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前進到,建立起國有國營、人民代表大會體制這個里后,相當大一部分被完全顛覆慘敗,絕大部分復辟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跌入谷底,處在危難之中。
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據一定科學理論,人為設計、創新構建出來的嶄新制度。事業遭受大挫折的主要原因,只能是:理論上沒有解決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怎樣變革到完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社會。這方面的理論至今還處于混亂狀況就是證明。所以,必須深刻反思這方面的理論。沒有根本解決這方面的理論之前,社會主義不可能走出低谷。
世界當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美)保羅·斯威齊和(法) 夏爾·貝特蘭,1875年出版的《向社會主義過渡》一書,對我們反思社會主義制度、事業理論,有很大的提示、啟發作用,所以,我就自不量力地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一、《向社會主義過渡》概括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現狀、進程
兩位大師,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據,從蘇聯及華沙條約其他成員國,突然襲擊、占領捷克斯洛伐克這一歷史事件入手,研究、分析蘇聯、東歐社會的生產、經濟、關系的性質,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基本特征,來認定是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得出結論:實際是在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歷史證明他們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站在人類社會的高度來看,——現在處于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階段。
蘇聯、東歐的慘敗,世界只有毛澤東和他們共三人預見到了,毛澤東在前,側重從社會主義事業政治、政黨方面進行研究作出的預見,而他們兩人在后,側重從政治經濟學進行研究作出的預見。
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通過社會制度不斷更換,分階段向前發展的運動規律。這本書證明了這一基本規律,現在處在兩種社會制度更換、過渡之中。
二、現還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根據、理由
1、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規律
人類社會是有一定制度規定的社會;通過制度的不斷更換向前發展;每一種社會制度都是發生發展消亡的一個過程;新制度的產生成長過程,就是舊制度的衰老消亡過程,這就決定了,每次社會制度更換都需要一個時代才能完成。如前面的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更換,就經過了幾百年時間的一個變革時代才完成。
“早在封建社會的領域之內,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實際存在的社會結構而嶄露頭角了”。 “這一過程是兩個實際存在的社會結構之間進行的一場連綿不斷的爭霸斗爭,亦即爭奪國家權力和按照各自的利益和思想來改組社會的權利。而且,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資產階級的人’是在封建主義的世界中誕生成長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和社會關系從建立到發展都是人類的實際活動,這些活動逐漸使人們形成了各種與之相適應的態度、動機和‘本能’——諸如貪財之心、只問目的不擇手段乃理所當然,個人主義等等”。“幾百年來資產階級的人和封建主義的人共處并存,有時相處得別別扭扭,有時則展開殊死的搏斗,然而資產階級的人總是在取得進展,竭力想得到更多的權力,他終于戰勝了甚至同化了他的古老的對手。當資產階級的人最后站出來成為他的天地間的主人的時候,他的本性已經充分形成,并且已忠實地反映著新出現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正好就是從封建社會結構中建立資本主義的長達數百年之久的過程”。
