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批判》不是《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或“手稿”
——兼論《政治經濟學批判》與《資本論》的關系
[摘 要]《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是馬克思先后計劃并寫作的兩部巨著?!墩谓洕鷮W批判》的寫作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出版均早于《資本論》的寫作和出版。《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寫作計劃包含了《資本論》的內容,《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寫作過程孕育了《資本論》。《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一般”相關內容演化發育的結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續篇是《資本論》,《資本論》的“續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除“資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冊。《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在寫作計劃、考察對象、邏輯行程、敘述風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墩谓洕鷮W批判》不是《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資本論》內容更全面的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巨著。
馬克思在總結自己的政治經濟學研究成果的過程中,先后構思并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與《資本論》兩部巨著?!墩谓洕鷮W批判》雖然只公開出版了第一分冊,沒有實現考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六冊寫作計劃,但馬克思留下了《1857-1858年政治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政治經濟學手稿》。馬克思在生前僅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他留下的第二、三冊遺稿由恩格斯整理出版了第二、第三卷,恩格斯計劃編為第四卷的“剩余價值理論”手稿由考茨基整理出版了《剩余價值學說史——政治經濟學批判遺稿》,但從內容上看,馬克思沒有寫完《資本論》,恩格斯也沒有整理出版完畢馬克思的《資本論》遺稿。對于《政治經濟學批判》與《資本論》的關系,權威的看法是《政治經濟學批判》是《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或“手稿”。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就把馬克思公開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以及《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手稿列入第二部分“《資本論》及其準備著作”中。顯然,歷史考證版的編輯者把《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手稿視為《資本論》的準備著作。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則將上述二者列入“《資本論》及其手稿”這一部分中??梢?,《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編輯者將《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手稿視為《資本論》的手稿。
把《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及《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視為《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或手稿這種觀點,沒有把握《政治經濟學批判》這部巨著的歷史地位,沒有厘清《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兩部巨著的關系,有必要進行深入討論。
一、《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寫作早于《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寫作過程孕育并誕生了《資本論》
《政治經濟學批判》與《資本論》是馬克思從1857年開始總結自己政治經濟學研究成果的過程中先后計劃并寫作的兩部巨著,均源于馬克思自1843年10月開始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及其成果。
馬克思在1844年就醞釀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孕育時間長達十五年。1843年10月,馬克思開始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大約在1844年春天,產生了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寫作一部《政治和國民經濟學批判》巨著的想法。這個想法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成為現實。但馬克思在大量閱讀經濟學著述、關注現實經濟運行的基礎上,先后撰寫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巴黎筆記》《布魯塞爾筆記》《曼徹斯特筆記》《神圣家族》(與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與恩格斯合著)《哲學的貧困》《雇傭勞動與資本》《共產黨宣言》(與恩格斯合著)等著作、手稿和筆記。1849年8月馬克思移居倫敦后,“再從頭開始,批判地仔細地鉆研新的材料”,深入地研究政治經濟學。1850年9月至1853年8月,馬克思閱讀了斯密、李嘉圖、穆勒、馬爾薩斯等眾多經濟學家的著作,研究了經濟史,關注著英、法、德等主要國家的現實經濟運行,寫下了包括商品、貨幣、資本、雇傭勞動、土地所有制、國際貿易、人口問題、世界市場、殖民制度、工藝史及發明史、各國經濟史等主題的24本筆記即《倫敦筆記》。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馬克思基本創立了唯物史觀,形成了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經濟運行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系統認識,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條件更加成熟。
約在1857年8月下旬,他為計劃中的政治經濟學巨著起草了一篇總的“導言”,系統地討論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并擬定了計劃撰寫的政治經濟學巨著的結構。在8月份寫完“導言”后,馬克思連續寫了七個筆記本的手稿。起初他并沒有給手稿確定標題,只是在1858年2月開始寫作最后一本筆記才在封面上寫明“政治經濟學批判(續)”,由此可以推定,前面的筆記本都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草稿。馬克思在寫完《政治經濟學批判》草稿后,打算以這個手稿為基礎進一步加工整理,然后分冊出版《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3月,他與出版商敦克爾簽訂了出版合同;6月,為正式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做準備,對自己一年多來所寫手稿進行整理分類,寫了《七個筆記本的索引》。
