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4日-2月5日,歷時32天,一位湖南農民家庭出身的34歲青年,早已經歷了中國革命的風風雨雨,每當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會遇到各種問題,黨內的人總是喜歡爭吵、坐而論道,但是毛主席從不相信道聽途說,他一定要實地考察一番才做出最后的結論。
當時,黨內外關于農民革命斗爭的問題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基本上都是對農民革命斗爭的責難,也就是“糟得很”。毛主席便起身回到熟悉的湖南,開始了實地考察,寫出來“為民立極”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毛主席實地考察了:
1月4日,他從長沙啟程到湖南農村考察農民運動。
1月4日至9日,他先后在湘潭縣的縣城、銀田、韶山一帶考察。
1月9日—14日,到湘鄉縣考察。
1月15日—23日,到衡山縣考察。
1月27日—2月3日,到醴陵縣考察。
2月4日,回到長沙,在長沙縣郊區考察。
2月5日,歷時三十二天的湖南五縣考察結束。
2月12日,由長沙回到武昌。
2月16日,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情況寫報告給中共中央。報告指出:“在各縣鄉下所見所聞與在漢口在長沙所見所聞幾乎全不同,始發見從前我們對農運政策上處置上幾個頗大的錯誤點。”黨對農運的政策,應注意以“農運好得很”的事實,糾正政府、國民黨、社會各界一致的“農運糟得很”的議論。
實際調查工作十分重要,這是獲取一手資料得重要途徑,為了使調查得材料足夠豐富,調查具有代表性,選擇得地方要典型、范圍要廣,要深入調查事件本身中,號還要會組織調查會,調查會要請各方面專業得人士,一線工作者,且要仔細聽取、認真記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完整準準確的一手資料。有了調查所得材料,就需要對材料進行邏輯得加工,也就是理論化地提煉。才能得出比較科學準確得結論。
毛主席通過調查湖南農民運動得出結論,證明了農民運動本質上是革命的,也是共產黨所應當并且能夠依靠的同盟力量。也就是“好得很”!
“農民問題的嚴重性”。毛主席在這一部分系統地交待了調查研究得詳細情況,關于農民運動的道理,不同人對于當時農民運動的看法。再沒調查前,毛主席自己也拿不定,吃不準。調查后,他發現,“許多農民的運動的道理 ,和在漢口、長沙從紳士階級那里聽到得的道理,完全相反。”因此,毛主席迅速得出結論:“所有各種反對農民運動的議論,都必須迅速矯正。”我們做出的,必須迅速變更。因為,在調查中發現,農民運動的興起,這不是某個人某個組織的刻意組織,而是各地農民客觀地組織起來了。也就是農民運動的大潮這件事本身已經來臨,勢不可擋用毛主席的話來說,就是:
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
而面對這么強大的力量,我們無法對此視而不見,裝作與自己無關而不去考慮它,而是必須要做出選擇,不管主動還是被動。
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每個中國人對于這三項都有選擇的自由,不過時局將強迫你迅速地選擇罷了。
一句話,時局逼得我們不得不做出抉擇和判斷。
“組織起來”在這部分,毛主席主要寫了農民運動的組織情況——農民運動也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也是經歷了組織期-公開活動期-革命時期。隨著農會組織的發展,農會成員和組織起來的農民上千萬。
農民既已有了廣大的組織,便開始行動起來,于是在四個月造成了一個空前的農村大革命。
從這里毛主席證實了,農村的農民運動不是無組織的群氓運動,而是有組織的有紀律的革命力量。
也就駁斥了:外國人說我們中國人是一盤散沙,不團結。別國群而不散,我國散而不群;別國強,我國弱;別國富,我國貧;別國工業發達,有飛機大炮,我國仍是大刀長矛多。
因此也就有了組織起來的目標:要想國家強盛,人民不受壓迫和剝削,就要起來干革命,團結起來,打倒列強,驅除軍閥。
“打倒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這一部分毛主席交代了農民攻擊的主要目標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旁及各種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貪官污吏,鄉村的惡劣習慣。這充分說明,農民運動并不是黨內外有些人說的就是烏合之眾,就是要”造反“,就是打砸搶燒,而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攻擊。而這種攻擊——簡直是疾風驟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
