保存下來的毛澤東在這個時期讀過并作過批注的哲學書籍就有:西洛可夫、愛森堡等所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米丁主編的《辨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等。他在前一本書上所寫的批注約一萬二千字,在后一本書上所寫的批注有二千六百多字。批注的內容大約有四類:原著內容的提要;對原著內容的評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所發的議論;對原著中一些理論觀點的發揮。郭化若回憶道:“有一次我在毛主席辦公室內,看到桌面上放著一本《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我翻開一看,開頭和其他空白處都有毛筆小字的旁批,內容全是中國革命中路線斗爭的經驗教訓。這使我初步理解到毛主席是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并把中國革命的實際經驗提高到理論水平上來,充實和發展馬列主義。他這些旁批,后來就逐步發展成為他的光輝著作《實踐論》。”

1937年7、8月,毛澤東應紅軍大學(后來改為抗日軍政大學)的請求,向學員講授唯物論和辯證法??傉尾堪阉v課的記錄稿整理出來,經他同意,打印了若干份。以后,毛澤東把其中的兩節,經過整理,成為收入《毛澤東選集》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這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成熟的重要標志,這也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哲學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新水平的標志。毛澤東把哲學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深刻地批判了曾經在黨內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同時也批判了不重視理論的經驗主義;從而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特別是把唯物辯證法和認識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更容易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用以指導革命實踐。

毛澤東在《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的批注中,聯系中國革命的實際,寫道:“不從具體的現實出發,而從空虛的理論命題出發,李立三主義和后來的軍事冒險主義與軍事保守主義都犯過此錯誤,不但不是辯證法,而且不是唯物論?!保ā睹珴蓶|哲學批注集》P9)《實踐論》就是以認識與實踐的正確關系為核心,全面而系統地闡述和發揮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和原則。

毛澤東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這一唯物主義的根本原理出發,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他指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鄙鐣嵺`是推動人們的認識由低級向高級、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動力,也是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和認識的目的。因此,“實踐的觀點是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那么,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發生,而又服務于實踐呢?毛澤東說:人的認識過程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叭嗽趯嵺`過程中,開始只是看到過程中各個事物的現象方面,看到各個事物的片面,看到各個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這是認識的感性階段?!吧鐣嵺`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了多次,于是在人們的腦子里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即飛躍),產生了概念。概念這種東西已經不是事物的現象,不是事物的各個片面,不是它們的外部聯系,而是抓著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系了。概念同感覺,不但是數量上的差別,而且有了性質上的差別。循此繼進,使用判斷和推理的方法,就可產生出合乎論理的結論來。”這是認識的理性階段。前者只解決現象問題,后者才解決本質問題。“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認識開始于經驗——這就是認識論的唯物論?!薄罢J識的感性階段有待于發展到理性階段——這就是認識論的辯證法”。(《毛澤東選集》P284、285、290、291)

毛澤東指出: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都是違背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條主義者否認認識開始于實踐,否認感性認識的必要性。他們總是從書本出發,忽視對實際情況的具體分析,生吞活剝地引證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中的個別詞句去指導革命。經驗主義局限于一時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認識,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見,而忽視理論的指導作用。他們在認識論的全體上都是錯誤的。

《實踐論》提出:由感性認識進到理性認識,并不意味著認識過程的完結,它只說到問題的一半,而且是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边@又是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的一個飛躍。理論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并不能由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要應用理論于實踐,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結果,在實踐中檢驗其真理性,糾正其不完全性和錯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如果人們從社會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再由感性認識推移到理性認識,造成某種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用來指導實踐,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那末,對于這一具體過程的認識運動算是完成了。但是,客觀世界的運動變化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于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薄榜R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p>

毛澤東在《實踐論》結束時這樣寫道: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辨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辨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p>

毛澤東在讀《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的批注中寫道:“辯證法的本質即對立的統一法則?!彼牧硪黄匾軐W著作《矛盾論》就是著重闡明了事物的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

《矛盾論》一開始就論述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種宇宙觀的根本對立。在人類的認識史中,人們不僅以其對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被劃分為唯物論和唯心論兩大陣營,而且還以其對世界發展的不同回答被劃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大陣營。

