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以來,在中文網絡平臺,有少數人不斷地將“哈馬斯”加上一個前綴詞“恐怖組織”,這也是一種宣傳。
但全世界認定“哈馬斯”為恐怖組織的國家只有20多個,主要是美國、以色列、英國、加拿大以及一些歐盟成員國,還有日本。
絕大多國家都只是認為它是抵抗組織或政治派別,聯合國也從未認定“哈馬斯”為恐怖組織。
在西方陣營當中,英國是最后一個認定哈馬斯為恐怖組織的,而且是在拜登政府的強大壓力之下,英國政府才在2021年11月19日宣布哈馬斯為恐怖組織。
以色列終于不罵英國了,但英國也失去了與哈馬斯接觸的合法性。
但這不等于全世界都要跟著美西方去認定誰是恐怖組織。
因為,它們雙標到了極致,黑白隨時可以顛倒。
很多朋友可能都看過周星馳的一部電影《逃學威龍2》(1992年4月9日在香港上映,當年票房前十,這是因為周星馳的強大號召力)
此片是挾著《逃學威龍1》慣性而續拍的,劇本梗概:警察周星星在被貶職為交警后,憤而辭職,私自潛入一所國際學校當臥底,調查國際恐怖分子案件,最后把恐怖分子殲滅,救出被挾為人質的學生們。
本文重點是在影片中出現的“國際恐怖分子”。
他們全是歐洲白人,跟我們現在看到的中東人模樣的恐怖分子形象完全不一樣。
《逃學威龍2》是一部七拼八湊,劇情零散的影片,雖然有不少精彩的無厘頭橋段,但整體上遠低于周星馳電影的平均水準。
實際上這部電影是英國情報部門硬壓給香港某家電影公司的任務。
因為在1991年2月7日,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遭到“愛爾蘭共和軍”三枚迫擊炮彈襲擊。
2月18日,維多利亞車站又發生爆炸,接著帕丁頓車站也發生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并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愛爾蘭共和軍”以及北愛爾蘭脫離英國問題的討論。
英國急需在國際上建立“愛爾蘭共和軍”=恐怖組織的認同。
英國情報部門M15在香港的分支機構--皇家警察政治部就負責在遠東地區的文宣。
香港這家電影公司只好接受了這項任務,立刻召集《逃學威龍1》的主要演員周星馳、吳孟達、張敏等人,重新趕拍一部“續集”。
政治部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機構,表面上屬于香港皇家警察,但對應的主管機關是M15和遠東戰略局。
它成立于1934年,1995年收攤,在香港回歸前一年,它將所有人員檔案運回英國封存,所有中高級華人“警員”都安排“退休”,重新到英國就業。
皇家警察政治部(Special Branch),對外自稱SB,辦案時就亮明SB身份,跟刑警說自己是CID一樣。
這幫SB主要工作就是監聽、竊聽、文宣、港督安保,以及搜集一切香港名流私人信息,尤其是與北京有接觸的重要人士。
表面上SB們在警察局上班,但很多“調查員”秘密分布在銀行、企業、政府機構上班。
雖然說1996年SB由于怕受到清算,全部撤離香港,但沒有暴露過身份的仍然留在香港。
在港片當中,政治部這些SB在警察局里都不穿警服,形象往往自高自大又剛愎自用,這是英國為了模糊他們的作用而設計的。
影片開頭就出現白人恐怖分子,個個狡詐、兇狠、殘忍,以學生為目標。
觀眾們在觀影過程中,就會本能的憎恨這些人。實際上,“北愛爾蘭共和軍”從未襲擊過學校和綁架學生。
“愛爾蘭共和軍”(IRA,Irish Republican Army),其實在片中并沒有提到,而是通過暗示滲入人們頭腦中。
影片中有一個幾秒鐘的畫外音,當時電視里在播報緊急新聞:恐怖分子襲擊了馬卓安首相官邸(馬卓安就是英國首相約翰.梅杰)
巧妙地一帶而過,除非你像我看得這么細。所謂“英國政府不肯接納恐怖分子要求”,就是要為英國軍警打擊北愛爾蘭民眾的反抗運動找到合理性。
政治部督察的人設是可笑又愚蠢,因為他不能被弄成高大上,否則宣教味就會很濃,“最好的宣傳就是不要讓別人察覺到你在宣傳”。
中間的故事發展由周星馳等人自由發揮。
SB影片合作方、資金提供方,它們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告訴香港人,誰是國際恐怖分子?你要站在哪一邊?
同時還要展現香港皇家警察的英明神武(最后大結局,用的是真正的香港飛虎隊,而不是傳統的影視武行)
愛爾蘭共和軍是恐怖組織嗎?