從一開始地主反對農會,到農會勢力擴大,從地主威風凜凜,到地主微風掃地。從地主權力最大到地主權力被打倒,農會成了“唯一的權力機關”,真正辦到“一切權力歸農會”,以至于后來土豪劣紳也四處逃竄,還有的要出錢加入農會。至此,可以看出,農會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其地位已然發生了翻覆的變化:
總之,四個月前被一般人看不起的所謂“農民會”,現在卻變成頂榮耀的東西。從前拜倒在紳士權力下面的人,現在卻拜倒在農民權力之下。無論什么人,都承認去年十月以前和十月以后是兩個世界。
這里的調查結論十分重要,可以說它形成了毛主席革命思想的重要源泉,更是位中國革命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源頭。從這里的“一切權力歸農會”再到后來的“一切權力歸人民”。
這一過程是對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和政治生態的徹底改造,我們看看農民運動當時遭受的責難就知道毛主席后來實踐的“一切權力歸人民”“人民萬歲”的實踐會遭受到多么大的阻力和責難,甚至流產、被復辟、被修正。
毛主席寫農民運動“組織起來”和“打倒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都是對當時湖南農民運動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陳述。面對這些事實,我們總不能信口雌黃吧。在事實面前再來看看不同群體和黨內外人士對于當時農民運動的不同看法吧。
“糟得很”和“好得很”這一段,主要描寫的是不同人群(主要是農民和士紳階層)對于農會的看法(主觀的評價)。農民和其他革命派覺得這是“好得很”,而地主和士紳階層覺得農會“糟得很”。
上面已經介紹了現狀以及不同人的看法,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看待農會,或者說農民運動的發展情況呢?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看法:
又有一般人說:“農會雖要辦,但是現在農會的舉動未免太過分了。”這是中派的議論。
關于“所謂“過分”的問題”,主要就是對上面這種中派的議論進行駁斥??偨Y來說,就是兩點:
1. 過分與否。“凡是反抗最力、亂子鬧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為惡最甚得地方。農民的眼睛,全然是沒錯的。”
2.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總之,所謂“過分“問題。在鄉村中由大的革命熱潮鼓動出來的力量所造成的。這些舉動,在農民運動第二時期(革命時期)是非常之需要的。在第二時期內,必須建立農民的絕對權力。必須不準人惡意地批評農會。必須把一切紳權都打倒,把紳士打在地下,甚至用腳踏上。所有一切所謂“過分”的舉動,在第二時期都有革命的意義。質言之,每個農村都必須造成一個短時期的恐怖現象,非如此決不能鎮壓農村反革命派的活動,決不能打 倒 紳 權。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這一派的議論,表面上和前一派不同,但其實質則和前一派同站在一個觀點上,依然是擁護特權階級利益的地主理論。這種理論,阻礙農民運動的興起,其結果破壞了革命,我們不能不堅決地反對。
“所謂“痞子運動””“革命先鋒”的部分,前者用來反駁國民黨右派的某些言論。后者部分毛主席用來階級分析的方法,對農民的全體又做了進一步的細分,即富農、中農、貧農三種。“三種狀況不同,對于革命的觀感也各別。”富農的態度始終是消極的,中農態度游移不定,觀望的居多,而一向苦戰奮斗的主要力量就是貧農。所以,毛主席進一步得出結論:
“農民問題只是一個貧農問題,而貧農問題有兩個,即資本問題與土地問題,這兩個都已經不是宣傳的問題而是要立即實行的問題了。”“貧農的革命情緒依然非常之高,依現在形勢,他們簡直很迫切的要進到別一個革命了。”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長久抑制得下的。“現在是群眾向左,我們黨在許多地方都是表示不與群眾的革命情緒相稱”,這是一件非常可注意的事。報“婦女尤是一個偉大的力量,不可不加注意”。(《毛澤東年譜》上卷p332)
因此毛主席在這里的“革命先鋒”就是這個貧農領導,是非常之需要的。沒有貧農,便沒有革命。若否認他們,便是否認革命。若打擊他們,便是打擊革命。他們的革命大方向始終沒有錯。他們損傷了土豪劣紳的體面。他們打翻了大小土豪劣紳在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腳。他們在革命期內的許多所謂“過分”舉動,實在正是革命的需要。
在一一駁斥完之后,毛主席系統整理了農會組織下農民運動干的“十四件大事”,進一步駁斥有些人的錯誤觀點,給農會和農民運動正名,說明了農民運動的革命性與合法性,駁斥了人們的那些懷疑與誹謗。這十四件事主要包括:
第一件 將農民組織在農會里
第二件 政治上打擊地主
第三件 經濟上打擊地主
第四件 推翻土豪劣紳的封建統治——打倒都團
第五件 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
第六件 推翻縣官老爺衙門差役的政權
第七件 推翻祠堂族長的族權和城隍土地菩薩的神權以至丈夫的男權
第八件 普及政治宣傳
第九件 農民諸禁
第十件 清 匪
第十一件 廢苛捐
第十二件 文化運動
第十三件 合作社運動
第十四件 修道路,修塘壩
正所謂“不破不立”,只有極大的“破”,才有極大的“立”。
毛主席在科學完整的論述中明確告訴我們:
第一,明確指出革命黨人要極端重視農民斗爭,要支持農民的革命舉動,特別提出貧農大群眾是革命的先鋒、中堅和元勛,肯定湖南農民所做的十四件大事都是革命的行動和完成民主革命的措施。
第二,報告說:“農民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旁及各種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貪官污吏,鄉村的惡劣習慣。這個攻擊的形勢,簡直是急風暴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其結果,把幾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權,打得個落花流水。”“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這是好得很。”
第三,“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現在有了這個變動,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第四,報告說:“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在革命時期農民的一些所謂“過分”舉動,正是革命的需要。“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地主政權,是一切權力的基干。地主政權既被打翻,族權、神權、夫權便一概跟著動搖起來。”
第五,報告指出要“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同時對農村革命后的建設也提出一些積極的主張。包括政治建設、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教育、鄉村建設等等。
農民的力量,來自農民的組織、農民的武裝、農民的權力,來自針對農民的政治動員、文化教育。農民的力量,主要體現在推翻農村社會的封建統治,建構新的社會基礎、社會秩序。
這一調查研究,不僅開啟了毛主席的思想大轉變,也開啟了中國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支撐。
由此我們一定要明白,對于一件事、一個觀點,不要道聽途說,而要調查研究。
對于一件事、一個人、一個觀點,不同的階級立場決定了不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態度。切記切記。
階級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方法和觀點,是在階級社會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理性原則,只要某個社會還有階級存在,那么,必然對于同一個事物,就會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1926年6月,毛主席為第六屆農講所學生講授農村教育問題時指出:
“農村教育是現在社會很大的問題”
“農民是農業的根本,也就是中國的根本!”
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全國人民的頭腦,堅持在一切工作中用毛澤東思想掛帥,是我黨政治思想工作最根本的任務。廣大工農兵群眾、廣大革命干部和廣大知識分子,都必須把毛澤東思想真正學到手,做到人人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學習毛主席著作,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為了把毛澤東思想真正學到手,要反復學習毛主席的許多基本觀點,有些警句最好要背熟,反復學習,反復運用。在報紙上,要經常結合實際,刊登毛主席的語錄,供大家學習和運用。
毛澤東思想為廣大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無窮無盡的力量,變成威力無比的精神原子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