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二戰史:日本為什么輸掉了太平洋戰爭?

宋宜昌 · 2011-07-30 · 來源:漢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日本為什么輸掉了太平洋戰爭
         ——軍事史專家宋宜昌先生訪談錄(《燃燒的島群》代后記)  

   

   

   《燃燒的島群》是一部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的紀實性長篇軍史小說,曾被譽為最全面、最詳細、最真實的太平洋戰爭紀實文學,一直為廣大軍迷所稱道,所追尋。本書再版之際,責任編輯就廣大軍迷關心的一些問題,對宋宜昌先生作了訪談。代為后記,以饗讀者。  

    問:軍迷們都知道,幾十年來宋老師您也一直不諱言,在“二戰四部曲”中,您最看重的還是《燃燒的島群》。燃燒的島群寫的是美國和日本作戰,您能從宏觀的視角為我們介紹一下戰爭的背景嗎?
     宋宜昌先生回答(以下簡稱答):普通讀者對于太平洋戰爭的理解是很有局限的。一般認為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始,然后突然就發生了太平洋戰爭。但實際上說來話長。最早,1854年美國海軍的佩里準將指揮一個艦隊打開了日本的門戶,日本就開始了“明治維新”。這是日本和美國的第一次交手。接著,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打了一場世界級的戰爭。這場戰爭主要發生在兩個海區:一個是加勒比海海區,一個是太平洋海區。當時的美國遠東艦隊,在杜威海軍上將的指揮下,攻占了馬尼拉灣,殲滅了西班牙的菲律賓艦隊。這樣,整個菲律賓群島就屬于美國人了。美國本來雄踞在西半球,突然之間,1898年,接管了世界性帝國的“遺產”,包括古巴、墨西哥和菲律賓。美國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地(殖民地),就需要跨越整個太平洋18000海里的距離。美國怎樣保衛自己的這塊領地,始終貫穿整個太平洋戰爭。
    美國必須首先占領夏威夷群島,這樣保衛菲律賓的距離就只有一半了,大概7000多海里。接著還要占領中途島、威克島、關島。直到今天還是這個態勢,把這些島嶼做跳板來介入亞洲海岸和西太平洋海岸。因為要保衛離它非常遙遠的菲律賓,美國對太平洋戰爭并不是一無準備。但他不可能把他的主力艦隊派到菲律賓。因為,一是補給線太長;二是,如果美國陷入菲律賓,對日本就沒有什么威脅。他把他的主力艦隊放在珍珠港,采取了兩個方案保衛菲律賓:一個是把它剛裝備的B–17轟炸機大部分都部署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另一個就是當時太平洋艦隊的兩只潛艇部隊:一個駐在夏威夷,一個駐在菲律賓,就用菲律賓的美國海軍潛艇、轟炸機來保衛菲律賓。后來的演變也是按照這兩個方案進行的,只是B-17換成B-29了,再就是用潛艇戰來切斷日軍的補給。
    日本的情況是,在中國打到1940年的時候,它就陷在中國大陸上了。當時日本的鋼只有450萬噸,原油基本上只夠打三個月。為了打贏戰爭,日本必須獲得石油。當時的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有石油,但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的這個距離被菲律賓在中間隔斷。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先占領菲律賓。因為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也有油田,所以日本也想占領緬甸。占領這兩個地方,就能補給戰爭。  

    問: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發揮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您能不能針對您書中的內容和美國潛艇部隊在戰爭中的表現,把整個戰爭的思路給我們作一個梳理?
