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式民主”與西方民主的區別
(一)
看到有些人不斷地引用解放前《新華日報》對民主的言論,指責毛澤東沒有履行承諾實行民主。本文簡單敘述一下毛澤東的民主思想,也算是捎帶著對此作一個回應。
現在是網絡時代,在資訊的海洋里,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如魚得水,可以讓自己的思想在知識的土地上自由生長,在知識的天空里自由翱翔。而沒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就容易迷失方向,被最大的那個聲音“俘虜”,成為“被洗腦的自由人”。我想大家都會用搜索引擎,請大家搜一下“新民主主義論”這篇文章。看完以后再看本文,以免被我誤導。
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毛澤東依據1940年的中國的形勢而提出的政治主張。他是這樣敘述的:
“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方面和舊形式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相區別……另一方面,也和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相區別……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這就是所謂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時而變,是老毛的一貫方針。在內亂外困的1940年,毛澤東要求的也是新民主主義民主,資本主義民主還是在否定之列,要實行資本主義民主的人要讓毛澤東兌現承諾,請問你想讓他兌現什么承諾呢?兌現新民主主義的承諾嗎?
勞動人民取得政權以后,我們要施行的是社會主義民主,作為過渡形式的新民主主義民主,已經不在議事日程中了。(關于什么是新民主主義,感興趣的自己去看。)
什么是社會主義民主呢?
本文講的“毛式民主”,就是毛澤東吸取蘇聯經驗而實施的社會主義民主。
1945年7月初,毛澤東接見黃炎培時,黃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大都跳不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然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
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這段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些人還以此老責問毛澤東失信。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毛澤東失信沒有。
(二)
大家設身處地想一下,一個新生的政權,首要任務是什么?----當然是鞏固政權,防范反對勢力的反撲和顛覆。
毛澤東與蘇聯不同的地方就是,不是肉體消滅,而是用改造的方式。在中國,沒有血債的剝削階級成員,基本不存在生存危機。而對于地富反壞右的一些歧視性政策,我們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可能會認為很過分。可是以當時的環境,比肉體消滅已經仁慈得多了。從現在網絡上,大家也可以了解到地富反壞右以及他們的后代,對老毛是如何地恨之入骨,所以可知,那些政策下固然有些好人受到了冤枉,但卻是絕對必要的。
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民主是以剝削階級和反動派的被改造為前提的。
一切革命,最后毫無例外地會發展成反革命。
“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這15%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對衛生工作的指示》,1965年6月26日)
新生政權站穩腳跟以后,經濟建設就成了主要內容。在經濟建設中,暴露出的政治問題越來越多----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后,一部分掌權者迅速向剝削階級轉化。紅色政權存在著一個怎樣才能不變質的問題。
也就是說,中國革命怎樣才能跳出農民起義蛻化、起義,再起義、再蛻化的死循環。
這也就是“毛式民主”所要解決的問題。
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提出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這已經是文革的前夕。
----“我們已經找到新路,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個“人人起來負責”是指老百姓人人起來負責,而不是指當官的。)
----“人民自己必須管理上層建筑,不管理上層建筑是不行的。我們不能夠把人民的權利問題,理解為國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
----“學生上街,工人上街,凡是有那樣的事情,同志們要看作好事。”
“毛式民主”簡而言之,就是要讓人民自己來監督政府,而不是靠媒體來代表自己監督。要人民自己參與國家的管理,而不是在老爺們的領導下,過一點有福利的生活。
毛澤東有句話大家可能很不理解----“六億神州盡舜堯”。在許多文化人眼里,包括魯迅,認為老百姓是愚昧的,落后的,不成器的,怎么會“盡舜堯”呢?
-----如果老百姓是愚昧的,落后的,不成器的,那請問民主的合理性在哪里?
