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2022年1月8日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6周年,南亞研究小組特此轉載總理1962年11月24日撰寫的《關于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十個問題》供讀者參考,并以此紀念總理。
圖源網絡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現在我要回答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樹敵太多了?因為有人問,我們這樣搞,又反對帝國主義,又反對反動的民族主義,又反對現代修正主義,我們是否樹敵太多了?我們認為,沒有。我們打擊的是反動頭子,我們還是要爭取最廣大的人民,沒有違反我們對外政策的總路線,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擒賊先擒王”。我們總是要打擊主要的斗爭對象,才能夠把他孤立起來,爭取最廣大的革命的、要革命的和同情革命的人民。即教員所說的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革命的工人、革命的農民、進步的民族資產階級、進步的知識分子和進步人士。所以,我們打擊這些頭子是必要的。
對于帝國主義,我們必須看到美帝國主義是我們主要的敵人,因為它一向敵視我們。就在這一次我們打擊印度反動派的斗爭中,我們也是把美國突出岀來的。英國的態度在變化。本來英國是承認“麥克馬洪線”的,美國倒是一向不承認的。剛才說過了,從十月二十一日消息岀來以后,到二十四日,形勢很緊張,美國也很緊張,所以它沒有表示態度。印度就很急了。美國駐印度的大使就來一個聲明說,“我們承認麥克馬洪線。”因為它要表示拉印度一把。這是違背美國原來的策略的。這一點教訓了蔣介石:可見美國是要爭取尼赫魯,你蔣介石根本不在話下,隨時可以拋棄。這是個最好的教訓。
這一次的教訓也很好,引起臺灣兩三次發表聲明,堅持不承認“麥克馬洪線”,說它是非法的。香港有一派報紙(也是臺灣的人物),大罵《香港時報》說,承認“麥克馬洪線”簡直是賣國。它們內部矛盾起來了。有兩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那個文章是說給我們聽的,這就說明它們起了分化。反過來,英國倒覺得不要忙于承認“麥克馬洪線”了。這一次麥克米倫在英國國會里面,有人問他,“麥克馬洪線”怎么樣?他說,我不愿意卷入到這個問題里面去。他避開了,他們這個變化很有趣味。我們這樣一個堅定的立場,改變了他們,分化了他們。
至于反動的民族主義,我們也是打擊它的頭子,我們并不是到處都打。很多亞非國家的情況還在變化,他們都看得很清楚。這一次日本的態度是表示中立的。日本的報紙和一般輿論是比較支持中國主動停火的。在這以前,它也是覺得中國有中國的道理。從亞非范圍、西歐范圍(美、澳也是西方國家范圍)來說,有三十三個國家是支持中國或者同情中國或者守中立的,公開支持印度的有五十個國家。三十三對五十,包含西方世界。所以并不孤立!這還是我們沒有發布主動停火、主動后撤前的情況。發布以后,情況更有變化。現在的形勢是一天一天地在發展。我們打擊了最反動的頭子,打擊了美帝國主義和反動的民族主義,也就孤立了它。
第二個問題,有人會問,我們是否被孤立了?這就跟剛才的問題一樣,我們說,沒有。因為,一個時候的情況,可能好像我們是少數。說我們侵略了,說我們發動戰爭了,說我們好戰,等等。但是,最后事實會擺出來判明,我們只是打擊印度反動派,邊境沖突是它們挑起的,我們并不要用戰爭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看一個事情總要看它的發展,人們總是在發展中受到教育的。不要一開始就是無原則地退讓,如果那樣,就達不到團結的目的,也達不到影響印度人民的目的,必須要有一個發展過程。
這一次的沖突,實際上是一年來的醞釀和發展,是最后一個月沖突擴大化的斗爭,所以必須看到這一方面。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是少數,印度人民不懂得,但最后會覺悟的。當然,這個過程還沒有終結,還要繼續發展一個時期。我們國內的斗爭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用幾十年的工夫,由少數變成了多數,取得了勝利。我們在國際上的斗爭,請大家也堅信,根據我們的國策、對外政策的總路線和方針,我們也會實現這個目的,由少數變成多數。我們經過斗爭的鍛煉,證明了這個真理,我們具有這個信心。只要我們的方針、政策掌握得對,策略運用得對,在教員、黨中央的領導下,就會取得勝利。
第三個問題,有人問,不打只談行不行?就是說,不要跟印度打,就是談談。它不跟你談嘛!怎么辦呢!我們試驗過多次了,不行。一九五四年我們去訪問印度、參加萬隆會議,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我們訪問印度,都打算跟它談,但是它不跟你談嘛!請它來訪問中國,它也不再來了。我們現在不要說別的,就說兩國總理,尼赫魯只到過中國一次,中國總理到過印度四次,你還要我們怎么樣?他不是吹噓什么“自尊”、“體面”嗎?還要怎么樣的自尊、怎么樣的體面呢?這是最生動的事實嘛!
