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就像一頭牛闖進了菜園子,見到遍地青菜,
拼命地大嚼大吃,嚼個不停。”
話說在1911年春天,毛澤東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離開了東山高等小學堂,跟著赴長沙任教的賀嵐崗先生來到省城長沙,考入了駐省湘鄉中學,開始了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段歷程。
毛澤東在駐省湘鄉中學一邊刻苦學習,一邊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社會動態。在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資產階級革命家們創辦的《民立報》。從此,讀報成了他終生的愛好。
《民立報》是著名的同盟會會員宋教仁、于右任主編的。毛澤東到長沙不久,從這份報紙上看到了4月27日黃興在廣州領導的黃花崗起義;了解了在這次武裝起義中英勇殉難的七十二烈士的事跡。從這份報紙上,他還知道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和同盟會的綱領,開始擁護孫中山等革命黨人。
1911年5月,清政府頒布了“鐵路國有”的政策,強行把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改為官辦,并把筑路權出賣給帝國主義,換取帝國主義的借款。
清政府的賣國行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保路風潮首先從湖南掀起,四川、湖北、廣東等省也立即行動,一個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開始了。
毛澤東和駐省湘鄉中學的同學們一起投入了這場斗爭。他首先倡議并和另一名同學帶頭剪掉了自己的辮子,以此表達他們對清王朝的強烈不滿。可沒想到原先“相約剪辮子”的十幾個同學又后悔了,毛澤東和他那位朋友對這十幾個不守約的同學進行了突然襲擊,強行剪掉了他們的辮子。
在剪辮子問題上,毛澤東還和一個政法學堂里的朋友發生了爭論。這位政法學堂學生引用經書來為自己的論點找論據,認為身體發膚是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毛澤東則和反對留辮子的朋友站在反清的立場上,提出相反的理論,駁得那位朋友啞口無言。
這個時候的中國,正處于辛亥革命的前夜,清王朝已經四面楚歌,很難照舊統治下去了。毛澤東的心情非常激動,激奮之下,他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門口的墻壁上。這是他第一次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出,要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來,當新政府的總統,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突然發動武裝起義,辛亥革命爆發了。離武昌不遠的長沙城受到了強烈震動,形勢變得異常緊張起來,湖南巡撫立即宣布全城戒嚴。
革命黨人并沒有停止他們的活動。有一天,一個革命黨的宣傳家得到駐省湘鄉中學校長的許可,來校作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演講。他介紹了武昌起義的經過和武漢三鎮的形勢,鼓動大家立即行動起來,為了祖國,為了革命,投筆從戎救援湖北起義軍。有七八個學生當場站起來支持他的主張,強烈抨擊清政府,主張推翻滿人統治,建立民國。
毛澤東也非常激動,他用了四五天的時間規劃自己的未來,決心投筆從戎,參加革命軍。于是他和幾位同學商量說:
“武昌起義是成功了,可是離革命的勝利還遠得很哩。我想,革命不能光靠嘴巴講,要靠實際行動。我們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實際行動來幫助湖北起義軍呢?我已經想好了,當兵去!”
“當兵?”
同學們都睜大了眼睛望著毛澤東。毛澤東堅定地說:
“對!當兵。到湖北去當革命軍!現在武漢三鎮的形勢很危急,袁世凱的北洋兵分兩路南下,采取包抄戰術,企圖鉗住武漢。革命黨人勢單力薄,困難一定不小。我們既然要革命,就不能空手講白話。光喊口號是打不倒宣統皇帝的。要革命就要到戰場上去,真刀真槍地干!”
