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義社會變革過程概述
《系統唯物主義綱要(初稿)》»現實觀3»官僚主義社會運動»官僚社會的變革
曹 曙
歷來的反動統治者,都說過一句共同的話:現在的社會是最科學合理的社會。歷來的反動統治者,都不厭其煩地向人民灌輸一個共同的結論:我們已經把社會變革好了,現在的任務是建設,大家必須努力干活,忘我工作。歷來的反動統治者,都有一個明確的判斷:今后凡是造反者,都是反革命、反社會、反人類的。這句“共同的話”、“共同的結論”和“明確的判斷”大概是目前能夠找到的檢驗統治者是否已經走向反動的最好的試劑。
歷史總是無情地違背著反動統治者的意愿,因為他們的意愿總是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總是不符合宇宙發展的邏輯。
事實上,在人類(象從猿到人一樣地)發展到更高一級去之前,人類的任何一個社會形態都不是反動統治者所宣揚的那種“最科學合理的”社會形態——即便是具體制度“有待完善”而基本制度“最科學合理”的社會形態也一樣。否則,人類社會便會失去發展的動力和必然性,便會停止發展,便會真的按照反動統治階級的意愿永遠停留在他們占據既得利益者地位的那個“最科學合理的”社會形態中。
事實上,在人類(象從猿到人一樣地)發展到更高一級去以前,人類任何一次社會變革都不可能是“最徹底的變革”。否則,人類便會由于一次“最徹底的變革”而進入一個“最科學合理的社會”并停留其中不再發展了。事實上,從來不存在什么“最徹底的變革”,社會變革也從未終止過,一次比一次更高級的社會變革始終伴隨人類。
事實上,在人類(象從猿到人一樣地)發展到更高一級去以前,人類的任何一個社會中都會有新的造反者,都會有廣大勞動者奮起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的腐敗制度的行動。因為在任何一個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的腐敗社會現象中都有獲利者和吃虧者,在任何一個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的腐敗社會制度中都有既得利益者和受害者,所以,任何消滅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的腐敗現象的行動都不會是全體社會成員的一致行動,都會是獲利者與吃虧者之間的對抗行動,都會是既得利益者階級竭力維持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合理的腐敗社會制度與受害者階級堅決變革之的不可調和的斗爭。與虎謀皮式的協商的“長期性”(即無期性)或東郭先生式的規勸的“有效性”(即無效性)是既得利益者的“最愛”。
變革的過程
當官僚制生產關系剛剛建立而其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潛力還不能較好地發揮出來的時候,它就需要變革了;當官僚制的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尚存但開始喪失的時候,當官僚制的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喪失殆盡的時候,變革不可避免了。人們對官僚社會的變革將分為三個階段:建設性改良階段、變革性改良階段和革命階段。
當官僚制保護平無階級利益使之免遭資本主義雇傭制的侵害時、當官僚階級的剝削之害小于殘留資產階級的剝削之害時、當平無階級還能感覺到官僚階級的剝削輕于殘留資產階級的剝削并因此而在官僚制下還能享受到一絲經濟上的安全感時,人們在官僚制下進行的社會變革就處于建設性改良階段。
在建設性改良階段,官僚階級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其它階級是社會變革的客體。在建設性的改良階段,官僚階級從無到有地形成自己的階級隊伍;把原本不確定的官僚制剝削關系確定下來,把與這種剝削關系相適應的政治、文化、思想迅速建立起來;調整好與殘留資產階級的關系,把一部分平無階級出賣給殘留資產階級(充當殘留無產階級)以提高其勞動積極性;不斷加重對平無階級的剝削程度直至與被逐步縮減的殘留資產階級對殘留無產階級的剝削程度相等的地步。
通過上述改良,官僚階級順著自身利益的發展方向使生產關系不斷地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把官僚制相對于資本雇傭制或封建制的優越性充分地挖掘出來,把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勞動積極性都提高到空前的程度、把經濟的“活力”提高到空前的程度,創造出人類前所未有的經濟成績——在短短的十幾年或幾十年間就能完成資產階級需要上百年或幾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的過程。