2、遠沒有達到“生產者控制勞動條件和產品”的社會主義基本要求
這個問題放在后面專題論述。
3、存在復辟資本主義的可能性
他們認為,蘇聯、東歐國家,盡管他們自己聲稱是在加強、發展社會主義,但實際都向著資本主義的方向。“擴大了資產階級法權,過分地依靠了物質刺激,沒有讓政治統帥一切”, “不依靠群眾,不走群眾路線等等”,“ 結果使黨變了質,無產階級專政也就隨之變成了‘國家資產階級’的專政了”。 “資本主義傾向已成了現行制度的一部分:企業歸企業自己管理。通過市場進行協調,依靠物質刺激——把這三個因素合在一起,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強大的趨勢走向一種經濟秩序,不管人們愿意怎么稱呼它,反正這種經濟秩序是越來越像搞資本主義”。 “如果企業是由一小撮著眼于通過為市場生產商品來獲得最大限度利潤的人們所管理,那么基本上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了。”
“資產階級社會力量在不容易看出的形式下的復辟。當這些力量的代表者們接管國家和執政黨的領導權時,這種復辟就發生了。從那時起,國家、國有化財產以及計劃工作的階級性質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的而是資產階級的了。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對自己生存條件的支配就完全停止而由剝削階級的支配代替了。(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生產者對生存條件的支配從一開始就必須通過國家機器予以保證,這時新的形式的發展只有作為經濟、思想和政治關系的深刻改造的結果才能實現。)在舊的經濟、思想和政治關系的基礎上,剝削階級只能是現時作為國家資產階級而出現的資產階級”。
4、無產階級專政存在變成資產階級專政的危險
變成資產階級專政后,是“壓制性極厲害的政治體制”。“在這種環境下,有助于產生社會主義人性的革命的實踐幾乎全部消失了。無產階級遭到了壓制和變得只能顧憐自己,一切自我表達的手段全被剝奪殆盡,而且還被一支無處不在的秘密警察嚇得驚駭莫名”。
5、“國有國營性質,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在法國和意大利,國家直接擁有或通過國營公司擁有很大一部分生產資料,它是社會主義嗎?國有國營,存在成了“特權階層的所有制”的危險——“掌握生產資料,從而決定如何利用生產果實的,是一個特權階層——即夏爾•貝特蘭稱之為新的‘國家資產階級’”。
“認為國家所有制加上全面的計劃經濟就必然會產生向共產主義方向前進的運動,這實際上是毫無道理的。這就意味著把經濟置于統帥的地位”。
“新的內容實際上不過是革命以前的舊內容而已”。
“如果把‘社會主義’理解為從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和全面計劃經濟為特征的這么一種社會,那么,這種社會并不一定是從資本主義走向共產主義旅程上的中途站。如果把這種社會必將自行向共產主義發展的理論作為根據,那就會導致方向完全相反的運動,即重新建立階級統治”。
過渡時代,“并不筆直地通往社會主義;它有可能通往那里,但也可能通往再生的資本主義,特別是國家資本主義。過渡時期是一條雙行道的結論。”(14)
6、市場社會主義必然將走向資本主義
“‘市場社會主義’一詞本身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市場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心機構,而社會主義則是一種以有意識的管理來代替無意識的、盲目性的社會”。 “它所指的現象也是自相矛盾的。恰恰是這一內在的矛盾在迫使市場社會主義社會走向資本主義”。“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一名詞就不合適了”。
社會主義必須有商品交換市場,但市場有兩面性。
“‘直接’和‘立即’取消市場關系的想法,是與‘直接取消’國家同樣的烏托邦式而又危險的想法”: “市場形式的發展和衰退”,“是社會關系演變的標志”。
“市場關系的發展超過某一程度”即“大力發展市場關系”,“會導致資本主義的完全復辟的”。 更多地依靠市場,“把它作為表面上導向更有效率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步驟”,“這實際上就是把謀取利潤提高到經濟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并告訴工人莫管閑事,即只管拚命勞動以獲得更多的消費品。這種辦法就是重新創立商品拜物教以及與之相聯的爾虞我詐的思想意識得以泛濫的條件。我認為這就是回到階級統治和最后復辟資本主義的道路”。