在他的鼓動下,有4個同學決定和他一道投筆從戎,到漢口去。毛澤東聽說漢口的街道潮濕,需要穿雨鞋,就去在城外軍隊里干事的一位朋友那里借一雙雨鞋。
10月22日,毛澤東從小吳門出城,向協操坪走去。他來到兵營門口,被衛兵攔住了,那衛兵指指懸掛在門口“禁止通行”的牌子,告訴他說:
“你不能進去了,趕快回去吧!我們馬上就要起義。你看,已經補發了子彈。”
毛澤東心頭一震,只好轉身回城,還沒走幾步,就聽見兵營里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哨子聲,回頭一看,全副武裝的士兵們正在操坪上緊急集合。他不敢久留,快步離去,到了經武門,見城門已經關閉了,只好沿著護城河向前走,待走到云陽門口,見這里的城門也關閉了。此時的毛澤東還不知道,在長沙城里配合新軍行動的暴動已經發生了,各個城門都被暴動者所占領。
毛澤東進不了城,只好跑上留芳嶺,站在一個高地上觀望。不多時,噼哩啪啦的槍聲接連不斷,城外的起義軍向云陽門猛撲過來。城內的接應者打開城門,城外的新軍潮水般地擁了進去。就這樣,湖南新軍在焦達峰、陳作新的率領下,攻占了巡撫衙門,升起“漢”字白布旗子。長沙起義成功了。
毛澤東興致勃勃地回到學校,看到學校里也掛起了漢字白旗,門口還站了幾個士兵。
10月22日深夜,在焦達峰、陳作新領導下,起義軍建立了“中華民國湖南軍政府”。焦達峰任都督,陳作新任副都督。
長沙城里一片歡樂氣氛。許多學生投入到起義軍中。很快,一支學生軍組織起來了,可毛澤東不喜歡這支學生軍,他認為學生軍的成份太混雜了。他決定參加正規軍,因為正規軍里的士兵都是社會上的窮苦人出身,他愿意和這些人戰斗在一起。
10月底,毛澤東和他的兩個同學一起參加了起義軍。他被編入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了一名列兵。不久,他就同排長和大多數士兵交上了朋友。在這些朋友中,毛澤東最喜歡的是湖南籍的一個礦工和一個鐵匠。由于他有文化能寫東西,可以幫助別人寫寫信,所以大家都認為他很有知識,敬佩他有“大學問”。
毛澤東在新軍中認真地接受軍事訓練,同時研究時事和一些社會問題。他每月7元餉銀,除了用于伙食2元和買水花去一點外,剩下的大都用在購買報紙上。每天操練結束以后,他就坐下來看報,成了軍營里一個好讀報的人。
毛澤東買的都是一些左翼報紙,并將這些報紙奉為至寶。他從鼓吹革命并正在討論社會主義的《湘江新聞》上,第一次看到了一位曾經留學日本的湖南人創立了一個“社會主義”黨。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接觸到“社會主義”這個新名詞。他還讀了江亢虎寫的一些關于社會主義及其原理的小冊子。由此,他對社會主義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情洋溢地給以前的同班同學寫信,向他們介紹社會主義這個頗有吸引力的新概念;同時,他還和那些士兵們一起討論“社會主義”問題。
此時的革命形勢正在急劇變化。
1912年2月,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采取以革命嚇唬清政府的手段,迫使清政府取消了皇族內閣,由他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組織內閣。他又玩弄“拉”的一手,對革命黨的上層實施誘和;同時使出“打”的一手,用反革命武力直接對革命黨人進行威脅。
1912年春,正當湖南新軍準備采取行動反對清政府、反對袁世凱的時候,在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卻與袁世凱達成了妥協協議,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幾乎與此同時,滿清皇室接受了袁世凱的優待條件,溥儀退位了。
