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探索
——紀念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50周年
張啟華
2007.6.16
50年前的今天,在我們剛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共和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一系列矛盾接踵而來時,毛澤東適時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實際,并吸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于1957年2月作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重要講話,為追求社會和諧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論探索。這些探索對于我們今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
任何理論都在實踐的需求下應運而生,其意義也在對實踐的指導中體現。毛澤東創立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也是如此。
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道路,但伴隨這一偉大歷史性變革,國際國內也出現一些新的情況與問題。在國際上,主要是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一些重大問題提出新看法,特別是赫魯曉夫所作的《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在全世界引起極大震動。這固然有促使各社會主義國家盡快擺脫教條主義束縛,開始探索適合本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積極作用,但其消極作用更大。一是引發出國際共運內部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的尖銳分歧;二是引發出東歐一些國家主要是波蘭和匈牙利人民幾次大規模的群眾性暴力行動,造成了嚴重后果;三是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內部發生分裂,有些黨員退黨。國際共運出現了嚴重混亂。而帝國主義則乘機掀起世界范圍的反蘇、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在我國國內,受國際形勢影響,許多人在上述重大問題上產生種種懷疑,加之不少人對剛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完全適應,黨和政府工作部門中存在的某些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也引起群眾一些不滿。諸多原因加在一起,1956年下半年出現鬧事風波,先后有一些工人罷工和一些學生罷課、請愿,部分農民鬧退社、分社等。許多黨員、干部面對鬧事茫然失措,有些干部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進行處理,使矛盾更趨激化。為澄清是非,清除混亂,1956年4月與12月,《人民日報》編輯部根據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精神,先后發表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兩篇文章,在基本肯定蘇共二十大的同時,對全盤否定斯大林提出不同看法,全面論述了斯大林的功過,認為斯大林功大于過,應該歷史地、公正地分析和認識斯大林的錯誤。兩篇文章的發表與其他方面的工作相配合,起到了穩定人心、穩定局勢的作用。上述情況表明,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從理論上看,長時間以來,“社會主義無矛盾論”廣為人們接受。斯大林及蘇聯理論界基本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矛盾失去了它的普遍性,因為消滅了剝削階級就結束了階級對抗,全體人民的團結一致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保證,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表現,甚至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主義無矛盾論”這一錯誤觀點,不但造成蘇聯當時政治、經濟等具體制度的僵化,而且當社會矛盾充分暴露時,領導人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導致矛盾激化。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嚴重問題,也引起我們黨高度重視。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毛澤東開始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觀點,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后經過修改補充,6月19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發)。
二
這一理論的創新是多方面的。首先,第一次明確表達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的思想。《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是一個總題目……重點是討論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756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為何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作為“總題目”和“重點”呢?毛澤東的根據有二:一是革命時期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基本結束,敵我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人民內部矛盾開始顯露并已突出出來。二是必須把這種情況更加詳細地告訴全黨,不要使用老的方法對待新的問題,要分清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要用解決敵我矛盾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為此,他強調,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一門科學,值得好好研究,我們要在幾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內,認真取得處理這個問題的經驗(參見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這表明,毛澤東這時已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當作亟須認真研究解決的最大新問題,認為這已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主題。
其次,沖破了“社會主義無矛盾論”的長期影響,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矛盾,而且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的觀點。由于前述“社會主義無矛盾論”對我國理論界也有很大影響,當時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所以毛澤東在當時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需要巨大的理論勇氣。毛澤東明確指出:“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766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當然,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這一思想的萌芽在列寧那里已有。列寧曾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推論出:“在社會主義下,對抗將會消失,矛盾仍將存在。”(《列寧全集》第60卷第282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但明確提出這一觀點并指出要用矛盾的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認識社會主義社會并給予系統論述的,毛澤東是第一人。