當官僚制不再保護平無階級利益使之免遭資本主義雇傭制的侵害時、當官僚階級的剝削之害與殘留資產階級的剝削之害相差無幾并有超過之勢時、當平無階級再也不能感覺到官僚階級的剝削輕于殘留資產階級的剝削并因此而在官僚制下再也不能享受到任何經濟上的安全感時,官僚制走下坡路了,人們在官僚制下進行的社會變革進入變革性改良階段。
在變革性改良階段,平無階級(同時也代表著其它被剝削階級)成為社會變革的主體,官僚階級及其它剝削階級一起成為社會變革的的客體。從建設性改良到變革性改良的這種主體與客體的轉變是悄然發生的,它被官僚階級仍然占據著的統治地位掩蓋著,但也必將被平無階級的日益成熟所證明。
在變革性改良階段,平無階級為維護和發展本階級利益的斗爭代表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官僚階級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和擴大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越來越明顯的阻礙作用。官僚階級迫于平無階級(及其所代表的各被剝削階級)的斗爭壓力、為了維護官僚階級的根本利益,不斷地被迫放棄其暫時的、局部的利益,不斷減輕對平無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以換取階級矛盾的緩和;維持社會的和諧,延長官僚階級占統治地位的壽命。變革性改良使社會矛盾得以緩和,社會經濟繼續取得顯著的成績,政治、文化、思想取得相應的進步。
當變革性改良由于官僚階級的內部混亂而中途遇阻、進行不下去時,或者當變革性改良經過充分進行后即將觸及官僚階級的統治地位、繼續進行的社會變革必須革除官僚階級的最后一絲統治利益時,官僚制社會的變革將進入到最后的革命階段。
當變革性改良由于官僚階級的內部混亂而無法進行時,社會變革將中途導入革命的階段;而由于社會矛盾的積聚,這時的革命將會呈現爆發的形式。變革性改良是官僚階級為了維護其根本利益、被迫放棄暫時和局部利益的社會變革行為。當官僚階級內部在這種變革中利益犧牲最大、最直接的部分(即官僚階級反動派)不服從代表官僚階級整體利益的統治者的統治,并在與其統治者的斗爭中獲勝時,官僚階級的短視、貪婪和剝削的本性將使其處于利令智昏的狀態。原先釋放社會矛盾的閘門被關閉了。“能量”在火山的地下蓄積著。當驚慌失措的反動派企圖催促統治者重啟改良的閘門時,為時已晚了,社會變革的洪流由改良演化為革命——爆發式的革命。當(較高水平的生產力使)社會剝削程度不超越剩余勞動的范圍、即官僚階級的反動不致造成對被剝削階級社會成員的生存構成威脅時,爆發式的革命會表現為非暴力的形式;反之,則會表現為暴力的形式。
當變革性改良進行得較為充分,而繼續進行則必須革除官僚階級的最后一絲統治利益時,官僚社會的變革不得不歸為最后的革命。因為這時的革命在充分的改良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會采取非爆發式的、緩和的形式——“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斗爭的各階級同歸于盡。”(《共產黨宣言》單行本第24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9月第6版)
反對官僚制、推翻官僚制的統治,是否就一定是進步的行動、變革的行動呢?不一定。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兩個對立面,作為新事物,它與舊事物相對;作為舊事物,它與更新的事物相對。當一個事物的合理性的主宰地位剛剛讓位給不合理性時,即當這個事物剛走下坡路時,人們往往還看不到更新的事物;人們為了推動這個剛剛走下坡路的事物前進,往往還會錯誤地站到舊事物的立場上去。也就是說,當一個事物剛剛成為不合理的事物時,人們對它的初期的(不成其為變革的)“變革”往往舉著舊事物的旗幟,其結果只能是悲劇性的。這在歷史上不乏例證。當資本主義雇傭制剛剛走下坡路的時候,就出現過“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這些“反動的社會主義”(參見《共產黨宣言》單行本第46頁至52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9月第6版)。在中國,當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病入膏肓時,人們起初也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來反對它。因此,當官僚制剛剛成為不合理的事物、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時,人們起初會很自然地舉著舊的、資本雇傭制的旗幟來反對它,人們還看不到新社會的曙光,其行動的進步意義甚微,其“變革”的結果必然是悲劇性的失敗。