形而上學宇宙觀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有變化也只是數量上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其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于外力的推動。和形而上學相反,唯物辯證法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他得出結論:“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矛盾論》對對立統一規律的闡述,是從分析矛盾的普遍性開始的。他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沒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文章著重闡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矛盾的特殊性,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必須對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不同質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從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來看,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后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當著人們已經認識了這種共同的本質以后,就以這種共同的認識為指導,繼續地向著尚未研究過的或者尚未深入研究過的各種具體的事物進行研究。教條主義者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拒絕對于具體事物做艱苦的研究工作,不用腦筋具體分析事物,不了解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因此,他們在領導中國革命中,不分析和研究中國國情,把共產國際的決議和蘇聯的經驗生搬硬套于中國革命。他們把一般真理看成是憑空出現的東西,把它變成為人們所不能夠捉摸的純粹抽象的公式。結果,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還分析了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他指出:在復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它對事物起主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則處于次要的和服從的地位。當然,這種地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過程階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可能降為次要的,次要矛盾也有可能上升為主要的?!把芯咳魏芜^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他又指出: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其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在矛盾中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也不是固定的。由于事物發展過程中矛盾的雙方斗爭力量的增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可以互相轉化。如果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著變化。

對于矛盾的各種不平衡情況的研究,說明在領導革命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實際情況變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就會隨之變化,共產黨人的政策和策略也必須隨之改變。

《矛盾論》還進而論述了關于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問題。毛澤東指出:對立面的同一性有兩重意義:“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這些就是所謂同一性。”他又指出:所謂矛盾的斗爭性,就是說處于統一體中的矛盾雙方自始至終進行中互相排斥、互相斗爭,并且促進這一事物向他一事物轉化。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互相轉化。

《實踐論》和《矛盾論》在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這兩篇論文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為日后系統地提出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這兩篇論文又從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的高度指出黨內發生“左”傾和右傾錯誤的原由,為延安整風,特別是對教條主義的批判作了重要思想準備。

自1927年8月-1937年7月是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艱苦曲折的斗爭中發展并達到成熟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黨經歷了兩次歷史性的轉變。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由北伐戰爭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力挽狂瀾,頑強戰斗,總結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英勇地進行了武裝起義,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經過極端艱難曲折的斗爭,把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的中國革命道路。在這期間,黨領導既同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屠殺政策英勇斗爭,連續粉碎了蔣介石的四次反革命軍事“圍剿”;又在黨內連續反對了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三次“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和“托陳取消派”、羅章龍右傾分裂主義的斗爭,使人民革命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但由于王明第三次“左”傾路線統治黨內達四年之久,給黨的事業造成重大損失,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第二次歷史性轉變是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由于遵義會議結束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長征中又對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從而勝利地完成了長征,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促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抗日民族戰爭的高潮。

兩次歷史性的轉變表明,中國革命面臨的敵人是非常強大的。同這樣強大的敵人斗爭不可能一舉成功。中國革命的進程必然是曲折而艱難的。同時也表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的的中國共產黨人,有能力有智慧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包括來自黨內的右的和“左”的錯誤的干擾),找到符合中國革命發展規律的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道路,將中國革命引向勝利。

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黨的路線正確就有一切,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政權可以有政權。路線不正確,有了也可以丟掉。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那種理論脫離實際,照搬照抄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或由一個遠離中國的國際指揮中心來指揮中國革命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和路線(在總的路線指導下,制定出具體的路線、方針、方法、政策、策略、戰略戰術,等等)才能領導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頂住巨大壓力,反對來自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和共產黨內連續出現的“左”傾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哪怕只剩下一個人,都要堅持斗爭下去,努力探索符合國情的理論和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建立工農紅軍與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成功地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獨創性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正確地解決了有關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任務、對象、動力和前途等問題;正確地解決了關于農民土地問題、黨的建設問題、武裝斗爭問題、統一戰線問題,等等。這樣,從20世紀的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毛澤東思想及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毛澤東哲學思想就在中國共產黨人異常艱苦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創造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從而為實現全國抗戰和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

毛澤東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過程中,在各個革命階段,在革命斗爭的各方面,其中包括軍事的、經濟的、政治的、外交的等各個方面,無不閃爍著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光芒。

抗日戰爭時期的《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在軍事運用上的光輝典范。如果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一部活的教科書,那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無疑就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在軍事上的活教材,并且科學地揭示出抗日戰爭發展的客觀規律。解放戰爭時期,面臨敵強我弱的形勢,毛澤東把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運用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他時刻把握形勢發展的脈搏,他領導中國共產黨發動和組織全國人民,實行人民戰爭,僅僅三年多的時間,就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在軍事上,他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其根本要義,就是著眼于從實際出發,通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實現矛盾的相互轉化,以弱勝強。毛澤東的意圖實現了,實現的那樣得心應手。完全可以說,解放戰爭的勝利,也就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勝利。

第六,社會主義矛盾論的創立,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的另一極其重大的創造性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不僅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用和平方法實行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而且,在經濟建設上,他繼續著眼于中國社會經濟的特殊性,對照抄蘇聯的一套,總感覺不滿意。