1912年3月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此時的毛澤東以為革命已經結束了,便決定退出軍隊,繼續求學深造。連長、排長和好朋友們都勸他留下來,他謝絕了長官和戰友們的挽留。當初他之所以當兵,是認為軍隊將會在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現在他認為軍隊已經不再是時代的先鋒了,所以就絲毫也不留戀軍隊的生活了,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兵營,結束了半年的軍旅生涯。
這正是:才看大地驚春雷,又聞故都起陰霾。
且說毛澤東回到長沙城里,住進了很便宜的新安巷“湘鄉會館”。長沙有各種各類的學校,各個學校都通過報紙招徠新生。他不斷查閱《湘漢新聞》和其它報紙上的招生廣告。革命既然已經完成了,那么革命以后應該選擇什么學校、什么專業呢?毛澤東對自己將來究竟想做什么還沒有明確的主見,所以他在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舉棋不定。就在這時,韶山家里捎來信說,父親以后不再從經濟上支持他了。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了退路了,他必須選擇一個能謀一份差事的學校。
毛澤東最先看到一個警察學堂的廣告,說是將來可以當警官,于是他就花了1元錢去報了名。但在考試之前,他又被一所肥皂制造學校的廣告打動了。這則廣告說,該校不收學費,供給膳宿,并有津貼;還說制造肥皂對社會大有好處,可以富國利民。他便改變了報考警察學堂的念頭,決定將來做一個肥皂制造家。他又花了1元錢的報名費,報考了肥皂制造學校。后來一個在法政學堂學習的朋友,勸他進法政學堂。這所學堂也在廣告上許下諾言說,只要學生在3年內學完全部法律課程,保證期滿之后馬上可以當官。毛澤東第3次付了1元錢的報名費,報考了法政學堂。他給家里寫了一封信,重述了廣告上許諾的一切,并描繪了“將來當法律學家和做官的美好圖景”,要求家里寄學費來。正當他等候父母回音的時候,另一位朋友勸他報考經濟學校。朋友說,現在祖國正處于經濟戰爭之中,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建設祖國經濟的經濟學家。他又動心了,又付了1元報名費。這是他報考的第4所學校,考試后還真被校方錄取并注了冊。
此時的毛澤東并沒有專心下來,還在繼續注意廣告。一則把一所公立高級商業學校說得天花亂墜的廣告吸引了他,廣告上說這所學校是政府主辦的,設有很多課程,而且教員都是很有才能的人。他想,如果在那里能夠學成一個商業專家是最好的了。于是他又寫信把這一決定告訴了父親,父親著實高興了一場,同意支付學費。因為父親是知道善于經商的好處的。毛澤東又交了1元報名費,考入了這所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可他在這里只學習了一個月,就又退學了,原因是這所商業學校的課程大多都是用英語講授的,而毛澤東的英語基礎并不好,只在東山高等小學堂學了一點入門知識,現在學起來很艱難;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學校里缺乏比較好的英語教師。
毛澤東回憶說:“這種情況使我不滿,到了月底,我就退學了,并且繼續留心報上的廣告。”
他身上已經一文不名了,邋里邋遢地站在長沙街邊的木茶棚里,瞪大眼睛盯著報紙看廣告。即便如此窘迫,他卻還是以嘲弄的態度對待周圍的生活,俯瞰著忙忙碌碌的蕓蕓眾生。
“我即宇宙!”
毛澤東從道家的冥想得出結論。
湖南省政府軍的火藥庫爆炸,烈焰熊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一道去觀賞。一年前他曾經激情滿懷地參加了這支軍隊,可現在他卻以旁觀者的口吻嘲諷說:
“這比放爆竹要好看多了。”
有一天,有3個學友在天心閣的頂樓上碰見了毛澤東。他正獨自平靜地在城墻上這個七層高塔上俯瞰長沙。于是4個人便相約一起去喝茶、吃瓜子。他這3個同學在社會地位上都比他高一等,其中一個是常常借錢給他,一個姓譚的是大官的兒子。那位姓譚的同學說:
“君主制的廢除,就意味著我們都可能當總統。”
旁邊一個同學用一些俏皮話揶揄姓譚的。而毛澤東卻顯得有些激動,說:
“讓他說,我很感興趣,讓他說罷!”