    答: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后,接著就利用臺灣轟炸了菲律賓,轟炸了美國的空軍基地。美國近一半的轟炸機遭襲,就只剩下潛艇了。當時,美軍企圖用潛艇來保衛菲律賓,但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潛艇艦隊,攔截日本運兵船的時候卻沒有戰斗力了。美國當時設計的魚雷引信是電磁引信,魚雷不撞擊軍艦的殼體,通過磁場也能爆炸。但當時的魚雷沒有試驗好,結果有的魚雷打到對方的船上卻不爆炸,有的魚雷還沒到對方的船上就爆炸了。美軍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來調試魚雷,有一次潛艇戰斗巡邏,發射了幾十條魚雷,基本上一條也沒有爆炸。美國保衛菲律賓,主要靠魚雷,但魚雷卻沒有準備好。當美國的潛艇不能保衛菲律賓的時候,潛艇艦隊就隨著麥克阿瑟撤向了澳大利亞。故事就從這里展開了。
    當時美軍潛艇撤向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澳大利亞西海岸的費里曼特爾,一個是東海岸的布里斯班。費里曼特爾大概有20艘潛艇,布里斯班有10艘潛艇;有兩個指揮官:一個是洛克伍德少將,一個是克里斯蒂中將。
    洛克伍德后來成為最著名的潛艇明星和海戰明星。洛克伍德的潛艇部署在印度洋方向,離印度尼西亞很近,這里有大量的珊瑚礁和淺海,日軍也控制不了很大海面。洛克伍德初期的任務就是改造魚雷,然后不斷偵查索拉維奇海、爪哇海等。日軍當時先占領菲律賓,又占領印度尼西亞。他們的船就在臺灣、越南、馬來亞一帶來往頻繁,基本上沒有軍艦保衛。因為美國潛艇初期的拙劣表現,日本就放松了警惕。洛克伍德將軍的潛艇初期是在珊瑚礁和淺海偵查日本商船,竊聽密碼,作了相當長時間的準備。洛克伍德掌握了很多日本商船在南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一帶的活動規律,以及在亞洲海域的各種情況。日軍反倒摸不清美國潛艇的活動規律。克里斯蒂的潛艇主要是為了保護澳大利亞。后期,麥克阿瑟退到布里斯班,兩支潛艇部隊就合并了。
    美國潛艇艦隊并未參加一戰,二戰對他們正是新手初練,他們必須花一段時間來學習。任何海軍都要在真槍實戰中才能成熟起來。
    美國怎么把太平洋戰爭當成一場海戰來打?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麥克阿瑟的意見,也就是陸軍的意見,“我要打回菲律賓”。從陸上打,主要是沿著新幾內亞。打得非常艱苦,進展也非常遲緩,損失巨大,血腥而漫長。還有一種就是尼米茲的觀點。珍珠港被偷襲后,尼米茲就成為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是德裔美國人,很會處人際關系,母親懷他五個月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和爺爺把他帶大的。在任何一個職位上他都非常受歡迎,海軍也非常歡迎他。他執掌太平洋艦隊司令的時候,整個珍珠港被炸得一片狼藉。他就在一艘潛艇上升起了他的太平洋艦隊司令旗,表示他上任了。他干過潛艇,干過驅逐艦,干過巡洋艦,很理解潛艇的作用,很理解海戰。
    洛克伍德的潛艇襲擊日本船的時候,連續打了9條魚雷,都沒中。一共10條魚雷,潛艇的艦長把不中的最后一條留下來了。后來就讓專家解剖看看為什么沒有打中。因為有的打得非常近,而且是90度角,百分之百能打中。后來才發現是魚雷的故障。尼米茲和洛克伍德大發雷霆,下決心改進魚雷,把引信調好。電磁引信干脆就改用撞擊的,日本船比較小,定深太深,有的從底下給打穿了。講一個插曲,在甲午戰爭的時候,中國也有魚雷艇,也向日本的軍艦發射魚雷,也是從底下打過去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魚雷也經常不中。所以魚雷沒有命中是通病。后來,美國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洛克伍德潛艇的擊沉率不斷上升,到1943年打得日本望風披靡,不知道該往哪里跑了。潛艇也在不斷增加,最后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大概擊沉了500多萬噸船,日本船幾乎全被打光了。對于嚴重依賴海外資源的日本來說,失去商船隊就無法生存,更何談作戰了。
    當我們說麥克阿瑟的陸戰和海軍陸戰隊的島嶼戰時,請不要忘記美軍的潛艇部隊。當時太平洋艦隊的潛艇部隊就兩支:一支是菲律賓群島的潛艇部隊,另一支在夏威夷。夏威夷距離日本很遠,沒什么建樹。后來洛克伍德被調回夏威夷,做了夏威夷潛艇艦隊的司令,后來升為中將,他作了很大貢獻,但比較鮮為人知。大部分人關注中途島海戰,珊瑚海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沖繩,硫黃,實際上日本的戰爭機器早就被美國釜底抽薪,抽光了。當時美軍占領日本的時候,日軍的配給,窮到什么程度呢?軍人一天是 150克 的米,三兩糧食;普通日本人,大概 50克 左右的米,糧食就一兩,就是因為全部被切斷了,被洛克伍德的潛艇給切斷了。實際上他用了很小的代價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果。
    默默無聞的人做了默默無聞的工作。  

    問:作為交戰的另一方,日軍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它最大的失誤是什么?