約在1858年8月,馬克思在《七個筆記本的索引》的基礎上,按計劃開始撰寫《政治經濟學批判》,到1959年1月寫完了第一章“商品”和第二章“貨幣或簡單流通”,原計劃的第三章《資本一般》因為篇幅超過出版商的規定和政治上的考慮而中斷了寫作。于是,馬克思把“商品”“貨幣或簡單流通”這兩章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付印,1859年6月正式出版?!墩谓洕鷮W批判。第一分冊》的出版以及《政治經濟學批判》寫作計劃的宣布,證明他構思已久的經濟學巨著——《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架構已經形成并正式付諸實施,證明《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這一巨著的草稿。其實,馬克思自己在1858年11月2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就明確地把《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稱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草稿”。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付印稿寄給出版商之后,馬克思緊接著開始了寫作第二分冊的準備工作。他重新閱讀和研究了以往的摘錄筆記,按一定的思路編成《引文筆記》并對引文筆記做了索引。對自己1857-1858年的手稿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初稿編寫了《我自己的筆記本的提要》。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擬制了《資本章計劃草稿》,將資本的理論分為“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資本和利潤”三部分以及關于理論史的和各種問題的論述。1861年8月,馬克思正式開始寫作第二分冊,至1863年7月,寫下了篇幅龐大的23個筆記本共1472頁的《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從1861年8月到1862年春,馬克思先著墨《貨幣轉化為資本》《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等內容,但在寫作《C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蒸汽、電、機械的和化學的因素)》一節時暫時中斷了敘述,轉而寫作屬于這一計劃草稿第三篇的內容《資本和利潤》。從1862年春到1863年1月,寫作的是被恩格斯稱為《剩余價值理論》的部分。因為在第一階段寫作中馬克思已經涉及利潤問題,他不得不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利潤、地租、利息等概念進行分析和批判。按照《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寫作先例,一個理論部分敘述之后有一個理論史附論。在寫作第二分冊時,馬克思仍舊沿襲上述先例。進展至《資本和利潤》部分時,在敘述了剩余價值和利潤、剩余價值和平均利潤和利潤率下降問題后,就轉至相應的理論史上,并不斷突破范圍,使該部分的篇幅越來越大,總共寫了10個筆記本,共730頁,約占整個1861-1863年手稿的一半。1862年12月28日,馬克思在給路德維希·庫格曼的信中提出以《資本論》為標題,而《政治經濟學批判》這個名稱只作為副標題單獨出版其研究成果的計劃。他說:“第二部分終于已經脫稿,只剩下謄清和付排前的最后潤色了。這部分大約有三十印張。它是第一冊的續篇,將以《資本論》為標題單獨出版,而《政治經濟學批判》這個名稱只作為副標題。其實,它只包括本來應構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內容,即《資本一般》。這樣,這里沒有包括資本的競爭和信用。這一卷的內容就是英國人稱為“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同第一部分合起來),至于余下的問題(除了國家的各種不同形式對社會的各種不同的經濟結構的關系以外),別人就容易在已經打好的基礎上去探討了”。緊接著,馬克思于1863年1月擬制了第一篇《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三篇《資本和利潤》和第三篇第二章的寫作計劃。至7月,馬克思繼續寫作的內容是關于機器的敘述、相對剩余價值、絕對剩余價值的論述、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從屬和實際上的從屬的論述、資本的生產性,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論述,以及一些學說史方面的論述等。
馬克思給庫格曼的信以及手稿中關于第一篇“資本的生產過程”和第三篇“資本和利潤”的寫作計劃和后來的《資本論》第一卷、第三卷討論問題的高度重合,證明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寫作過程中發生了重大轉向,已經過渡到按《資本論》的結構計劃寫作。此時,在1857~1859年間逐漸形成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寫作計劃中的《資本》冊已經完成了向《資本論》的寫作計劃過渡。
緊接著,馬克思于1863年8月直接開始寫作《資本論》各冊手稿。1866年2月13日馬克思致信恩格斯說:“關于這本‘可詛咒的書’,它的情況是:12月底已經完成。”1863年8月開始寫作,1865年12月底完成的《〈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主要牽涉《資本論》“理論部分(前三冊)”的內容。從1861年夏天開始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分冊(“資本一般”章)到1865年年底《資本論》理論部分三冊的手稿寫作告一段落,馬克思《資本論》四冊的手稿初步形成。
1866年馬克思為《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整理付印稿,1867年9月,《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由奧托·邁斯納出版社出版。此后馬克思在修訂出版德文第二版、校訂法文版的同時,繼續進行《資本論》第二冊、第三冊所考察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手稿的寫作,直至1883年3月14日逝世。而恩格斯在研究了馬克思的遺稿后,決定把第二冊編為第二卷,第三冊編為第三卷,理論史編為第四卷。恩格斯極其認真地編輯馬克思的遺稿,于1885、1894年分別出版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整理了馬克思《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的歷史部分,以《剩余價值學說史——政治經濟學批判遺稿》為書名于1905~1910年出版了《資本論》第四冊的遺稿。
從1844年計劃撰寫《政治和國民經濟學批判》起,一直到1859年1月,馬克思逐漸確立了自己的經濟學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寫作計劃。1859年6月正式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是馬克思漫長的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孕育誕生的頭胎長子。它的出版表明,《政治經濟學批判》不再停留在書稿中,已經成為公開出版物。不僅如此,他還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向世人宣布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巨著的六冊寫作計劃,并繼續按計劃寫作。馬克思在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分冊的過程中,由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轉向寫作《資本論》,到1865年底基本形成了第一、二、三、四冊的草稿。1867年9月正式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標志著馬克思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向寫作《資本論》的轉變取得了成功。
綜上所述,《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寫作早于《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出版早于《資本論》?!顿Y本論》孕育于《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分冊的寫作過程之中,《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分冊“資本一般”章演化發育的結果。
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研究內容包含《資本論》,《資本論》研究的只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資本一般”篇的內容
在1857年起草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導言中,馬克思就提出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五篇結構:“(1)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因此它們或多或少屬于一切社會形式……(2)形成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結構并且成為基本階級的依據的范疇。資本、雇傭勞動、土地所有制。它們的相互關系。城市和鄉村。三大社會階級。它們之間的交換。流通。信用事業(私人的)。(3)資產階級社會在國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來考察。‘非生產’階級。稅。國債。公共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國外移民。(4)生產的國際關系。國際分工。國際交換。輸出和輸入。匯率。(5)世界市場和危機。”這是馬克思在他的著述和手稿中首次提出《政治經濟學批判》這一巨著的結構。在這個五篇結構中,“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實際上就是他剛剛寫好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以及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之間的辯證關系等內容。而計劃中的考察“資本”的部分并不是很突出,只是“形成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結構并且成為基本階級的依據的范疇”之一,與雇傭勞動、土地所有制并列并一起構成第二篇的內容,和國家、生產的國際關系、世界市場和危機等其他四篇并列。
