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圭 武
公平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關于公平問題的研究和討論,目前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存在的一個方面的問題是詞語上的含糊和多樣。如同時出現的公平、公正、正義、平等,等不同詞語,不同學者就有不同界定,反映在理論研究上,讓人感覺不知如何取舍。
存在的另一個方面的問題是關于公平內涵上的界定,有許多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優者比劣者多得一些是公平的,強者比弱者多得一些是公平的。古希臘智者卡克利斯就是這樣認為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和諧。這是柏拉圖在《理想國》里的觀點。
第三種觀點認為,所謂公平,就是社會財富、榮譽、地位等,應根據每個人付出的貢獻進行分配,這樣就是公平的。這是亞里士多德的基本觀點。亞里士多德認為:政治權利的分配必須以人們對于構成城邦各要素的貢獻的大小為依據。
第四種觀點認為,公平是一個約定。伊壁鳩魯就認為,公平與正義是人們彼此約定的產物,不存在獨立的公平與正義,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要有一個防范彼此傷害的相互約定,公平與正義就成立了。對于那些不能相互彼此不傷害的動物而言,就無所謂公平與正義。
第五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符合自然法的要求?;舨妓拐J為,自然法是使人類走出自然狀態的條件,也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普遍法則。他認為自然法最核心的內容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自然法支配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遵守自然法就是實現正義、公平、公道。 伏爾泰也認為公平是自然法的基本要求,是普天之下都認為如此,它既不使別人痛苦,也不是以別人的痛苦使自己快樂,實現自然法的要求就是實現了公平。
第六種觀點認為,公平的分配不是按每個人的貢獻,而是應根據影響經濟產出的所有要素投入進行分配,這一公平原則也可稱為要素公平原則。
第七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平均。這種觀點在我國封建社會,反映是比較明顯的,尤其在農民階層。如我國歷史上每一次農民起義,提出的口號基本上都是要求平均的觀點。
第八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按需分配。就是按照個人的需要進行分配。這里的問題是,是完全滿足個人的需要?還是滿足合理需要?還是按照社會必需進行分配?還是首先滿足需要最大的人的需要?就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第九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最大多數人利益的最大化,這是功利主義的基本觀點。
第十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給每個人最大的自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機會均等,這是自由主義的典型觀點。
第十一種觀點認為,公平是一個歷史范疇,這是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基本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任何社會的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絕對的和永恒不變的,而是具體的、相對的和歷史的,不同的社會存在著不同的公平觀念。權力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文化發展。公平則始終只是現存經濟關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的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觀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現。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公平認為奴隸制是公平的;1789年資產者的公平要求廢除封建制度,因為據說它不公平。在普魯士的容克看來,甚至可憐的行政區域條例也是永恒公平的破壞。所以,關于永恒公平的觀念不僅因時因地而變,甚至也因人而異。
第十二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不嫉妒。有一些西方學者以妒忌與否作為判別公平的依據,弗利就是其代表。他曾對公平作過以下的定義:如果在一分配狀態下所有人都不妒忌別人的話,這一分配是公平的。他對妒忌的界定是:一個行為者i認為其效用水平低于像他處于個人j位置相同時能獲得的效用水平,個人i就妒忌個人j。
第十三種觀點認為,公平,就是要讓每一個人在福利上盡可能與他人平等或相同,這是福利主義的典型觀點。
第十四種就是羅爾斯的公平觀。羅爾斯認為,作為公平的正義的兩個原則是:第一,平等自由的原則,即每一個人對于最廣泛的基本自由,與其他人相一致的自由都有著相同的權利。第二,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當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公職和職位向所有人開放,即機會均等的公平原則;二是有利于最小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即差別原則。并且羅爾斯認為,第一優先原則平等的自由優先,自由只有為了自由的緣故而被限制。第二優先原則正義對效率和福利優先,其中機會平等原則優先于差別原則。也就是第一原則優先于第二原則,第二原則中的機會均等原則又優先于差別原則。
第十五種觀點是德沃金的資源公平觀。德沃金認為,公平的分配應當是資源平等,也就是使經濟結構中分配給每一個公民的資源盡可能是平等的。其衡量標準就是通過嫉妒檢驗:一旦分配完成,如果有任何居民寧愿選擇別人分到的那一份資源而不要自己的那份,則資源的分配就是不平等的。在資源平等論中,德沃金同時認為,政府和社會應當為個人不能負責的運氣負責,但個人應對自己的抱負和選擇負責。
第十六種觀點是能力公平論。這是阿馬蒂亞·森的觀點。阿馬蒂亞·森認為,公平關鍵是人們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的平等。而可行能力,主要包括免受困苦,諸如饑餓、營養不良、可避免的疾病、過早死亡等基本可行能力,以及能夠識字算數、享受政治參與等等的自由。
對于公平問題在詞語上的含糊和不同,這里筆者不做討論,這里就暫以“公平”為一統之概念。
下面筆者就公平內涵問題談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筆者認為,公平問題不是一個理論抽象問題,從抽象的角度考慮公平是沒有多大現實意義的。由于公平問題要考慮到歷史遺產等眾多現實因素,所以,從現實的角度看,筆者認為,公平的內涵應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社會應盡可能實現個人之間具有相同的選擇自由。就是在選擇的自由度上,要更多強調機會均等。首先,自由并不是無限度的。個人的自由總是要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同時,個人的自由也必須要考慮到自己在行使自由時對別人自由的限制,所以,自由是有限度的。其次,對于有限度的自由而言,公正的自由分配原則就是大家均等,不能有些人有較多自由,而另一些人有較少自由或沒有自由。