市場關系,“對于社會主義構成經常性的威脅,并且,要是不嚴加限制和控制,就會導致墮落和倒退”。“那些在行動上是加強市場,而不是與市場進行斗爭的人,不管他們的動機如何,都是在發展資本主義而不是在發展社會主義”。
“并不是說為利潤而進行的生產可以立即取消,更不是說社會主義社會在不久的將來可望把市場關系取消。而是說“必須系統地限制為利潤而進行的生產并把它迅速局限于盡可能小的范圍內;市場關系必須受到嚴格監督和控制,以便使這種關系不會象會擴散的癌那樣發展得不可收拾,致命地破壞社會主義政治機體的健康”。
7、中央集權計劃存在兩面性:“它是混合物”,有向哪個方向前進的問題
脫離人民群眾,沒有他們意志的中央集權計劃,就是官僚集中制。正是它造成蘇聯、東歐“都遇到了日益增長的困難”,“群眾的漠不關心、生產率徘徊不前、經濟停滯”。“他們除了再一次向資本主義的辦法求救之外別無他途。他們這樣做事實上是進人了一條單行車道,不管路途多么長,目的地只有一個”。
官僚統治階層:“與此相伴隨的是群眾的非政治化。在沒有革命熱情和沒有群眾參與的情況下,中央計劃日益變成高壓式的和僵硬的,以致經濟困難和失敗層出不窮。為了解決這些日趨嚴重的問題,統治者們轉而采取資本主義的手法,把經濟企業內部越來越多的權力交給了經理人員,越來越少地依靠中央計劃對他們進行指導和控制,而越來越多地依靠市場的超越個人意志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財產的法律形式日益變得空洞而無意義,而作為所有制精髓的生產資料真正控制權則集中到經理人員這一上層集團的手中”。這些人“傾向于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資產階級,而這個階級自然贊成進一步更迅速地擴大市場關系”。
“一再重復所謂國家所有制和計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一命題被掩蓋著”。
“市場、國家的存在是資產階級支配成為可能的條件,而在政治方面,國家作為政權存在的形式也是資產階級支配的成為可能的條件”。
“計劃,向社會主義的進展,根本上不外是直接生產者愈來愈能支配他們的生存條件,因此首先也是愈來愈能支配他們的生產手段和產品。這種支配只能是集體的,而所謂‘經濟計劃’則是這種支配的一種手段,但僅僅是在特定的政治條件下。因為如果沒有這種條件,‘計劃’就只是統治階級(不同于依靠自己勞動產品為生的直接生產者)所使用的一種特殊方法,以便保證它自己對生產手段和當前產品的支配”。
8、人,還遠不是社會主義的新人
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不僅應改變社會關系,還應在這一過程中改變自己。但至今還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人。無產階級屈服于經濟主義,列寧認為,只能由一個有覺悟的革命先鋒隊來加以克服。實際發生的情況恰好相反:那些先鋒隊,不論把自己稱作社會主義者或社會民主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非但沒有引導無產階級群眾去信仰革命的社會主義,反而使自己蛻變成了經濟主義改良派。但他們卻說,開創了一個新的革命時期。
9、計劃和市場是矛盾的
“‘計劃’和‘市場’這一矛盾,表明它是被視為過渡或暫時形式的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矛盾;它是由一個更深刻的矛盾,即過渡形式的基本矛盾所引起的表面結果”,“在某些情況下這個表面矛盾變成了主要矛盾”。
“‘計劃’和‘市場’之間的矛盾將繼續存在于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整個過渡時期”。 “當計劃高出一切并且是硬性規定的時候,國家作為所有者把自己的權力發揮到最大限度。但當計劃變成象征性的,而管理部門的自治允許企業自己進行投資,談判合同,決定生產過程時,這個企業就傾向于把一種新型的集體所有制來代替國家所有制這個虛構的東西了”。
“把‘計劃’同社會主義等同起來,把‘市場’同資本主義等同起來,有助于資產階級在‘計劃’的掩蓋下進行統治,假‘計劃’之名取消被剝削階級的一切發言權,借助于
‘計劃’就能夠進一步增多其對群眾的剝削”。
“只有在一定的社會、政治和思想條件下,計劃才是生產者支配其生產條件和產品的工具”。“計劃首先建立在群眾倡議的基礎上,其制訂和實施都由群眾控制”。“這樣一來,計劃就變成群眾意志和熱望的‘集中’他們的正確意見的‘集中’”。
“如果計劃不是這種‘集中’,它就是資產階級的‘計劃’,而不是社會主義的計劃;它就不是市場的‘對立物’,它就是市場的補充,或暫時的‘代替物’了。
10、舊意識形態嚴重存在