“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毛澤東選集》1376頁,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人民群眾起來“變革”了,那必定是因為他們不堪剝削和壓迫了;人民群眾最初的“變革”屢屢歸于失敗,那是因為他們還只能盲目地由于掙扎而反抗。失敗迫使人民群眾總結經驗、尋找真理;迫使人民群眾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掌握社會變革的理論;迫使人民群眾覺悟起來、組織起來、武裝起來。人民群眾開始從失敗走向勝利了,那必定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自覺地為了勝利而斗爭了。于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新的一輪。人類的歷史必將上演這樣的新劇幕。起先,忍無可忍的群眾憤怒地對官僚階級反動統治者說:你們的統治這么腐敗,不行!可是后者卻若無其事地反詰道:我們這樣不行,那你們說怎么才行?憤怒的群眾一時無言以對。資產階級乘機從旁喊道:雇傭制能行!資本雇傭制比官僚制強得多,我們歷來反對官僚制,大家重建資本雇傭制吧!于是一些群眾跟著資產階級走了。甚至返鄉的帝王后裔也帶走了幾個無知的人。可是這些群眾很快就發現雇傭制的剝削和壓迫比官僚制更甚,他們開始脫離雇傭制。官僚階級幸災樂禍地聳聳肩說:大家看看吧,反對官僚制不會有好結果的!回來吧。但這些走過雇傭制彎路的群眾決不回到官僚制里去,他們會合了那些原本就不跟資產階級走的群眾,繼續前進;他們要尋求一個新的社會。后來,這個新的社會終于被群眾發現了,新的建設藍圖也初步完成。人民群眾理直氣壯地向官僚階級反動統治者宣布:必須消滅生產資料私權才行!必須實現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上徹底的社會化來適應現今生產的社會化才行!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直至共產主義實現。歷史輪到官僚階級反動統治者無言可辯了。于是人民群眾奮力革除生產力要素(或勞動成果)支配和使用中的私權帶來的弊病,建設沒有這種私權的社會。
變革的內容
官僚社會的變革首先是用私權的統治來鞏固對資本的推翻,并逐步把殘留的資本消滅干凈,隨后是更主要的人民群眾推翻私權的偉大社會實踐。
人類要發展到官僚社會就必須破舊立新。“舊”是資本,“新”是私權,因此在官僚社會的前半段,人們變革社會的內容就是建立和完善私權,以便把官僚制在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上更加社會化這一相對于資本主義雇傭制的核心優越性充分地發揮出來,使生產力的發展得到源源不斷的促進。
在官僚社會的后半段,生產力的繼續發展需要人們對私權實行縮減,為將來的某一天最終徹底擯棄剝削而做著量的積累,這一偉大的社會實踐至少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逐步縮減私權直至推翻其統治,改良私權政治、限制私權文化和消滅私權思想。官僚社會后半段的變革是人民群眾消滅私權統治的社會實踐,而不是消滅職權的無政府主義運動,更不是籠統地消滅一切權力的社會大破壞。為了消滅私權,人們必然要遇到如何把私權從權力中逐漸分離出來——亦即把私權與相應的職權逐步分開的問題。這種分離或分開(私權并加以消滅)需要采取怎樣的具體措施,必須由人民群眾的斗爭實踐作出回答,而不是偉大的“天才”可以“科學地”預見出來的。這種分離出私權并加以消滅的社會實踐的性質無疑是平無階級領導的各被剝削階級和各被壓迫階級廣泛參加的社會主義運動,而其具體的制度只能根據不斷消滅私權的原則在實踐中逐步建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社會形態整體的兩個方面,僅僅變革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方面,經濟基礎對相應的上層建筑起著支撐作用,舊的、反動的、迷信的思想、文化以及舊的、反動的、專制的政治由于其經濟基礎的支撐而頑固地占據著歷史舞臺。