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我的一篇論文,寫的不好,有一些錯誤和遺漏,但完全可以看作全新的而且是天經地義的正解,文章顯得很精簡或是內容本身有些龐雜,該說到的卻也已經都說到了,希望大家能夠耐心讀完,可以先讀一下小標題和末尾的最后一段就能了解大體的內容。這篇文章通俗易通,切中利害,絕對不是那種搗糨糊似的千篇一律的急功近利之作。文章的確并不完善,所以我將它提交到這里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我到這里是為聆聽各位同仁的不吝賜教來的,以此重新修改文稿使之不斷完善,我期待著您的意見和建議。
請先認真地讀以下我在文章之外附加的導言:
1. 就像外匯買賣,要先定好匯率和交易的方式,馬克思主張管理當局進行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的換算,卻沒有給出換算的比率或是給個算法,實際上沒有市場競爭是看不出來創新勞動等于多少重復性勞動的,試問新中國成立以來進行過幾筆這樣換算,因為創新是一次性的,所以對于商品本身的生產來說是充分但非必要條件,創新是一次性完成,創新勞動是不能生產商品本身的,也就沒有“按勞分配?”的依據和憑證,所以理性人就合理的預期到他的創新勞動不能得到足夠的補償,這就是鄧小平先生要進行改革開放的根本原因。
2. 理性人的行為都是收益與成本的權衡,如果他覺得做一件事增加的收益小于成本,他不可能去干的。無論用什么換算的方法,只要不合當事人的利益,他都是不會接受的。每次的創新都是獨一無二的行為歷程,以前不曾發生以后也不會再現,它所包含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就是“企業家精神”。比如比爾蓋茨輟學回家,可以算作微軟創立的必要契機吧,但我們無法知道他當時承受的壓力和痛苦,也無法再去體味他初創微軟時付出的艱辛的努力。這跟馬克思講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里的勞動是有本質差別的(請讀者特別注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故意混淆了這種差別,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犯的最大最致命的錯誤,也是本文寫作的根本出發點),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里的勞動是機械式的重復運行,所以用到的是平均二字,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正常的生產條件,工人每天上班都是做的同樣的工作,也就是做的相同的成本收益核算,正像實驗的重現性,相同的實驗實驗結果應該都是相同,要誘導行為人作為的的合理支付也是相對穩定不變的,如可以通過增減工資求得,某樣工種的工資過低就不會有人干,某樣工種的工資過高就會有更多人應征。相反要讓比爾蓋茨做出不繼續念書的抉擇,我們無從直接支付,因為以前并沒有發生過,那我們都不知道為何要為一個人的輟學進行支付,他做出這種選擇的原因是因為他知道依靠他的努力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下能夠獲得足夠的報償,有這樣的預期。在市場機制下,競爭使得行為人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創新性舉措,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技術領先,搶占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獲得更多的支付。競爭是鐵打不動的自然法則。標準教科書上說,復雜勞動可以換算成簡單勞動,但問題是誰給你換算,按什么標準換算,沒有任何既定的客觀標準能夠核算創新勞動,如果要按照某種一定的標準計算薪酬,像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前的記公分,就會反推出理性人只愿意從事一些非創新性,中規中矩,重復性的勞動,因為這樣才能取得必要的支付補償。
3.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首先就開宗明義,生產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經濟學的研究應當是一切起始于人而最終也歸結于人,物都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所以資本土地對于產出看起來好像有什么貢獻,只能說機制使然,如果將機制改換,情況完全改變,機制是事先默認的契約及這套契約下行為人的各種可能的理性作為,默認這套契約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應該是合理的,不然它早被推翻或更訂了,資本收益和地租這套契約是指如果你的創新使得企業或是土地增值即其產生的現金流量增加,其增加的部分就是你的,平添的現金流量的增加看起來都好像是資本和土地產生的,但沒有創新哪里來的企業價值的增加,會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嗎?雖然如此,但在稀缺性發生改變時,比如城郊的土地在沒人能預知的情況下規劃做市中心,市場的資金暫時供給不足融資很困難的時候,先占有土地和資本就能夠攫取更多的產出,這套默認的契約有著種種不足之處,但是卻沒有其它更好的能夠將其取代。我并不認為馬克思的智慧能夠超越由古自今的全體人類的聰明才智,存在即是合理的。
4. 馬克思說的使用價值其實就是效用,但他沒有注意到邊際效用的遞減,他提到勞動,但沒提到勞動對于個人的成本與勞動交換獲得的商品使用價值即效用成為了個人的利益權衡的客體,他把聯系的概念割裂開了,把人性化的客體作了非人性化的規劃,馬克思對經濟規制的方法是建立在不斷重復的經濟內容的基礎上的,他不能夠立足于發展,因為發展即是變化,他并沒有能給出對于創新性勞動的支付的算法,也永遠不會存在這種算法。一句話總結,變化總是在計劃之外,這不過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很淺顯卻又是顛簸不破的道理。最后一點,宇宙間沒有互斥的真理,殊途同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研究的人文課題是相同的,沒有必要將本質上相同的概念對立起來,合流的好。
當然本文的內容遠遠超出了以上這些,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研讀了。另外為了讀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文,并且添加了一段評述:“從儒學到佛教再到馬克思主義學說,可以竊見中國文化自來崇尚一種安分守己,男耕女織,平淡富足,田園牧歌似的童話境界:西方傳統卻不同,它鼓勵的是希臘羅馬神話中那種個人大膽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與理想,蹈火赴湯在所不惜,死了也要化做天上的星星的浪漫的英雄主義作為。玉米土豆可以從地里種出,火車、輪船可以由機器來制造,實在可惜得很,思想不行,因此并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題名:《關于經濟學的一些設想:從勞動價值論到效用價值論》(載于《經濟研究導刊》,2007年第二期)
也可以直接到人大經濟論壇上去看我貼上去的全文,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ID=169665&page=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