在《1857-1858年政治經濟學手稿》寫作過程中,馬克思又多次對《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在后來連續寫作的手稿中,他第一次提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結構是,第一篇“考察交換價值、貨幣、價格”,“生產的內部結構構成第二篇。[資產階級社會]在國家上的概括構成第三篇,[生產的]國際關系構成第四篇,世界市場構成末篇;在末篇中,生產以及它的每一個要素都被設定為總體,但是同時一切矛盾都展開了。于是,世界市場又構成整體的前提和承擔者。于是,危機就是普遍指示超越這個前提,并迫使采取新的歷史形態。”這里仍舊是五篇的計劃,但把“導言”計劃中的第一篇“或多或少屬于一切社會形式的”“一般的抽象的規定”調整為“考察交換價值、貨幣、價格”,這實際上進行了重要修改,因為“交換價值、貨幣、價格”只屬于商品生產社會,而不屬于一切社會形式。其余四篇沒有實質變化,但對末篇相對說得多一些,還談到了世界市場和危機迫使采取新的歷史形態。這里,資本仍和土地所有制和雇傭勞動作為構成生產的內部結構來分析。
在手稿繼續寫了幾十頁之后,馬克思又回到了政治經濟學巨著的結構問題。此時貨幣章已經寫完,他直接從資本開始寫起,“I.(1)資本的一般概念。(2)資本的特殊性:流動資本,固定資本。(資本作為生活資料,作為原料,作為勞動工具。)(3)資本作為貨幣。II.資本的量。積累。(2)用自身計量的資本。利潤。利息。資本的價值:即同作為利息和利潤的自身相區別的資本。(3)諸資本的流通。(α)資本和資本相交換。資本和收入相交換。資本和價格。(β)諸資本的競爭。(γ)諸資本的積聚。III.資本作為信用。IV.資本作為股份資本。V.資本作為貨幣市場。VI.資本作為財富的源泉。資本家。在資本之后可以考察土地所有制。然后考察雇傭勞動。以所有這三者為前提,價格運動,現在是作為在流通的內在整體性上被規定的流通。另一方面,三個階級作為在生產的三種基本形式上和流通的各種前提上來看的生產。然后是國家。(國家和資產階級社會。——賦稅或非生產階級的存在。——國債。——人口。——國家對外:殖民地。對外貿易。匯率。貨幣作為國際鑄幣。——最后,世界市場。資產階級社會越出國家的界限。危機。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形式的解體。個人勞動實際成為社會勞動以及相反的情況。)”馬克思這時寫下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這部著作的結構已經同五篇結構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一是資本及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從以往合在一起的一篇,分開為三篇;而五篇結構中,資本、地產和雇傭勞動是合在同一篇的。二是把國家作為一個綜合的問題來考察,同前面第四、第五篇相似的內容“國家對外”“世界市場”都列在國家這個問題的名下。三是五篇結構中的第一篇沒有再提,其實并不僅僅是貨幣章寫完的緣故,而是這時馬克思可能已經把“考察交換價值、貨幣、價格”的內容僅作為分析資本的緒論,而不再是獨立的篇。四是獨立設篇展開對資本的分析,且計劃得比較詳細,透露出考察資本的六個方面的細節。資本成為考察的重點,這可能因為他正在寫作資本章的緣故。五是把土地所有制和雇傭勞動放在和資本同樣的地位來考察,因為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和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三個階級的依據。
手稿僅僅過了幾頁,馬克思的思緒又回到了“資本”這部分的問題,他借用黑格爾的“一般、特殊、個別”的概念,系統地設計了資本章的結構。這時關于資本章的設計和前些頁有關設計的重要差別在于,他運用黑格爾的“一般性——特殊性——個別性”的方法,一般、特殊、個別相互嵌套著一層一層地分析資本的屬性。這再一次表明,馬克思1857~1858年寫作政治經濟學手稿時對資本的思考已經非常深入。
1858年2月22日,在《資本章》將要寫完的時候,馬克思在寫給拉薩爾的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經濟學著作的六冊計劃。他說:“全部著作分成六個分冊:(1)資本(包括一些緒論性的章節);(2)地產;(3)雇傭勞動;(4)國家;(5)國際貿易;(6)世界市場。……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批判和歷史整個說來應當是另一部著作的對象。最后,對經濟范疇或經濟關系的發展的簡短歷史概述,又應當是第三部著作。”這個計劃與以往計劃的區別在于:(1)以往的五篇改為六冊,還增加了包括更廣范圍的“以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批判和歷史為對象”和“對經濟范疇或經濟關系的發展的簡短歷史概述”的另外兩部著作。(2)以往計劃中“一般的抽象的規定”或“考察交換價值、貨幣、價格”的一篇不再同“資本”等內容并列,而僅僅成為《資本》冊的“一些緒論性的章節”。(3)“資本”成為《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中的首冊,突出了“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它必須成為起點又成為終點。”(4)以往計劃中第二篇考察的三大范疇——資本、土地所有制(地產)、雇傭勞動,成為前面三冊的主題。(5)最早分開后來綜合起來的三、四、五篇又恢復并列的地位,成為第四、五、六冊的主題。
20天后,馬克思又致信拉薩爾,解釋了如何實施六冊計劃:“第一分冊無論如何應該是一部比較完整的著作,而由于它包括整個敘述的基礎,所以未必能少于五至六個印張。這一點我在最后加工時就能看清。這一分冊包括:(1)價值,(2)貨幣,(3)資本一般(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兩者的統一,或資本和利潤、利息)……整個著作將分成六冊,不過我并不準備每一分冊都探討得同樣詳盡;相反地,在最后三冊中,我只打算作一些基本的敘述,而前三冊專門闡述基本經濟原理,有時可能不免要作詳細的解釋。”馬克思的這個補充說明意味著:第一,他先要根據正在起草的手稿出版一部比較完整的著作——第一分冊,其內容是整個經濟學著作的基礎,包括價值、貨幣和資本一般。這個第一分冊只是第一冊資本的開始。第二,六冊計劃中各冊的內容詳略不同,前三冊專門闡述基本經濟原理,篇幅詳盡,而后三冊只一些基本的敘述。資本冊屬于需要作詳細解釋的一冊。第三,他在寫作并研究的過程中概括出一個新的概念“資本一般”,以及其包括的三段式結構。“資本一般”的三段式分析結構開啟了《資本論》理論部分結構的先河。
1858年4月,馬克思致信恩格斯談了政治經濟學著作的計劃,“這一堆討厭的東西將分為六冊:1.資本;2.地產;3.雇傭勞動;4;國家;5.國際貿易;6.世界市場。一、資本又分為四篇。(a)資本一般(這是第一分冊的材料);(b)競爭或許多資本的相互作用;(c)信用,在這里,整個資本對單個的資本來說,表現為一般的因素;(d)股份資本,作為最完善的形式(導向共產主義的),及其一切矛盾。”馬克思的這封信和致拉薩爾的信相同之處在于,同樣將經濟學著作分為六冊,透露的不同信息是將《資本》冊的結構進一步具體化了?!顿Y本》冊分為資本一般、競爭、信用、股份資本四篇,將要著手寫作的是第一分冊“資本一般”。而在給恩格斯寫這封信時,馬克思經拉薩爾介紹已同敦克爾出版社簽訂了分冊出版自己的經濟學著作的合同,并且準備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基礎上開始寫作第一分冊?!顿Y本論》是從第一分冊中“資本一般”的內容發展起來的,而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結構中的資本冊的內容不僅包括了《資本論》的內容,還有對競爭、信用和股份資本的分析,可見《政治經濟學批判》內容的龐大。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序言中,馬克思公布的政治經濟學著作的六冊計劃是,“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他三項的相互聯系是一目了然的。第一冊論述資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組成:(1)商品;(2)貨幣或簡單商品流通;(3)資本一般。前兩章構成本分冊的內容。”這是對《政治經濟學批判》這部巨著結構的公開宣示,考察資本的部分只是其一冊的內容,可見它絕不是他的另一部巨著《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或“手稿”。
