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讀《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讀的是小人書,也就是連環畫。我小時候的連環畫特別發達,這個連環畫的下邊都是有文字的,很長的文字,一般都是從原文中精選的。選文字的和畫畫的,都是我們國家一流的高手。我小時候看的連環畫和你們看的動漫是不一樣的。你們現在看的動漫,下邊沒有字,有時候在圖里邊寫一兩個字,從人物的嘴里說出一個字來——“殺”!
高爾基在中國是特別有名的一個作家,小學課本里就開始選他的文字。好像多數人都接觸過《海燕》,不論大家是高中讀的,還是初中讀的。除了課文里邊,在課外讀物中還有他的自傳體《童年》,很多人也都讀過。我們說高爾基不僅在俄國名聲這么大,在中國他的名氣也一樣大,可以說上過學的人就都知道高爾基。盡管剛才這位同學她很謙虛,她說她“不咋讀書”,咱就算她確實不咋讀書,不咋讀書的人都知道高爾基。有時候我想,咱們如果公安局抓住幾個小混混,問他“知不知道高爾基”?我覺得可能能夠打動他的某種心理。
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也許有人會問:高爾基真的這么重要嗎?是不是我們中國人偏愛他呀?會產生各種疑問。那么高爾基在俄蘇文學史上是一個什么地位呢?如果說把俄羅斯和蘇聯算作兩個時代的話,高爾基是橫跨這兩個時代的唯一的一流的大文豪。在高爾基之前,在俄羅斯帝國時代有很多一流文豪,但是他們沒有活到蘇聯時代。在蘇聯時代,也產生了很多重量級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文豪,但是他們在蘇聯之前、在俄羅斯帝國時代又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只有高爾基,是橫跨這兩個時代的唯一的一流的大文豪。他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我覺得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必須比較多地了解俄國蘇聯的一些知識。在高爾基之前,我們至少應該了解六七個這個國家的文豪。普希金、萊蒙托夫這兩個應該知道,此后還應該知道果戈里、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一共七個。而且這七個文豪,出現的密度是世界第一的。世界上沒有這樣一個國家,在短短的大概半個世紀之內的時間里,出現這么多的世界一流文豪。而且他們可以誰都不服誰。你看咱們都說“你們都很牛,我們都崇拜你們”,可是他們之間經常互相說話壞話,“他不行,他哪有我強啊!”這說明敢說這種牛話的人那都了不起。在這七個人之后,我們要記住高爾基。
現在蘇聯又重新變成了俄羅斯,在高爾基之后,又產生了許許多多的重量級的作家。高爾基在中間,他是承前啟后的。如果做一個比喻的話,我們可以說:假如沒有普希金,就沒有俄羅斯的崛起。那我們換一個角度可以說:沒有高爾基,就沒有社會主義蘇聯的誕生。文學對政治的影響是如此的明顯。從列寧到斯大林,蘇聯的重要領導人是如何地重視高爾基。我們看,這不是高爾基出生的地方,這是國家給他的房子。高爾基30年代的時候住在這里。
我們想想,我們中國現代作家,活到解放后的一流作家,地位最高的幾位:郭沫若、茅盾、老舍,他們解放后的房子是自個兒買的嗎?我們今天可以開放參觀的地方——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你看這都是什么地方,都是王府啊,是吧?你想想什么樣的作家能享受這樣的待遇,明白他們的重要性,也就明白了高爾基的重要性。
國家給他的這個房子,不僅能生活,這個地方還能開會。剛才我們在里邊看了照片,很多重要的藝術家、作家在這里開會,斯大林同志親自來到這里。剛才導游女士給我們講得很幽默,說開會的時候有很多瓜果梨桃可以吃,斯大林同志也可以吃,斯大林很喜歡。斯大林想吃什么還不容易嗎?還非得跑他家里來吃,是不是?他不缺這口吃的。其實這說明,這里產生了很多重要的國家文藝政策、國家文化政策。所以說,高爾基這樣的人,國家給他什么地位都不合適。