英國、美國說它是,它就是。
這種認定除了官方發聲,還有電視、電臺、電影、書籍的潛移默化。
自亨利二世開始,英國對愛爾蘭就開始了殖民統治,愛爾蘭人進行了長期斗爭,直到1921年,愛爾蘭南方26郡獲得獨立,而北方6郡還在英國人手中。
南愛獨立后,北愛依然堅持以武裝斗爭。
這支軍事力量原叫“北愛爾蘭義勇軍”,政治上歸愛爾蘭新芬黨指導,后稱“愛爾蘭共和軍”。
他們的口號是“反殖民反壓迫”,1969年北愛爾蘭問題爆發,但愛爾蘭人分裂成兩派,一派要文斗,一派要武斗。
文斗是想通過得到國際支持,與英國進行政治談判,和平脫離英國。
武斗認為英國是侵略者、殖民者,愛爾蘭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反抗英國統治者,是無可爭議的抵抗運動。
在兩年時間內,文斗派徹底絕望,因為倫敦根本不想跟他們談判。
武斗成了唯一的希望。
1971年,IRA襲擊了北愛爾蘭電網,地區陷入停電,英軍出兵。
1972年1月30日,北愛爾蘭民眾在第二大城市德利舉行反英大游行,一些年輕人向兩旁英軍投擲石塊。
英軍施放催淚瓦斯,但愛爾蘭人沒有退縮,于是倫敦下令:實彈射擊。
英軍當場打死20多名愛爾蘭人,并打傷數百人。
美國和英國媒體聲稱軍隊遭到了恐怖分子襲擊(石塊)采取了必要措施。
接著,愛爾蘭人舉行了抬棺示威,要英國人血債血償。
IRA發誓要為愛爾蘭同胞報仇,對英國駐愛機構和英國本土進行襲擊。
1972年-1973年,愛爾蘭獨立運動領袖們進行了絕食斗爭,英國拒不讓步。
1974年開始,愛爾蘭共和軍將戰場移向倫敦,以制造更大的國際影響。
按照西方標準,他們絕對是“民主斗士”和“人權斗士”,但法國不說話。
美國媒體更是輕描淡寫,因為美國的愛爾蘭后裔人數在4000萬以上,如果輿論上控制不力,將會引發不可收拾的后果,美英關系會陷入困境。
IRA武裝最大問題是武器來源,蘇聯愿意提供,但不能公開。
因此,卡扎菲就成了中間人,他想通過利比亞港口將武器運往地中海,再與歐洲的接頭人交接。
但最大的一票被英國海軍攔截,整整五噸武器被沒收。蘇聯否認此事,卡扎菲只能背鍋。
1975年潛伏在倫敦的IRA,準備用37枚炸彈炸毀電網,讓倫敦陷于黑暗,以報復英國人對愛爾蘭侵占。
結果計劃被“線人”泄露,共和軍成員大多數被捕。
1979年8月27日,IRA在“陰影5”號游艇上安放炸彈,成功炸死了英國海軍元帥,二戰的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蒙巴頓勛爵。
當時,79歲的蒙巴頓帶著家人在愛爾蘭小鎮穆拉莫爾度假,IRA成員麥克漢趁夜把23公斤炸彈放在游艇上,另一名成員麥克吉爾負責放風,放好炸彈后,兩人連夜跑路。
第二天上午11點,蒙巴頓帶著女兒、女婿、親家母,還有雙胞胎外孫出海。
與事先設計一樣,船工麥克斯維爾在操作中觸發了引爆裝置,在岸上的警衛們眼睜睜地看著游艇爆炸。
麥克斯維爾和蒙巴頓的14歲外孫納奇布爾當場死亡,蒙巴頓雙腿被炸斷,不久身亡,親家母布拉伯恩夫人在醫院不治身亡,蒙巴頓女兒帕梅拉、女婿布拉邦尼勛爵雙腿被炸斷,只有雙胞胎中的蒂莫西僥幸逃過一劫。
這次爆炸,炸碎了英國王室的心。
撒切爾政府對愛爾蘭人進行了殘酷報復,IRA也在積蓄力量進行反報復。
1984年10月,IRA趁保守黨在布萊頓酒店舉行會議,引爆了炸彈,撒切爾夫人躲過一劫,五名官員身亡,三十多人受傷。
撒切爾夫人立刻要求英國恢復死刑,并對“恐怖組織”下達了格殺勿論令,但英國軍隊在北愛爾蘭屠殺的大多數卻是平民。
蘇聯解體后,IRA失去了國際援助(政治和物資),1993年,英愛達成了《英愛唐寧街協議》
1994年8月,愛爾蘭共和軍除了一些小派別外,武裝襲擊基本結束。
2005年7月28日,愛爾蘭共和軍宣布放下武器。
在90年代,包括愛爾蘭共和軍在內的跟西方作對的組織,都被一律定性為“恐怖織組”,如意大利紅色旅、西班牙的埃塔、西德紅軍、法國的科西嘉民族軍、日本赤軍等等。
其實,像愛爾蘭共和軍是不是可以定性為恐怖組織,國際上應當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但美西方卻一直在搞雙標,比如一些早就被中國公安部認定的恐怖組織,美國卻故意視而不見,甚至還為其頭目、骨干提供庇護。
俄羅斯當年的車臣叛軍勢力,則被美國稱為“自由戰士”,歐洲人權法院還接受“車臣受害人”的訴訟,對俄羅斯橫加指責。
因為愛爾蘭共和軍炸電網、炸酒店、炸游艇,就必須是恐怖組織,那么,遠比他們殘暴的車臣叛軍為什么就是“自由戰士”?
美西方這種睜眼瞎的態度,擺明是在為恐怖分子打氣。
真正問題在于西方的雙重標準,但它們雙標是有本錢的,那就是它們的文宣機構在全球輿論場的巨大優勢。
《逃學威龍2》只是一個小例子,實際上它們的文宣是鋪天蓋地的。
以色列現在不是想綁架全世界都認定哈馬斯為恐怖組織嗎?這樣可以為它的濫殺無辜行為找到“合理性”。
前兩天,以色列外交機構的微信公眾號還發文搞輿論,要中國認定哈馬斯為恐怖組織。
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中國網友是看不到加沙地帶正在發生什么嗎?炸民宅、炸醫院、炸學校、尸橫遍野……誰干的?
你在教我做事?
英國在香港的SB雖然已經是歷史塵埃,但SB在網上還有不少。
不要跟著SB起哄,以色列也不要以為話語權有優勢,就能綁架所有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