在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礎上,毛澤東以極大精力運用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哲學世界觀去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而不是繼續照抄照搬蘇聯的經驗。為此,他運用對立統一規律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情況。先是在1956年4月發表了《論十大關系》,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矛盾關系及其解決辦法。繼之,他又在1957年2月發表著名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著作無論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深遠的政治思想理論意義上,還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基礎。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馬克思恩格斯所寫的《資本論》,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論。它運用對立統一規律科學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揭示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揭示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社會發展規律。列寧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分析了帝國主義時代的矛盾關系,發表了著名的《帝國主義論》,即是帝國主義矛盾論。它科學地分析了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矛盾運動狀況,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在少數一個或幾個落后的國家可以首先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且列寧親自領導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毛澤東在1937年7、8月所作的《矛盾論》把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構造了一個有機統一的嚴密的完整的科學的辯證法的理論體系。同時他又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情況以及當時國際社會的矛盾狀況,制定了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策略,不斷將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新中國建立之后,經過解決了舊中國遺留下的矛盾、恢復了國民經濟,進行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后,社會主義國家還有沒有矛盾,矛盾還是不是發展的動力?斯大林自1936年蘇聯宣布建成了社會主義社會后,就提出了蘇聯只有團結一致而沒有矛盾了,矛盾已不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了。理論源于實踐而高于實踐,這是理論創新的唯一正確途徑,也是理論能夠指導實踐的原因所在。1956年,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之后,黨和國家面臨著如何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即關系到國家的治理和社會走向這一根本性問題。在這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以其特有的敏銳和深刻的辨證思維,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深入總結實踐中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各種復雜的矛盾,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社會矛盾論的學說。這就集中體現在1957年2月他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它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矛盾、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并且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他從哲學的高度回答了時代面臨的重大課題,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課題最早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上的探索和回答,它對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奠定了極為重要的理論基礎。

首先,指明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動力 。

 毛澤東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這個規律,不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對于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說來,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對立的斗爭則是絕對的?!?

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對于這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曾作過某些原則的論述,表現了經典作家的深邃的洞察力,但限于歷史條件,他們還不可能對此作出全面的解答。列寧在十月革命之后,根據建立和鞏固蘇維埃政權斗爭的實踐經驗,在他的許多論述中,具體地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許多矛盾。他論述了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過渡時期兼有兩種經濟結構的特點;分析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階級斗爭繼續存在及其特點;談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及其處理辦法,等等。但是,由于列寧辭世過早,沒有經歷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的實踐,因而也不可能充分地和系統地回答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

在蘇聯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前,斯大林還比較多地講到蘇聯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包括已經大量表現出來的人民內部矛盾。但他這時所講的矛盾,主要是指過渡時期存在著的社會矛盾。但是,當1936年宣布蘇聯建成社會主義以后的一個長時期中,斯大林就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是“完全適合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間在政治上和道義上的一致,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寫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本書中,才開始承認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存在著矛盾,要領導者經常注意發現矛盾和克服矛盾,并認為如果注意不夠,搞不好的話還可能發生沖突。但這時他還是沒有把它作為全面性的問題提出來,還是沒有認識到這些矛盾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的基本動力,因而在理論上是不徹底的。

否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矛盾的觀點,不僅在理論認識上是錯誤的,而且在實踐上也是極其有害的。這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沒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天真的想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p>

正是在這樣的理論背景下,毛澤東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開始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社會運動的本質和特點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矛盾及矛盾的根源,并且指明它同樣是推動社會主義向前發展的動力。從這里可以看到,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理論的創新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沒有實踐(包括歷史經驗總結)就不會有理論的升華;沒有繼承就不會有理論的發展。這充分顯示了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

毛澤東的這一理論,對于我們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有著重要的意義。最近學術界有一種觀點,只講“和合”、“和諧”,而反對“矛盾”、和“斗爭”,要用所謂“和合哲學”來回避矛盾,取消斗爭。這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實際上也不可能建設所謂“和諧社會”。

其次,毛澤東創造性發展了馬列關于社會基本矛盾學說。

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國家學說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