姓譚的解釋說:
“對于一個政治領袖來說,學問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斗爭意志。”
毛澤東被他這種看法深深地吸引住了,他開始思考這一問題。
不久,毛澤東報考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是《民國肇始,百廢待興,教育、實業何者更為重要》。他以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理論為依據,下筆滔滔,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言之鑿鑿地提出了一種教育為主說。張榜結果,他名列第一。
比毛澤東年長16歲的校長符定一,很想知道奪得頭名的青年人是個什么樣子,于是,毛澤東就被人帶到了校長辦公室。符定一定睛一看,這個青年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個子顯得有些瘦弱,身著一件舊長衫,腳上一雙圓口舊布鞋,雖是一副農家子弟打扮,卻顯得穩重大方,氣質不凡,說起話來還慢條斯理的,就非常滿意。
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秋季更名為省立第一中學。這個學校很大,學生也很多,名師也不少,首任校長符定一還親自授課。毛澤東曾經聆聽了符定一有關古典文學、歷史、倫理等方面的教導。在一次作文競賽中,毛澤東以剛健充實的內容,縱橫捭闔的氣勢,嚴謹善辯的推理,獲得了全校第一名。符定一沒有想到這位來自湘潭鄉村的后生,竟能在莘莘學子之中一舉奪魁,便要面試一下毛澤東。他把毛澤東叫到辦公室里,叫毛澤東寫一篇作文。毛澤東見先生如此器重自己,頃刻間文思泉涌,一揮而就。符定一拿過來一看,果然是妙筆驚人,文采斐然,心中大喜,便決心認真栽培這位弟子。
毛澤東成了這所學校的高材生,他在這里還寫了不少好作文,其中《商鞅徙木立信論》是最著名的一篇,受到國文教員柳潛的高度贊賞。
《商鞅徙木立信論》全文如下:
吾讀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于淪亡之慘也。謂予不信,請罄其說。
法令者,代謀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維護之,務使達到完善之目的而止。國民政府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則不惟無幸福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懼,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雖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于秦民適成此比例之反對,抑又何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試一披吾國四千余年之記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當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戰事正殷,舉國疲勞,不堪言狀。于是而欲戰勝諸國,統一中原,不綦難哉?于是而變法之令出,其法懲奸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國國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數千年來民智黑暗國幾蹈于淪亡之慘境有由來也。雖然,非常之原,黎民懼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東西各國文明國民聞之,當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譏矣。嗚呼!吾欲無言。
柳潛看罷此文,禁不住拍案叫絕,給這篇作文打了個100分。他還在這篇571字的短文中寫下了150個字的眉批和總評:
“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報筆,而義法亦骎骎入古。”
“精理名言,故未曾有。逆折而入,筆力挺拔。”“議論瀟灑,積理宏富”;“力能扛鼎。”
“有法律知識,具哲理思想,借題發揮,純以唱嘆之筆出之,是為壓題法,至推論商君之法為從來未有之大政策,言之鑿鑿,絕無浮煙漲墨繞其筆端,是有功于社會文字。”“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末了,柳潛又在這篇作文題目的上方寫了“傳觀”二字。
這國文教員柳潛原是清朝末年的一名秀才,早年酷愛讀書,學識淵博,頗有才華。他在青壯年以后目睹官場腐敗,遂放棄仕途,以教書為業,被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學)首任校長符定一聘請為國文教師。后來柳潛因生活困頓,曾先后在福建和長沙等地做過幾年幕僚,后又返回學校從事教師職業,但終因積勞成疾,貧病交加,于1930年在長沙去世,終年52歲。
且說符定一校長知道毛澤東喜歡讀課外書籍,便主動借給他一部上自遠古下至明朝、一共有120卷的中國歷代編年史《御批歷代通鑒輯覽》。
盡管此時的毛澤東在省立第一中學聲名鵲起,可他感到這個學校設置的課程太多太繁,校規也繁瑣呆板,在學校學習還不如自學更好一些,所以他決定去定王臺圖書館自由讀書,獨自研究學問。符定一得知此事,甚感惋惜,便極力勸阻他。毛澤東去意已決,婉言謝絕了先生的好意,毅然離開了學習生活了半年的省立第一中學,寄居在長沙新安巷的湘鄉會館,開始了在定王臺的自修生活。
