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擴張的帝國主義?
作者:《經濟學家》
[譯者注]美國的全球性霸權的負擔是巨大的,而且在不斷加重,但并非不堪重負。美國當前的國防開支,僅占其GDP的3%,卻超過了緊隨美國之后的14個國防開支最多的國家的軍事預算的總和,而美國依然能夠承受得起這筆開支。但是,有兩大隱患威脅美國的霸權,其一是美國學習自然科學的青年人太少;其二是美國禁止利用干細胞和克隆技術來進行基因研究。
1988年,保羅•肯尼迪在其成名作《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過去的霸權國走向窮途末路,是因為"過度擴張的帝國主義",這種情況同樣會降臨到美國身上。他的判斷在不久就顯得不夠成熟:1989年,柏林墻的拆除在一夜之間減少了美國過度擴張的壓力;在此后10年,美國經濟成為全球的火車頭。但是,這一切并非意味著保羅•肯尼迪的觀點永遠錯誤。
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霸權走向衰落的前景,看上去還比較遙遠。美國的全球性霸權的負擔是巨大的,而且在不斷加重,但并非不堪重負。美國經濟所提供的權力資源是寬泛的,美國也已經從去年的短暫而溫和的經濟衰退中復蘇過來。在未來數年里,美國霸權的擴張仍將繼續下去。真正的問題不在于美國能否承受得住其全球性負擔,而在于它是否愿意承受這些負擔。
從表面上看來,歷史為美國提供了一些安慰。在20世紀60年代的冷戰和越南戰爭的高峰期,美國的國防開支在一些年份超過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在20世紀80年代的里根執政時期,他所進行的防務建設使國防開支占到GDP的6%。在2000年,美國的GDP已遠高于冷戰時期,但其國防開支僅占其GDP的3%。即使白宮計劃在明年新增48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使其總額達到3790億美元,并計劃在此后的年份里繼續追加,但它占GDP的百分比,仍然在4%以下。美國當前的國防開支,超過了緊隨美國之后的14個國防開支最多的國家的軍事預算的總和,而美國依然能夠承受得起這筆開支。
然而,美軍的將領們卻不認為明年的國防預算足夠龐大。他們爭辯說,新增的款項僅僅能夠彌補以前資金不足時對美軍的可靠性和戰備狀況的損害。這一預算不足以實現那些經常被討論卻未付諸實施的轉型美軍的改革目標,如使陸軍變得更輕便、更具機動性;使空軍由依賴于戰斗機轉變為更多地依靠轟炸機;把軍力從相對和平的區域(如歐洲)轉移到熱點地區。導彈防御計劃仍處于起步階段,它看上去將需要比目前的計劃更多的資金。隨著阿富汗戰爭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增大對無人駕駛飛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的投入。由于可能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阿富汗戰爭的繼續進行,在中亞維持軍事基地的期望,以及阿富汗、伊拉克或其他地區的戰爭之后的維和行動和培訓任務的需要,目前美軍在兵員上的緊張局面仍可能再持續很長時間。
美軍在招募足夠的新兵以確保其140萬人的規模上,已經遇到了困難,自"9•11"事件以來,自愿參軍的人數并未顯著增加。招募一個新兵的平均費用,已達到15000美元。美軍需要更多的新兵,但美國目前卻無法恢復征兵制度。美國也不能指望其盟國增加國防開支和軍事能力,因為它們的國防開支數額太小,即使北約成員國目前在技術上也遠落后于美國,這導致美國難以與它們攜手作戰。
里根政治,里根經濟學
因此,在未來數年里,美國的國防開支還將急劇攀升,新組建的國土安全部和海外援助的開支也將如此。
在這一點上,美國過去的經歷使人們對目前的趨勢充滿擔心。
20世紀60年代后期因越南戰爭而出現的高額國防開支,以及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的國防建設,都導致了巨額聯邦預算赤字的出現。60年代的赤字引發了美國的通貨膨脹,而阿拉伯國家在1973年采取的石油禁運政策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形勢;80年代的赤字使短期利率居高不下(以抑制通貨膨脹),而長期利率(公司是否愿意借貸的主要指標)過高也使得公司不愿借貸,從而阻礙了經濟增長。
如果國防開支在近10年里確實大幅攀升,其后果可能是一個現代版的"里根時代"(即再次發生通貨膨脹)。同里根政府時期一樣,布什政府已承諾在增加國防支出的同時,削減稅收。因此,如果不削減其他項目上的支出,巨額聯邦赤字可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嚴重的通貨膨脹可能不會出現,因為聯邦儲備委員會能夠在必要時提升利率。但是,這必然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特別是在聯邦借貸引發長期利率上升的情況下。目前美國的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帳戶已經高達其GDP的4%以上,這會帶來巨大的風險:美國可能會急劇貶值。這可能有助于美國的出口,但也會迫使利率進一步上升。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保羅•肯尼迪教授的顯得不夠成熟的判斷,很可能會變成現實:聯邦預算與經常項目帳戶的雙赤字,必將導致借貸利率的上升,并使美國出現大幅波動,政治家與選民們就會思考他們是否已經不堪重負。在肯尼迪教授的《大國的興衰》一書出版后3年,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但它卻讓其盟國,尤其是日本和德國來負擔戰爭費用。
當然,目前的形勢與以前有至關重要的區別。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在美國經濟已持續低迷10年--至少與其當時的新對手日本相比是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報告在1989年被編成《美國制造》一書,它通過描述美國公司在當時的諸多關鍵性產業和技術上的嚴重落后程度,使讀者目瞪口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9•11"事件是在美國經歷了10年的經濟擴張:生產率年年攀升,失業率直線下降,美國公司似乎在所有關鍵性產業和技術上都處于領先地位。
許多經濟學家對于"9•11"事件可能引發美國經濟的衰退的深深擔心,卻遠未變成現實。實際情況是:"9•11"事件正好與一次新的經濟復蘇同時發生。在"9•11"恐怖襲擊之前和之后的降息和減稅,看上去已經在提升房地產價格,以及使工人確信自己在失去工作后能夠迅速找到新的就業機會方面,維持了消費者的開支的增長。然而,由于上述事實就宣稱美國經濟在21世紀的頭10年,就會如同20世紀的最后10年一樣,成為全球的風向標,還為時過早。