    答:日本軍隊沒有一個最高統帥機構,他的部隊分成陸軍和海軍,陸軍又分成很多軍種。實際上各個戰場的部署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主要就是把行動分成陸軍的行動和海軍的行動。聯合艦隊的行動,從純粹的軍事角度講,尤其在初期,沒有特別大的失手。有些技術性失誤,但整體上沒有失誤。失誤的關鍵是,聯合艦隊也好,陸軍也好,對誰作戰,這是個最關鍵的問題。對于大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著作,讀者閱讀時,對這個問題基本上都缺少一個宏觀的反傳統的視角。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以前,它的敵人是ABCD:A是美國,American;B是英國,Britain;C是中國,China;D是荷蘭,Dutch。還有法國,French。這些國家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新興的強國,就是美國、蘇聯;第二類是衰落的強國,英國、法國、荷蘭。對付新興的強國和對付衰落的強國,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對付新興的蘇聯,無論是張鼓峰,還是諾門罕,都遭到了慘重的失敗。對付新興的美國,最終也被美國打敗了。但是對付那些衰落的強國,包括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它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就使他產生了一種錯覺,就是把英國和美國都當成了白人,實際上英國的這部分白人在走向衰落,美國還在蒸蒸日上。法國被德國打敗以后,當時日本就給法屬越南下了一個通知:行政治安由越南的警察來維持,其他一切問題都是日本說了算。實際上是越南向日本變相投降,還包括老撾、柬埔寨,然后日本強行占領泰國,泰國成為日本的附屬國。日本的軍隊集結在泰國,還征集泰國的民工。在跟英國作戰時,有幾次比較大的戰役,一個是進攻馬來亞,也沒費什么勁,進攻新加坡也沒費什么勁,打英國是勢如破竹。在緬甸,又擊敗了英國。
    這時,如果是一個高明的棋手,應該感覺出來,打英國很輕松,那么他的聯合艦隊應該是往西走,而不應該往東走。往西走實際上就是打印度,印度對英國的反叛精神非常強,而且印度的民族主義者還勾結日本人要把英國人趕走。因為打緬甸的時候就發現英軍并不樂意拼死保衛,因為英軍在為他的殖民地而戰,一位高級軍官說過:“我不愿意死打。歷史上戰爭打來打去,有時候合約簽來簽去,我們今天丟了明天我們可以把它要回來。”英軍不愿意死打就撤到印度,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已經轟炸了斯里蘭卡,如果在孟加拉灣登陸的話,英軍將撤向印度內陸。英國的部隊主要是在北非,和隆美爾作戰,同時還保衛本國,所以英國能夠保衛印度的力量是很有限的。當時日軍應該南下、西進。南下、西進的阻力要遠遠小于北上和東進,東進是對美國,北上就是對蘇聯。這兩個新興的國家和腐朽的幾個舊帝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就跟你打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和打老頭老太太一樣,所以,我認為日本的海軍、陸軍在方向上做了一個比較大的錯誤的判斷。