而在繼續寫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分冊的過程中,馬克思按分析資本一般的三段式結構逐漸形成了《資本論》的結構。在確定以《資本論》為書名出版自己的經濟學研究成果的1862年年底,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中寫下了“資本的生產過程”和“資本和利潤”兩部分的寫作提綱。“資本的生產過程”寫作提綱的邏輯思路基本上吻合于后來公開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資本和利潤”寫作提綱的邏輯思路也基本吻合于后來馬克思寫作的手稿以及由恩格斯編輯出版的《資本論》第三卷。馬克思甚至更詳細地討論了第三篇第二章的重點問題。馬克思對于第三篇第二章重點問題的思考在他后來的手稿和正式出版的《資本論》第三卷中都得到了落實和進一步的充實完善。雖然這里沒有第二篇的提綱,但可以斷定,此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分冊“資本一般”的寫作過程中,已經基本形成了《資本論》理論部分三卷的邏輯框架。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資本”冊和《資本論》天然的聯系在于,《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第一篇“資本一般”內容的必然發展、全面展開和提升完善?!?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按照《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一般”章的計劃開始寫作,逐漸地形成《資本論》的結構,逐步地過渡到按《資本論》的結構計劃寫作。此時,1857-1858年逐漸形成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計劃的《資本》冊已經完成了向《資本論》的寫作計劃過渡。1866年馬克思為出版《資本論》第一卷整理手稿時,最終形成《資本論》三卷四冊的結構。他在致路德維希·庫格曼的信中明確指出:“全部著作分為以下幾部分:第一冊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冊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第四冊理論史。第一卷包括頭兩冊。我想把第三冊編作第二卷,第四冊編作第三卷。”《資本論》一、二、三卷理論部分的內容正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資本一般”的三部分內容的系統展開和完善。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開始的五篇計劃中,資本和地產、雇傭勞動就是研究的重點,在后來修訂的五篇計劃中,資本不僅獨立成篇而且擬訂了更為詳細的提綱,成為重點中的重點。在最終確定的六冊計劃中,資本成為單獨的一冊,作為全部六冊書的第一冊,成為全書理論建構的核心。而《資本》冊中“資本一般”的展開正是《資本論》所考察的內容,所以,《政治經濟學批判》在研究內容上包括了《資本論》,《資本論》僅僅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計劃中《資本》冊中第一篇“資本一般”內容的擴展和完善。
三、《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續篇是《資本論》,《資本論》的“續篇”或“可能的續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計劃中除“資本一般”篇外的其余內容
在馬克思的計劃中,《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原本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這一巨著的緒論部分,包含在六冊結構中《資本》冊之中。馬克思曾與出版商簽訂了分冊出版《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合同,但《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唯一公開出版的部分。隨后馬克思雖然開始寫作第二分冊,但由于寫作計劃的變動調整,最終手稿未能成書,后續其他各冊也未繼續寫作。在馬克思決定以《資本論》為書名、政治經濟學批判為副標題出版其研究成果之后,其內容又被納入《資本論》的體系中。而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計劃中最早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則被改寫為《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的內容,又成為《資本論》的緒論章節。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馬克思開宗明義地指出:“我把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給讀者。這部著作是我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資本論》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續篇深入地考察了“資本一般”,通過對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和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的系統而深入的分析,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必然被新的社會形態所代替的客觀規律。
《資本論》從《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資本一般”篇演變發展而來,深化了“資本”冊關于“資本一般”的分析。但是,“資本一般”只是馬克思龐大的寫作計劃的很小的一部分,《資本論》對資本一般的深入分析沒有完成《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的競爭、信用和股份資本的考察,僅在分析資本一般的過程中附帶分析了土地所有制和雇傭勞動,沒有系統地考察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內容,因而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多次提到《資本論》的“可能的續篇”。他自己并未放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計劃,因為他在《資本論》中還多次提到《資本論》的“續篇”和“可能的續篇”,他在1862年曾寫信告訴庫格曼,《資本論》只包括《資本一般》的內容,沒有包括資本的競爭和信用,以后他“打算或者用德文寫續篇,即結束資本、競爭和信用的闡述”。這說明馬克思在決定以《資本論》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時,沒有放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計劃,還要寫考察競爭、信用和股份資本的“續篇”。在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中,馬克思還談到《政治經濟學批判》其他篇章的問題。他說:“說明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怎樣表現為資本的外部運動,怎樣作為競爭的強制規律發生作用,從而怎樣成為單個資本家意識中的動機,不是本書范圍以內的事。”是哪本書的事呢?顯然屬于他曾經計劃的《資本》冊“競爭”篇范圍的事。在《資本論》第三卷中他還說:“對壟斷價格的考察屬于競爭學說的范圍,在那里,將研究市場價格的現實運動。”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曾經指出,“這一章(指第22章——筆者注)研究的對象,和所有要在以后說明的信用現象一樣,不能在這里詳細研究。”在《資本論》第三卷第六篇開頭馬克思就聲明,“對土地所有權的各種歷史形式的分析,不屬于本書的范圍。我們只是在資本所產生的剩余價值一部分歸土地所有者所有的范圍內,研究土地所有權的問題。”而“土地所有權的獨立研究”正是六冊計劃第二冊研究的主題。在馬克思親自校訂的《資本論》第一卷法文版中,他在分析工資的形式時說,“在本書中不可能論述所有這些形式,這是專門研究雇傭勞動的論著的任務,不是本書的任務。不過,這里要詳細地說明一下兩種基本形式。”雖然《資本論》討論了工資的兩種基本形式,但包含著分析工資的各種特殊形式等內容的六冊計劃第三冊是專門研究雇傭勞動學說的。“從國家干預產生的經濟界限等等,看來不包含在一般關系本身中”,而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產生的種種新的經濟關系正是六冊計劃第四冊的任務。《資本論》第二卷在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時,明確地把對外貿易的影響完全撇開,第三卷雖然有一小節討論對外貿易,但馬克思明確說,對外貿易的極高利潤率對一般利潤率的影響,“本來不屬于我們研究的范圍”,而這些正是六冊計劃第五冊研究的內容。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則說得更明確,“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和生活環境。但資本主義生產的這些比較具體的形式,只有在理解了資本的一般性質以后,才能得到全面的說明;不過這樣的說明不在本書計劃之內,而屬于本書一個可能的續篇的內容。”以上引文論述表明,馬克思在《資本論》許多地方明確地或隱含地講到《資本論》的“續篇”或“可能的續篇”,便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寫作計劃中提到的、《資本論》未系統考察的資本的競爭、信用、股份資本等三篇的內容和《地產》《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等其他五冊?!顿Y本論》可能的續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寫作計劃中除“資本一般”外的部分。