“歷史的經驗表明,由幾百年的壓迫和剝削造成的那種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關系常常會在不能一朝一夕實行革命化的社會勞動分工的基礎上重新自行滋長起來,于是,在這種意識形態關系的影響下,那些旨在使直接生產者能夠自行組織為統治階級的政治形式就會——如果不對這種傾向進行有組織的斗爭的話——自發地朝向權力機關‘獨立化’即朝向群眾和國家機器之間新的分離的方向轉化,其結果就是重新形成政治上的壓迫關系和經濟上的剝削關系。因此,在整個過渡時期,都存在著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兩條道路的斗爭”。
列寧說:“工人和舊社會之間從來沒有一道萬里長城。工人還保存著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的傳統心理。工人在建設新社會,但他還沒有變成清除掉舊世界的污泥的新人,他還站在舊世界的污泥里面。只能幻想把這種污泥清除掉。如果以為這可以馬上辦到,那就是愚蠢透頂的空想,就是在實踐上把社會主義世界移到半空中去的空想。不,我們不是這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我們是站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土壤上建設的,我們要同勞動者身上也有的、經常拖無產階級后腿的一切弱點和缺陷進行斗爭”。
“馬克思說,整個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改變人性的歷史”。“毛澤東在這里告訴我們的正是:即使在推翻階級統治之后,改變人性的這一正面任務也永遠不會停止”。
11、共產黨掌權的國家存在兩種可能性
“這種意識形態和政治路線把一切權力集中在一個統治集團手里,從而也就不為民主地施行無產階級的權力創造必要的條件——意識形態的、組織的和政治的條件”。
無產階級性的掌權:“嚴格的財務制度,物價的穩定和日趨下降,總是關心通過降低廣泛使用的消費品的價格來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官僚資產階級性的掌權:“對于通貨膨脹和消費品短缺漠不關心,對群眾勞動和群眾權利的污蔑。污蔑無產階級民主,污蔑群眾自由表達意見,是有著同樣的性質的”。
“共產黨在多大程度上是實際上的先鋒隊,它作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代表著整個工人階級的,以及它在多大的程度上同工人階級一致行動而又不期望取代工人階級;只要它取代了工人階級,或者不再純粹為了強行實施工人階級自己的想法而領導這個階級,它就不再是先鋒隊了”。
存在兩個方向的問題:“說一個過渡的社會結構順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就等于說這個社會正經歷著一項革命的轉變過程,這種轉變使勞動群眾能夠對其生存條件取得越來越大的控制權,也就是加強他們解放自己的能力。說這樣的社會結構順著資本主義道路前進,就等于說它經歷著這樣一種過程,這種過程使勞動群眾越來越從屬于他們所不能控制的、因此最終只能為少數人利益服務的再生產過程的各項必要條件。這些少數人運用國家機器來確立和鞏固那些使他們能夠占據統治地位的條件”。
共產黨掌權但存在是不是為無產階級掌權的問題。“如果是無產階級當權,那么運動就會朝向社會主義發展”。“如果不是無產階級當權,舊的剝削關系將殘存下來,新的國家資產階級掌權的道路將是暢通的”。
“如果占有生產手段(作為國家控制的結果)的國家機器脫離群眾而存在,又如果這一機器不受一個與群眾有聯系并幫助群眾努力爭取控制生產手段的使用的黨的支配,我們就面對著構成再產生直接生產者和生產手段分離的那樣一種社會結構的關系。如果在這些情況下勞動力和生產手段之間的關系是用工資關系表示的,這就意味著生產關系是資本主義關系,而在中央國家機構和有關機構中占據領導崗位的人們就是從集體而言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資產階級”。
蘇聯它又是一個階層分明的社會,存在著以政治官僚和經濟經理人員的統治階層為一方,以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為另一方的很深的鴻溝,鴻溝兩邊的人在收入和地位上的差距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
“無產階級(蘇聯的或捷克的)讓自己的政權被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奪去了,以致今天蘇聯共產黨的修正主義領導成了這個新的資產階級的工具”。
12、不可能一夜之間取消從資本主義繼承下來的這些經濟范疇
“舊的資產階級關系和各種政治和思想機構的再產生,意味著再產生這些關系的因素——它們構成資產階級的社會力量——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依然存在,盡管對生產資料實行了國有化”。