    再講講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日本的基礎工業,只有450萬噸鋼材,這些鋼材既要生產軍艦,又要生產坦克、卡車、火炮、彈藥,還要生產其他戰略物資。這點鋼鐵無論如何也支撐不了太平洋戰爭。當時美國大約有4000萬噸鋼,德國大約2000多萬噸。日本人非常清楚,只要戰爭拖長了,那早晚美國會一艘一艘地生產航母軍艦、潛艇、各種軍用物資,再不會打,靠數量也能取勝。所以日本必須速戰速決。最好的速戰法就是消滅美軍的主力。偷襲珍珠港,襲擊中途島,都是為了消滅美國海軍的主力。當時德國人告誡日本人,日本的潛艇大,魚雷沒什么問題,而且艇長都很優秀。但日本對潛艇的使用完全是反的,用潛艇獵襲航母。拿潛艇打民船,就像一個大漢去欺負小孩;潛艇攻擊軍艦,就如一個壯漢打另一個大漢。最后,當然也有其他的失誤,日軍就被美軍困在孤島上,全部被封鎖。日軍潛艇為了救士兵,用水下運輸船的方式來接濟他們。日本整個的目的就是想以最短的時間來結束戰爭。這個思路和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是一致的。
    但美國人可以培訓一支部隊,也可以造更多的船。所以日本的判斷是錯誤的。對新興國家應該是另外一種判斷,和對衰老國家的判斷根本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同一種邏輯。新興國家是越打越強,衰老國家是越打越弱。日本海軍的武士道練得特別熟練,包括炮兵,夜間作戰特別準。但一旦這些精兵一死,其他的兵就不行了。精兵政策有一個前提,一場仗都不能輸,輸不起。日本就一仗也不能輸,就得策劃嚴密,高度謹慎。既然一仗都不能輸,哪一仗也不能隨便打。可是在打的時候又會有各方面的矛盾。有失誤,但一旦失誤,比如中途島戰役后,他的軍事機器也不能支持他打贏。精兵沒了之后,也不能支撐他打下去。日本的戰略,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戰爭,精兵必須用在刀刃上。同時還不能失敗。一失敗,精兵一沒,就全完了,一敗以后就亂了,日本敗不起。有時候必須得敗得起,敗得起才能積累經驗,卷土重來。日本的戰略目標與它的實際力量矛盾非常尖銳。
《燃燒的島群》是一部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的紀實性長篇軍史小說,曾被譽為最全面、最詳細、最真實的太平洋戰爭紀實文學,一直為廣大軍迷所稱道,所追尋。本書再版之際,責任編輯就廣大軍迷關心的一些問題,對宋宜昌先生作了訪談。代為后記,以饗讀者。  

    問:一些過去行之有效的“優良的傳統”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是否會成為僵化的教條?如日本陸軍一成不變的夜襲、萬歲沖鋒,海軍固執地追求與美軍海上決戰,航空兵和潛艇執意打擊敵方航母和戰斗艦,片面地爭奪制空權等等,卻成了日軍失敗的原因。在所有參戰的大國中,相比之下,美軍最缺少戰爭經驗和軍事傳統,美軍參戰初期的幼稚表現遭到了盟軍和敵軍的雙重嘲笑。但美國人也最不在乎什么軍事傳統,敢于創新、不受條條框框約束就是美軍的傳統。美國在二戰中的每一次重大戰役樣式都不一樣,其漂亮程度有的足以彪炳戰爭藝術的史冊,這也讓那些按照上一次戰爭來準備下一次戰爭的經驗主義的國家汗顏。太平洋戰爭中,無論是跳島攻擊,還是對日補給線的嚴密封鎖,都打到了日軍的痛處,正如一位美國將軍所說:“美軍最大的傳統就是沒有傳統”。今天美軍依然繼承著這樣一個沒有傳統的“傳統”,請問美國是如何將“傳統”變成“創新”的?  

    答:美國其實也并不是沒有傳統,它的傳統往往讓人摸不著頭腦。那么美國的傳統是什么呢?
