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驗邏輯觀照倫理道德與生命存在
文/袁烜
在當今工業消費的社會,信息爆炸的時代,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倫理發生了許多異化的現象。在過去傳統的東方農業社會,人對自然、倫理有所敬畏與遵從,社會成員之間的倫理與個人道德都處在穩定的框架內;同時,在西方社會,由于宗教信仰和古希臘的理性精神,人們在倫理與道德層面都保持和諧,順應自然的狀態;但在當今工業消費和信息化社會,人類的所有欲望都被無限地放大,科學技術逐步淡化了人對宗教和大自然的樸素信仰,欲望有了技術、科技的護佑慢慢沖破了禁忌,傳統的倫理與道德面臨瓦解的危險;好奇心,感性的沖動、體驗主義以及相對主義逐漸肢解著傳統的價值和意義;亂倫、憂郁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和社會現象層出不窮,倫理道德在人性私欲面前只剩下形式和象征意義。人們對傳統價值和意義的淡漠,對欲望的無法節制到了空前的地步,傳統的價值和意義是否會轉變,已經成為所有人面臨的課題。
但問題在于,顛覆傳統的價值和意義,更多的是造成人內心的虛無、彷徨、迷失、紊亂,甚至是痛苦。在樸素的自然主義、神秘主義和宗教信仰被技術理性沖擊的情況下,如何讓人們從邏輯、思維以及感性的內心真實地認同、信仰、融合于倫理道德本身,如何不再彷徨于錯綜復雜的信息,堅定地保持價值和意義與身心的統一,那么我們就必須回到人類意識建構的原點和生命存在的終極邏輯上來尋求與倫理道德的關聯。下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倫理道德與生命的建構邏輯、現實存在的必然聯系。
一. 倫理道德來源于生命的先驗邏輯。各種宗教戒律、儒家文化的道德規范、人性向善論以及各種文明的禁忌都是無法用現在的理性和道理可以解釋的。人類雖然有多元的文化,但各大文明圈中的最基本倫理道德與價值觀都是一致的。對善的追求,對父母子女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懷和尊敬,對人倫關系的遵循都潛在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意識取向,它是超越國界、現實經驗的并具有普適性。這些倫理道德都是有別于其他物種對外部世界特殊的認知形式。人的意識以及對外界的認知都是建立在經驗和對經驗先驗感受的基礎上,人對經驗樸素的思考邏輯,基本價值的判斷,對環境、氣候、食物、生活空間的選擇和感受是先驗的、絕對的、有范疇的,不是理性、技術所能把握的。每個物種對環境、氣候、食物、生活空間的選擇和感受都不同,他們存在邏輯的不同決定了對外部經驗的感受和認知不同,所以能產生不同的倫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蜜蜂采花、蝌蚪變青蛙、螳螂吃配偶等各種倫理現象都是其生命存在邏輯的反映,每個生命群體的倫理道德都是其先驗邏輯演化而成,這些倫理現象是生命先驗邏輯的必然,而先驗的邏輯是其生命存在的唯一可能。在蒙昧時代和原始社會,人類對快樂的理解,對憂郁的體會,對視覺聲音的感受以及對外部事物、現象的價值取舍都是感性的、與生俱來的必然產物,與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形成邏輯統一。這些應然的意識在經歷長期的提煉、歸納、具體化而形成典籍、書面上的倫理道德和制度規范。故先驗—感覺—意識—理性—系統的倫理道德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它們是一個必然發展的整體,倫理道德也是先驗實在必然的延伸。我們對現象的認識、經驗的歸納、思維的建構都是以先驗的意識為邏輯起點,并與人的特殊生存方式相驗證。換句話說生命和意識何以存在是由先驗實在決定的。魚在水中呼吸,樹長在土里,鳥兒筑巢都是其先驗的意識和邏輯所支配,這導致了在相同外部經驗下不同物種多樣的意識,認知和倫理行為。包括人的思維的邏輯起點、價值的導向、思考的形式、情感起伏的誘因和意識的建立不一例外都歸溯到特殊先驗邏輯。如康德所說,先驗是不可知的,但當我們無法得知起因的時候,卻能觀照到結果。當今傳統的倫理道德就是先驗實在孕育發展的結果,人們應當從作為先驗實在的結果中反溯到生命實在的邏輯,體會到存在的終極意義。