“蘇聯后期經驗所提供的反面例子,才使得其他國家認識到建立社會主義必須有持久的革命的實踐,這樣說或許并非夸張”。
“中國也從來沒有排除滑回千百年來塑成中國人的人性的舊形式和舊關系中去的危險。舊的‘社會關系的總和’過去和現在都繼續存在于千百萬中國人的思想和意識之中。正如馬克思在《霧月十八日》中所指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象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中心問題就在于克服這一不可避免的事實,而不在于將財產收歸國有或建立重工業或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盡管所有這些事都很重要。而掌握了這一真理并使這個真理成為他們革命實踐的自覺基礎,正是在毛澤東英明領導下的中國革命者們”。
“幸運的是,毛澤東對這一點比誰都知道得更清楚,我們可以期望這種認識會成為他給予中國人民永恒的傳家寶的一部分。最終的成敗或許要到我們全都與世長辭并被遺忘很久以后才能見諸分曉”。
三、把什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
他們結合大半個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制度理論“哥德巴赫猜想”,即“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解讀,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們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求是:
1、“由直接的生產者來支配他們的生存條件,因此首先要支配他們的生產資料和產品”。“讓生產者自己在各級決策方面負起越來越大的責任”。“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只有在生產者控制勞動條件和產品的程度內才能存在”。
就是由直接生產勞動者們,占有、支配自然資源、生產資料、產品。他們認為,這個核心問題的研究,至今仍不重視,沒有什么大的進展。
2、“正如工人應當參加管理那樣,管理人員也應當參加勞動。決不應當忘記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消滅一切這類的差別”。
3、“所有的生產者必須有參加討論和進行批評的充分自由”。
4、人“在一個提供各種各樣工作的健康環境里生活”資本主義“龐大臃腫的大城市則必須分小并加以疏散,因為那些大城市乃是社會病態的溫床”。
5、勞動不僅僅是獲得收入和消費品的手段,而是人生最重要的創造性的活動。人的勞動的需要和食物、衣服、住房、文化和閑暇等等的需要彼此協調,并且也同社會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相協調。貪得無厭的那種荒謬并且最終必然導致災難的欲望,被清除。
6、是不完全的“以獲得和花費貨幣收入的方式進行分配的制度”,實行免費保健和免費教育“然后逐漸擴大到其它部類的物品和服務行業”。“朝著這個方向有了很大進展,并且顯然前進的步子邁得很大,而不是在倒退,那末,這才是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并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走上了通向共產主義的大道”——“完全免費,按需分配”。
7、“資產階級的立法機關和司法制度必須由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法庭來替代,軍隊——包括警察——各級指揮機構的人員配備應由根據政治條件而不是專業條件挑選出來的絕對可靠的領導人充任,根本改革培養少數尖子的那種教育制度”。
8、“資本主義把人當作擴張資本的手段,而資本則恰恰是資本主義各種各樣矛盾和罪惡的根源。社會主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把這一點顛倒過來,要使人不僅能夠掌握和安排自己的生產活動,而且能夠為了滿足自己作為人的真正需要而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整個一生。這種顛倒,其中就意味著包括在生產資料方面取消私有財產以及由之而來的收益,在一切事情上都有高度的平等,按計劃而不是按市場的盲目力量分配資源,盡快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令人討厭的差別,以及最終以人與人之間的直接關系取代一切貨幣關系和商品關系”。
四、怎樣向社會主義制度過渡?