社會基本矛盾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石。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根據他對人類社會的演進和繁紛復雜的社會現象的長期研究,指明了推動社會發展的具有決定作用的基本矛盾,他寫道:“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雖然他在這里沒有使用“基本矛盾”這一概念,但實際上已指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種基本的矛盾是社會發展動力這一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后來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中,曾明確使用過基本矛盾這一概念,他指出: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占有制之間的矛盾,“這就是產生現代社會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現代社會就在這一切矛盾中運動,而大工業把它們明顯地暴露出來了?!绷袑幰彩窃谶@個層面上提出社會基本矛盾的問題,他在《評經濟浪漫主義》一文中討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時指出:“因為危機是由現代經濟制度中另一個更深刻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引起的”。他們這個深刻的理論觀點,反映了整個人類社會都是建立在社會生產的基礎之上,一切社會的運動和社會的面貌歸根到底都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決定的。但社會現象是極其復雜的,這個概括還不能反映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的全部特點,還沒有涵蓋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這樣人類社會的另一個基本矛盾,因為有一部分社會矛盾是由這個基本矛盾產生的。因而,毛澤東的理論貢獻,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第一次把經典作家發現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種矛盾規定為社會基本矛盾,并認定這種社會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他說:“將來全世界的帝國主義都打倒了,階級消滅了,……那個時候還有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的矛盾”。這表明,社會基本矛盾存在于包括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在內的一切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是一切社會矛盾的總根源,它規定和制約著社會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繼而,毛澤東具體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特殊矛盾及其相互關系,這個分析涉及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里的矛盾,包括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指明這些矛盾同以往社會一樣,都是受社會基本矛盾所規定和制約的。他由此作出了一個重要論斷:“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泵珴蓶|正是從對社會主義社會特殊矛盾的分析中,得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社會基本矛盾,這是他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

其三,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

我們所以說我國已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鞏固,概括地講,一是社會生產力還不發達,二是社會制度還不完善。這種不發達,不完善,是我國社會主義還處于低級階段的主要原因。毛澤東正是依據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特點,從而為解決上述兩大基本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

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之間,是既相適應又相矛盾,其中適應是主要方面,不適應是次要方面。就其主要方面來說,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和法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些上層建筑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即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的?!彼^相適應,就是指它能夠容許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他說:“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如果不優勝,舊制度就不會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所謂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比較舊時代生產關系更能夠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性質,就是指能夠容許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因而生產不斷擴大,因而使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的這樣一種情況”。基于這樣的分析,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他認定,我們之所以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主要是為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這就在實際上提出了黨的根本任務的轉變問題。    應該指出,一些論者在分析毛澤東爾后在經濟建設上失誤的原因時,歸結于是他不重視生產力,或是只抓階級斗爭而忽視經濟建設。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單化的結論,是有失偏頗的。從毛澤東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活動中,表明他不僅重視發展生產力問題,而且還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作為一個根本性任務,提到全黨面前。眾所周知,他在臨近民主革命勝利的黨的七大的政治報告中,就提出了著名的生產力標準問題,他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消滅日本侵略者,實行土地改革,解放農民,發展現代工業,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只有這一切,才能使中國社會生產力獲得解放,才是中國人民所歡迎的?!边@個著名原理的重要性,為以后的實踐所證明。1947年,毛澤東進一步把發展生產、搞好經濟建設作為衡量一個干部的重要標準提了出來,他在晉綏干部會議上對廣大干部提出:“希望你們好好地領導這些生產事業,否則就不能算作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當全國勝利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黨的工作重心準備由鄉村轉入城市的時候,毛澤東要求全黨立即把恢復和發展生產的經濟工作提到首要的中心位置上來。他明確指出:“只有將城市的生產恢復起來和發展起來了,將消費的城市變成生產的城市了,人民政權才能鞏固起來”。他在領導制定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總路線時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上舉數端,說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命題,在毛澤東的理論思考和工作部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還存在不相適應的方面, 他認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存在,國家機構中的某些官僚主義作風的存在,國家制度中某些環節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相矛盾的”。盡管當時還不可能認識到諸如經濟體制須要轉換等問題,但指明已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認識。由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相適應的方面是基本的、主要的,不相適應的方面是次要的,它不是對抗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這就是說,我們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的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使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地自我完善,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的生動體現。

由上可見,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特點闡明,為確定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為改革的進行提供了理論的根據。就后者而言,他提出要對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的方面進行自覺的調整,調整也就是改革。這時毛澤東多次強調:“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來領導”?!拔覀儑乙泻芏嗾\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志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他還提出:“我們還需要有一批黨外的志士仁人,他們能夠按照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方向,同我們一起來為改革和建設我們的社會而無所畏懼地奮斗”。這里,他是從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提出改革和建設的任務的。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反映到人與人的關系上,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毛澤東深入研究了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出現的各類新問題,科學地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同時又指明,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應該說,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主題的思想,是毛澤東關于兩類矛盾學說的核心,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兩類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特點,反映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兩類社會矛盾運行的基本規律。