就比如說,解放后郭沫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任過副總理,假如魯迅活到解放后,你說讓他擔任什么職務合適呢?擔任什么都不合適,擔任什么都委屈了他,而且他自個兒還不樂意干呢。高爾基的這個重要性,就好比魯迅對于中國,對這個重要性,我們要具體地、有想象力地去理解,也就是說,蘇聯這個國家它離不開高爾基。但是我們不能夠簡單地認為,高爾基是蘇聯共產黨的宣傳工具,不是那么回事。應該可以反過來說,共產黨是他的宣傳工具。共產黨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出來,去大力地宣傳高爾基,而高爾基他可能跟黨是一個好朋友的關系,就像魯迅跟中國共產黨的關系一樣。
魯迅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魯迅為什么要幫助共產黨呢?因為共產黨是為老百姓說話的,共產黨是為弱勢群體說話的,共產黨是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為老百姓說話的,所以魯迅要支持共產黨。但他自己不是共產黨。你如果自己是共產黨,那這是你應該應份的,這是你該做的事。自己不是共產黨而支持共產黨,并且為此冒風險,這才叫大俠。也就是說,俠客不是警察。警察抓壞蛋是天經地義的,這就是你的活兒嘛,但你不是警察,你也在街上抓小偷,抓強盜,那你是大俠。
所以高爾基他跟魯迅有很大的相似性,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化界,就把魯迅叫做中國的高爾基,當然魯迅有他另外的獨特的價值。可是問題很復雜。我們大家知道,在今天這個世界,被美國所操控的主流宣傳系統中,社會主義文化,革命文化,是遭到妖魔化、污名化的。一切跟革命歷史有關的,都會受到污蔑。比如說斯大林、列寧,也包括高爾基,因為他是布爾什維克的朋友。所以我們今天有時候也需要去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搞不清的問題,我們可以暫時保持沉默。
在高爾基之后,蘇聯出了好幾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你們能舉出一個來嗎?你看,獲諾貝爾文學獎是非常重要的吧?在場的各位竟然不能舉出名字,這不是你們的錯誤,這又說明了一個問題,說明諾貝爾文學獎無足輕重。你看我們國內的媒體經常喧囂,“我們怎么老獲不了諾貝爾文學獎啊”,好像他多愛國似的,可是真正你問他“你說都誰獲諾貝爾文學獎了,你給我說出來十個來”,這些人都說不出來。所以,這些人都是假愛國的。我們不好意思給他更低的評價。也就是說,諾貝爾文學獎,不那么重要!
我就是研究文學的。我從沒多大就研究文學,到今天講了那么多文學課,有哪個老師在課堂上專門講獲諾貝爾文學獎呢?沒人講。獲諾貝爾文學獎可能是一個榮譽,但在文學史上沒什么重要性。多少大文豪,都不獲那個獎。當然獲那個獎也挺有好處的,雖然莫言說這獎金還不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他在北京買房子得另外想辦法去掙錢。但是畢竟對個人還有點好處嘛,要白給我一百萬,我也要。你哪怕把這錢捐出去呢,他還是個人獲得好的名聲了嘛。
可是獲諾貝爾文學獎這件事,它很可能里邊有圈套。在高爾基之后,你看蘇聯出了一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肖洛霍夫),過了若干年又出了一個(索爾仁尼琴),再過多少年又出一個(布羅茨基)。當他獲了三個獎之后,離蘇聯完蛋就不遠了。大家有沒有去想這個事情?細思極恐,是吧?這個事是細思極恐的。帝國主義給社會主義作家頒發諾貝爾文學獎,頒發三四次之后,一個龐大的社會主義大廈轟然倒塌。回過頭去我們再去想想,他是給什么樣的作家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在前不久,習近平主席親自主持召開的一次談文學藝術的一個座談會上——在場有好多中國當今最重要的作家——習主席說,“有些作家,為了在國外獲獎,不惜歪曲歷史,丑化中國人民”。話說得很重,在場的某些重要作家,就低下了他的頭顱,大家可以到網上去查這個材料。以習主席為代表的黨中央,對這個問題看得是很清楚的。你給我們頒獎,我們說,可以,好。這錢我們要了,這個消息我也播報了。但是我們心里要有數,這個事情不見得都是好事情。
