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基層治理的“亂作為”和“不作為”?
怎樣避免基層治理形式主義問題?
如何激發基層干部敢擔當、敢作為?
如何利用歷史悠久的熟人社會法則?
鄉村社會的變遷給基層治理提出了哪些新挑戰?
簡約的鄉村治理如何融入積極有為的治理實踐?
如何平衡治理的合法性與有效性?
如何完善制度化、法治化、信息化、規則化、智能化等現代治理方式? ……
有為而治,有為但不亂作為。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呂德文教授在新書《有為而治》中對以上問題做出探討。并嘗試探討鄉村治理現代化的一種可能性:通過激活簡約主義傳統來優化鄉村治理體系。
書中解釋了那些成功的鄉村治理實踐是如何創造性地轉化原有的制度空間的,而一些看似現代化的做法又是如何產生意外后果的,既有對鄉村治理中老問題的新闡釋,又有對鄉村治理中新現象的理性解讀。
呂德文教授多年扎根田野,掌握翔實的一手資料,反映的都是基層治理的真實訴求。本書在探索鄉村治理未來轉型方向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引,對鄉村治理研究具有啟示意義。
當前鄉村治理面臨哪些現實挑戰?
呂德文教授在《有為而治》一書中,分析了當前的鄉村治理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國家與農民關系失衡、鄉村治理“內卷化”、鄉村治理去政治化等問題。
作者認為,在當前的鄉村治理實踐中,有些地方的國家與農民的關系并不均衡。一方面,基層政權受到有效約束,在提高了治理規范化水平的同時,其治理能力卻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導致的結果是,鄉村治理能力不足,農民需求無法得到有效回應。另一方面,盡管農民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但因個體權力過于伸張導致鄉村治理無序的現象越來越多。
鄉村治理“內卷化”有兩個途徑:①在國家從農村汲取資源的過程中,大部分資源在鄉村治理過程中被耗費,并未進入國家財政;②在國家向農村轉移資源的過程中,大部分資源并未進入農村,而是在鄉村治理中耗費了。
20世紀前期,鄉村治理“內卷化”主要表現為國家政權建設的“內卷化”,鄉村治理領域出現了政權的正式機構與非正式機構同步增長的現象,國家徒有擴張卻沒有收益。作者認為,當前鄉村治理“內卷化”主要表現為通過項目制向農村輸入資源的過程中出現了資源損耗。
書中描述,鄉村治理的去政治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層組織奉行實用主義,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不擇手段”。“擺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穩定、無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已成為很多地方基層干部的共識。二是少數農民謀求私利不擇手段,置國家、集體的公共利益于不顧,樂于充當“釘子戶”、上訪戶。三是一些上級政府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充當“老好人”。
作者認為,當前在充分發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鄉村治理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重構鄉村治理新體系,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有效應對當前鄉村治理挑戰的必由之路。
什么才是有效的鄉村治理機制?
近些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治理領域發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項目制和監督下鄉為代表的現代治理方式,以及以技術治理為代表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改造,對“鄉政村治”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鄉村治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程度極大提高。
全國各地都在探索適合鄉村振興時代的鄉村治理機制。比如,有些地方開始進一步拓展自治的空間,將自治單元從行政村一級下沉到自然村和村民小組一級;有些地方以村委會行政化為策略,通過村干部專職化、坐班制,來強化村級組織的行政屬性;有些地方則通過公共服務下鄉,讓政府職能部門下沉到村莊,實現對群眾的面對面服務。然而這些經驗探索,通常都是以增加治理資源的投入為前提的,由此也會出現一些弊端。
作者探索到,鄉村工作共同體是鄉村治理的有效制度安排。一是鄉村工作共同體是一種以治理任務的分工與完成為基礎的中心工作機制;二是鄉村工作共同體重塑了“鄉政村治”的組織結構;三是鄉村工作共同體是多管齊下的混合治理的載體。作者認為,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并不僅僅在于制度化、規范化、技術化和智能化,還在于兼顧鄉村治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簡約高效地完成治理任務。
呂德文教授在《有為而治》中,著重探討了鄉村治理諸多問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方位地闡釋了一個積極有為又節儉、高效的鄉村治理體系如何成為可能。
本書以獨特的學術路徑和豐富的研究經驗,為讀者提供了探尋中國社會治理的底層邏輯特殊視角。對于那些關心基層治理和政治運作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