應當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及其以前的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反映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一般都表現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樣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也就是對抗和非對抗的矛盾。但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在階級社會和由有階級向無階級轉變的社會中,兩類矛盾運行的特點不同,在社會矛盾總體中所處的地位也是各不相同的。在階級對抗社會,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是處于主要的地位,這種矛盾的對抗的性質決定了它們之間必然表現為激烈的階級斗爭,而人民內部矛盾則處于次要的地位,這種人民內部矛盾的調整和解決,是為了團結人民內部,服從和服務于反對剝削階級的階級斗爭,因而這種矛盾不是主要的、突出的。在社會主義社會,情形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社會主義革命的深入,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脫離的歷史,結束了人與人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了。這是我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如果這個經濟基礎被動搖、被摧毀,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就會發生逆轉。而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雖然還存著敵我矛盾,但它已退居為次要地位,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大量的、突出的矛盾,上升到主導的地位,成為關系到國家政局穩定、人民團結以至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盛衰成敗的全局性的問題。這種狀況也決定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毛澤東在指明正確認識和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正確處理這些矛盾的前提條件的同時,進而指出,兩類矛盾雖然有明確的嚴格的界限,但也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也會互相轉化。這是對兩類矛盾運行規律的一個深刻說明。在一定條件下,敵我矛盾可以轉化為人民內部矛盾,對抗性矛盾可以轉化為非對抗性矛盾。同樣,人民內部矛盾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激化,發生對抗的形式。毛澤東指出:“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這種情形,在社會生活中是時有發生的。顯然,在理論上正確認識并指明這個問題,是有重要意義的。

當然,在社會主義國家,這種由非對抗性矛盾轉化成對抗性矛盾,通常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現象。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而不可能出現長期的、全局性的對抗。但毛澤東在指出這一基本特點的同時,他在分析社會主義國家出現少數人鬧事這種新現象時,又深刻地指出:“如果我們搞得不好,歷史走一點回頭路,有點回歸,這還是很可能的?!彼麧M懷信心地說:“經過那樣一次大亂子,膿包破了以后,我們的國家只會更加鞏固。中國總是要前進的。”

毛澤東關于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的思想告訴我們,要善于創造條件,使矛盾的性質向著有利于人民的方面轉化;要用民主的、說服的方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防止矛盾向不利于人民的方向轉化。

不同性質的矛盾,決定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毛澤東強調民主的方法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原則。毛澤東認為,領導我們國家可以采取兩種不同的辦法,或者說兩種不同的方針。一種是“收”的方針,這就是片面強調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是“團結一致”,不承認矛盾的存在。專橫武斷地聲稱“不爭論”!不許人家說不同的意見,不許人家發表錯誤的意見;即使是藝術問題和學術問題,也往往要由領導來作結論,不許爭論。這樣,從表面上看是空前的統一、穩定和“和諧”,實際上是不利于社會主義團結的“萬馬齊喑”的局面。因為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否認和掩蓋矛盾,一旦矛盾出現,勢必采取壓制的方法,或是導致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錯誤;而且,蓄之既久,其發必速,還要造成災難性的嚴重后果。所以,這是一種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不利于構建所謂“和諧”社會的錯誤方針。另一種是“放”的方針。這就是說,在對待矛盾問題上,放手讓大家講意見,使人們敢于說話,敢于批評,敢于爭論;不怕錯誤的議論,不怕有毒素的東西,發展各種意見之間的相互爭論和相互批評,既容許批評的自由,也容許批評批評者的自由;對于錯誤的意見,不是壓服,而是說服,以理服人。這樣做,從表面上看,似乎不那麼和諧和統一,但實際上有利于正確分析和解決矛盾,能夠“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于克服困難,較快地建設我國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為鞏固,較為能夠經受風險”。他認定前一種方針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必須采取后一種方針。這反映了毛澤東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發揚大民主的治國方略。建國以來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充分證明,只有堅持這種民主治國的正確方針,才能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最后,《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石 。

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同志,在他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和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深入、系統地研究了一百多年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馬克思列寧主義同形形色色修正主義斗爭的歷史,科學地總結了蘇共以赫魯曉夫為首的叛徒集團,推行現代修正主義,變無產階級專政為資產階級專政和中共以劉少奇、鄧小平為首的黨內資產階級司令部,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嚴重教訓,以及他帶領黨、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同赫魯曉夫、劉少奇、鄧小平反革命修正主義作斗爭所取得的豐富經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基礎上,進一步創立了偉大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其基本要點就是:

一、必須用馬克思列了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同志指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薄懊苁瞧毡榇嬖诘摹保笆挛飪炔康倪@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皵澄抑g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的”。毛澤東同志告訴找們:必須“劃分敵我和人民內部兩類矛盾的界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才能使無產階級專政日益鞏固和加強.使社會主義制度日益發展。
     二、“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痹谏a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斗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睘榱朔乐官Y本文義復辟,為了防止“和平演變”,必須把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
     三、無產階級專政下的階級斗爭在本質上,依然是政權問題,就是資產階級要推翻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則要大力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筑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拔覀儗λ麄兊年P系絕對不是什么平等的關系,而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關系,即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實行獨裁或專政的關系,而不能是什么別的關系,例如所謂平等關系、被剝削階級同剝削階級的和平共處關系、仁義道德關系等等?!?BR>     四、社會上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必然會反映到黨內來。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是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表人物。他們“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要奪取政權,由無產階級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專政”。我們要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充分注意識破“睡在我們的身旁”的“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充分揭露他們,批判他們,整倒他們,使他們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們篡奪了的權力堅決奪回到無產階級手中。
    五、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進行革命,最重要的,是要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耙屓罕娫谶@個大革命運動中,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說,這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大民主的方法,自下而上地放手發動群眾,同時,實行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大聯臺,實行革命群眾、人民解放軍和革命干部的革命三結合。
     六、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斗私,批修”?!盁o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币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批判修正主義,用無產階級的思想去戰勝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和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挖掉修正主義的根子。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上述這些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階級斗爭的觀念,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的觀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樹立了第三個偉大的里程碑。

這一理論具有自己嚴密的完整的邏輯體系:有它產生的歷史條件——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有它的哲學根據——對立統一規律;有它的中心任務——保衛無產階級專政;有它要解決的主要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矛盾;有它的主要革命對象——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有它的斗爭形式——全國范圍內向走資派造反奪權;有它的根本綱領——斗私批修,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

第七,毛澤東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曾著力于對哲學體系進行改造。其核心是:“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p>

毛澤東在上世紀50年代末,讀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曾指出要對哲學體系進行改造的問題。他強調了哲學要為政治服務。之后,在1965年12月中共中央杭州會議上,他在關于哲學問題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了對哲學體系的改造問題。他“希望搞哲學的人到工廠農村去搞幾年,把哲學體系改造一下,不要照過去那樣寫,不要寫那么多?!?/p>

在此,對哲學體系的改造,他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深入社會實踐活動,到工廠農村去,到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第一線去,一個新的理論體系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脫離實際是不可能創造出新的理論的;二是不要照過去那樣寫。過去的教科書,很長很深奧,又脫離實際,工農兵根本看不懂,所以毛澤東特別指出不要照過去那樣寫;三是不要寫那么多。這就要求寫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大眾化,真正“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

首先,毛澤東對改造哲學體系,率先垂范,作出榜樣。他在1963年發表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應該說在《實踐論》里都有了,而過了26年后他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決不是簡單的重復,一方面是為指導當時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實踐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則使認識論在過去幾十年的反復實踐、認識基礎上的提高。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僅僅用了1100多個字,所闡述的人的認識過程以及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認識規律,比起《實踐論》,更加準確明了,而又更加系統化、理論化、通俗化,因而也更加大眾化了。這可以說是他為改造哲學體系作出的一個光輝樣板。

毛澤東在這篇論文中,開宗明義,直截了當地提出并作出肯定的回答:“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這是反對客觀唯心主義?。┦亲约侯^腦里固有的嗎?不是。(這是反對主觀唯心主義?。┤说恼_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緊接著,毛澤東運用極為通俗大眾化而又精煉的語言闡述了人對事物認識發展的過程。他說:“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斗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劃、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后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泵珴蓶|接著進一步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和認識的目的。他說:“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泵珴蓶|在闡明了認識發展的過程、檢驗真理的標準和認識的目的之后,這就必然揭示出了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發展規律:“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毛澤東最后號召,要“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并且幫助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廣大人民,完成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主義的偉大義務?!?/p>

其次,他進一步強調了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他在1937年所寫的《矛盾論》對對立統一規律作了系統地嚴密地解釋和發揮后,新中國建立后他曾多次談到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并且強調要按照辯證法辦事,要對干部和黨員進行唯物辯證法的教育。到1965年在他所書寫的一篇手稿中更加鄭重地強調了“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在這篇手稿中他指出:“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其他范疇如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規律中予以說明。蓋所謂聯系就是諸對立物間在時間和空間摘互相聯系,所謂發展就是諸對立物斗爭的結果。至于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應與現象本質、形式內容等等,在核心規律的指導下予以說明。舊哲學傳下來的幾個規律并列的方法不妥,這在列寧已基本上解決了,我們的任務是加以解釋和發揮。至于各種范疇(可以有十幾種),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去說明。例如什么叫本質,只能說本質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如此類推?!边@篇手稿的重要理論意義,它對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改造提供了一個總綱。

其三,他強調要深入實際才能改造哲學體系。脫離實踐談認識論沒有用。有階級斗爭才有哲學。學哲學的同志應當下鄉去。去參加階級斗爭。他尖銳指出,大學文科現在的搞法不行,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書本里怎能出哲學?“不搞階級斗爭,搞什么哲學!”

