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基本經濟規律的終結——消費也是手段

南京老姜 · 2007-09-10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消費也是手段

  1、物質再豐富也不是生活本身

  斯大林的這個所謂“基本經濟規律”實際上還隱含著這樣一個極其錯誤的思想意識,即認為:人們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完全取決于社會產品的豐富程度。應該承認,這是一個很大的的難點,因為它基于這樣一個差不多根深蒂固了的傳統意識: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們生活的更美好,而且,也只有,也只要生產的不斷發展,人們才能,也就能生活的越來越美好了。因此,我們有必要稍微詳細地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斯大林說:人們不會為生產而生產;那么同樣的道理:人們也不會為消費面消費。那么,除了生產消費之外,人們消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當然只能是生活本身。因此,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生活談起。

  曾經有一個大騙子(阿富汗的烏爾法特?),裝出一付笑臉來開導全世界的受苦人,他說:只有曾經久渴的人才知道清泉的甘甜;也只有曾經常饑的人才知道粗糧的甜美。因此,我們應該感謝上帝(剝削階級),正是他讓我們受盡了人世間的千般苦,從而才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是否知道:劃一根火柴也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享受嗎?有一個小女孩,她就覺得不僅象一支蠟燭,甚至象一個溫暖的小火爐;她還因而仿佛看到了圣誕樹、許多精美的食品;還有那早已死去的,唯一疼愛她的,也是她日夜思念著的老祖母……以至她被凍餓奪去了幼小的生命,臉上仍掛著幸福的滿足的微笑!!不錯,您一定猜到了,她就是安徒生筆下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那么,生活究竟是什么?生活并不是讓他人生活得更美好,因為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同義反復,更重要的是,在階級社會里,這個“他人”繞來繞去總是統治階級和剝削階級。這個“他人”總是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周游世界、“不得不”坐最高級的轎車、住最豪華的旅社、吃最精美的食品等等;而廣大勞動群眾也因為這個“需要”不得不一輩子呆在巴掌大的天地里,不得不只體現會說話的勞動工具,不得不忍受最低的待遇和最繁重的工作…

  我們說:生活就是享受人生。不用說,那些被著革命外衣的理論家們一定會說,這不是鼓吹放棄理想放棄為人民服務嗎?因為在他們看來,享受人生只是資產階級的事,他們并不了解享受的本意是什么?那么:又什么是享受?我們又該如何來享受人生呢?

  比如:貧者的溫飽,勞動者的安逸,囚者的自由等等就是享受;但是,很顯然,沒有溫飽的自由和沒有自由的安逸就不是享受了。可見我們并不能簡單地說:溫飽、安逸、自由等等就是享受了。那么,一個人,既有自由、又有“小康”是否就是享受了呢?

  那也不一定。

  比如,一只猴子跑進了宮殿,它也決不會因此就變成了國王或公主。可見,享受最要緊的并不是身外的一切,而是享受者自己。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沒有起碼的音樂知識,即使占有了全世界的鋼琴,那也無非只是一個世界上最蹩腳的鋼琴保管,而音樂家或演奏家們即使一支竹笛不也能盡情享受音樂的樂趣?再比如,孔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是,假如來者草包一個,孔子“亦樂乎”?

  可見,享受的本意乃是主體素質的積極發揮。

  或曰:這個定義只適合于精神享受或文化享受;而不適合于物質享受。試想,無論什么樣的享受,只要不是你自愿而是被迫的,那么它對你來說能是享受嗎?

  實際上,這只是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人類以及人類社會越欠發展,人們的享受才在越大的程度上被局限在饑餐渴飲,勞息寒衣,這些生存的基本需要上;而隨著人類及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基本生存早不再是問題的時候,人們的享受就必然會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素質,而不是身外的物質了。

  換句話說——這里也用一個流行的比喻——那些物質和文化的產品,說到底也只是我們生活的“硬件”。就象電腦只有“硬件”是不能運行的一樣,它還必須要有“軟件”。那么,生活的“軟件”又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各種素質。

  2、勞動作為人的第一需要是歷史上早有之事

  列寧說過:“理論是暗淡的,只有生活之樹才是常青的。”所以,最能說明問題的還是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