1、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
“ 要是蘇聯在關鍵時刻能夠斷然采取類似中國文化革命那樣的措施,本來是有可能不走上倒退的道路的”。(1)
“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性效果就是使其有可能確立某些政治條件,直接生產者在取得了這些政治條件之后才能對其生產手段和生存條件實現集體的社會控制。也不應忘記,這種控制決不是由國家控制生產手段或由‘經濟計劃’來保證的。這種控制——它只能通過長期的階級斗爭予以實現——主要地(但不是唯一地)取決于生產者是否當權這一點。
2、必須保證社會權力的社會主義革命性
“過渡時期社會有決定意義的終極問題:“權力屬誰的問題以及權力是用來決定社會向社會主義前進還是向資本主義倒退的問題”。
必須是新型的國家。“列寧強調說,政治統治關系的國家統治形式總是含有資產階級關系的意思,所以蘇維埃政權形式或巴黎公社經驗就顯得重要了,因為這些政權形式產生‘新型國家’:其中資產階級關系被貶到次等地位,其結果它們不再是完全的‘國家’了”。(23)
判斷是不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國家的標準:(a)“這個政權所服務的階級利益的性質”。即“‘政權為誰服務’?它是為直接生產者、首先是工人階級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服務嗎?它有助于勞動者實現社會關系中的革命變革,從而使他們能夠取得對其生存條件的越來越大的支配權嗎?或者它是為少數非生產者——即使這個少數宣稱它‘效忠于社會主義事業’情況也可能是這樣——的利益服務呢?”(b)“這個政權機關和勞動群眾之間的具體關系”。
3、共產黨必須是馬列主義的政黨
“階級斗爭使爭取社會主義道路勝利的人們同爭取資本主義道路勝利的人們相敵對。前者由無產階級和與之聯盟的所有的平民階級構成;后者由資產階級社會勢力的集合體所構成,不管這些勢力是否屬于老的資產階級,也不管它們是否‘意識到’它們政治路線的成功將導致無產階級的失敗。在國家控制生產手段的地方,資產階級社會勢力得以產生或再產生的主要場所是國家機器本身、執政黨的上層以及意識形態的機構和經濟的機構。無產階級要想能夠保持它的領導作用,就必須經常保持思想和政治戰線上的主動權。只有當無產階級具有它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機構——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時,它才能具備這些條件”。
“無產階級國家政權的主要機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而不是國家機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真正工具,是已經變成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的最為重要的組織形式。”
共產黨“在于領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和不斷提高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覺悟。使人們具有繼續前進、著手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和能力的,并不是資本主義本身,而是旨在推翻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
“黨的支配作用以及這一作用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決定了意識形態上的階級斗爭在黨內所占的重要地位和某種‘領導作風’”。
黨的領導人,究竟是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以他們是否完全忠于無產階級立場而定。因為這個階級立場——它不是根源于受生產過程限制的階級處境——能通過思想上的階級斗爭而有所轉變,這種斗爭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并可能決定社會結構發展的道路”。
“削弱官僚政治,讓群眾過問政治,并將越來越大的創議權和責任交給工人自己。這是導向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道路”。
4、有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
“正是通過在一切領域——政治、經濟、意識形態——進行全面專政,市場關系才能通過采取與具體情況和場合相適應的具體措施來逐步加以消滅,不能通過‘法令’或‘公告’來實現市場關系的消滅。它要求我們有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如果缺乏這兩者,哪怕寫得最好的公告也可能導致與所宣布(和所希望)的目標相反的結果”。(10)
5、主要生產資料必須實行國有化
