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描寫英國有價證券現(xiàn)在的情況或那些在證券交易所里普遍發(fā)生的場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樣緊張的情景是罕見的,這種情況不常有是值得慶幸的……如果說壓低行情的活動現(xiàn)在差不多達到了法國革命時期發(fā)生過的那種規(guī)模,大概也不是過甚其詞……本周有價證券的行情是91.5%;自1849年以來還不曾這樣低過……在鐵路股票市場,出現(xiàn)了不斷的下跌?!?
這是內閣的報紙《觀察家報》上的話。所有最主要的鐵路股票的價格比上周低68—80先令。股票突然充斥市場,本身并不說明任何了不起的問題,因為這只是投機者的活動,他們隨時可以在市場上制造混亂,恫嚇老實的股票持有人。但是,有價證券的劇烈波動,即使帶有純粹投機的性質,如果像現(xiàn)在這樣同商業(yè)危機的普遍征兆結合在一起,就會造成非常有害的后果了。至少,金融市場上的這種恐慌一定會使一切預定要發(fā)行的國家公債失敗,特別是奧地利的國家公債。而且,資本家們都還記得,1881年奧地利對他們發(fā)行的期票每一英鎊僅付1先令71/4便士的股息;他們還記得,盡管奧地利在1849年以后,通過大大加重匈牙利和倫巴第的稅負的辦法,人為地增加了收入,從1,200萬英鎊增加到1,800萬英鎊,但是它每年的平均赤字仍然大于它的總收入的四分之一;此外,從1846年起,奧地利的國債增加了約5,000萬英鎊;只是由于以色列子孫們從私利出發(fā)寬限債務償還期,奧地利才免于陷入新的破產,而他們現(xiàn)在仍然希望把自己裝滿了大堆奧地利鈔票的錢柜騰出來。
《觀察家報》寫道:「商業(yè)在某種程度上越出了它應有的限度,我們的商業(yè)債務部分地超出了我們的資金。」
《晨郵報》驚呼:「現(xiàn)在用不著再回避這個問題了,因為盡管面臨的危機具有1847年所不曾有過的某些有利的特點,但是每個注意事件進程的深思熟慮的觀察家一定會察覺到,現(xiàn)在至少可以說,一種很難應付的局面已經到來?!?
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又減少338954英鎊,而它的銀行券儲備,即預定用于貼現(xiàn)業(yè)務的有價證券,也總共才700萬英鎊,換句話說,只夠財政大臣用來支付那些持異議的南海公司股東。關于糧食市場的狀況,我們從昨天的《馬克巷快報》了解到下面的情況:
「多年來在中等收成的情況下,我們每年都消費幾百萬夸特的外國小麥。那么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可能需要多少呢?今年小麥的收獲量至多也超不過中等收成的四分之三,而且其它任何一種作物都提供不出余額。馬鈴薯遭到了嚴重的病害;由于它不適于儲藏,不得不趕快消費掉,這樣很快就會感到這種食品不足。我們的小麥消費量是這樣大,盡管截至本月5日為止的8個月內已進口3304025夸特的小麥和3337206英擔的面粉,但是倉庫中的儲備仍很有限……我們絲毫也不打算夸大我國可能遭到的困難,但是,否認這些困難的存在,是愚蠢的……各地的報告都說明小麥收成非常不能令人滿意;許多已經打了場的地方收獲量都剛剛超過估產的一半。」