    一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他打得比較大的就是一戰和二戰。一戰他參加了八九個月,還看不出來他打得怎么樣。二戰呢,其他國家都打了兩年了,中國1931年算起都打了十年了,他才介入。那我們看他怎么在戰爭學習戰爭。舉陸軍的例子。陸軍開始確實不會打,但是很聰明。既然我的部隊不會打,那我先找比較軟的地方,作戰不太激烈的地方,我先試試。于是選擇北非,英軍(蒙哥馬利)從正面牽制隆美爾,美軍就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登陸。當時法屬北非向德國人投降了。這時候就牽扯摩洛哥跟不跟法國,主要是一個外交問題。做了很多的外交斡旋,美軍沒費什么勁就登陸了,傷亡微不足道。登陸以后,美軍開始從隆美爾的后路接近德國部隊,一直打到突尼斯。美軍在凱賽林隘口之戰中被打得鼻青臉腫,一敗涂地。從凱賽林隘口美軍是如何學會打仗的呢?美軍在軍官中采取的辦法就是誰能打誰就先打,誰厲害就讓誰先打,就把誰放在最關鍵的位置上。北非戰役選擇了巴頓,這是美軍的幸運。中共三野選擇了粟裕,這是三野和華東戰區的幸運。
    克里斯蒂就保守,洛克伍德就一路青云直上。他們兩個上面還要有一個將領來領導他們,也就是他們同時又受麥克阿瑟的制約。洛克伍德被直接提拔到珍珠港,指揮整個潛艇戰。巴頓也提得特別快。巴頓手下的人,布萊德雷提得比巴頓還快,超過了巴頓。與英軍傳統的逐級提升辦法相比,這是特別快的機制。中共的軍隊也具備這個特點,歷史上蒙古軍隊更是如此。
    二是整體作戰。這個一般的人看不出來,總覺得老美是將軍作戰,實際上它是整體作戰。因為美國人生活太好了,美國人的子弟是不愿意死在戰場上的。不像日德,日本有武士道,德國有軍官團,美國沒有這樣的傳統。在一戰、二戰之前,一共才十幾萬人的軍隊,跟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差不多。這種情況下,一下子發展到百萬大軍,最后是千萬大軍,仰仗的就是整體作戰,就是各條戰線、各個部門都要想辦法。舉幾個例子。美軍當時是用飛機轟炸德國,轟炸哪里是很講究的。一般來說,英國轟炸就是炸居民區或者工廠。但美國不同,美國就找了一幫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數學的,讓數學家們計算一下,炸哪里是最要害的。美軍要炸就要使戰爭機器癱瘓。麻省理工學院這幫數學家組成了一個戰略小組,屬于陸軍航空隊,專門用數學的方法分析哪個環節在工業系統中最重要。研究發現,滾珠軸承最重要。車輛要軸承,火炮要軸承,飛機、坦克、機床,都需要軸承。德國有兩個大的軸承廠,其中一個是施瓦因福特。德國也知道這個地方特別重要,用大量的高炮來保護。美軍不在乎,見你重要就要炸。就派了上千架飛機來炸,第一次損失很大,最后終于給炸了。炸了一兩個月之后,德國就沒有軸承了,坦克什么的都轉不動了。后來德國才把軸承廠分散到各個小城鎮,開始都在大城市。
    密碼破譯也好,炸軸承廠也好,都是他們的創新。兩棲作戰的時候,當時人們不知道登陸艇這個東西,有一個企業家給發明出來了,這個企業家不是直接的軍人。當時有大量的發明創造,比如說吉普也是美國發明的。吉普還可以發電,還可以磨糧食。有人說戰爭就是吉普給打贏的。所以美國是全民參加戰爭。另外,當時福特發明了汽車流水線之后,就讓福特生產卡車,生產飛機。后來又讓福特生產船,因為船在戰爭中用得非常多。福特不會,船的生產線和汽車不一樣,和飛機也不一樣。后來就有一個人懂這項技術。他把船都分解成一個段一個段的,很多公司分開生產,然后到大工廠一組合,就是一艘船。美國最后造船成了世界第一。美國不斷地做各種各樣創新,而且全部是國家投入,包括知識分子。比如阿富汗戰爭的時候,用地質學家來摸清阿富汗的地形。美國的最終目的是少死人,因為美國對死人是最敏感的。所有人都想方設法幫著讓他們的孩子早回家,讓美國子弟早回家。為了少死人,什么辦法都可以想,什么錢都可以花,什么東西都可以扔。所以他的戰略,包括跳島戰略也好,使用各種各樣的大規模現代化武器也好,使用原子彈也好,都是為了少死人。