另一方面,一定的上層建筑對相應的(哪怕是已經被暫時鏟除了的)經濟基礎起著再生作用。因此,在不斷消滅私權的經濟基礎的同時,還必須對專制的、特權崇拜的和尊卑等級的官僚主義政治、文化和思想加以不斷地鏟除。因為官僚制生產關系中剝削者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和封建制生產關系中剝削者對勞動力的占有都是變相的,所以,建立在對生產資料的變相占有基礎上的官僚制有著與建立在對勞動力的變相占有基礎上的封建制很類似的專制、特權和等級的特征。專制政治的核心是君權(皇權)和特權,前者據說是受命于天,后者則據說是受命于社會生產(工作)的需要;君權或特權文化的核心是忠君和服從,前者據說是天命令人們如此,后者則據說是社會生產(工作)的需要要求人們如此;忠君或服從的思想的核心是尊卑和等級,前者據說是“道”——天的行為規律,后者則據說是宇宙世界的客觀邏輯。
二是創立新型職權及其政治、文化和思想,不斷替換(包含私權的)舊職權及其政治、文化和思想直至代替其統治地位,為新社會的某一天最終完全替代舊職權及其政治、文化和思想做準備。在包含著私權的舊權力被消滅的同時,人們必須創立只包含著職權的新權力。否則,只能說明舊權力(即私權)還沒有絲毫的消滅。新權力的運行是純粹的職權運用,它應該同時遵循這樣的原則:1、私權不能重新孳生(即社會進步的原則);2、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社會效率的原則);3、順著生產力發展的方向不斷縮小社會成員因社會勞動分工所造成的經濟差別(即社會平等的原則)。否則,“新權力”便不是新權力,便不是純粹的職權運用。新權力的具體形式需在實踐中創立和完善,它將順應人類社會越來越以整體的方式存在的發展趨勢——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方向。人類自從開始其自覺的歷史以來,從未放棄過對于隨著生產力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社會有序(和諧)的追求。奴隸主階級的社會有序(和諧)、地主階級的社會有序(和諧)、資產階級的社會有序(和諧)和官僚階級的社會有序(和諧)都曾經在人類的歷史上書寫過輝煌的篇章,然而,以往這些社會有序(和諧)都是有著主觀局限性即階級局限性的社會有序(和諧)。只有在消滅了階級以及半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才能實現不帶任何主觀局限的、客觀的和徹底的社會有序(和諧)。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社會(內、外部)的平無階級有序,共產主義的本質是社會(內、外部)的客觀有序。社會的有序由體系的有序和運動的有序構成,社會體系的有序體現社會的發展能力,社會運動的有序體現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新權力完全有理由建立一套相應的社會有序度指標系統來治理和監控社會的發展。例如可以采用付出同等勞動量社會成員的收入差別大小和同等收入社會成員所付出勞動量的差別大小、不同企業生產的同等產品價格差別的大小以及不同行業的利潤率差別大小等等來衡量社會經濟體系的有序度,也可以用對同等案例的司法差異來衡量社會政治體系的有序度。
三是建設運用新型職權的物質基礎——相應的經濟管理手段、政治治理工具、文化和思想發展平臺。一方面,相應的物質基礎是新型職權創立的客觀決定因素和前提條件。正是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社會把私權與職權分離開來逐漸變得可能了。試想,如果人們利用越來越發達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把社會上幾乎所有的經濟隱私消滅殆盡時,私權還有處藏身嗎?另一方面,新型職權的建立是促進相應的物質基礎建設的主觀能動因素,它必將促使人們更多地、更自覺地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用于滿足每一個社會成員監護職權健康的需要、向社會表達個人意愿的需要和交流文化思想的需要,把越來越多的先進物質手段用來提高整個社會的有序度——體系的有序和運動的有序。
消滅私權的社會實踐具有較大的廣泛性、深遠性和長期性。消滅私權除了覆蓋經濟領域外、還涉及政治、文化、思想領域。私權的生產方式是最現代同時也是最古老的生產方式,消滅私權需要鏟除具有悠久歷史的舊東西,同時也必將影響深遠的未來。消滅私權是長期的變革實踐,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們必須做好經歷起伏、反復和挫折的準備。