在工商業(yè)繁榮的晴空中出現(xiàn)了濃重烏云,與此同時,罷工現(xiàn)在仍然是,而且將在一個時期中仍然是我們工業(yè)狀況的一個重要特點;不過,罷工的性質正開始隨著國家現(xiàn)在總的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貝里的紡工又要求每一千束增加2便士工資。由于廠主們拒絕了他們的這一要求,他們便停工了;織工一俟織完他們手上現(xiàn)有的紗,也將罷工。普雷斯頓的織工,在臨近地區(qū)的工人的支持下,繼續(xù)要求增加10%的工資,現(xiàn)在有6家廠主已經關閉了自己的工廠,其余的大概也要仿效他們。這樣一來,2000工人就失業(yè)了。在布萊克本,狄金遜先生的鑄鐵廠的機械工人仍在罷工。在威根的一家工廠里,繅絲工人罷工,要求每20磅增加1便士工資;在另外一家工廠里,精紡工決定在工資增加以前拒絕上工。這兩家工廠都關閉了。在同一個地方,約有5000名采煤工人參加的罷工在繼續(xù)。星期三晚上,克勞福德伯爵和附近地區(qū)的其它大礦主解雇了自己的工人。此事,采煤工人在斯凱爾斯奧查德舉行了人數(shù)眾多的群眾大會。在曼徹斯特,5000臺織布機已停止不動,此外,染布工、染紗工、氈帽制作工等等舉行的一些小罷工在繼續(xù)。博爾頓的棉紡工開大會要求提高工資。在特倫頓和布里奇渥特以及其它城市有制鞋工人罷工,在格拉斯哥有馬車夫罷工,在基爾馬諾克有泥瓦工人罷工,在奧爾德姆警察聲言要罷工等等。伯明翰的制釘工人要求增加10%的工資;伍爾弗漢普頓的木工要求每天增加6便士的工資,倫敦的木工也同樣要求增加這樣多的工資,等等。蘭開夏郡、柴郡、德比郡和其它各郡的主要工業(yè)中心的工人們紛紛公開集會,決定采取援助他們受苦的兄弟們的措施。與此同時,廠主們則決定要把自己的企業(yè)不定期關閉,以便用饑餓迫使工人們屈服。
《星期日泰晤士報》寫道:「我們看到,一般說來工人要求的工資增加額不超過每天6便士;看看現(xiàn)在的食品價格,那就很難說這種要求是不合理的。我們知道,有人說,現(xiàn)在的罷工者所抱定的目的之一,是想從工廠主的實際利潤或預期利潤中取得某種共產主義的份額,但是把所要求的工資提高同日用必需品價格的提高這兩者對比一下,就完全駁倒了這種指責。」
當工人們的要求比「日用必需品」的價格多一點的時候,當他們企圖從他們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利潤中得到「份額」的時候,他們就被斥為有共產主義意圖。食品的價格與「永恒的和至高無上的供求規(guī)律」有什么關聯(lián)呢?在1839、1840、1841和1842年,即在食品價格不斷上漲的年份,工資卻不斷下降,一直下降到挨餓的水平。當時就是這些工廠主們說:「工資不取決于食品價格,而取決于永恒的供求規(guī)律。」
《星期日泰晤士報》說:「工人們的要求只有用恭敬的方式提出的時候,才能得到滿足?!?/p>
恭敬與「永恒的供求規(guī)律」有什么關聯(lián)呢?有誰聽見過,明辛街2 的咖啡價格是由于它是「用恭敬的方式提出」才上漲的呢?買賣人的血肉之軀的方式,也同買賣其它任何商品一樣,就是說,至少也要給它和別的任何商品同樣的機會。
爭取提高工資的運動已經持續(xù)六個月了。我們且來用廠主們自己所承認的標準——「永恒的供求規(guī)律」衡量一下這個運動?;蛘哒f,我們也許應當明白,對政治經濟學的永恒的規(guī)律應該像對俄國同土耳其簽訂的永恒的和約那樣去解釋吧?