第三,提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以前斯大林否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時特別強調,這里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狀況完全適合(參見《斯大林選集》下卷第449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毛澤東則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總結實踐經驗,提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任何社會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運動主導著其他(經濟、政治、文化等)各種矛盾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與舊社會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767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后者由于存在階級壓迫,所以其基本矛盾是對抗性的;前者則“恰恰相反,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同上,第767頁),而是人民之間、國家與人民之間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他將此稱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的狀況,這種矛盾主要指,社會主義制度與不斷發展著的生產力之間,各項具體制度內部各個具體環節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積累與消費之間等等方面,都會產生矛盾。一些矛盾解決了,一些矛盾又會出現,又需要解決,由此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這一理論,提供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必須經常改革以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理論根據,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也為我們今天的改革提供了理論的依據和指導。
第四,第一次提出了“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概念,并具體規定了兩類矛盾的嚴格界限。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劃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這兩個概念,在不同國家和各國不同時期,有不同內容。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對人民和敵人兩個概念作了具體規定,并且提出了區分兩類矛盾的六條標準。當然,從以后發生的事情看,只提出這六條抽象的政治標準而沒有從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上作出明確區分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標準有可能被隨意解釋,這是造成以后大量混淆兩類矛盾的原因之一。但當時提出六條標準,是有重要意義的。
第五,闡明了兩類不同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質和解決方法,并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針。毛澤東指出,敵我矛盾是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性矛盾,二者性質截然不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完全不同。簡單講,用專政的方法解決敵我矛盾,對人民內部矛盾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但這并不意味著在人民內部不需要法制、紀律和集中。人民為了有效地生產、學習和有秩序地過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和領導者發布各種適當的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否則社會秩序就無法維持,這同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毛澤東還提出一系列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概括地講,即“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具體地說,包括在經濟方面實行統籌安排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方針,在科學文化工作中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與民主黨派關系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以及要團結、教育知識分子,搞好民族團結,等等。
第六,指出兩類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要創造主、客觀條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轉化,而不是相反。毛澤東舉例說: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矛盾本是對抗性矛盾,但在我國條件下,處理得當可轉變為非對抗性矛盾,如處理不當,不是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團結、批評、教育的政策,或民族資產階級不接受我們的政策,就會變成敵我矛盾。又比如,反革命是消極因素、破壞因素,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會轉變,但在我國條件下,其大多數會不同程度地轉變。由于我們采取了正確的政策,現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還做了一些有益的事。這是敵我矛盾處理得好可轉化為人民內部矛盾的例子。同樣,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不好也會轉化為敵我矛盾。毛澤東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對1956年個別地方的一些人鬧事,毛澤東在1957年3月的一篇指示中,批評了許多地方和部門的領導者處理這類事件的方針和辦法是錯誤的,不但沒認識到官僚主義是造成這類事件的主要原因,而且還常常混淆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用類似處理敵我矛盾的方法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造成矛盾激化。由此毛澤東提出,為了從根本上消滅發生鬧事的原因,必須堅決克服官僚主義;應當把鬧事群眾引向正確道路,要利用鬧事作為改善工作、教育干部和群眾的特殊手段,解決平日未解決的問題。對鬧事帶頭人物,除違犯刑法和現行反革命分子應法辦外,不應輕易開除。對少數壞人,則必須給予必要的法律制裁。他堅持認為,只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兩類不同矛盾,就一定能創造有利的主、客觀條件,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轉化。
三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上述觀點,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理論創新。馬克思、恩格斯未曾經歷社會主義的實踐,不可能就此發表明確見解。列寧在他短暫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也來不及對此進行具體研究。而斯大林則在蘇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前把當時的矛盾歸結為內部和外部兩類,他指出,一種矛盾是內部的矛盾,即無產階級和農民之間的矛盾。另一種矛盾是外部的矛盾,即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一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參見《斯大林選集》上卷第336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936年蘇聯宣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他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內部沒有矛盾了,如果有矛盾,那只有外部的矛盾了。這一錯誤認識,導致他長期混淆國家政治生活中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肅反嚴重擴大化,造成極大損失。斯大林逝世后,蘇聯理論界一直未形成統一的正確意見,更未形成系統的理論。所以,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創立,的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解決了重大難題,也為后來我們黨和國家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供了直接的理論根據,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其理論的和實踐的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雖然由于此后發生了“左”的錯誤,這一正確理論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和原則沒能很好貫徹,導致實際工作中大量混淆了兩類矛盾,對人民內部矛盾也有許多未能正確處理,以致一度鑄成歷史上的諸多遺憾,但這恰從反面證明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極端重要性。