變革的實質
官僚社會變革的實質是人們不斷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實踐,即人們按照不斷增強的生產的社會化要求而不斷提高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的社會化程度的社會實踐。
當人類生產力水平提高到機器化的程度時,當時生產的社會化要求勞動力的支配和使用也要實現社會化。這個任務是由資產階級來完成的。他們把在勞動力支配和使用的半社會化中獲利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推翻(把地主階級限定在社會次要或補充的地位),把僅僅是生產資料的支配和使用還完全非社會化的生產關系建立起來,使生產力在這一生產關系的促進下得到長足的發展。但也正是這一長足的發展給資產階級埋下了“禍根”——生產的進一步社會化要求生產資料的支配和使用也要社會化。輪到資產階級的統治被推翻了。這個任務是由無產階級來完成的,確切地說,是由官僚無產階級即官僚階級完成一部分、由平民無產階級即平無階級完成剩下的最后部分。
當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的完全非社會化之間的矛盾調和不了而必須解決的時候,即當資本的矛盾無法繼續調和而必須解決的時候,生產資料的支配和使用會以半社會化來適應生產的社會化——即資本的矛盾被解決而質變成私權的矛盾。
官僚主義社會變革開始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統治剛剛被推翻時,究竟以怎樣的具體制度來替代它,人們一時無所適從。工人和農民不象理論家一樣可以在研討會結束時用“有待進一步探討”來“解決問題”,他們第二天一醒來就必須得到關于干什么、怎么干的具體回答。于是人們“摸著石頭過河”,對社會實行著建設性改良。官僚階級挺身而出,他們領導著人們把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半社會化的生產關系建立起來、鞏固起來,并在這一生產關系的促進下使生產力獲得比資本主義沒落時期快速得多的發展。然而生產力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它一但發展到更高的水平就把官僚階級的恩情忘得一干二凈——它竟然要求生產資料的支配和使用逐步走向完全的社會化,而全然不顧官僚階級在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的半社會化中隱藏著的那一點點那怕是快要發展到了頭的私權剝削的私利。生產力天生就是這副德性,其祖輩就打著人權的大旗造過皇帝的反,其父輩還揭發過資本剝削的秘密,而今它又要向社會舉報私權剝削的合法罪行,還要把平無階級推上歷史舞臺去與官僚階級唱對臺戲。沒法子,人們只好對社會實行變革性改良。官僚階級統治者審時度勢,不但將殘留資本的剝削逐漸縮減到最小直至最后消滅,而且還不斷地對平無階級作出讓步,不斷地犧牲官僚階級私權剝削的利益而使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的社會化程度提高起來,適應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在磕磕絆絆的和諧中向前發展著,走向官僚制的“壽終正寢”。屆時,所剩無幾的私權統治利益已經不值得官僚階級舍命留戀,社會將迎來“皆大歡喜”式的革命,人們對官僚社會的變革隨之結束。只有一種情況是人們都不情愿接受的,那就是變革性改良被中途打破而官僚制“死于非命”。這一般是由于官僚階級中一些“性情剛烈”的人不甘于統治者的“軟弱”而中止變革性改良造成的。他們一但在統治者中占了上風,就會在其(比官僚階級的階級私利還私的)私利驅使下中止提高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的社會化程度,甚至加重私權剝削,置生產力發展于不顧,以致造成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支配和使用的半社會化之間的矛盾在還沒有充分調和好的情況下就非解決不可了——社會變革被突然從變革性改良的軌道上扳入革命的軌道。這時的革命是爆發式的,社會變革付出較大的代價;而且這種革命過后還要經過長時間的過渡才能達到官僚制“壽終正寢”時的革命的功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