六個月以前,工人們即使還沒有認識到,由于對他們勞動大量需求,由于人口向金礦和美洲不斷大量外流,他們的地位得到加強,他們僅僅根據(jù)狂熱地頌揚自由貿易的中等階級3 報刊普遍宣揚繁榮這種現(xiàn)象,就已經可以猜測到,工業(yè)的利潤是增加了。很自然,工人們要求從這種被鼓吹得如此響亮的繁榮中得到自己的份額,但是廠主們給予他們的卻是無情的反擊。于是工人們便結成團體,聲言罷工,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凡是發(fā)生罷工的地方,廠主和他們在宗教界、政界和報界的喉舌,一齊破口大罵那些「用這種方式企圖迫使別人聽命于自己」的人「厚顏無恥和無理取鬧」。但是罷工證明了什么呢?不是證明了工人們寧愿用自己的方法來檢驗供求關系,而不愿輕信雇主們的偏私的擔保嗎?在某種情況下,對工人說來,唯一能驗證他是否真正取得了他的勞動的市場價值4 的方法,就是舉行罷工或聲言要舉行罷工。1852年原料成本與成品價格之間的差額,例如,原棉成本與棉紗成本之間的差額,棉紗價格和棉制品價格之間的差額,大于1853年,因而紗廠主和工業(yè)主的利潤,無疑多于1853年。無論棉紗價格或成品價格直到最近都沒有趕上棉花價格的上漲。那么為什么工廠主在1852年不馬上提高工資呢?他們說,供求關系沒有證明1852年有必要提高工資。是這樣嗎?一年前,工人的確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缺少,但是這個差距同工廠主們從那時起由于供求規(guī)律(它的意義已經由罷工向他們闡明了)的作用而被迫進行的突然的、不止一次的提高工資是完全不成比例的。當然,現(xiàn)在開工的工廠比去年的多,并且有許多有專門技能的工人在過去一年內外流了;但是與此同時,工廠勞動從來還沒有像最近12個月來這樣獲得大量的供應,人們從農業(yè)和其它部門源源不斷地涌入我們的「工業(yè)蜂房」。
實際上,「工人」像往常一樣,只是過了很久以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勞動價值在好多個月以前已經增加了30%,而只是在那時,在今年夏季,他們才開始罷工,先要求增加10%的工資,后來又要求再增加10%,等等,當然,要求的數(shù)量是在他們能夠得到的范圍以內。這些罷工總是成功的,這一方面促使罷工遍及全國,另方面也再好不過地證明了罷工是符合規(guī)律的;而在同一個企業(yè)部門里接二連三地罷工,同一些「工人」一次又一次要求再增加工資充分說明,按照供求狀況,工人們早已有權得到更高的工資,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到更高的工資,只是由于他們不了解勞動市場狀況罷了。一旦工人們終于弄清了這種狀況,一直宣揚著「永恒的供求規(guī)律」的工廠主們就回到了「開明專制」論,要求有隨便處理自己財產的權利;他們用惡狠狠的最后通牒的形式宣稱,工人們根本不知道什么對他們是好。
總的商業(yè)前景的改變,也要引起工人和雇主相互關系的改變。這種變化的突然到來,正是許多罷工已經開始、更多的罷工正在醞釀的時候。毫無疑問,即使是經濟蕭條,也將有更多的罷工,并且同樣會要求提高工資,因為,工廠主會說,他沒有能力增加工資,而工人們將回答說,食品價格上漲了;這兩個理由都是同樣有力的。但是,如果像我所推測的那樣,蕭條持續(xù)下去,工人們不久將因此大吃苦頭,并且將不得不毫無成功希望地為反對降低工資而斗爭。但是,那時他們的活動將迅速轉到政治領域,而在罷工中得以建立起來的新的工聯(lián)組織,對他們將有重大的價值。
選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1卷第381—387頁
◆注釋
1 這篇文章曾加以刪節(jié)轉載于1853年10月19日的紐約德文報紙《改革報》,標題為「英國工人運動的狀況」。
2 倫敦街名,香料及從殖民地進口的其它貨物的貿易中心。
3 第一版譯文為「資產階級」。
4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來的著作中用「勞動力價值」和「勞動力價格」這些更確切的術語代替了「勞動價值」、「勞動價格」的用語(見恩格斯為馬克思的《雇傭勞動與資本》一書1891年版所寫的序言)。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