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物價有沒有上漲?這本來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客觀事實問題。可是,在今日之蘇聯,蘇修頭目為了蒙騙老百姓,耍盡花招,竭力掩蓋蘇聯物價上漲的真相。殊不知,“機關算盡太聰明”,事實是掩蓋不了、推翻不了的,掩蓋者總是不斷自我揭露,露出了馬腳。
人們記得,在今年二月召開的蘇修“二十五大”上,勃列日涅夫親自登臺,大講特講蘇修奉行的是“保障主要商品的國家零售價格穩定的路線”,而且還要“降低某些商品的價格”。請看,物價不僅是要穩定,而且還要降低,這怎么不是“發達社會主義”的一種“發達”景象呢?
然而,吹牛皮是不能持久的。蘇聯老百姓每天開門七件事,經常碰到商品漲價。他們有的口出怨言,有的提出責問。蘇修報刊和電視臺也收到讀者和聽眾來信,向蘇修當局提出“為什么商品的零售價格提高了?”這一類質問。正因為面對廣大群眾的怒潮,蘇修不久前不得不讓管理物價的頭目——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價格委員會主席格盧什科夫出面進行解釋,以平民憤。效果如何呢?叫做欲蓋彌彰。
劈頭的問題是,到底物價上漲了沒有?這位主席盡管轉彎抹角、吞吞吐吐,終于承認有些物價是上漲了,他提及的價格上漲的項目是:魚及魚制品、銀制品、雨衣、某種牌號的香煙、女裙、冰箱等。這顯然不是全部的事實,但這點滴事實就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難道這就是勃列日涅夫聲稱的穩定物價和降低物價的路線嗎?顯然,勃列日涅夫之流是不敢正視和回答這一問題的。
于是,這位價格委員會主席換了一副面孔出來說,有些商品是漲價了,但是事出有因。他陳述的理由是:一是商品“質量改進了”,二是有些商品的“資源少了”,三是下面有“舞弊行為”,四是提價的商品“不是生活必需品”。這種解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商品質量改進就要漲價”的論調的真正用意,是為今后蘇修提高商品價格打開更寬廣的大門。要提價,就可以詭稱質量提高了,而實際結果恰恰是,商品質量越來越低,價格卻越來越高。“資源少了”要提價同上述論調有異曲同工之妙,誰能說自然界的資源越用越多呢?還有什么下面有“舞弊行為”,這是棒打下面、開脫自己的一招。至于提價商品不是“生活必需品”的論調,更是打腫臉充胖子的手法罷了。
說實在的,蘇修價格委員會的這位大官奉命出來辯解,是有難言的苦衷的。先不說蘇聯國內人民的怨言和不滿,波蘭人民不久前為了抗議基本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而掀起的革命風暴,不能不使蘇修統治集團膽戰心驚。他們及其宣傳工具最近不斷出來辯解,一方面給提出物價為什么上漲的群眾扣帽子,說這樣提問題是“錯誤的”,是什么受了“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另一方面別出心裁地制造種種漲價有理論,甚至說什么零售價格“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總之,他們絞盡腦汁進行拙劣和蠢笨的遮掩,恰恰是蘇修國內經濟局勢不妙、心虛氣不壯的一種表現。
1976年8月27日《人民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