對分析和綜合,他運用哲學和實踐的辨證關系作了全新的闡釋。他指出,“歷來講分析、綜合講得不清楚。分析,比較清楚;綜合,沒有講過幾句話。我曾找艾思奇談話,現在只講概念上的綜合、分析,不講客觀實際的綜合、分析。”“怎么綜合?國民黨,共產黨兩個對立面,在大陸上怎么綜合的?你們都看到了,就是這么綜合的:他的軍隊去,我的軍隊來,我們吃掉,一塊一塊地吃。……如何綜合?你要到的地方,你去,你的軍隊我一口一口吃你,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整整一個軍,從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統統跑光。因為消滅了它好幾萬。宜川被我們包圍,劉戡來增援,劉戡軍長打死了,他的三個師長,兩個打死,一個俘虜了,全軍覆沒,這就綜合了?!薄耙粋€吃掉一個,大魚吃小魚,就是綜合。從來書上沒有這樣寫過,我的書也沒有寫?!?/p>

“分析時也綜合,綜合時也分析。人吃動物,吃蔬菜,也是先加以分析。為什么不吃砂子,米里有砂就不好吃,為什么不吃馬牛羊吃的草?只吃大白菜之類?都是加以分析。神女嘗百草,醫藥有方。經過多少萬年,分析出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才搞清楚?!?/p>

其四,強調哲學為政治服務。毛澤東在讀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反復講了這個問題。

哲學是為政治服務的。無產階級哲學的發展是這樣,資產階級哲學的發展也是這樣,各個階級哲學的發展都是這樣。

在中國古代,典型的例子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那個時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時代,而孔子作為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家,從其唯心主義哲學的立場出發,為維護沒落奴隸主階級的反動統治,創立了以“仁”“正名”為核心的儒家學說,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說教來維護其反動統治的秩序,企圖以德治、教化與懲治相結合,達到“克己復禮歸仁”之目的??鬃觿摿⒌奈ㄐ闹髁x“天命觀”,是反對奴隸起義和新興地主階級的革命。反之,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為推翻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曾涌現出一批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家。他們宣傳“商鞅變法”,“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韓非)。他們創立的法家學派,為地主階級革命的政治服務。其后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秦始皇,領導了橫掃六合,統一中國的壯舉。而當地主階級確立統治地位后,至漢武帝時代,為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牢牢禁錮和束縛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精神,鎮壓農民起義和農民革命,當時儒家學說集大成者、唯心主義的哲學家董仲舒又提出“三綱五常”,流武帝即下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教便被捧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為維護封建地主階級反動統治服務了兩千余年。

在中國古代是如此,到了近代、現代也是如此。從十九世紀末期,資產階級思想家嚴復,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至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家鄒容、陳天華、章太炎,一直到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那時是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他們最有生氣,他們辦的《民報》、《蘇報》、《大江報》,為革命大造輿論,表現得很有朝氣,很活躍。譚嗣同、陳天華、鄒容為宣傳革命,不惜獻出自己年青的生命。

后來,蔣介石建立 反革命政權的時候,同樣也是須臾不能離開資產階級哲學,為其反動統治服務。馮友蘭在其《四十年的回顧》中,講了他過去為了適應國民黨的需要,采取些什么哲學來騙他人。他講他開始相信柏格森,以后相信實用主義,然后又轉到新實在論,他用自己的經歷駁斥了哲學不為政治服務的說法。在世界近代史上,無數事實都說明每個國家、每個時期,都有新的理論家寫出新的理論,為其政治服務。英國曾出現了培根、霍布斯這樣的的資產階級唯物主義哲學家,為十七世紀四十年代新興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克倫威爾領導的革命斗爭服務;在法國,狄德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百科全書派”,成了法國大革命的輿論先導;在德國,黑格爾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都為當時資產階級推翻封建主義統治的革命,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造輿論,作出了貢獻,同時,也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重要理論來源;還有,俄國以別林斯基、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一批唯物主義哲學家,也為當時俄國的革命運動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這些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資產階級唯物主義哲學家,各有特點,但都是為當時的資產階級政治服務的。