是它不跟你談嘛!這一次是我們三次提議談判,它拒絕了。提議延長通商協定,又是三次嘛!兩個三次,它都拒絕了。而且這一次中國總理還準備去新德里。當然,也有朋友反對去。這一點,我還請求允許我們保留這樣一個決定權,到了必要去的時候,還得去。重慶都去了嘛!新德里就不能去?那個地方并不是沒有朋友的。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〇年我們在那里舉行的展覽會,開得很好嘛!
第四個問題,小打行不行?不要這樣大打,就像十月二十日以前西段、東段的情況那樣,打兒下又退了,行不行?不行的。你要曉得,它是要大打的,你是處在一個退無可退、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你不給它還擊,那真是示弱了,它就以為你可欺。我們跟蔣介石作斗爭,他發動三次反共高潮,如果我們不還擊,第一次消滅了他的部隊,第二次我們新四軍獨立,第三次我們給他一個預先的發動,才使得胡宗南的進攻撤了回去。否則,就不能打退他。所以,這一年來小打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我們的確忍讓了多次了。我們前線的部隊,的確是想要還擊,我們也想,還是教員下了決心,他看得遠。有一次發生小沖突,我們曾設想消滅它一部分,教訓它一下,但那個不起作用。
那個時候是小打,不是現在這個情況。也許它吃了幾次虧,它就跟你對峙起來,四十三個據點還保持若干個,那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單是小打不行,它也不干,而且容易引起錯覺。否則它就說你不行。因為它估計我們的災荒很嚴重,西藏空虛,叛亂不安。哪有這個事情?現在證明了嘛!我們這樣一打,它又夸大得不得了,說我們有十幾個師,還有的說我們有多少個軍,派到西藏去了。哪有這個運輸條件呢?你們有人到過青藏公路的一段的,也有人到過西藏的。怎么能夠運那么多的軍隊去呢?但是,它就要這么說。這是我們的次要方面,不是我們的主要敵人方面,我們為什么要在那里用那么多的力量呢?
第五個問題,這樣大打,是否會給人造成一個侵略的印象?有朋友說,尼赫魯正是要我們大打,大打了證明有“黃禍”。我們說,你要看我們的國策、總路線、方針、政策是怎么的嘛!怎么能夠以一時的現象就可以去確定呢?如果我們這樣地畏首畏尾,什么事情也不能作了,那就只好退讓,步步退讓。這個怎么能行呢?這是斗爭嘛!你總是要爭取印度這個國家的多數人跟我們友好,爭取印度人民跟我們友好嘛!
你總得以斗爭求團結。教員說,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我們怎么能夠不回擊呢?大打,我們也有節制。我們打了兩仗以后,就主動地后撤了。有朋友說,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早打一個招呼。就是說,為什么不在政府的那封信里面提一句?那封信里面倒是埋伏了一筆的,即最后一節——第十六節中,用黑體字寫上的,即:“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中國政府將繼續尋求和解的途徑,主動地創造有利于停止邊境沖突的條件”。這就是打的招呼。
但是,它看不懂,那沒有辦法。其實,我們中國共產黨、我們人民中國的國策、總路線和方針、政策,都是白紙黑字,早就寫出來的,如果真正研究了它就會懂得。我們要撤退,并不是偶然的。美國就說,撤退大概是天氣不好,下雪了。日本人說,沒有這回事!朝鮮戰爭什么樣的雪地里都打過仗,還怕這一點?又說,我們后方交通路線遠。遠了我們可以搶修公路嘛!我們已經把錯那宗經過棒山口,一直通到達旺的公路搶修岀來了,不然,我們的炮兵怎么去的?大炮、重炮怎么去的?哪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朝鮮戰場上那樣的困難都克服了,在這個戰場上也要鍛煉一下。
大打我們也能夠有節制。這一收使全世界都震動,大吃一驚,出乎意外,不能不說是慷慨。至于說是不是著重于這個設想,當然,我們在十月二十四日的聲明中就是說要后撤二十公里,我們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以后,還堅持這三點建議,不過多一個就是我們單方面先做。而單方面先做,我們在一九五九年就搞過了嘛!停止巡邏,它不后撤我停止巡邏嘛,跟印度就是要采取這個辦法。有的朋友說,這有些像七擒孟獲了。當然歷史不能那樣比。
第六個問題,我們打了不退行不行?就守在那些地方。當然,可以這樣設想。但是,這樣子主動性不夠,你停在那個地方,你雖然也是主動停火,但是隨時有引起沖突的可能,對這個政策的實現就不徹底,你只有后撤到實際控制線后二十公里,這表示我們政策實行得徹底,影響就大。如果只主動停火而不后撤,留在現在,還可得另外一個錯覺,就以為我們打算用武力改變現狀。
我們是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來達到領土要求的。我們覺得對于我們周圍的國家不應該采取這個態度。跟帝國主義是另外一個問題,它侵占我們的領土,我們總有一天要收回,如臺灣。但是對于亞非的國家,我們只有從談判桌上解決問題。我們早就如此,我們雖然前進了那么多,到邦迪拉的南邊差不多是一百多公里,這一百多公里如果從公路上走,那更長,我是直線算的,是按經緯度的算法,這么遠我們撤回來,就是表示我們的政策是要徹底貫徹的。
