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原則性的政策是唯一正確的政策。”
斯大林評價——列寧用這個公式攻占了許多新的“不可攻占的”陣地。
我們用辯證法分析列寧的策略原則。
毛主席:辯證法的生命就是不斷走向反面。
從而用辯證法來了解原則的本質。
斯大林:“有幾個列寧主義策略原則是必須顧到的,不顧到這些原則,既不可能正確地領導革命,也不可能檢查共產國際在中國的路線。我們的反對派早已忘記了這些原則。
我以為顧到這些列寧主義策略原則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沒有這個 條件,便不可能對共產國際在中國革命中的路線作馬克思主義的檢查。我們就從這幾個策略原則來考察中國革命問題。”
01
第一個原則。
列寧:給各國工人運動作出指導性的指示時, 一定要估計到每個國家的民族特殊的東西和民族獨有的東西;
指示是主觀的,是一種理論的出發,一定要估計到特殊和獨有的東西,這是辯證法的正反面兼具原則——主觀和客觀的兼具、理論和實際的兼具。
據此推論
1)聽取意見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
2)全體的決定從屬的,即全體性勝過個別和局部的。
所以,就得出一種取勝策略——以更高的全體性戰勝對手。
02
第二個原則。
列寧:一定要利用最小的可能以保證無 產階級有數量眾多的同盟者,即使是暫時的、動搖的、不穩定的、不 可靠的也好;
這就是說,在敵人很強大的時候,自己需要更多的朋友。這里,包含了敵人和朋友這對正反面,或者說對敵和同盟這對正反面。
而敵人的強大,也決定了同盟者的暫時性、動搖性、不穩定性和不可靠性,這就是在國際外交策略中的支配性策略。
它隱含的原理是——不是爭取該盟友在一切問題上的援助,是爭取其在個別或者部分問題上的援助。
而由辯證法的正反面兼具原則出發,有敵人就一定要有朋友,有對敵就一定要有同盟。所以,美國雖強,但不管什么事,他都是拉著自己的同盟者一起干的,即使這個同盟的出力只是更多象征意義的。
而毛主席用辯證法改造該策略,歸結為:“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孤立少數,各個擊破”。這也證明要以更高的全體性來取勝。
03
第三個原則。
列寧:在政治上教育千百萬 群眾,只有宣傳和鼓動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群眾自身的政治經 驗。
這里,也證明了要以更高的全體性來取勝。
所謂教育,就是正面教員。所謂經驗,就是實踐,就意味著反面教員。所以,就要充分的暴露反面教員,就要有一定的等待策略。
所謂教育,就是正確。所謂經驗,就是要有錯誤的經歷。所以,就要允許犯錯,就要有一定的等待策略。
根據辯證法 正反面兼具原則,有正確就必須有錯誤,有錯誤就必須有正確,從錯誤走向正確,就一定需要時間,所以,一定要有等待。
所以,毛主席的策略——周恩來:“毛主席當著他的意見沒有被大家接受時,他就等待,有機會他就又講,又教育,又說服。”
毛主席:我自己曾經有過處于少數地位的情況。在這種時候,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而等待時機,則在于反面教員的足夠暴露,錯誤的足夠暴露。等待中產生的損失,就是從錯誤走向正確的最小損失。這就是學費的定價原理,這是一筆最小成本。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原則,一定是正反面兼具的。原則,一定是符合辯證法的。從原則上,可以推理出適配的策略,原則是策略的來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