《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續篇是《資本論》,《資本論》的“續篇”和“可能的續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計劃《資本》冊的競爭、信用、股份資本等各篇和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等其他五冊的內容,這證明了《資本論》雖然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續篇,但未代替《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計劃和“資本一般”篇外的其他內容?!顿Y本論》不僅本身沒有寫完,而且也未完成《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的任務,更未完成《政治經濟學批判》考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艱巨任務。
四、《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在考察對象、邏輯行程、敘述風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
《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的區別首先表現為考察對象的不同。《政治經濟學批判》所要解決的問題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就是“對經濟學范疇的批判,或者,也可以說是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體系的批判。這同時也是對上述體系的敘述和在敘述過程中對它進行的批判。”其核心是批判,是在敘述過程中的批判?!墩谓洕鷮W批判》的考察對象是非常宏大的。不論是五篇計劃,還是最終確定的六冊計劃,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考察對象均包括了資產階級經濟制度的一切重要的方面。具體包括:(1)或多或少屬于一切社會形式的“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如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這是在最抽象的層次上研究資本主義經濟。(2)屬于商品生產這種歷史上一定的生產方式的范疇——“交換價值、價值和價格”。這是在商品生產這個層面上研究資本主義經濟。(3)資本。這是形成資產階級社會和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最重要的范疇,是資本家階級存在的經濟基礎。(4)土地所有制。這是形成資產階級社會和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重要范疇,是大地主階級存在的經濟基礎。(5)雇傭勞動。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重要的范疇,是工人階級存在的依據和經濟基礎。以上三個方面是從特殊性層面上考察資本主義經濟。(6)國家。這是考察作為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上層建筑——國家和資產階級社會。(7)對外貿易。這是考察一個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8)世界市場。這是從總體上考察各國國內市場的總和。(9)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形式的解體,這是在經濟的社會形態的層面上考察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必然后果。等等?!墩谓洕鷮W批判》六冊計劃中即使和《資本論》分析對象基本接近的《資本》冊,內容也比《資本論》的內容更寬廣,包括“資本一般”、資本的競爭、信用、股份資本等。“資本一般”的內容包括了“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資本和利潤”,與《資本論》的內容大致相當。馬克思本人也說,將以《資本論》為標題單獨出版的著作,“其實,它只包括本來應構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內容,即《資本一般》。這樣,這里沒有包括資本的競爭和信用。”《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具體包括分析“資本的生產過程”的第一卷、分析“資本的流通過程”的第二卷和分析“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第三卷?!顿Y本論》所分析的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的關于“資本一般”的內容,連許多資本的競爭、信用和股份資本的內容都沒有得到系統論述?!墩谓洕鷮W批判》的考察對象比《資本論》宏大寬廣,《資本論》考察的內容只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中“資本”冊的一部分,《資本論》的考察內容包含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考察對象之中?!顿Y本論》的副標題《政治經濟學批判》也表明《資本論》屬于《政治經濟學批判》龐大的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具有不同的邏輯行程。《資本論》的敘述邏輯是把研究結論通過范疇和范疇的體系把客觀事物再現出來,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抽象到具體,從本質到現象。但《資本論》的邏輯行程還僅限于一國范圍內的資本運動?!顿Y本論》從資產階級社會財富的元素形式——商品開始,沿著商品→價值→貨幣→資本→剩余價值→資本積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的邏輯主線,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被新的更高的社會制度代替的客觀規律。正是從最簡單、最抽象的、最本質的潛在的東西入手,使最抽象的逐步地變成復雜的、具體的、現象的東西,使潛在的規定性在敘述過程中逐步地顯現出來,豐滿起來??疾熨Y本的生產過程的結論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敲響,剝奪者就要被剝奪;考察資本的流通過程的結論是資本主義再生產難以實現平衡,必然導致經濟危機;考察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結論是敲響資本主義私有制喪鐘的是無產階級?!顿Y本論》理論部分三卷僅僅敘述了研究資本的成果,同時也在必要聯系的范圍內敘述了土地所有制和雇傭勞動的研究成果,而對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的研究結論并沒有進行系統敘述。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邏輯行程則比《資本論》更遠,邏輯鏈條更長?!秶摇穬缘姆治鼋Y論可能會呼應第一卷的結論,提出無產階級要消滅私有制首先要推翻資產階級國家的政治統治,奪取國家政權,運用政權的力量剝奪剝奪者,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外貿易》冊的分析結論可能會呼應第二卷的結論,提出對外貿易出現后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的新情況,分析存在對外貿易情況下社會再生產平衡公式的新特點,證明經濟危機隨著對外貿易由一國擴展到他國?!妒澜缡袌觥穬詫魬谌淼慕Y論,分析世界范圍內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的加深和無產階級革命的關系。當世界市場的經濟危機日益加深,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將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奪取政權,剝奪剝奪者,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是一國資本運行的豐富的具體現象,是《資本論》邏輯行程的終點,但這一邏輯行程并沒有結束資本的運動過程。一國資本的運動經國家這個樞紐和一國的對外貿易活動形成世界市場。世界市場才是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最豐富最具體的現象,而這正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結構邏輯行程的終點。邏輯行程的不同實際上是資本現實運動不同發展階段的理論反映,也是理論敘述過程演進的不同階段。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不同于《資本論》的邏輯行程中,馬克思必然會通過范疇和范疇的轉化運動敘述他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重要結論。