  比如說吧,人們稱不識字的人為“文盲”。那么,很顯然,一個先天盲的感受程度與失明人的感受程度是遠不一樣的。這就因為:后者失去了整整一個視覺的世界,而前者則從未擁有過。

  或曰:即使我輩與文字絕緣,為何也不至于象失明那樣痛苦呢?這就好比一個人生來視力就很差,他的失明就不及正常人突然失明的感受深了。這也好比一個人生來就很窮,他就決不會象剛破產的大富豪那樣急著去尋死了。顯然,對于象巴金、魯迅那樣的大文豪來說,文字就不僅重于眼睛,也是重于生命的了。那么,我輩凡人對于文化的追求又為何遠不象盲人對于光明那樣:那么向往,那么熱心和積極呢?那就因為盲人總生活在我們明眼人的世界里,他們不僅時時感愛到這個視覺世界的存在,而且還時時感受到既不能離開這個世界卻又不能擁有這個世界的不便和痛苦。而在我們凡人的周圍又有多少象巴金、魯迅那樣的大文豪呢?何況,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又不得不耗費在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上呢?

  文學就是這樣一個世界,一個人的文化程度越深,所感受到的這個世界也越大,他也越是離不開這個世界。不用說,諸如音樂、美術、書法等等,總之,各門科學和藝術也都是一個個這樣的世界。很顯然,一個人的知識越多,越有修養,對各門藝術的造詣越深,那么,他的生活也才越有情趣。

  盧梭就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人與那個人之間的差距甚至會比那個人與那個動物之間的差距更大。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知識和文化,那么,他的生活又能與動物有多大差別呢?

  現如今的資產階級和反動統治階級總喜歡向勞動群眾鼓吹資產階級行為學的“需要五段論”。胡說什么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五個階段,其第一個階段是生存需要,第二個階段是安全需要等等,最后一個階段才是文化、藝術和素質發展的需要;而且,只有當較低階段的需要滿足以后人們才會有高一階段的需要。一句話,他們總是妄圖讓最基本生存需要占去勞動群眾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把勞動群眾永遠擋在文化和藝術的領域之外,讓勞動群眾永遠象牛馬一樣的生活。

  實際上,勞動作為人生的第一需要,這是歷來就有的事。比如作曲之對于貝多芬,繪畫之對于畢加索,演算之對于華羅庚等等。你能說他們所從事的不是勞動嗎?當然,如果華羅庚從沒有從事過數學研究,他也仍然姓華名羅庚,但決不是數學家華羅庚,而是另外一個什么人了。可見沒有數學研究那樣的勞動也就沒有數學家華羅庚。這不就是數學家華羅庚的第一需要嗎?大家知道,當華羅庚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的時候,他們還只是一個小店員,如果騙人的五段論真是什么科學的話,那就只有等華羅庚發了財以后再去研究數學了。那樣的話,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會有數學家華羅庚嗎?

  實際上,勞動作為一種享受,這也是歷來就有的事。比如打獵和釣魚,它們本來都是人們借以謀生的生產勞動,而現在不往往是要有一定條件或地位的人才能享受到的活動嗎?

  享受,作為主體素質的積極發揮,它不僅僅存在于生活中,它實際上更多的還存在于生產中和創造中。這就共產主義的科學根據。為什么說,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人們能夠“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呢?撇開現代社會主義理論中那些干癟的陳詞濫調其實也不難理解:這就好比那些晨煉的人,誰也不會報怨:為什么我要多跑一百米?為什么還有人在睡覺?

  試想,如果生產排除了那些對勞動身體和精神有害的因素,如果生產排除了那些人為的造成人們之間相互分離的因素,如果勞動不僅能夠鍛煉勞動者的身體、毅力,能讓勞動者在勞動中充分發揮各不斷發展自己的聰明才智,使之實現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試想,那樣的勞動難道不比晨煉,不比打獵和釣魚更有意義,更有吸引力嗎?

  這里,我們再說說生活的一個更重要的要素。這個要素既不是那些能夠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產品,也不是人本身的素質,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社會環境。直到今天,很多老人們仍然懷念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認為,那才是勞動群眾的天堂。為什么?就因為那是一個人愛人,人幫人的時代。正如《天仙配》里所唱到的: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6.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