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世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歐美霸權的形成并橫掃世界;二、占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復興。《五百年來誰著史》這本書是從中國的視野去觀察描繪最近500年世界歷史的變遷,對歷史五百年的政治史、思想史進行反思,為人們展示了一幅歷史變遷的復雜畫面,并為當前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下面是我對書中回答的主要問題進行的總結。
第一、率先在交通、經濟、政治、思想方面走向近世之中國文明何以徘徊不前,反而在1840年之后,被現代西洋帝國主義勢力一舉擊潰?
中國近代落后的原因在于沒有以發行國家主權貨幣完成金融革命,并藉此解決生產市場擴大與貨幣短缺的矛盾。而國家主權貨幣、金融革命無法完成又在于以政治組織能力為核心的國家能力的下降。西方現代民族國家能力的強大則是因為近代以來采取了軍事——金融——國家相結合的特殊組織形式,而那被奉若神明、視作靈丹妙藥的“資本主義制度”則不過是這一歷史時期中的“幫手”而已。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作者對一些淺陋議論進行了駁斥,例如晚清以來就有的將中國近代衰落的原因簡單歸之于“專制制度”,特別是“國無憲法”、“民無權利”等耳食之談。這些以為靠“個人自由”、“民意代表”就能解決中國問題的看法,其實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根深蒂固的定見、偏見和一塌糊涂的“政見”,在這個語境下,我們放跑了利益集團、地方分裂勢力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壓榨,使“民主”淪為列強壓迫中國的口實。這些淺見反映了治史者所缺乏的三重視野:下看基層組織,上看財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勢。
我們只有站在社會階級分析和世界局勢的視野里看歷史和現實,才能理解我們的革命和改革: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正是從基層出發,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重建了現代中國,所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國家體現勞動人民的最大利益,而不是淪為特權階層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工具。
第二、中國為什么沒有發生工業革命,為什沒有進入資本主義?
漫長的16世紀,歐洲和西方都是很落后的,與19世紀歐洲中心主義描繪的相反,那時的歐洲總希望攀上東方、亞洲和中國。而西方之所以能夠逐步改變它的落后,主要是通過發現美洲這一重大事件,歐洲從此得以繞過伊斯蘭世界,通過開采美洲白銀直接與世界經濟、文化的核心區——東亞和中國建立起聯系。
要明白為什么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首先要看到近代歐洲200多個國家,500年來一直在打仗,戰爭和戰爭融資是歐洲政治經濟的頭號大事。而歐洲在長期戰爭融資中發展出的信用制度為制造先進武器進行的大規模投資,使新生產方式得以確立。那種旨在探索宇宙和自然規律的“自然科學”,對于歐洲工業革命的作用幾乎為零——“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機器都是沒有受到過教育的技師發明的,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沒有讀寫能力”。我們對于歷史的理解長久以來存在著進化論的影響,所以才會迷信于西方科學技術從來領先的神話,“思想解放”的過程正是我們臣服于西方強權邏輯的過程。
中國為什么沒有進入資本主義?因為中華帝國是以文化為基礎的統一,西方民族國家是以軍事力量均衡和債務契約關系為基礎的分立。從歐洲歷史上看,資本積累起初并非一般的來自剝削雇傭勞動(馬克思),也不是一般的來自高利貸利息(布羅代爾),這些并不能自發地成為“資本”。資本產生的最為必要和充分的條件是:“國家”成為借貸方,利潤和信用才成為可保障的,只有當國家的借貸成為永久的需求時,利潤的積累才是可持續的。如果離開了為戰爭服務的債務體質,我們也就無法理解什么是資本主義。金融家階級通過向國家放債控制稅收掌握發鈔權進而控制國家,而且現在還控制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
資本主義并不等于市場經濟,相反,資本主義乃是指“金融武力聯合體”,對于物質生產和市場經濟經常就是毀壞。
西方的興起并不是依靠所謂的“生產力”,而首先是軍事上的窮兵黷武,并且在文化上將愚昧落后的帽子扣在被壓迫民族頭上,使圍繞“供需平衡”而進行的生存競爭以“現代價值觀”的面目,通過戰爭和資本主義擴張得以普世化。西方漫長的啟蒙運動就是為“現代世界”提供文化上的合法性、提供“普世價值”,這一努力并沒有成功,我們面對的世界仍然是以軍事實力和金融財力說話的世界。
在認清了真實世界后,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國革命和中國崛起對于人類世界的偉大意義,中國的發展道路絕不是簡單的重復西方世界以戰爭發家的模式,而是一條完全不同的真理。
第三、兩種開放,兩個中國。
與傳統觀點里中國文化是閉關自守的相反,事實上,中國自明代開始就是改革開放的,500年來正是中國才最為徹底的依靠市場來組織一切。然而,完全放任市場發展的明清兩代,盡管取得了“改革開放”經濟上的大繁榮,但國家能力卻持續下降,最終走向了滅亡。
作者從金融的視角提出,貨幣金融問題是近500年來中國最為關鍵之問題。明清兩代沒有貨幣工具,貨幣政策完全依賴于世界市場上白銀的進口,無法解決經濟發展與貨幣短缺的矛盾,還滋生了利用外國資本、榨取民脂民膏的買辦資產階級,以上開放的害處對于判斷當前改革開放是否沿著正確方向很有意義。
現在我們面臨著兩條路線的開放:
第一、主動地開放,以我為主,取人之長。施行增強國家能力的開放政策,使經濟發展擁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強有力的貨幣心臟,建成健全的國內市場和產業結構,形成旺盛的生產能力,這是自力更生為基礎的開放。
第二、被動的開放,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財政、稅收和貨幣信用體系,只能依靠外面力量刺激來維持內部的經濟,這種開放也能帶來經濟的表面增長,但這種發展是依賴型的發展。而現在我們正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將中國的貨幣政策依賴于美聯儲,使得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貨幣控制權,中國難以按照自己的國情實施恰到好處的貨幣政策。
“桃花扇底說前朝”,歷史的教訓就擺在我們的面前。
小結:
中國革命的偉大意義在于軍事上取得了對帝國主義的勝利,現在我們面臨的任務是結束西方資本主義對金融市場的壟斷。因為近五百年中國落后的原因正是在貨幣金融上受制于西方。
500年來誰著史?回顧歷史就是要不斷增強危機意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讓我們“將革命進行到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