資產階級哲學的發展是這樣,無產階級哲學的發展也是這樣。但是,我們黨里曾有人(以楊獻珍為代表)說,學哲學只要讀《反杜林論》、《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就夠了,其它的書可以不必讀。這種觀點是錯的。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只有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列寧,不寫出“兩種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決俄國1905年和以后出現的新問題。單有1908年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還不足以對付十月革命前后發生的新問題。適應這個時期革命的需要,列寧就寫了《帝國主義論》、《國家與革命》等著作。列寧去世后,又需要斯大林,寫出了《列寧主義基礎》和《列寧主義問題》這樣的著作,來對付反對派,保衛列寧主義。為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需要,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戰初期,寫出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和《論持久戰》等一批重要著作,都是適應當時革命的需要而不能不寫的?,F在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發展,在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果單有《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而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在擴大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都是適應我國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最好理論武器。盡管他逝世后,由于華國鋒等人從沒有遠見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和一己私利出發,被一些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篡奪了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從根本上背叛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中國復辟了資本主義。然而,即使如此,仍然出現象南街村這樣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典范。這就具有極大的說服力和震撼力。南街的方向正是中國農村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宣傳南街道路,宣傳南街村所遵循的科學理論,正是在當前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正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需要。還有,為糾正被實踐和事實所證明是錯誤了的某公“理論”,梅俏同志發表的重要著作《毛澤東的“珠峰”》,周秀寶同志發表的《正評》以及他發表的《關于我國社會階級關系的新變動及資產階級是否重新產生了的問題》的文章,無疑為當今宣傳和堅持毛主席繼續革命理論和偉大實踐,反對資本主義復辟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在此特別提及的是魏巍同志,可以說從上個世紀末以來,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堅持毛澤東思想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及其偉大實踐指引下,反對頑固不化的走資派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引路人和馬克思主義英勇無畏的斗士。他今天離我們而去了,我們會永遠記住他的!

回顧這三十年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黨內的右傾復辟勢力占據了領導地位后,他們正是打著“務實”,反對政治掛帥,反對理論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旗號,搞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他們所要檢驗的真理,正是經過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三十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反復證明了是真理的毛澤東思想。他們所以提出這樣的口號,就是為他們砍旗丟刀子,背叛馬列毛澤東思想,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政治服務。因而他們反對哲學為政治服務,理論為政治服務,其目的就在于從思想政治上麻痹全黨和全國人民,用反革命的理論對抗和否定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真理,走資本主義道路。御用“理論家”們鼓吹“座標論”,“目的是沒有的,走一步,看一步,造成既成事實”,進而公開叫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近幾十代沒有希望”,搞資本主義不要“猶報琵琶半遮面”,急切地想實現他們資本主義“必然”“要來”的希望。他們的用心和當年赫魯曉夫如出一轍。赫魯曉夫之流反對哲學為政治服務,大講沒有政治的經濟學,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販買“三和”“二全”的反革命修正主義的理論,對外勾結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反對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和國家,撲滅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反帝反殖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對內反對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實質是縱容和支持自上而下一小撮背叛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走資派上臺,歷經勃涅日列夫,戈爾巴喬夫,完全復辟了資本主義。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中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高舉的“理論”和“旗幟”,對外宣揚所謂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而反對當今仍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的科學判斷,推行其“三降一滅”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嚴重破壞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共產黨領導幾十年的革命武裝斗爭。即使如此,仍然出現了象尼泊爾以普拉昌達為首的尼共產黨(毛主義),領導十年武裝斗爭取得革命勝利的光輝典范!在國內搞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專政,他們根本背叛了毛澤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和政策,背叛了社會主義,鼓吹“不問姓資姓社”,也“不問姓公姓私”,逐步把復辟資本主義的希望變為現實。

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毛澤東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這正是經過千百次的革命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科學真理,這也是毛澤東同志在《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中突出闡述的科學真理。讓我們高舉著馬列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踏著革命先烈的血跡,為全人類的徹底解放而英勇奮斗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毛澤東哲學思想,不但對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而且對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以及歷史唯物主義,都作出了創造性地新發展和新貢獻。毛澤東在1964年8月24日《關于人的認識問題》的談話中,指出:“人對事物的認識,總要經過多少次反復,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要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會引起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關于從實踐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講清楚,列寧也沒有講清楚。列寧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只講清楚了唯物論,沒有完全講清楚認識論?!薄笆裁唇姓軐W?哲學就是認識論?!p十條’的第一個十條前面那一段話(指《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我寫的。我講了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我還說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毛澤東文集》第八卷,P389、390)

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共產主義目標,就不能不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就不能不堅持毛澤東思想。而要堅持毛澤東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堅持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毛澤東哲學確實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個嶄新階段。這是我在毛主席逝世32周年之際,最想說的話,寫出來算是對毛澤東同志永遠的紀念!也是對魏巍同志的永遠紀念!

                     2008-9-9

                            2008,10,2(修改稿)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新年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4.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5.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6.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7.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8.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9.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10.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