《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在敘述風格上的差別在于是以批判為主還是以建構為主。馬克思1857年計劃撰寫的經濟學巨著是《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正式出版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1867年正式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的副標題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這說明《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都是要通過批判揚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來建構勞動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但《政治經濟學批判》比《資本論》更關注對以往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揚棄,由此產生了兩部著作在結構和敘述風格上的區別?!墩谓洕鷮W批判》是通過對以往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來建構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它要清理政治經濟學大廈的地基,所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書名就規定了它是在批判揚棄中建構,批判是它的重要任務,其理論敘述必然要伴隨著相關的學說史的清理。在公開出版的第一分冊中,第一章“商品”的理論部分闡述結束后,有一節“A.關于商品分析的歷史”;第二章“貨幣或簡單流通”在“價值尺度”的理論闡述結束后,有“B.關于貨幣計量單位的學說”;在貨幣或簡單流通一章的理論部分闡述結束后,有一節“C.關于流通手段和貨幣的學說”。而《資本論》的敘述風格則不同?!顿Y本論》論述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核心范疇——資本,其重點在“論”。它是通過資本這個核心概念的運動所反映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來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建構起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大廈。而這個新的理論建構重在運用創新的經濟范疇或術語來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動,通過范疇的運動和范疇之間的必然聯系來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因而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的批判和揚棄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顿Y本論》是范疇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簡單發展到復雜的運動來反映現實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建構新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主要任務,是主論,而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則是次要任務,是兼論?!顿Y本論》是以敘述為主,批判為輔,是在建構理論體系的敘述過程中兼帶批判。馬克思把《資本論》的副標題確定為“政治經濟學批判”,表明考察資本離不開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需要批判地利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的相關理論成果來建構勞動的政治經濟學的大廈。《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是馬克思自己公開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緒論性章節,《資本論》第一卷是馬克思自己公開出版的《資本論》三卷四冊的首冊,比較二者的敘述風格就可以看出這兩大經濟學巨著敘述風格的差異。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每個理論敘述結束后的學說史部分,承擔著“批判”的功能。而在《資本論》第一卷相同內容的第一篇,承擔著“批判”功能的相應的學說史部分則完全刪除了。不僅如此,在第一卷其他六篇中也沒有像《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那樣的承擔著“批判”功能的學說史部分。至于《資本論》第二、三卷,由于是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遺稿編輯出版的,其敘述基本上反映了手稿的原貌,因而有些部分在理論闡述之后還有一些學說史的內容,在草稿性質更濃的第三卷,則學說史的份量更重些。如果是馬克思自己最終定稿,則學說史的部分極有可能會在理論部分刪除而并入到第四卷去。
《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的完成程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政治經濟學批判》只公開出版了第一分冊,接下來的寫作過程是馬克思自己主動轉向,沒有來得及按原計劃寫作和出版。但馬克思留下了1857年7月至1858年8月期間寫作的七本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和1861~1863年6月寫作的24本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龐大寫作計劃,除包含在“資本”冊中一些緒論性章節如商品和貨幣這兩章外,其他部分都沒有最終完成。《政治經濟學批判》未完成的各個部分具有不同的進展。有些已經有了初步的手稿,如《資本》冊的“資本一般”部分在1857-1858手稿中就有較為深入的分析,在1861-1863年手稿中已經基本成型。這部分手稿及形成的關于“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和利潤”的寫作提綱后來為《資本論》手稿的寫作奠定了基礎。有些部分融合在對“資本一般”的分析之中,如對雇傭勞動、工資和土地所有制的分析在1857-1858年手稿中就穿插在對“資本一般”的分析之中,盡管這些分析還不夠系統。有些雖然在兩部手稿中有零星論述,但遠未成熟,如關于資本的競爭、信用、股份資本的論述。有些還停留在計劃階段,沒有留下系統論述的手稿。如關于土地所有制冊的內容,雖然對地租有較為系統的論述,但還遠未成為體系。關于雇傭勞動冊的內容,雖然作為資本的對立面有了深入的分析,但怎樣和“資本”冊的內容切分,形成系統的雇傭勞動學說,還有待于努力。至于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三冊,雖然馬克思認為比較簡單,他人可以在打好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但畢竟馬克思在手稿中幾乎沒有著墨。國家在資本主義經濟運行中處于什么地位、發揮什么作用?國家如何通過賦稅、國債等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一國的對外貿易給社會總資本運動的平衡帶來什么影響?對剩余價值的實現和分配帶來什么影響?世界市場對資本主義經濟運動和剩余價值和生產、實現和分配帶來什么新的情況?世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什么關系?世界經濟危機是如何在國家間傳導并發展為世界市場經濟危機的?世界經濟危機和無產階級革命是什么關系?無產階級如何聯合起來在世界主要國家敲響資本主義的喪鐘?等等。這些問題雖然在馬克思的腦海中已經有了框架,有了預案,但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兩部手稿中還沒有相應的系統的敘述。《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一部巨著的完成程度相當低。它作為一個設想的開放的理論體系給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留下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和宏大的發展前景。