在高爾基之前,包括從普希金開始的一個俄羅斯崛起史,人家沒獲諾貝爾文學獎,可是這個國家是越來越好,在高爾基的時代,蘇聯沒人敢欺負。特別是到了二戰,斯大林成了世界第一反法西斯英雄之后,蘇聯強大得無以復加。可是斯大林去世之后,毛主席就預料蘇聯要走下坡路。它表面上看好像是經濟搞得很不錯,文化很繁榮。我們要承認它文化是很繁榮的,在很多方面我們要向人家學習。這是高爾基在俄蘇文學史上承前啟后的、里程碑式的巨大作用。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回過頭來我們從個人感受上來說,我們很多人都讀過《童年》了,高爾基這個作家,是特別能夠勵志的。現在網上網下有那么多的心靈雞湯,我們也不能說“所有雞湯都是毒藥”,可能有些“雞湯”,不咸不淡的,吃了沒啥營養,也沒啥壞處。但是你要真想喝好的“雞湯”,那高爾基的作品,是真正有營養的“雞湯”。高爾基的作品,它是非常能夠鼓舞人的。
高爾基之前的那些俄羅斯重量級作家,都得出身大宅門,你家里沒有資金支持,你沒有廣泛的上流社會人脈,家里沒有幾百個奴隸養活你,不可能那么有才學。這基本上成為定律了,可是高爾基打破了這個定律。大家都知道高爾基童年是多么慘,但是你看高爾基他并不是主要去炫耀自己多么慘,博得人家同情,不是。在那個悲慘中,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高爾基不去怨天尤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外祖父就是一個老摳門,挺有錢的,誰都不給,最后他外祖父外祖母窮得每天放在茶里的糖塊都要數著分,他那些舅舅一個比一個混賬,再加上他自己的父親母親,不能給他非常好的童年教育。他并不埋怨,他只是把這些很生動地寫出來,他在這里突出的是:一個有志氣的人,應該怎么辦。
其實我們今天可能也就是物質生活好點,你在別的方面一定有很多的麻煩痛苦困惑,我們很多人就埋怨客觀條件,就止步不前了。這個時候你看看高爾基。我小時候看高爾基三部曲的時候,就獲得了這種勵志的力量。我覺得我小時候還有很多東西呢,我小時候我們家賣廢品的錢全部歸我壟斷。我都把那些錢扣下來,買小人書什么的,我自己有一定的財務自由。我很小就有個人的一個存折,我很小就知道國家利息是多少。幫我爸去買酒,酒瓶子我都會給他扣下來。但你看高爾基有啥?啥都沒有。
從高爾基身上我們獲得的這種力量,可以復制到千千萬萬的窮孩子身上,他給所有的草根帶來了希望。高爾基之后,不管是俄國也好,還有其他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也好,很多有志于文學藝術的人,都不再埋怨外界條件。中國的好多作家、藝術家、畫家、音樂家,出身貧寒的很多。通過個人奮斗,改變了個人命運。改變個人命運有多種途徑,一種是通過社會革命,社會革命是改變大多數人的命運。可是當不能社會革命的時候怎么辦呢?你說我就活在一個不好的社會,活在不好的社會不見得個人不能夠超越,你個人仍然可以找到各種渠道去超越這個命運。高爾基他就做到了。怎么做到的,從他作品中我們一樣可以獲得借鑒。
高爾基三部曲的第二部很重要,叫《在人間》,俄語叫《В людях》 。“在人間”其實就是最好的大學。《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要連起來讀。我們今天很多人都有條件接受高等教育,從正面看它是一個社會進步,可是我們又分明知道,好多大學畢業生什么都不會干。我就對我的博士生說:別把自己當博士,你們就是20年前的本科生。現在的大學生,連以前的中學生都不如,不信你就說說你會干啥。你到了企業去,老板都不拿半拉眼睛看你,因為知道你啥都不會,讓你去買一包復印紙都買不到。我的研究生給老師倒水,能把老師手燙了。還會干啥不?你別再說“振興中華”了,先振興你那只手。我們不要把學歷文憑看得太重要。我們都應該在高爾基面前,謙遜地低下自己的頭。到處都是大學,只不過我們今天上的這個學,給我們提供一個更方便的條件而已,這條件你如果沒利用好,那就等于沒上,因為還把自己糊弄了。高爾基每天都在干活,都在掙錢,為晚上的面包而奔忙,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的夢想,有機會就讀書。而且他這樣的讀書方法更有效率。因為他每一個字都看到心里去了。我們形容讀書的那些詞,用在他身上都特別合適。什么如饑似渴啊,廢寢忘食啊,如果咱們用,那都是夸張著用。用在高爾基身上,一個字兒都不糟蹋,每個字都是實事求是的。所以讀到那些細節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普通人身上可以煥發出那樣的力量。