二 生命體系中的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是統一于生命的整體中,倫理道德與生命此在統一于生命本質的邏輯整體。在所有生命體的運動和現象中,沒有脫離物質的精神,也沒有脫離精神的物質。主觀意志是生長在外部經驗和機體神經系統的客觀反映的土壤上,沒有客觀載體的設限和經驗的范疇,主觀意識只是一片混沌;而每個生命的客觀現象都是主觀意識、精神和先驗理念的主導下完成的,所以在生命活動的框架內,主客觀是一體的、一元的。人的各種情緒如害羞、憤怒、喜悅、感傷既是生理現象又是意識反映;反過來,身體上受到觸摸、刺激也是帶動意識、情緒、認知的波動,主觀精神的變化與客觀生理存在是一體的。倫理道德的體驗和構想直接影響到客觀生理的狀態和存在。純粹的客體和主體都無法構建生命本身,所有的意義和價值都無從建設,無的放矢。人類的倫理道德不是人們憑空臆想,而是建立在其生命的存在方式和先驗本然的前提上,它們在邏輯上是統一的。人們對土地、食料、氣候、環境特殊的先驗感受和生命本能、應然對環境、經驗的取舍、選擇形成了人類在自然界求生的生存方式和與之對應的倫理關系。生命之所以存在的邏輯可能和特殊形式決定了人的神經系統對外部環境的反應和對現象的意識建構范疇。先驗感受成為直覺、主觀經驗、感官情緒的形成基礎,生命應然存在的邏輯和本能求生的方式成為人們確立主觀意識,思維形式的坐標體系;以先驗的感官認知為參考依據,以生命運行、存在的形式邏輯為導向逐步奠定了人類基本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形成了倫理道德。倫理道德與生命的此在在邏輯上是統一的,生命的此在包括意識的存在,感情的存在以及生理的存在,對倫理道德禁忌恪守和真善美的追求,不光是對價值的追求,其實也是維系意識存在,生命存在的依據和邏輯。人類的生理現象,意識存在都是以倫理道德的邏輯來運行的,人對衣食住行、生殖繁衍都體現了倫理的含義。倫理道德從內容上說是一種價值,但從形式上說是某種特殊的范疇、形式、邏輯。人的形體、感官、生長發育都是遵循唯一的形式,固定的邏輯,是在一定范疇的框架內變化發展的,這跟倫理道德本身的屬性有根本的一致,人體生理、意識的建構與倫理道德在邏輯上是統一的,彼此有著天然的關聯。人體中水、空氣、維生素等生命元素,人自動地呼吸、吸收排泄的現象以及人體特定的基因結構都是體現了人特殊的倫理形式,而倫理道德的邏輯起點來源于生命先驗的本質,所以實踐倫理道德就是執行生命先驗的邏輯,它體現的不僅是一種意義和價值,而是運行整個生命的此在。倫理道德不僅是主觀性的,也是客觀的,并與生命存在相聯系,它的內涵應該包括生命的整體。
三 先驗邏輯與倫理道德對于生命存在具有絕對性、必然性、唯一性的天然關系。先驗的意志和邏輯是先于意識、直覺和理性的;人對喜怒哀樂的體驗,對陽光、空氣、雨水的感覺是先驗的、絕對的,這是理性和意識無法創造的,包括人對快樂與痛苦的選擇也是出于生命的應然和先驗的的邏輯,所以生命此在的先驗邏輯是生命鏈條的最前端,也是直覺、意識、理性、思想形成的可能。先驗的本質和邏輯在直覺、意識、理性面前具有絕對性,違背先驗的本質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在先驗本質絕對化的基礎上,以及生命存在的前提下,恪守于先驗本質是必然的、唯一的。生命每時每刻的運動無法脫離先驗設置的生命感受和存在邏輯,而且只能局限于人類特殊倫理范疇,無法按照其他物種的生存倫理存在,所以先驗邏輯對于生命存在具有絕對性、必然性、唯一性。倫理道德以先驗意志為邏輯起點,是生命實在衍生的結果,它真實地體現出先驗本質的內涵和邏輯,并以價值、文本、宗教禮儀的方式主導人類的生存狀態和模式,人類之所以有存在的可能是由于實踐了傳統的倫理道德,故倫理道德是延續先驗邏輯對于生命存在絕對性、必然性、唯一性的屬性。人的生活內容也許不大一樣,但其基本的形式和生理發育、衰老的過程確是絕對的、必然的、唯一的,而人的倫理道德都是這些生命必然階段的體驗結果。但作為生活在時間中的人們來說,倫理道德不僅只是終極的結果,而更應該是一個生命的過程。人們只有通過倫理化、道德化的生活才能與先驗本質的生命邏輯融合起來,如此才讓生命的存在,成長更貼近生命的本質,讓身心在倫理道德的范疇內感受生命本質最需要、最貼切、最契合的存在形式和內涵;通過融匯倫理道德的絕對性、必然性、特殊性,化解外部復雜信息、經驗的困擾,消除欲望帶來人格分裂的痛苦,達到內在價值和意義的平衡,平復信息化干擾下對傳統認知的疑慮,消除欲望帶給意識的困惑,堅定對傳統倫理的邏輯認同,這樣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做到身心的健全、穩定與和諧,在實踐中達成知行合一。