定王臺位于長沙東南角,相傳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筑。那時候,他每年都要挑選出上好的大米,命專人專騎送往長安孝敬母親,再運回長安的泥土,在長沙筑臺,年復一年,終于用從長安運來的泥土筑成了一座高臺。每當夕陽西下之時,劉發便登臺北望,遙寄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后來,長沙人就把這個土臺子叫作定王臺,又稱“望母臺”。到了清朝末年,土臺子已經蕩然無存了,有人就在這個地方蓋起了一棟兩層樓的洋房。辛亥革命后,省政府當局接受一些學者的建議,利用這棟房子辦起了湖南圖書館,購置了不少新書,其藏書量居全省之首。這個地方比較偏僻,周圍樹木蔥蘢,環境幽靜,的確是一個難得的讀書好場所。
定王臺圖書館每天一開門,毛澤東總是第一個進去,中午僅僅休息片刻,到街上買兩塊米糕當午飯,下午依然是一動不動在書桌旁埋頭苦讀,好像一尊低著頭的雕塑一般。晚上閉館時,他又是最后一個出來。
毛澤東在這里廣泛涉獵了18、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他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亞當·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論》,穆勒的《名學》,斯賓塞爾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學》,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等。他還認真研讀了一些俄、美、英、法等國的歷史、地理書籍。同時他也閱讀一些詩歌、小說和古代希臘、羅馬的故事。
毛澤東在定王臺圖書館第一次看到了一幅世界地圖,叫作《世界坤輿大地圖》,不禁驚嘆道:“世界原來這么大!”他每天經過地圖前,都要停下腳步細細地看上一陣,以極大的興趣認真研究一番。
40年后的一個晚上,毛澤東和幾個同學說起他在定王臺看世界大地圖后的思想狀況,他說:“說來也是笑話,我讀過小學、中學,也當過兵,卻不曾看見過世界地圖,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省圖書館的墻壁上,掛有一張世界大地圖,我每天經過那里,總是站著看一看。過去我認為湘潭縣大,湖南省更大,中國自古就稱為天下,當然大得了不得。但從這個地圖上看來,中國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縣在地圖上沒有看見,韶山當然就沒有影子了。世界原來這么大。世界既大,人就特別多。這么多的人怎么過生活,難道不值得我們注意嗎?從韶山沖的情形來看,那里的人大都過著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餓,就是挨凍。有無錢治病眼看著病死的;有交不起租谷錢糧被關進監獄活活折磨死的;還有家庭里、鄉鄰間為著大大小小的糾紛吵嘴、打架,鬧得雞犬不寧,甚至弄得投塘、吊頸的;至于沒有書讀,做一世睜眼瞎子的就更多了。在韶山沖,我就沒有看見幾個生活過得快活的人。韶山沖的情形是這樣,全湘潭縣、全湖南省、全中國、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我真懷疑,人生在世間,難道都注定要過痛苦的生活嗎?決不!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為世界上存在著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這種不合理現象,是不應該永遠存在的,是應該徹底推翻、徹底改造的!總有一天,世界會起變化,一切痛苦的人,都會變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世界的變化,不會自己發生,必須通過革命,通過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們青年的責任真是重大,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路真長。從這時候起,我就決心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毛澤東在評價他在省立圖書館這一段的學習生活的時候,還曾笑著對蕭三說:
“我就像一頭牛闖進了菜園子,見到遍地青菜,拼命地大嚼大吃,嚼個不停。”
且說毛澤東在定王臺圖書館學習期間,每晚都要回到“湘鄉會館”里住。這個會館里還住著其他一些窮學生,住著過路客、流浪漢和一些當過兵的人。那些當過兵的人都是一些退伍軍人或者是被遣散的士兵,他們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錢,性情暴躁,喜怒無常,經常因為一些瑣事和學生們吵架斗毆。有一天晚上,那些士兵和學生再次發生了沖突,釀成了一場血腥的武斗。毛澤東一直躲在廁所里,直到毆斗結束后才走了出來。這樣的環境實在是待不下去了,也就在這個時候,父親來了一封信,說是不贊成他自修。父親認為他是不務正業,因此拒絕再提供費用,除非他繼續進學校讀書。就這樣,毛澤東被迫結束了半年的他認為是“極有價值”的自修生活。
這正是:方入菜園饑如牛,立有亂兵擾夢來。
欲知毛澤東去向何處?且看下一章分解。
東方翁曰:毛澤東投筆從戎,是他第一次的人生抉擇,第一次的社會革命實踐,僅僅半年就結束了,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又三番五次地報考各類學校,在人生坐標的再選擇上,彷徨復彷徨,幾番求索、幾番曲折之后,這才似乎看到了前途的一絲光亮。不光毛澤東是這樣,恐怕有不少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有如此這般的一番經歷罷。
咨詢微信:qunfeiyang2014, 1393777629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