    再舉一個例子,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發現日軍每天到夜間才開始突襲。日軍一直就是連續夜間突襲,包括和蘇軍在諾門罕的戰爭,還有太平洋戰爭,還有跟中國的志愿軍在朝鮮作戰。對美軍來說,晚上作戰就得受損失。美軍就發展夜視裝備來彌補。開始時特別原始,特別貴。后來國家投資,最后投到了30個億,終于把夜間作戰給拿下來了。所以美軍就有了單兵的夜視儀器,還有大的夜視儀器和飛機吊艙,夜戰成了美軍的長項。美軍看得清清楚楚,把黑夜變成了他的白天。美國人通過發明創造減少傷亡。
    再比如說激光制導炸彈。過去沒有這個東西,美軍是靠后勤,靠飛機、輪船運來的大量彈藥,保證前線軍人的供給。他認為其他國家也是靠后勤,所以就特別注重切斷人家的后勤。抗美援朝是這樣,越南戰爭也是這樣。越南有好多東西向的河流,他就炸人家的橋。橋是南北向的,而河谷的山又是東西向的,往往橋就在峽谷中間,從南北方向攻橋的時候,看到橋的時間特別短,飛機剛看到橋,就飛過去了,只能從東西方向來攻。東西方向,橋又特別窄,所以特別難打,損失特別大。后來為了炸橋就開始動腦子:怎么一下子把橋炸了。這就是美國的傳統。美軍的官員有一個責任,就是看看下面有什么發明創造。一個上校提出拿激光來控制炸橋,然后國家開始投資,最后特別成功。激光一照,利用反射光制導炸彈就炸掉了。經過反復的實驗,就有了激光炸彈,再炸橋的時候,越南還沒看清楚呢,一顆炸彈就炸垮了大橋。
    其實美國也不是那么靈活,也很死板。他的部隊有很多手冊,坦克的手冊,飛機的手冊,各種各樣的手冊,一大堆條例,不勝煩瑣。西點軍校也好,弗吉尼亞軍校也好,都是這樣。但是一旦損失了,一旦在這個地方被伏擊了,被炸了,死了人,尤其死的人比較多,就有一個特別快的制度——匯報制度特別快,很快就會報上去。每一個都要求提出解決方案,匯總到上面以后,有幾種辦法來解決。第一,士兵能不能用簡易的辦法來對付。第二,連、排一級的,能不能對付。如果不能,就發到比較大的基地。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好,美國陸軍也好,作戰基地都是模擬戰場,發來之后,這邊馬上就開始模擬怎么炸,就開始研究怎么對付。與此同時,跟美國的大學簽了很多合同,大學拿了這些合同,錢很富余,能養活自己。美國的大學特別愿意搞科研。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伊拉克,美軍被路邊炸彈和簡易炸彈給炸了以后,美軍就開始想辦法對付。因為炸彈都是無線電引信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無線電專業特別好,所以就干脆包給麻省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就研究了各種對付無線電引信的辦法。美國的反饋機制非常快。一個要求,大概是24小時之內達到哪一層,48小時之內必須反饋回去。如果超過 3天,也就是 72小時,相應的措施跟不上,就要撤職了。不是美軍沒什么傳統,瞎打,他還是按部就班地打,但他就是學得快,改正的過程也快;另外就是參與的人多,整體作戰。通過太平洋作戰,美國一步一步進入戰爭,并且最終學會了戰爭,打贏了戰爭。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國器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