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共產黨宣言》中,恩格斯將馬克思主義看作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將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看作是一個建立在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形成自由人聯合體基礎上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社會,要求在共產主義革命中要通過社會經濟措施來保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幸福生活”。這是恩格斯對《宣言》的獨到理論貢獻。
由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產黨宣言》(簡稱為《宣言》)是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標志。恩格斯撰寫的《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以下簡稱為《信條》)、《共產主義原理》(以下簡稱為《原理》)構成了《宣言》的“底稿”或“母本”。三者具有一定的同構性。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同盟的綱領,這一文本以《共產黨宣言》的名稱橫空出世。后來,“科隆共產黨人案件”之后,由于共產黨被普魯士反動政府取締,因此,《宣言》以《共產主義宣言》的名稱多次出版。下面,我們僅僅從恩格斯提出的關于共產主義的三個方面的重要思想,來考察一下恩格斯對《宣言》的獨特理論貢獻。
一、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階級解放主旨
共產主義運動是以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爭取自己解放的歷史運動。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即馬克思主義。《原理》指出:“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因此,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簡單地歸結為“人的解放學”。
恩格斯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看作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科學。第一,在《原理》之前,恩格斯已經形成了如此看法。他在《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1847年)一文指出:“共產主義作為理論,是無產階級立場在這種斗爭中的理論表現,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理論概括。”這指明了共產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定義,指明了共產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解放的政治主旨。《信條》指出:“共產主義是關于奴隸、農奴或手工業者不可能實現而只有無產者才可能實現的那種解放的學說,因此它必然屬于十九世紀,而以往任何時候是不可能有的。”這里明確強調了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是關于無產者解放的學說。這是《原理》那句話的最初表述。第二,這一看法被吸收到了《宣言》當中。《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這里,“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就是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的科學。《原理》的上述定義就這樣被納入到了《宣言》當中。第三,在《宣言》之后的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中,恩格斯仍然堅持這一看法。他在《關于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歷史》(1885年)中指出,由于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日益明朗化,“共產主義現在已經不再意味著憑空設想一種盡可能完善的社會理想,而是意味著深入理解無產階級所進行的斗爭的性質、條件以及由此產生的一般目的”。這里,恩格斯堅持認為,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是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的科學。
當然,將馬克思主義歸結為“人的解放學”也有其文本依據,尤其是馬克思《德法年鑒》時期的相關論述。馬克思在批判青年黑格爾派時指出:“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種關系回歸于人自身。”但是,這一論述有其特定語境和用意。即使如此,馬克思沒有脫離無產階級的解放來看待人的解放。“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盡管這里仍然有唯心主義痕跡,但馬克思畢竟看到無產階級才是解放的主體。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為《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了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其一,把人類的最大部分歸結為抽象勞動,這在人類發展中具有什么意義?其二,將提高工資或把工資的平等看做社會革命的目標,究竟犯了什么錯誤?其三,勞動在國民經濟學中僅僅以謀生活動的形式出現意味著什么?三個問題的實質是:無產階級的出現對人類解放具有什么意義?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途徑是什么?無產階級獲得人類解放的可能性是什么?這些問題不僅是《手稿》的主題或中心思想,而且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主題或中心思想。顯然,馬克思從來沒有脫離無產階級的階級解放來抽象地談論人的解放。
將馬克思主義歸結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條件的科學,有其客觀的內在邏輯。第一,馬克思主義是在科學回答無產階級解放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必然導致和加劇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無產階級的階級解放是社會經濟運動提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是在科學回答這個問題中產生的。第二,無產階級尤其是無產階級運動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是適應無產階級及其解放運動的實際需要產生的,尤其是“三大工人運動”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第三,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利益的忠實代表。過去的運動是由少數人進行的維護少數人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運動是由大多數人進行的為了大多數人利益的運動。第四,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科學體系。為了將無產階級從必然王國中解放出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出了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形成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偉大的認識工具交給了無產階級。按照這一偉大的認識工具解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矛盾運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揭示出了這一生產方式滅亡的必然性和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的歷史使命。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論的基礎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科學地說明了無產階級解放的道路、策略、前景等問題。
總之,盡管只有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才能最終解放自己。但是,沒有階級解放,根本不可能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要解放自己,就要解放整個人類。如果地主、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不解放,無產階級本身就不能解放,必須全人類都解放,變成一個新制度,無產階級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解放地主、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就是要將其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消滅階級剝削和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因此,這一解放全人類的過程和實質就是階級解放。當然,在當下的社會主義中國,階級矛盾已經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們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具有人民性。從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整個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發展來看,全世界無產階級解放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如果非要從“人的解放”的角度看待馬克思主義的話,我們也只能說,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的解放尤其是關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解放的科學;或者說,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被壓迫人民和被剝削人民解放的科學。
