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秋,大寨大隊遭了災。從八月二日至八日,整整下了七天七夜雨,雨量有六百多毫米。洪水如猛獸,山流了,地沖了,房倒了,窯塌了。但是大寨大隊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決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去戰勝自然災害。他們在制定一九六四年的生產計劃時,大膽的提出了“減地不減產”的口號。
“減地不減產”,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能不能實現,當時是有矛盾和斗爭的。
第一個矛盾是受災以后,百分之二十三的土地的土壤遭到破壞;第二個矛盾是因為上年糧食減產,秸稈減少,肥料不足;第三個矛盾是人缺住所畜缺圈。這些矛盾集中起來,就是勞力和任務的矛盾。本來勞力就不足,又要恢復土地,又要修建房屋,一手難擋兩耳風。
這些矛盾是怎么解決的呢?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打糧靠地,不恢復土地,別的都提不起來。可是不繼續修建房屋,社員沒有住所,就不能集中精力恢復土地。黨支部經過研究,決定一手抓恢復土地,一手抓繼續修建房屋,以恢復土地帶動修建房屋,以修建房屋促進恢復土地。
于是,全大隊的主要力量,集中到恢復土地方面。一九六三年的秋雨多,冬天雪也多。不管冰天雪地,不管寒風刺骨,社員們沒有停過一天工。困難怕的是英雄,一塊一塊土地,很快恢復起來了,有些工程原來計劃需要幾個月,結果不幾天就完成了。再恢復土地的同時,新房屋也一排一排地建設起來了。社員們搬進了新房屋,恢復土地的勁頭就更大了。到了一九六四年春耕大忙時期,共恢復土地一百三十多畝,整修了土地三百多畝。這樣,大寨大隊一九六三年雖然受了這么大的自然災害,但是一九六四年卻獲得了有史以來的特大豐收。
(陳永貴:《自力更生是法寶,原載《紅旗》1965年第一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