生命和倫理道德都是先驗實在的邏輯所支配和建構的,先驗邏輯具有絕對性、必然性和唯一性,所以我們整個生命的流程從生理邏輯上說是按照傳統倫理道德的范式呈現的;生命是主客觀的結合,意識也是存在的重要部分,意識的形成主要是以先驗實在對外部的經驗整理為質料,并以先驗應然的邏輯運動構成了思維意識的過程,從而必然地發展出了倫理道德架構。先驗實在—基本意識—倫理道德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如果基本的倫理道德受到挑戰,那么我們的思維意識的存在將受到劇烈沖擊,整個意識平臺,對經驗感知的改變將與先驗的意志發生矛盾并影響到人的生存狀態和模式,生命的和諧存在將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如果以生命的此在取代技術理性與欲望作為最高導向,那么遵從基本的倫理道德則是一種絕對、必然的實踐。
以上筆者從學理上探討了倫理道德與生命邏輯的必然關聯,那么,如何在內心深處重構傳統倫理道德的權威,堅定基本的價值和意義認同,在宗教淡化、技術至上、欲望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安定與寧靜呢?我們應該首先回到生命的范疇,以生命的此在為前提來看待倫理道德的發展變化以及與欲望,技術理性的關系。
我們在發展倫理道德的同時,應以建構生命、活化生命,維系生命的“在”為標準。雖然我們無法把握先驗實在的邏輯為何的原因,但先驗邏輯體現在對饑餓、炎熱、寒冷的生理反應,對皮膚流血自動修復的現象,對病菌的天然免疫,人體成長發育帶來的變化,都驗證出先驗邏輯的導向是追求生命的存在。例如,體現在意識中的性欲,其客觀的結果是促發了新生命的形成。這些生理現象和先天的機能通過人的感覺形成了倫理形式和道德意識的雛形,在邏輯起點上它們是相連的。我們在實踐倫理道德的過程中,應以生命存在的絕對和必然為坐標,以此在的動力作為孕育對傳統倫理道德的絕對信仰和堅定信心。
除樹立對倫理道德的認知以外,在發展倫理道德之時,應注意感性與理性,范疇與無限的關系準則。首先,人的理性是生命生成發展中從混沌到明晰,感性到具體化的必然過程。感性是理性的動態過程,它決定了理性的范疇、標準和方向。任何發明創造、學術體系,科學理論都是建立在感性的沖動,人格理想以及模糊想象的框架內。對待倫理道德應有理性的準則,但必須以感性的認識為邏輯起點和思考動力。因為倫理道德是一種外在的生命形式,應以感性,先驗的生命邏輯去認識它、實踐它,這樣才能做到與生命存在的融合。
我們在感性地認知、實踐倫理道德的同時,還應甄別感性與直覺的區別。感性雖然是模糊的,非理性的,但它是有序的,在人特定的倫理形式之下的意識;它是從主體出發,作為生命整體的先驗實在的延伸。而直覺是超越范疇,無序的,脫離意識形式和倫理的;它并非一定是主體出發,很多時候是從經驗以及生命的部分——欲望出發。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直覺能把握生命的本質“綿延”,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直覺并不一定能真正把握生命本質,很多直覺是反生命,反倫理,甚至是消極的、痛苦的、荒淫的,它給生命本身帶來的是痛苦和迷失。在筆者看來,直覺只是主體與外部經驗的橋梁和中介,直覺本身不帶有任何意涵,不管好的,不好的,善的或惡的信息經驗都可以通過直覺表達。直覺基本上是從先驗倫理意識,外部經驗以及欲望三個緯度出發;在眾多的直覺中,我們且把它們分為先驗直覺、欲望直覺和經驗直覺。先驗直覺是指從生命先驗實在和整體出發而傳達的一些感覺,這些感覺所引發的實踐結果都是在有序的倫理平臺的基礎上,維護著生命群體的和諧與此在、繁衍,比如:人的惻隱之心,慈悲情懷,自我實現的滿足,和諧心境的安定、淡然以及倫理范圍內的情愛等等,這些直覺都是有序的,有范疇的意識,能產生本能長久快樂的;而從經驗和欲望出發的直覺是以外在經驗和內在欲望重新構建的意識,而并非從生命先驗、應然的本質為起點,這樣使得經驗和欲望無序化,擴大化。比如:暴力的刺激、淫穢的性欲、施虐的傾向、偏執的膨脹等等,這些直覺的特征是無序,混亂,毫無范疇的意識,除給人短暫的快感外,之后只會讓主體感到虛無,迷失,空洞和痛苦。