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社會的住宅問題
——選自《共產主義ABC》 尼·布哈林、葉·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著
資產階級的特權在任何地方都沒有像在住宅方面表現(xiàn)得那樣突出。各城市最好的房子都被資產階級住著。所有最好的潔凈宜人、花木繁茂的街道都有成為有產階級的領地。相反,在所有的國家里,工人被驅趕到城市的邊緣地區(qū)。他們被驅趕到那里,完全不是因為大部分工廠通常都座落到在城市的近郊,即使工廠位于市中心,這個工廠的工人也還是照樣要住在擁擠不堪的市郊的工人區(qū)里。而那些企業(yè)主,盡管自己的企業(yè)是建在城市邊緣地區(qū),卻照樣要住在市中心。
資產階級家庭住的都是單獨的邸宅或帶套間的住宅,房間的數目比其家庭的人數還多,并享有花園、浴室和各種生活舒適設備。
工人家庭都住在擁擠的地下室、獨屋和狹小的套間里,或者常常是住在集體的工棚里,就象罪犯住在監(jiān)獄的大牢里一樣。工人勞動了一整天,肺里吸滿了工廠的煤煙、鋸末、刨屑和灰塵,又不得不整夜和五六他孩子一起睡在一間房子里。
毫不奇怪,統(tǒng)計學很快就發(fā)現(xiàn),住在工人住宅區(qū)里的人死得很快,這些人勞動時間長,而且住房很狹窄,生活很艱苦。具體有這樣一些材料。在英國,每年每千人中有二十二人死亡。在資產階級住宅區(qū)死亡率下降到十七人,在工人住宅區(qū)提高到三十六,而在最貧窮的工人住宅區(qū),死亡率增加到每千人為四十至五十人。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工人住宅區(qū)的人們死亡率為二十九分之一,在條件良好的資產階級住宅區(qū)里死亡率則為五十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工人住宅區(qū)的死亡率幾乎為資產階級的住宅區(qū)的兩倍。
住在明亮、干燥和溫暖的住宅區(qū)里的資產者的平均壽命,比住在郊區(qū)的地下室和閣樓的人的平均壽命要長一半以上。
在布達佩斯,五歲以上的死者的平均壽命為:
每個房間住有1——2人的——47.16歲
每個房間住有2——5人的——39.51歲
每個房間住有5——10人的——37.1歲
每個房間住有10人以上的——32.03歲
工人子女的死亡率比資產階級子女的死亡率要高得多。拿每個房間住有不超過一個人的資產階級的住宅區(qū)和每個房間必須住三個人的住宅區(qū)相比,在周歲以前的兒童的死亡率上,前者要比后者少四分之三。資產階級住宅區(qū)一歲至五歲的兒童的死亡率比工人住宅區(qū)要少一半。
但是,住在潮濕和悶熱的住宅里的工人不僅比資產階級平均早死十五年,而且他們還得為這種享受向資本家——房東交錢。連住在一個角落、地下室和閣樓里都要向房東交錢,更不用說住真正的房間或住宅了。不交錢——那就要被趕出門去。房租往往占去了工人收入的相當部分,約為工人每月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在資本主義國家里,這種支出不僅從未減少過,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例如,在漢堡每一百馬克的收入中(按戰(zhàn)前的行情計算,每一馬克相當于五十戈比)需要付出的房租是:
由此可見,收入越少,房租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就越大,而且每年這一部分增加得就越快。相反,資產階級在每一百盧布的收入中花在房租支出上的百分比幾乎要少六分之五,而且這個百分比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