當前,我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政局穩定,各種關系基本協調,社會基本和諧,但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不可避免地凸顯出來。所謂“矛盾凸顯”,既包含著矛盾多發,又意味著矛盾復雜,所以處理的難度更大。這些矛盾大多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但由于種種復雜原因,其中確有一些出現一定程度的激化,成為某些不安定的隱患、不和諧的因素,影響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所以,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認真取得處理這個問題的經驗,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緊迫課題,總的看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加強對社會利益的整合。當今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中,首要的是利益沖突。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利益,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人們對物質、精神、生活條件的直接需要,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保持社會和諧,必須對不同群體的利益加以協調、整合。對此,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他具體談到:“無論糧食問題,災荒問題,就業問題,教育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各種愛國力量的統一戰線問題,少數民族問題,以及其他各項問題,都要從對全體人民的統籌兼顧這個觀點出發,就當時當地的實際可能條件,同各方面的人協商,作出各種適當的安排。”(《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783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這一思想對我們有極大啟迪作用。執政黨的根本任務,是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就必須集合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共同奮斗。因此,正確反映和兼顧社會各方面利益,使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相互融洽溝通,組合成一個有共同利益的整體,是執政的重要原則之一。
那么究竟如何整合利益呢?毛澤東指出,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可以由社會團體想辦法,可以由群眾直接想辦法,他們是能夠想出很多好的辦法來的”(同上,第783頁)。這就是說,整合利益,歸根到底還要依靠群眾。比如,要疏通利益表達渠道,完善民意表達機制,盡量多聽群眾聲音,然后對社情民意認真分析研究,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主動解決,對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主動辦理,重大決策也要盡量照顧到不同利益群體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特別是要著重維護困難群體的利益。同時,還要努力探索能實現利益平衡和社會公正的機制和體制,既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活力與效率,又能有效促進社會公平,真正做到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營造一個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共享改革成果的和諧環境。
第二,提高解決矛盾的能力。毛澤東提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辦法,一是對人民群眾的缺點要耐心教育,而不應譏笑甚至敵視,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保護人民、教育人民的滿腔熱情來說話(參見《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72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我們今天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也一定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滿腔熱情的態度對待群眾,采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教育群眾,解決矛盾。二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22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我們要學會這個方法,找出誘發矛盾的主要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從源頭上減少矛盾。三是要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轉化,防止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例如,可以充分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把社會矛盾的解決納入法制軌道,并引導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表達訴求,依法解決矛盾,同時以行政手段為必要補充,運用制度和規則的力量化解沖突,平衡利益,維護社會秩序。為此,我們要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化解社會矛盾,本質上是做群眾工作。我們要善于宣傳群眾、引導群眾,加大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要善于調查分析,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愿望;要善于預見矛盾的發生,對可能出現矛盾的因素,提前做好疏導和化解工作,引導其向好的方向轉化,等等。
總之,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增添了新的瑰寶,是我們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的最初的理論探索。今天,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是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進一步繼承和發展這一偉大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戰略思想,并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這表明我們黨對執政黨所應擔負的歷史使命及相應的執政基礎、執政方式、執政規律等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把握。在這樣的重要歷史時刻,重溫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名著,我們一定能得到許多寶貴教益,從而更加自覺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