毛澤東就敢于鼓勵當慣了奴才的中國老百姓,勇敢地參加到政治生活中來。
而不是象許多知識分子那樣,天天喊民主,張嘴閉嘴說人民,老百姓一旦發動起來,首先嚇破膽的就是他們。
(三)
關于文革,許多人處心積慮要把它描述為“權力斗爭”。還有一些人說是毛澤東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草木皆兵了。
可在毛澤東死后13年,學生為什么上街?還不是因為毛澤東努力要避免的事情正在大面積發生嗎?當年大學生有個口號叫“反官倒”,年輕人不妨問問老同志,什么叫“官倒”。
毛澤東說,文革要七八年來一回。很湊巧,西方也有一位政治家,要把武革命每隔20年重來一回。
1786年,當謝司領導的人民起義遭到政府鎮壓時,杰斐遜為人民起義而辯護。他說,人民有權推翻使他們陷入專制統治的暴政。他主張每隔20年搞一次“叛亂”是有好處的,因為革命可以防止腐化;這是政府健康的良藥,也可以使人民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
“自由之樹必須時時用愛國志士和暴君的血來澆灌,這是它的天然肥料。”正如暴風雨是自然界所需要的一樣,革命在政治世界也是必需的。
一個勞動人民的政權,放棄了革命,其實就相當于放棄了政權。因為敵人太強大了,自己人變質太快了。
現實的發展,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1960年,山西省平陸縣61名民工食物中毒,生命危在旦夕。中央政府從北京派來飛機,千里迢迢星夜送藥,使61名民工化險為夷,這就是轟動全國的“為了61個階級弟兄”。
對比一下黑磚窯和血汗工廠,沉默的老百姓,才叫人寒心。他們要在沉默中死亡,還是要在沉默中爆發?
某些巧舌如簧的人,你們希望老百姓怎樣做?
文革作為一次失敗的群眾運動,具有群眾運動的一切優點和缺點,它沒有多么好,也沒有多么壞。那些對文革抹黑抹黑再抹黑的人,心里無非是認為勞動人民是下賤的,不配擁有政權,不配享有民主。他們認為勞動人民應該滿足于讓老爺們代表他們,有媒體來監督,人民就該閉嘴;由老爺們行使權力,人民就該專心干活;投一下票,就算是泥腿子的福氣了。
某些人天天罵黨,可對一個踢翻黨委的群眾運動,卻恨之入骨,其內心的邏輯不是很清楚嗎?面對共同的敵人,剝削階級往往聰明而團結。
(四)
選幾段毛澤東的事跡和發言,作為結尾吧。
1、毛澤東時代的反腐敗主要不是靠專門機關,而是靠群眾運動,靠群眾檢舉揭發來懲治腐敗行為。
2、干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劃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級;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干部子弟學校應逐步廢除》,1952年6月14日)
3、毛澤東認為,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人民享有同等受教育權利。他特別重視農民教育,指出要組織和支持農民學文化,并親自為農民學文化制定學習方案和目標。他很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指出少數民族地區要搞建設,就要培養自己的干部和科學家。
“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在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怎樣交換,身體搞壞了,真是害死人。”(1965年12月21日)。
4、毛澤東看到,中國的干部有脫離群眾、脫離勞動的現象。許多干部從來不勞動,搞特殊化。他們穿得干干凈凈,吃得好,還看不起工人、農民,對工人、農民搞瞎指揮,甚至打罵群眾。為了避免干部腐化變質,毛澤東形成了一個干部要參加勞動,通過勞動,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思路。
三年饑荒時期,各省省委書記在毛主席家里輪流向他匯報情況,會議開得很晚,吳連登問主席要不要給大家做飯,主席說:“一人一碗面條。”吳說:“人家來開會,您都不讓他們吃飽飯?”主席說:“我就要讓省委書記們嘗嘗餓肚子是什么滋味!他們整天吃得好極了,哪里知道老百姓吃不上飯是什么感覺?”
5、毛澤東論“拆遷”:“在河南省一個地方要修飛機場,事先不給農民安排好,沒有說清道理,就強迫人家搬家。這樣的人,群眾反對他,打石頭,打鋤頭,我看是該當,我最歡迎。”
……
對比現實。大家自己看,自己想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