二、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人的發展前景
無產階級革命的目標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主義制度。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這是一個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和剝削的新社會,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新社會。《宣言》明確宣示了這一點。1894年,意大利社會黨人卡內帕致信恩格斯請他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述未來的社會主義新紀元的特征。恩格斯考慮再三后回復說,除了《共產主義宣言》中的下面這句話,“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共產主義概括為人的自由發展的社會。
人的自由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信條》在回答“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什么?”的時候說,共產主義就是“把社會組織成這樣: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會因此而危及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是指人的自由發展,主要突出人的發展的自主性,即人擺脫異己力量實現的自覺、自愿和自主的發展。“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是指人的全面發展,主要強調人的發展的廣度性,即人的全部需要、全部素質、全部能力、全部活動和全部關系的整體發展。《手稿》對此指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原理》進一步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的內在規定和追求。“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只有實現人的自由發展,人才能拓展其發展的廣度性,實現全面發展。只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才能提升其發展的自主性,實現自由發展。就此而言,共產主義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
消滅資產階級舊社會是實現人的發展的經濟前提。人類歷史曾經長期是沒有私有制的原始社會,那時,人的發展獲得了原始的豐富性、全面性和崇高性。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出現了分離,導致了人身依附關系。隨著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確立,商品、貨幣、資本等物化要素成為支配一切的力量,導致了人對物的依賴。于是,人就成為“單面人”。這樣,只有消滅私有制尤其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才能實現人的發展。《手稿》指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信條》強調,無產者“只有廢除一切所有制才能解放自己”,無產者“通過消滅財產、競爭和一切階級差別而獲得解放”。《原理》不僅原封不動地重復了這一點,而且強調,廢除私有制是共產主義的主要要求。進而,《宣言》指出,由于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私有制的最后而又最完備的表現,因此,共產主義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因此,共產黨人可以將其理論概括為“消滅私有制”。在消滅私有制的同時,共產主義還要在物質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消滅普遍的貧窮。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實現人的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并不剝奪生活資料,“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在此基礎上,共產主義的目標是“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產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協議來分配全部產品,即所謂財產公有”。這樣,才能實現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在新的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再度結合,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用“揚棄私有制”來取代“消滅私有制”,必須忠實文本原意。同時,消滅私有制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從實質上來看,不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不會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消滅分工基礎上的社會差別是實現人的發展的重要的社會條件。私有制和分工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在私有制社會,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造成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等社會差別,導致了人的異化。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資本主義工廠制度進一步加劇了人的異化發展。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為《形態》)批判社會分工導致人的異化發展的基礎上,《原理》進一步指出,由于“工人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這樣一來,這些工業部門同時也就全都落到了大資本家的手里,工人也就失掉了最后的一點獨立性”。這種獨立性的喪失就是人的異化。因此,只有消滅強加于人的分工,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和特殊的工作崗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和任何崗位上發展,那么,才能談得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建立自由人聯合體是實現人的發展的社會形態。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共同體當中,憑借共同體而生產和生活。但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共同體屬于“虛假的共同體”(“虛幻的共同體”),建立在未來公有制基礎上的共同體屬于“真實的共同體”(“真正的共同體”)。前者必然會導致人的異化,后者自然會推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形態》指出:“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原理》進一步深化了這一點。自由人聯合體是在消滅私有制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體。從生產力發展來看,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消除了為了少數人的需要和利益組織生產的局面;同時,生產按照聯合的和有計劃的方式進行,結束了生產的無政府的狀態。從生產關系方面來看,結束了階級對立和社會差別,實行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的分配制度。顯然,自由人聯合體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因此,將自由人聯合體簡單地歸結為社區,不會抓住共同體和自由人聯合體的消滅私有制的共產主義特質。
總之,只有消滅了私有制尤其是資產階級私有制,只有建立了自由人聯合體,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才是可能的。如果非要在人的維度上預測共產主義的發展前景的話,我們只能說明:在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建立自由人聯合體的情況下,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一個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