《資本論》這一經濟學巨著馬克思同樣沒有寫完,但他留下了二、三、四冊篇幅龐大的手稿。盡管《資本論》二、三、四冊的成熟程度不同,但可以說在主體上已經基本完成。對馬克思來說,《資本論》第一卷作為一部獨立的著作已經全部完成并產生重大影響。他在世時不僅出版了德文第一版,而且對第一版進行了系統的修訂,出版了德文第二版。馬克思還對法文版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校訂,將德文第二版的七篇25章調整為法文版的八篇33章,對名詞術語、修辭表述、注釋和統計材料進行了增補和修改,使法文版具有獨立的科學價值。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意見修訂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第四版,尤其是德文第四版將正文和注釋確定下來,成為全世界通行的原文本。恩格斯還主持了第一卷英文版的翻譯出版,使《資本論》第一卷在英語世界得到廣泛的傳播。從再版次數、外文譯本等方面看,《資本論》第一卷是一部爐火純青、豐滿成熟的相對獨立的著作。雖然《資本論》第二冊馬克思生前沒有出版,但馬克思留下了兩份完整的較為成熟的手稿和其他一些片斷稿,也已經基本完成。第二冊的手稿經過恩格斯的編輯于1885年公開出版,并于1893年再版。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三冊手稿很不完全,沒有劃分篇、章、節,有的內容寫得多,有的內容寫得少,有的內容沒有撰寫,最后寫到階級的地方中斷了。手稿經過恩格斯的整理編輯、補寫勾連,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第三卷,但第三卷正文結束的地方,是“手稿到此中斷”。在馬克思那里沒有完成的《資本論》第二、第三冊遺稿經過恩格斯的編輯加工以《資本論》第二、第三卷正式出版,第二、第三卷可以看成馬克思恩格斯兩人共同的著作。但即使這樣,第三卷也是沒有完成的。原計劃《資本論》最后一卷或最后一冊是理論史,馬克思生前也沒有出版,他僅留下的1861-1863年政治經濟學手稿中的“剩余價值理論”部分,恩格斯曾計劃將這部分手稿出版為《資本論》第四卷,并指導考茨基開展了初步的工作。但恩格斯生前也未能正式出版。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經過編輯整理以《剩余價值學說史——政治經濟學批判遺稿》于1905~1910年出版,成為和《資本論》三卷平行的一部著作。從《資本論》各卷的完成情況來看,《資本論》雖然沒有最終完成,但從總體上看可以說基本完成。
五、《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是任務不同的兩部巨著
以上的分析表明,《政治經濟學批判》不是《資本論》的“準備著作”,也不是《資本論》的“手稿”,而是馬克思計劃寫作而沒有最終完成的、比《資本論》內容更加全面的一部政治經濟學巨著?!墩谓洕鷮W批判》考察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一切重要方面,這體現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1861-1863年手稿中。《資本論》考察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最重要最核心的一個方面,這體現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及其手稿中。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任務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一切重要的方面,那么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以及他遺留下來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在這些重要的方面取得什么進展呢?概括起來,《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和政治經濟學批判遺稿的主要貢獻有:第一,明確提出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生產——社會個人的生產”,具體到資本主義社會就是“現代資產階級生產”,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或多或少屬于一切社會形式”的“生產一般”;第二,確立了指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總的結果”——唯物史觀,敘述了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并有機地融入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分析,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性,闡述了建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第三,明確了考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順序,確定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結構,并說明資本、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等六冊的邏輯關系、詳略安排和主要內容;第四,詳細考察了“交換價值、價值和價格”,在勞動二重性學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相當完備和詳盡地闡述了貨幣和貨幣流通理論;第五,從理論上科學地闡明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和機制,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說明了剩余價值的創造,指明資本家階級對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占有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制定了分析“資本一般”的三段式結構——“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資本和利潤”;第六,既肯定了資本在發展社會生產、推動科學進步、提升消費水平、傳播文明因素、促進人的發展等方面“偉大的文明作用”,深刻揭示了資本存在著自身無法克服的尖銳矛盾和歷史局限性,說明資本的發展本身將“驅使人們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第七,高度關注機器體系和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詳細分析了資本主義范圍內提高勞動生產力的三種主要形式:協作、分工和機器或科學的力量的應用,提出不再倚賴于人工的自動化生產的思想;第八,系統地分析批判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在批判中進行新的理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論成果,撰寫了龐雜的剩余價值理論學說史;第九,歷史地考察了資本主義以前的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發展,敘述了從原始公社所有制直到資本主義占有方式產生的發展過程,制定了較為成熟的社會形態學說,從人的發展和社會形式之間關系的角度提出人類社會發展三大社會形式的理論,即“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第十,系統敘述了取代資本主義的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征,指出以機器為基礎的生產引起的歷史性變化是未來社會的物質前提,未來社會的勞動表現為活動本身的充分發展,在質和量上將發生重要的變化,時間節約成為首要的經濟規律,社會財富是“自由時間”,所有人成為具有豐富個性的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由于《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和《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的貢獻以及手稿的特點,因而《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手稿不僅不是《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或手稿,而且是比《資本論》考察內容更為寬廣、規律揭示更為深刻的一部獨立的著作。
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草稿,共同的特點是,在概略的思路下秉筆直書,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思想的進行,并無明確的歸結點,說明常常為牽涉的不過與另外一些部分有聯系的問題所打斷。因此,在這兩部手稿中,在多處透露了六冊結構的許多信息?!墩谓洕鷮W批判》的1857-1858年、1861-1863年手稿,對《資本論》分析的“資本一般”的內容之外,有許多對“資本”冊其余各篇和其余五冊的提示。如,在1857-1858年手稿《資本》章第二篇“資本的流通過程”中,馬克思在分析總剩余價值在各個個別生產部門的資本間分配時,明確指出:“這個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屬于競爭篇的范圍。”在1861-1863年手稿中,在研究由于生產力提高影響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那部分價值,從而影響利潤率時,馬克思提示:“這個結果應該在論競爭的那一部分加以考察。”又如,1857-1858年手稿在分析資本流通中的差別問題時,馬克思說:“信用能使資本流通中的差別拉平,這還不屬于這里研究的范圍。”1861-1863年手稿在論述貨幣經營資本的利潤來源時,馬克思沒有深入分析,他認為“對此的詳細論述只能放在關于作為信用的資本那一節中進行,因為這不是我們在這里的研究任務。”