第二,社會應盡可能實現個人之間嚴格的按勞分配。勞動代表了一種貢獻,按勞分配就是按貢獻分配。這既符合公平原則,也符合效率原則。因為社會若不實行按勞分配,一些真正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就沒有做貢獻的激勵,社會發展就缺少了動力。同時,不實行按勞分配,也使少數人坐享其成,社會就是奴役性的,這也是以往不合理社會的典型特征。
第三,社會應盡可能保證先天資源收益的平均分享。對于人類而言,先天資源,就像一個沒有失主的黃金,其公平的分配原則就是收益平均分享。比如土地,就是先天資源。馬克思指出:從一個較高級的經濟的社會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以至一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們應當做為好家長把經過改良的土地傳給后代。這里筆者認為,對于先天資源收益,關鍵不在所有權,關鍵是要實現收益的平均分享。但由于在收益分配中,所有權具有強勢地位,所以,國家要對所有權進行限制,要通過稅收等多種手段,實現全民在先天資源收益方面的平均分享。
第三,社會應盡可能保證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實現能力。這一點與阿馬蒂亞·森的觀點有些相同。有相同的選擇自由,同時,實行嚴格的按勞分配,以及相同的先天資源收益分享,還構不成完整的公平內涵。由于每個人自身條件總是不同的,如家庭的貧富差別、個人身體素質的差別、運氣的不同、地理環境的不同,等等,這些條件會最終制約到選擇自由和按勞分配以及資源分享的有效性。所以,社會應盡可能要采取一些補救措施,要充分關注個人能力的發展。社會雖然不能做到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發展能力,但也應至少要讓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的發展能力。
如何實現上述公平內涵,下面筆者提幾點建議。
第一,所有職位和崗位向所有人公平開放,這也是羅爾斯強調的公平原則中的內容之一。這一原則是實現相同選擇自由的基本條件。這里尤其要取消基于身份、特權等方面的限制和規定。所有職務向所有人公平開放,實質也是反映了勞動者公平進入勞動場所的問題,就像一群人進公園,入門的門票票價都應是相同的,而不應有些人是免票進入,而有些人要出高價才能進入勞動園地。
第二,法律公平是實現相同選擇自由的基本保障。這里尤其是要對違法行為要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若社會沒有法律公平或有法律,跟沒有法律一樣,社會公平的實現就是一句空話。
第三,對勞動財富的分配加大計劃、法律等調控力度,盡可能實現按勞分配。這里筆者認為,社會財富分配的大體原則應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平均收入應當屬社會最高水平;社會管理人員的收入水平應當保持在社會中流水平;最后是一般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這樣分配既符合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的區分,也符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要求,對社會,對個人,都有好處。同時,國家也要限制行業之間和勞動者之間收入差距過大,要將個人收入差距控制在1--8倍以內,筆者認為就較為合適。
第四,對遺產征收高額稅收。
第五,對壟斷行業要征收重稅。對電力、油田、煤炭、銀行等行業,國家要加大管理力度,要使他們的收入保持在社會平均收入的水平上。這是保證先天資源收益平均分享的一條有效舉措。
第六,對住房問題,國家要加大調控的力度。吃、穿、住的問題是人的基本問題。由于住房問題與土地問題密切相關,而土地本質是先天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應有平等的享受權。要反對房地產商和有關部門利用壟斷優勢對個人合理利益的不合理侵蝕。
第七,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深層次體現了當代人與后代人公平分享先天資源的理念,所以,可持續發展本質是符合公平原則的??沙掷m發展應當成為人類發展需要長期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
第八,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這是彌補能力不足的一條有效措施。
第九,社會要逐步推廣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等。這也是實現能力平等的一條有效途徑。比如家庭貧富不同,不同人受到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就不同,從而導致個人在發展能力建設方面的不平等。為了克服這種情況,就需要發揮國家的主動性,通過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實現個人在發展能力建設方面的平等要求。當然,由于各個國家發展條件的不同,所以,推進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是一個過程,要逐步推進。
第十,要加大對落后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投資,保證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均等化。
第十一,要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公平的實現,也需要公平實現主體素質的提高,也需要主體具有公平精神。這里重點要建設具有誠信、理性、敬畏精神的人格。在具有誠信、理性、敬畏精神的人格中,公平就是一個內生變量。因為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公平精神的德性基礎;理性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公平精神的知識基礎;敬畏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公平精神的不確定性基礎。所以,有誠信、理性、敬畏精神,公平精神就會得到良好成長,公平的制度建設就是有效的,同時,公平制度也就能得到有效執行。
第十二,要加強政府建設。推進公平建設,政府要發揮好更加積極的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自由社會不會自動達到公平狀態,社會本質是體現強者原則的。但政府也是有缺陷的,所以,加強政府建設就是實現公平的關鍵。如何建設政府,這里筆者認為,要建立多元、協商、公開的政治體制。多元、協商、公開的政治體制,有助于抑制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利益侵蝕。多元,有助于不同群體的利益能得到有效表達;協商,有助于科學合理和和平地解決公平問題,而不是動輒依靠暴力,引發社會動亂,這對社會、對任何個人,都沒有好處,最終就是一個負和博弈;公開,有助于杜絕暗箱操作,有助于調動各方監督機制,從而也就有助于實現公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