“生產者對生存條件的控制要求發展嶄新的社會關系,而在這種新關系尚未發展的情形下,允許剝削和階級統治的舊關系就會繼續再產生出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使工人階級通過它的先鋒隊得以強行規定某些無產階級的社會關系;這就是對保護主要生產資料實行國有化【指國有財產意義上的國有化,不一定意味著社會財產】的一個結果,因為它粉碎了資產階級據以進行控制的法律體制。
把依靠市場規律和利潤刺激來發展生產經濟,改變為,市場即商品、利潤計算方式,僅僅是生產者對生存條件控制的工具。
6、革命化
“如果我們承認生產者對自己生存條件——從而對生產手段和他們的勞動產品——的支配構成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我們就必須要求改造這種支配的形式,以便這種支配變得越來越完全。這在我看來就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意義。這一斗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各種經濟、思想和政治機構的革命化,因為正是通過這一革命化過程,才能消滅資本主義的社會關系——那些機構傾向于將這種關系再生產出來——并代之以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
“大部分舊的社會關系繼續存在著,因為不能立即把它們‘廢除’,這些關系不能依靠革命政權‘上層’作出并立即實行的‘決定’而加以消滅。它們的消滅只能來自包括一整個歷史時期的革命過程,即其中所有的社會關系以及所有的參加者都‘革命化’的過程。特別是,生產者對生產和生存條件的控制,要求對社會勞動分工進行日益擴大的改造,這樣就會逐步消除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和決策與實施之間的差別,以及縮小并最終消滅位于勞動者‘之上’的技術人員的作用”。
“這種改造只能從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進行的長期階級斗爭中,從沿著正確道路發展的階級斗爭中產生。這就需要有按照中國革命發展起來的馬列主義思想的最先進的形式指導的階級斗爭。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被視為革命理論和實踐的馬克思列寧主義”。
7、組成強大的革命隊伍:
“總之,他們被訓練成一支革命的力量,它不僅對推翻舊制度而且對建立新制度有著重大的意義”。“人民大眾才能通過向集體自由邁進的辦法取得對他們生存條件的越來越大的控制權;而這需要他們的團結一致——不是強制的而是自發自愿的團結一致。”
8、培育社會主義的新人
“資本家和那些滿腦子資本主義觀點和價值準則的人是既不愿意要這樣一個社會,也不能夠建立并管理這樣一個社會的。他們的資產階級人性同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關系總和是水火不相容的。誰要是想把這兩者揉在一起,那他從一開始便注定非失敗不可:不是資產階級人性被迫改造為社會主義人性,便是社會主義關系被迫改造為資產階級關系。”“社會主義人性是不能通過在資本主義結構內部進行社會主義的革命實踐而培育起來的。”
俄國社會主義實踐證明:“不可能把真正社會主義的內容灌注進諸如生產資料國有化、全面的計劃經濟之類的貌似社會主義的形式中去,除非在實行這些過程的同時還造就社會主義的人”“認為提高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就會自然而然地培育社會主義覺悟的思想”,是“無稽之談”。
“提高總的政治覺悟水平,使社會主義的理想重新獲得活力,讓生產者自己在各級決策方面負起越來越大的責任”。
“社會主義人性并不是在資本主義結構內而只是在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形成的”。“有什么東西能保證在足夠的廣度和深度上產生社會主義人性,以使建設新的社會主義社會成為可能呢?”“要是不具備那種人的素質,就以為社會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社會關系,除了名義上能夠存在之外,還能在實際上存在,那可完全是幻想”。
9、統籌安排抓好其它領域的深刻變革
“還必須通過社會的其它許多領域的深刻變革,包括整個教育制度,以及生產和管理的組織形式在內。這些變革的實現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會有種種艱苦的斗爭,這些斗爭正由于帶有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特點,因而也就具有階級斗爭的性質。真正的平等既不會自行出現,也不會是既得利益者對不幸者的恩賜。要爭取真正的平等,就必須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還必須有這樣一種意愿:為了逐步實現更大程度的平等,甚至決心付出以當前的產量或工作效率來衡量都是相當高昂的代價”。
(左派網站上有這本書)
2011/11/14 于蓉解甲園「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