美國需要再與日本作一次對比,不過是以一種與以往相當不同的方式。如同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一樣,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美國股票市場也存在大量投機泡沫,這夸大了美國的經濟實力。美國經濟就如同一個服了興奮劑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運動員:本來就使人印象深刻,在金融資產的虛假繁榮的人為刺激之下,它就更是顯得如此。目前,"興奮劑"被取消,美國經濟仍然使人印象深刻,但投機泡沫已經留下了諸多的后遺癥。
在2000年1月,納斯達克高科技股票的股價一瀉千里,更為通用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也出現暴跌。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這種暴跌已經重創了整體經濟,通常會導致金融業破產、公司破產、審計丑聞和消費者、投資者信心低迷等連鎖反應。逐漸地,這些因素正在出現。安然公司、Global Crossing、世通公司、Tyco和其他許多公司的丑聞,正在使人們對公司經理的誠信和正直產生根本性的懷疑。對于投資銀行的利益紛爭和各種丑聞,也正在使人們對華爾街產生信用危機。
上述丑聞和危機對美國整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是間接的:它可能會打擊消費者的信心,導致許多家庭把其大部分收入存儲起來,以便在他們的退休金投資低于其預期收入時不會過于窘迫;許多公司會發現,籌集新的資本變得比以往困難,因此,它們會力圖減少借貸規模和投資數額。
在短期內,這種經濟挫折對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要大于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布什政府打擊"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以及在適當的時候打擊薩達姆•侯賽因的決心,肯定不會被目前的經濟挫折所動搖。然而,經濟上的虛弱性,尤其是當它表現為持續攀升的失業率時,驅使布什政府更易于迎合那些要求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的國內游說團體的主張,布什政府已經在鋼鐵和農產品方面這樣做了。這將如同里根時代一樣:在高喊自由貿易的口號的同時,卻對日本的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美國經濟的靈活性的好處
即使如此,美國在長期內的發展前景仍使人充滿信心;學者們不應該追隨寫了《美帝國的衰落與崩潰》一書的愛德華•吉布恩的觀點。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因其僵化的經濟的崩潰和政治上對此束手無策而吃盡了苦頭。美國可能因其政治上的麻煩而遭受一些打擊,但是,美國足夠靈活的經濟,可能借助及時地清除混亂和迅速地進行資源重置的手段,幫助它走出困境。
美國的創業氣氛看上去仍然生機勃勃,有經驗的管理人才仍然得到足夠高的報酬。美國市場所具有的、高于西歐或日本的激烈競爭,迫使各個公司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并限制了其提升商品價格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方面,美國公司仍然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創業資本迅速而持續不斷地流入FUEL CELLS基因、醫藥技術等新興產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看似一片燦爛的發展前景中,存在兩點隱患。首先,盡管美國的大學具有技術實力,美國人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畢業生人數,幾乎少于任何其他富裕國家。在24歲的美國青年中,僅有6%在這些學科拿到第一學位,這個數字甚至低于歐洲平均水平,更遠遠落后于遙遙領先的芬蘭和英國。美國的大學在所有的自然科學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他們的許多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多為外國人,而不是本國人。根據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保羅•瑞馬爾在有關技術和年輕人之間的聯系的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樣,這很可能是由于自然科學課程所需的經費太多,因此,許多大學人為加大這些科目得以通過的難度。英語、歷史、和經濟科目會給75%甚至更多的學生較高的學分,而計算機科學和化學科目則只給大約60%的學生A和B的成績。這種缺陷導致學藝術的學生人數大幅攀升,但是很少有美國人想學理科。
上述事實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外國學生到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或其他地方學習自然科學是一件很榮耀的事;他們中的一些留下來在當地找到了工作,而另外一些學生回國發展,他們被期望高度評價其在美國的經歷。瑞馬爾教授和其他人認為,美國人不愿學習自然科學的局面持續得越長,就越是難以使自然科學方面的外國人才留在美國,或者使美國的全部勞動力大軍在技術學科上的水平越來越差。瑞馬爾倡導政府與社會提供各種援助,以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第二個隱患存在于新興的生物技術產業。美國從政治上反對在基因研究中利用干細胞和取自于胎兒的其他原料,這是美國政治對墮胎問題進行長期激烈爭論所產生的負作用。美國對這方面研究和所有的克隆手段的禁止,意味著這一全新領域的先驅性研究成果,將會出現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如果基因研究的最終成果的意義不大,這一研究對美國的影響也就不會太大;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是進行基因研究以外的其他醫學研究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但是,如果基因研究的最終成果達到了其倡導者所構想的目標,美國將會在一項未來的產業中落后于世界。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