可見不管是1857-1858年手稿,還是1861-1863年手稿,除了“資本一般”外還要寫作的有,資本的競爭、信用、股份資本等其他三篇,馬克思的寫作是按設計開展的。對于土地所有制、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等另外五冊,1857-1858年和1861-1863年手稿也經常提到。1857-1858年手稿在分析古代的土地所有制時,馬克思說:“至于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在現代小塊土地所有制中再現的問題,這本身屬于政治經濟學的范圍,我們將在關于土地所有制的一篇中加以論述。”在1861-1863年手稿中,馬克思在說明研究地租的方法時說:“因為這里只是把地租的一般規律作為我的價值理論和費用價格理論的例證來發揮,只有到我專門考察土地所有權時我才詳細論述地租,所以我撇開了一切使問題復雜化的情況……”1857-1858年手稿在提到雇傭勞動對資本的從屬關系時,馬克思說:“這個問題在以后研究雇傭勞動時要作進一步的說明。”在討論雇傭勞動和工資的抽象規定時,馬克思說:“這些不屬于這里的考察范圍”,至于支付經濟上公平的工資的矛盾,“在現實中如何展開,則屬于工資學說。”在1861-1863年手稿中,馬克思又講到這個問題,他說:“關于工人需求水平的變動問題,以及關于勞動能力的市場價格圍繞這個水平上下漲落的問題都屬于工資學說,不屬于這里研究一般資本關系的范圍。……一切不是同這個水平的一定的量而是同它的變量有關的問題,屬于對雇傭勞動的專門研究,而不涉及雇傭勞動與資本的一般關系。”在1861-1863年手稿談到資本和利潤時,馬克思寫道:“還應當考察一個問題:為什么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從而隨著固定資本規模的擴大和發展,瘋狂追求延長正常工作日達到了如此程度,以致到處都必須由政府出來直接干預。不過,關于這一點以后再談。”1857-1858年、1861-1863年手稿中關于“資本一般”內容之外的這些提示證明,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計劃不僅在宏觀上予以安排,而且在微觀上也已有了較為系統的考慮。
《資本論》雖然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寫作過程中孕育并成長,但其研究對象和創新的理論不同于《政治經濟學批判》,其研究對象和創新的理論決定了它是一部不同于《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獨立的著作。第一,明確提出《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其最終目的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梢?,《資本論》的研究對象不同于《政治經濟學批判》,它考察的是資本,只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的內容,而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一切重要問題。第二,確定《資本論》的結構是三卷四冊,第一卷考察“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卷將探討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二冊)和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第三冊),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冊)將探討理論史。”《資本論》三卷四冊的計劃不同于《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計劃,僅僅是研究“資本一般”的結構。第三,明確《資本論》的方法是和黑格爾的辯證方法截然相反的、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唯物辯證法。建立《資本論》理論體系時使用的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第四,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手稿已經基本創立的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系統地闡述了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證明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是一種特殊歷史階段的社會生產關系,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深入研究了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的問題,揭示了資本積累的本質、一般規律和歷史趨勢,宣告資本主義私有制必將滅亡。第五,全面考察了資本循環、資本周轉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把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第一部類)和消費資料的生產(第二部類),分析了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關系和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無政府狀態的不可避免性,創立了科學的社會再生產理論。第六,闡明了剩余價值到利潤、剩余價值率到利潤率、利潤到平均利潤、價值到生產價格、商品資本向商品經營資本、貨幣資本向貨幣經營資本、貨幣資本到生息資本等一系列轉化,分析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地租,揭示了利潤率下降的規律及其內在矛盾,闡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各種收入及其來源,分析了剩余價值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全部剩余價值在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信貸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的分配,指出利潤、地租、工資等各種收入都來源于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剩余價值,工人不僅受直接雇傭他的資本家的剝削,而且受整個資本家階級的剝削,工人要擺脫被剝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必須推翻整個資本主義制度。與利潤、地租和工資三種收入相適應,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土地所有者階級三個社會階級,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和土地所有者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使無產階級敲響私有制的喪鐘,將促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瓦解。經過馬克思、恩格斯的接力奮斗,《資本論》基本上完成了分析“資本一般”的任務,而且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還提出了要撰寫“續篇”或“可能的續篇”,繼續完成《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六冊計劃?!顿Y本論》的創作和形成不僅未取代《政治經濟學批判》,反而從一個側面證明《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部政治經濟學巨著。
《政治經濟學批判》沒有完成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一切重要方面的分析,《資本論》沒有完成對“資本一般”以及《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冊的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是一個未完成的開放的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從《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正式出版至今,已經有160多年的歷史,從《資本論》第一卷出版至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后繼的馬克思主義者未能沿著馬克思的邏輯圓滿地完成其構想的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理論體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理清《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各自的理論邏輯,完成馬克思、恩格斯未竟的事業,并結合當代資本主義新的變化研究發展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工作者的偉大使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