三、現實共產主義運動的社會經濟措施
我們反對將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但并不意味著拒絕承認馬克思主義具有人道主義的一面。馬克思在《論土地國有化》(1872年)中指出:“生產資料的全國性的集中將成為由自由平等的生產者的各聯合體所構成的社會的全國性的基礎,這些生產者將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計劃進行社會勞動。這就是19世紀的偉大經濟運動所追求的人道目標。”為了保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共產主義革命(運動)將階級斗爭手段和人道主義手段統一為一個總體。當下,我們不能抽象地講馬克思主義要從革命主題轉向建設主題。
大力發展“幸福生活”導向的經濟建設。共產主義必須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信條》將發展生產力作為建立財產公有制的第一項基礎。但生產力的發展并不必然導致共產主義。“只有在機器和其他發明有可能向全體社會成員展示出獲得全面教育和幸福生活的前景時,共產主義才出現。”共產主義經濟是“幸福經濟”,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和幸福生活服務。同時,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日益需要和催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原理》提出:“由整個社會共同地和有計劃地來經營的工業,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發展、能夠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同時,只有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才能發展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由于生產力是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先進的生產力是先進社會制度的基礎,因此,《宣言》提出,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之后,必須掌握生產資料,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總之,共產主義革命應該將人的發展和物的發展統一起來。
大力發展“幸福生活”導向的政治建設。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將資產階級民主發展成為無產階級民主。在《信條》中,當回答“用什么方法才能實現從目前狀況到財產公有的過渡呢?”這一問題時,恩格斯指出:“實行財產公有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是通過民主的國家制度達到無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接著,當回答“一旦你們實現了民主制,你們的第一個措施是什么?”這一問題時,恩格斯回答說:“保障無產階級的生活。”無產階級民主是“保障無產階級的生活”的民主。即,無產階級民主是一種“生活民主”,無產階級政治是一種“生活政治”。當然,這種“生活政治”和“生活民主”是以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為前提和保障。《原理》直截了當地說:“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為手段實行進一步的、直接向私有制發起進攻和保障無產階級生存的各種措施,那么,這種民主對于無產階級就毫無用處。”無產階級民主也意味著無產階級新生活的開始。因此,《宣言》指出,當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之后,原來掌握暴力機構的公共權力將失去政治性質,這樣,不僅會消滅階級存在的條件,而且會消滅無產階級自身的統治。顯然,沒有階級解放就不可能有人的解放。
大力發展“幸福生活”導向的文化建設。在階級社會中,一定的觀念總是對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階級利益的反映,因此,在與傳統所有制決裂的同時,無產階級革命必須與傳統的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當然,在“破”的過程中,還需要“立”。《信條》指出,未來的公有制還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每一個人的意識或感覺中都存在著這樣的原理”,即“每個人都追求幸福。個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等等”。共產主義新文化與每一個人的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即,無產階級文化或共產主義文化是一種“幸福文化”。這種文化就是要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此外,還必須高度重視教育。無產階級革命不僅要使教育回歸到無產階級手里,而且要全面更新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原理》提出:“把教育和生產結合起來。”《宣言》完全采用了這一點。只有將文化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受教育者在智力和體力兩方面都得到發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當然,共產黨人始終不放棄對工人的政治教育。
大力促進“幸福生活”導向的社會建設。為了切實保障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幸福生活,《信條》提出了限制私有財產(累進稅)、工人管理工廠和農場、兒童享受免費教育等三項措施。《原理》增加到了12條。《宣言》簡化為10條。尤其是,《原理》增加了實現城鄉融合的舉措。鄉村農業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業人口的集中,僅僅適應于工農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階段,這種狀態是一切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隨著按照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生產的推進,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對立將會消失。那時,從事農業和工業的將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兩個不同的階級。從單純的物質方面的原因來看,這也是共產主義聯合體的必要條件。因此,應該把城鄉二者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礎上,《宣言》提出“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此外,實行普遍的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是《宣言》始終強調的重要議題。
大力促進“幸福生活”導向的生態建設。在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問題。恩格斯在《伍珀河谷來信》(1839年)中指出,這條狹窄的河流泛著紅色波浪,流過煙霧彌漫的工廠廠房和堆滿棉紗的漂白工廠。它那鮮紅的顏色“完全源于許多使用土耳其紅顏料的染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的污染不僅破壞了自然景觀,而且嚴重危害工人健康。只有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底—1844年初)提出:“瓦解一切私人利益只不過替我們這個世紀面臨的大轉變,即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開辟道路。”通過深入到工人階級當中,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年—1845年)對之進行了詳細考察。在此基礎上,《原理》提出了一些具有生態建設意義的舉措。例如,要開墾一切荒地,改良已墾土地的土壤。這有助于維護和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性,進而保障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再如,要消滅城鄉對立、將二者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這有助于消除資本主義城市化導致的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斷裂。最后,《原理》提出“拆毀一切不合衛生條件的、建筑得很壞的住宅和市區”。這有助于消除資本主義城市化導致的生態弊端和社會弊端,有助于實現城市和住區的可持續性。當然,這一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政治問題。
顯然,馬克思、恩格斯從來不乏人道主義情懷。在“兩個轉變”完成之后,他們始終堅持從歷史必然性的高度看待人和人道主義問題,始終堅持從無產階級革命的高度看待人和人道主義問題。
可見,《信條》和《原理》構成了《宣言》的“底稿”。如果進一步考察的話,“《共產黨宣言》中所包含的更多文章的內容能夠分別追溯到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關于自由競爭)、《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關于家庭)和‘愛北斐特演講’(關于消滅私有制)”。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對立”,而是說,恩格斯對《宣言》甚至整個馬克思主義都有獨特的理論貢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