當然,這對我們前方的官兵要多多地解釋,對我們的廣大人民要好好地解釋。覺得我們流了血,不甘心,我們占了的地方又是我們的領土,是我們收復的,現在又要退岀。這一點要說服,我們付了血的代價是為了爭取人心,主持正義,而不是要用武力來實現我們的領土要求。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是為正義而戰不是為改變現狀而戰。
改變現狀是要談判解決的,否則我們沒有法子解釋我們為什么抗美援朝,我們花那么大的血的代價,是為了支持正義戰爭,然后我們又撤回來。我們還用那么多的力量幫助越南人民戰爭。這說明我們為正義而戰,看用在什么地方。只有這樣,對那個地方的人民影響才會大。現在我們到的地方,的確都是當年西藏曾經管過的地方,達旺、打隴宗、德讓宗、申隔宗,這都是“宗”嘛。宗就等于內地的縣,那個地方都是藏族語言,東面(瓦弄那邊)是察隅的民族,影響很大。我們再回來,將來印度又在那個地方統治他們,一對比那就看得出來了,影響它的人民,只有這樣子,才更正確。
第七個問題,我們主動的停火,主動后撤,而又是在戰勝的情況之下,是不是會說我們示弱,帝國主義反動派是不是會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能持久?這樣的輿論是站不住腳的。實際上中國的軍隊在朝鮮戰場上、在國內戰場上,這回在西藏、新疆高原、高山上都站住了,哪能受這點影響呢?表面上似乎我們是示弱的,實際上不是,而表現我們更強。只有強者才可以這樣做,弱者不能這樣做。你打敗了怎么能退呢?你退人家就跟進來了嘛。這樣子我們更加主動,立于不敗之地。
第八個問題,我們退了,它不退,它又前進怎么辦?如果它不接受我們的提議怎么辦?這次停火是停下來了。人家問他,中國停火了,你是不是也下命令停火呀?他不回答。一百多個新聞記者包圍印度的新聞發布官追問他。他說,有一個地方還保持接觸。接觸是什么意思呀?他說,也不一定意味著打槍。既不打,你們印度政府是不是下了命令停止射擊呀?他不回答。大家一氣就一哄而走了。
現在的問題是,它回到原來的實際控制線,可不可能呢?可能。如果這樣子也很好嗎?它輸理了。我們后撤,它不后撤,在全世界面前,它就更輸理了,我們就更有理了。我們說了,我們保留自衛還擊的權利,一切嚴重后果要由印度方面承擔。至于我們是不是還擊,那要根據形勢來決定。但是,我們的權利是保持了,那就很機動了嘛。所以并不怕,如果它不進,它就照我們這樣辦,那不是可以談判了嗎?
第九個問題,如果我們提議談判,它不談,怎么樣?那是我們意料中的最大的可能,它要跟我們磨蹭一個時期。因為它現在來談,盡管我們說,我們這樣做照顧你的自尊,照顧你的尊嚴,照顧了你的體面,但是它總覺得還是不體面。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所以,它可能在某一個時期根本不談。好,你不談就輸理了。現在亞洲、非洲的輿論,已經多數主張中印直接談判,又有一部分主張開會。它如果拒絕談判,又前進,它就更被動了。
第十個問題,如果它談又不跟我們談出一個結果來,談而不決,怎么樣呢?那不要緊的。有人不是說嘛,朝鮮停戰談了兩年,他還忘掉了中美會談談了七年。在抗戰時期我們跟蔣介石談判就整整談了八年,還不止,抗戰前談了半年,抗戰后又談了一年,就是九年半。打仗對中國人民來說是有經驗的,談判對中國人民也是有經驗的。我們的“談談打打”已經成為世界上很熟悉的一句話了。可以談嘛,我們總是站在主動的方面,這種情形也是很可能的。它拒絕談判一個時期以后,又來一點初步接觸,這又可以轉入到我們的外交斗爭、宣傳斗爭上,實際上就是軍事和政治斗爭結合起來。
這些問題,我回答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員領導教育我們的,要善于掌握主動,抓住時機,發揮效能,調動全局。這四句話已展開新的局面,取得新的勝利。教員的領導藝術,他總是掌握主動,告訴我們不要處在被動的局勢。我們這回經過一年的斗爭,然后,給它一個重大的回擊、大暴露,這是一個主動;然后,又收兵實現了有理有利有節,這才主動。
掌握主動,抓住時機,應該放的時候就放,應該收的時候就收,應該還擊的時候就還擊,應該收兵的時候就收兵。這樣才能發揮效能,打有打的效能,和有和的效能,這樣就能調動全局。我們六月二十三日新華社發布美蔣陰謀竄擾大陸的消息,一發布,全世界受到調動。這一次又是一個調動全局,帝國主義、反動的民族主義、修正主義、廣大的人民、愛好和平的國家,都調動了嘛,我們國內也調動了嘛。所以,這樣就能造成一個新的局面,就把過去一年來沉悶的中印邊境形勢改觀了,取得新的勝利。
本文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軍事文選》第四卷,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保存的記錄稿刊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