高爾基年輕的時候,在他還沒出名的時候,實際上他所蘊藏的實力就已經超過了好多教授。今天中國社會仍然存在著大量的這樣的人才,比如說某青年人,自己喜歡研究甲骨文,研究了很多年,他的水平已經超過了一些研究甲骨文的教授,可是他連研究生都考不上。為什么?因為他不會英語。這不是很荒謬的一件事嗎?因為考研究生要考英語啊,還要考計算機呢,我們說將來是不是還要考駕照啊?我們今天的教育是有弊端的。別拿著這個文憑來唬人,不要把文憑看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我們不是為此要廢掉學校的學習,而是要想想,自己缺少了什么,生活中那些俗人都能做的事,我們也應該都能做。
我們這些年來不是強調素質教育嗎?我有一次就跟北大的一位校長說:你們現在說的這個素質教育,其實都是拿錢堆出來的。一說什么素質,就是小提琴幾級,鋼琴幾級,繪畫幾級,那不都是拿錢買來的嗎?這不就是家長掏錢讓孩子上課外班嗎?上這個班那個班,然后考一個證嗎?我不否認這是素質。我請問你一句,我爬樹算不算素質。我是農村孩子,我沒有錢去學小提琴,我能夠在河里邊撈魚,你敢說這不是素質?這些孩子的素質,不是被你們歧視了嗎?我認為會爬樹、會撈魚的孩子,他將來更能夠成為優秀的科學家,他更有希望成為愛因斯坦。我的這個話,后來就被這位校長在一個場合給講出去了。大家都擁護說:啊,北大校長真有水平,說得真好。
我們看看,高爾基的素質,他就是這么來的。我相信他如果不當作家,他有機會成為科學家,他也能成為羅蒙諾索夫。因為當時他到喀山上大學的時候,就有人說你應該研究科學,為俄羅斯科學振興做出貢獻。我們也知道這個民族產生了很多一流的大科學家。
我覺得當今中國,特別需要“在人間”奮斗崛起的一代青少年。
高爾基對俄語的貢獻
高爾基在文學上的貢獻特別多,我只說一個語言問題吧。高爾基由于從小就跟三教九流社會各界,特別是跟草根的勞動人民在一起,所以他就激活了俄羅斯語言中最豐富、最生動的東西。我這樣說大家可能沒有感覺,我想個辦法用個什么比喻:你想假如說魯迅能說一口趙本山的話,這就是高爾基的語言天賦最后結出的果實。沒有高爾基不知道的話,他各界都混過。俄語在高爾基之前的一百年,在世界上是沒什么地位的,俄國人自己都以說法語為榮。從普希金等人開始,慢慢出現了這么多大文豪,俄語自信了,“我們俄語也是世界一流語言了”。到了高爾基,我個人感覺它又上了一個臺階。高爾基充分把俄羅斯人民中那些語言給發掘出來。所以高爾基的語言,非常生動、豐富、美麗。
我不知道大家讀已經翻譯成中文的高爾基作品,會不會對他的語言有所感覺。我現在俄語都忘光了,但是我也讀過一點俄文的原作,那真是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當然高爾基還不是俄語寫得最美麗的,但是可以說他是最生動的作家之一。有了高爾基之后,俄語真正得到了全世界的共認。我們知道,俄語是聯合國五大語種之一,盡管今天學俄語的人少了,過去俄語的宣傳詞就是:“俄語,這是列寧使用的語言,這是高爾基使用的語言”。有這兩句就夠了,就可以激勵好多各國的孩子們去學俄語。
再看看咱們今天漢語的情況如何?今天好像全國人民英語平均水平提高了,當然我們頂尖的英語水平下降了,英語大師少了,但大多數人都會說幾句四腳貓三腳貓的英語了。但是我們的母語情況如何?好像各界的反映都說我們母語水平不斷地下降。我們看國家重要的媒體,天天都有錯字錯句。你看央視那個字幕,錯得一塌糊涂,經常有國際玩笑出現。我們北大專門研究語言學的老師,讓學生每天在《人民日報》上找病句。也就是說,我們國家最高文字水平的媒體,都有文字錯誤。再看看我們當今中國那些作家,有些獲了這個獎那個獎的作家,中文說得怎么樣?你隨便撕下一頁來,同學們傳看,在這里邊找,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病句,看有幾個作家禁得起這樣的找?上海有一個刊物很好,叫《咬文嚼字》,專門找名人去“咬嚼”。他們有一期還專門找我的錯別字,找了我一本爛書里好多錯別字,找的都很對。因為那個書是根據我的講座,拿錄音直接變成文字的,確實有很多錯誤。我還專門感謝過他們,然后我又給他們推薦了一些別的作家,讓他們去“咬”。果然都不禁“咬”,“咬”出來好多。
所以我想,我們當今中國,需要出現新一代的高爾基。無論從文學為人民服務的角度,還是從振興我們中文的角度,還是從廣大青少年勵志的角度,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要繼續學習我們的蘇聯老大哥,學習我們北方的這個鄰居。希望我們國家產生新一代的高爾基。也許這個高爾基就在我們這些孩子們中間,或者在你們的同學們中間。我們為這一天而祝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