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與人和自然的矛盾》之九
九、現代化與市場崇拜
市場經濟是靠市場的本性來調節、控制和導向的經濟制度,而市場的本性就是逐利,它不僅具有壟斷傾向,而且具有導致強弱分化的“馬太效應”,市場經濟是對市場本性的順從,市場的發展是以人和自然為代價的。
在現代社會,市場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市場經濟成了現代社會的首要制度。市場崇拜帶來的是效率崇拜、速度崇拜、規模崇拜。市場和科技都被完全神化和意識形態化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是市場的原因,而恰恰是因為市場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國家干預過多造成的,只能靠進一步發展市場來解決,“新自由主義”就主張對市場更加放縱。
當經濟生活成了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當市場成了社會的主體,市場便開始消解一切,將一切變成商品,使一切非分成為可能。現代市場不僅無所不能的滿足人的所有需求,而且還不斷制造更多、更新的需求來形成新的發展的動力。今天,市場的力量不僅控制和支配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且也控制和支配著個人生活。市場通過引誘人的各種欲望,提供各種機會和可能,然后迅速將這些欲望變為現實,最后再把這些滿足變成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使所有的消費成為理所當然。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帶給人的反而是越來越不滿足,市場使人們的物欲變得更強;現代生活使那些用于維持健康有益生活的支出越來越少,而用于各種娛樂、休閑、旅游的支出越來越多。
市場具有吞食一切的欲望和消解一切的功能。學者周還林和謝高地在《人類生存困境——發展的悖論》一書中寫道:“市場是一種系統整合的機制,它傾向于控制所有可以想象的系統合法化的方式,并將它們納入自己的范圍。國家作為一種再商品化的工具,其作用已被簡化為一種運用政治手段服務于市場的統治。”
現代化發展必然會使財富增長中的一部分要用來抵消增長的代價——身心健康的傷害,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疏離,環境的破壞等等,使社會財富增長中的有效成分將呈遞減趨勢,人們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消除發展的各種后遺癥。
現代市場引導人們把滿足物欲成為生活的唯一目的,現代市場與科技結盟顛覆了以往的一切秩序,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身心關系,使人失去節制。人的生物學意義上的需求并沒有太大改變,人生本不需要這樣忙碌,但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本不需要這樣過度開發,但現代社會正在進入飛速發展的軌道。
新產品帶給人們的快感和維持興奮的時間越來越短,而人們需要付出的身心代價卻越來越大,伴隨更多的誘惑、攀比、欲望的是更多的緊張、更大的壓力。市場把玩于人與商品之間,人如同翻轉轱轆的小白鼠,忙忙碌碌,但始終還是停留在原地。現代社會發展的邏輯已陷入一種盲目的整體性自欺。也許人類最好的時代是手工時代和耕讀時代,那時人們的生產是為了滿足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欲望。
許多被市場列為“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實只是一些虛擬,相對于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汽車、空調、冰箱、塑料袋、手機、電腦、瓶裝水、桶裝水、餐巾紙以及其它一次性產品的出現只有幾年到幾十年,現在都成了“必需品”,而所有這些產品的不良后果都被解釋為進步的代價,最多被說成是利弊參半的“雙刃劍”。現代市場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將巨大的破壞性表現為必要和無可厚非。
市場與科技是盲目的,具有一種內在野性和擴張沖動,即便在高度組織化的今天,也完全處于無政府狀態,給它機會,它會膨脹到毀滅,這是它不變的本性,也是它存在的理由。市場的逐利本性為科技的奇思異想提供天地,而科技的實踐精神把市場的欲望變成現實。現代金融市場,尤其是現代證券市場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反映正常的經濟活動,而完全是通過現代化通訊工具進行的投機取巧。
傳統社會滿足的是人的需求,現代社會追求的是人的欲望;傳統社會的價值核心是節制,現代社會的價值核心是放縱;傳統社會的發展遵循一種自發的邏輯和內在的秩序,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一種人為的邏輯和外在的秩序;傳統社會,市場與科技受到各種傳統價值和社會等級秩序的約束,現代社會,它們受到各種激勵,成為普世價值。失去內在和天然的傳統價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約束市場和科技的野性。西方文明企圖在器物、制度和觀念上通過發展,追求極致,實現對人和自然的外在超越,而東方文明和其他傳統文明追求的是各種內在超越,這是西方文明與其它傳統文明的主要區別所在,也是其根本危害所在。
一般認為,社會主義在財富分配上更公平,人與人的關系更平等,而資本主義更富于效率,在政治上更加自由,但市場和科技的發展正在消解意識形態的差異,整合兩者的不同功能。在對于市場和科技的認識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正日益趨同,兩者都高度關注于物質生產和科技發展。所有的政府、組織和個人都成了經濟決定論者,經濟對政治和文化的影響已遠勝于政治和文化對經濟的影響,人類已陷入對市場的制度性依賴。全球化的沖擊,以及蘇聯和東歐的劇變,使兩者所面臨的社會和環境問題越來越相似,如今,兩者正通過不斷借鑒和滲透,共同開創一個新的風險社會。文化是制度之母,使兩者走向一致的根本原因是共同的物質取向,而那些意識形態和經濟基礎上的爭論,包括政治體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上的爭論都已成了西方范式內部的爭論,因為蘇聯和東歐本屬于西方文明形態,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與文明形態之間的差異不可同日而語。
所有的民族國家現在都被納入了資本主義主導的現代經濟體系,市場和科技已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人生的意義和社會的本質已完全改變,世界已完全落入市場和科技支配的西方文明范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