經驗是外在的,它無法真正貼近到生命的實在,而內在的欲望只是生命實在延伸的局部,無法象先驗意識那樣把握生命存在的整體,以欲望和經驗為本,只會導致生命的異化。故在面對外部經驗,個人欲望和倫理道德的情形下,在確保感性駕馭理性的同時,應該對直覺有所甄別、取舍;在感覺外部經驗,內在欲望的同時,以先驗,應然的邏輯為基準,從倫理道德和生命整體感應的意識中再次感性、本能地對無數的直覺做出抉擇,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內心充滿著符合先驗實在和倫理道德的積極感受,讓真、善、美等與本質相和諧的感覺和信息厚植于我們的內心深處,成為我們意識的前提和思考邏輯的起點。
除了避免以理性、欲望和技術分析的方式解構倫理道德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倫理和道德的有限性和它們的范疇所在。我們的意識來自主觀反映和客觀經驗的互動,而我們主體的感官是有限度的,有范疇的。在純粹自然的環境下,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身高臂長以及生活空間都是有限度的,并以特殊的形式、框架存在。人所能感覺到的信息和經驗是在有限的范疇內,所以在先天感應和有限經驗的平臺上發生出的意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資源內我們思索的半徑也是在一個局限的框架內。但在工業信息化時代,信息無限地膨脹并無序化,許多變態的、扭曲的,超越人的感受范圍的資訊給人的意識帶來巨大沖擊,這些都導致了人們的邏輯混亂和價值顛覆。如:克隆動物、獅虎配、亂倫等變態的信息引發了整個社會人們心理的紊亂、疾病、迷惑和偏執,當傳統的價值意義被解構,而我們無法建立新的并適應于生命自然的價值體系之時,人類的精神大廈和生命存在將面臨重重危機。人的生命是有框架的,我們的意識是有邊界的,自然生命都是相對封閉、有限的系統,若超越生命系統的框架和負荷,將會給生命體帶來異化的影響。從生命演化的結果倒推原因,我們可以觀照,生命是自然界衍生的,那么生命存在必然應遵循自然界平衡、有限、絕對形式的法則;或許人的意識具有可逆性,拓展性,它或許能感受超越生命倫理范疇的信息,但也超越了主體意識和生理的結構和形式,給人帶來更多的是茫然、痛苦、混亂和價值分裂。也許有的人可以接受扭曲、超常甚至變態的信息并予以實踐,但必將與生命先驗預設的邏輯前提產生矛盾,并將給先驗實在演化來的有限的生理機體帶來不適,痛苦和扭曲。例如一些超越倫理的克隆技術、獅虎配、人獸配等現象最終只會讓生命的異化,違背生命的規律,導致意識平臺的支解。我們在面對復雜的信息,無序的欲望和傳統的倫理道德時,應以向內的倫理向度來思考甄別異化的經驗。我們對有限的自我意識,生命本質和價值體系應有正確的認知,有限才是生命的本然,范疇是意識的前提,我們在面對外在經驗時不能超越倫理、意識邏輯和生理邊界,否則經驗欲望給自我的重構、異化和顛覆只會導致存在的瓦解和自我本質的遮蔽。人應該恪守在應然設定的倫理范圍內,保持與生俱來,切合自我的和諧生存方式,其他物種的倫理也許會帶給我們新奇和刺激,但無法適應于我們生命的屬性,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好奇心,廣泛體驗的欲望面前保持理智和清醒,重新回到本我自身的邏輯和本質中,回到倫理道德的范疇,尋找真正與生命和諧的價值因素,在外部經驗和無限的體驗面前,保持著一份樸素的敬畏和有限的邊界。理智地對待自我,認識自我的生命范疇,將會使我們的生命運行找到正確的軌道。
綜上所述,人類應從生命存在與倫理道德的必然關聯的角度,以自我生存的本能來認識到實踐倫理道德的必然性,從而把倫理道德與生命存在在邏輯、哲理、形式和此在中統一起來,使得我們的基本價值和意義有了更堅實的依據和信仰;在實踐中,通過對倫理道德感性的、先驗的、有限性的認知,從而規避了某些技術理性,現實經驗,私欲利益帶來的困擾,也防范了相對主義,體驗主義、偏執性格、強迫癥狀給身心帶來的扭曲。本文通過論述倫理道德與先驗邏輯以及生命、意識、生理存在的必然聯系,將倫理道德作為生命的應然起點和必然歸宿,這樣我們在面對紛亂的社會現實,就擁有更安定,更堅實的力量達成價值的平衡,以及身心、知行的和諧統一。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