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激起了全世界的憤慨,可以說,這一次,除了少數雙手同樣沾滿血腥的西方國家外,以色列遭到了全世界的唾棄。以色列的暴行就連有正義感的猶太人都看不下去了,有美籍學者(猶太人)斬釘截鐵的說,“如果你還有一點憐憫之心,就應該為巴勒斯坦人哭泣!”
為巴勒斯坦哭泣也好,對以色列的所作所為憤怒也好,正如曹操所說,“諸公日哭夜哭,豈能哭死董卓?”更不要說,以色列對譴責向來“免疫”,反正無論聯合國要對以色列制裁什么的,都會被美國一票否決的,所以,聲援巴勒斯坦人的聲音大歸大,卻不可能阻止以色列侵略和屠殺的腳步。
左右巴勒斯坦人命運的不在于國際公義,而在于戰場上,巴勒斯坦人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別的地方就更得不到。
既然戰場才是打開以色列套在巴勒斯坦人脖子上的枷鎖的鑰匙,那我們就暫且放下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以及對以色列暴行的憤怒,盡可能冷靜且客觀的分析巴以沖突的形勢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
1
這一次,以色列瘋了似的一口氣動員了36萬預備役,加上2.5萬的常備兵力以及1萬的機動兵力,總兵力近40萬,所以,內塔尼亞胡此刻的內心應該是這樣的:無論怎樣講,會戰兵力是四十萬對四萬(哈馬斯號稱四萬),優勢在我!
在一夜之間動員了36萬的預備役軍人后,以色列表示以軍將進攻加沙,并發誓“加沙永遠不會回到原來的樣子”,同時勒令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人24小時內撤離。但這更像是以色列在秀肌肉,而非真的要對加沙發動總攻,除非以軍總參謀長哈萊維以及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瘋了。
一夜征召36萬預備役,以色列的動員能力確實強悍,但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很清楚,預備役是沒有即時戰斗力的,動員的預備役越多,以色列的準備時間就會越長,進攻節奏就會越慢。
首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30多萬作戰人員的后勤保障可不是開玩笑的,光這些人的衣食住行就足以讓以色列頭皮發麻。據說以色列的武器庫就連預備役人均一支槍都保障不了,要他們拿什么去打哈馬斯,用嘴,還是用拳頭嗎?更要命的是,一些以色列新征召的預備役居然和烏克蘭的“動員兵”一樣在抱怨還要自行購買頭盔和防彈衣等作戰裝備,仗還沒打,軍心就動搖了,這仗還怎么打?
其次,以色列的預備役雖然都有在軍隊鍛煉的經歷,但對很多預備役來說,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現在他們可能連怎么開槍都忘了。別忘了,進攻加沙可不是以軍熟悉的“治安戰”,而是血肉磨坊般的巷戰。別說預備役的軍事素養遠遠落后哈馬斯,心理建設更是遠遠落后“陷陣之志,有死無生”的哈馬斯,要他們欺負欺負巴勒斯坦平民還行,要他們拿命去和哈馬斯換命,他們是否樂意,恐怕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從一開始我就對以色列急吼吼表示要進攻加沙感到意外,就連烏克蘭拉壯丁來的動員兵還象征性訓練兩個星期然后才派往前線去消耗俄羅斯的彈藥呢,以色列要是把剛動員的預備役派往加沙,內塔尼亞胡將會成為以色列的千古罪人,所以,現在以色列以“天氣”為借口推遲進攻加沙,這完全在意料之中。
還有,以色列是把30多萬的預備役給動員起來了,但別說把他們安排到哪支部隊了,恐怕就連部隊的番號都要現起。這樣一支缺乏訓練、缺乏默契、缺乏實戰經驗的部隊,戰斗力如何保障?
戰爭不是過家家,不是說誰的人多誰就穩贏,而是極其專業的,例如步坦協同,步炮協同,以及進攻時誰主攻、誰協同,撤退時誰先撤、誰掩護,這些都是一點差錯不能有的,如果只會端槍朝前沖,那和活靶子有什么區別?
這些絕非杞人憂天,而是有前車之鑒的。
以2006年在黎巴嫩南部的馬龍拉斯之戰為例,以色列出動了馬格蘭特戰分隊、第5173傘兵連、第188裝甲旅一部,第401裝甲旅一部、戰斗工程兵團裝甲部隊、堅果特種偵察及反游擊營、第101傘兵營、第5135傘兵偵察營以及遠程炮兵和空中支援,總兵力高達數千人,氣勢洶洶誓要剿滅真主黨。
以軍的地面進攻很順利,短短三天便控制了馬龍拉斯村,但對馬龍拉斯地下四通八達的地道中的真主黨則毫無辦法。要知道,守衛馬龍拉斯真主黨守軍全程僅有17人,在超100:1的兵力對比下,守衛馬龍拉斯的真主黨守軍竟然還能在堅守10天后大部分安全撤離。
這對以軍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但失敗其實并非偶然。數千的兵力看著很嚇人,但實際情況是,除了第5173傘兵連、馬格蘭特戰分隊和堅果特戰營一部參與前線進攻外,其他大量的以色列預備役幾乎全程在后面看戲,充當啦啦隊。當然,幸好他們沒有直接參與戰斗,要不然以軍的損失會更慘重,戰損比會更難看。
同樣在2006年,同樣在黎巴嫩南部,在賓特·朱拜勒之戰中,超過5000名以色列士兵參加了對賓特·朱拜勒的包圍,而該鎮的真主黨守軍只有大約100余人,以軍猛攻了19天都未能攻克賓特·朱拜勒,連真主黨的外圍陣地都能攻破,直至停戰,以軍連賓特·朱拜勒城區的毛都沒摸到。
這你就不能理解為何2006年之后以色列從未發動過任何一場針對黎巴嫩的戰爭,反而要主動撤走黎以邊境的以色列居民了。這是被打怕了、打服了。
現在你能對以軍的實際戰斗力有個大概的了解了吧,說白了,那36萬的預備役是嚇人的,而不是打人的。所以,以軍地面進攻加沙絕不會像有的人說的那樣輕輕松松,恰恰相反,從他們進入加沙開始,很可能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以色列來說,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那就是就算拿下巴沙,但可接受的代價是多少呢?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總參謀長哈萊維以及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來說就更現實。如果進攻加沙的以軍死亡在一千以內,他們無疑會成為以色列的“民族英雄”,但如果進攻加沙的以軍死亡在一萬以上,他們則會從“民族英雄”變成千古罪人,能體面退休都算對他們客氣的了。
作為參考,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軍死亡6000余人,第二次中東戰場,以軍死亡約200人,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軍死亡約900人,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軍死亡2800余人,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軍傷亡2000余人,如果這一次進攻加沙死亡的人數比前五次中東戰爭加起來還要多,以色列人不把內塔尼亞胡他們撕了才怪。
當然,在以軍死亡人數超過5000后,內塔尼亞胡就會等不及向美國求救了,但拜登早就把丑話說在前面了,美軍不會進場。拜登不是傻子,如果美軍進場,以色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將別無選擇,只能或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局,那就不是第六次中東戰爭,而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了。
2
與以軍相比,哈馬斯則要神秘的多,但從這一次突襲以色列來看,他們的 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戰術動作干凈利索,戰術配合嚴絲合縫,什么時候攻,什么時候撤,有條不紊,撤不了的也會盡可能消耗以軍,展現出了高超的軍事素養。對那些多少年連槍都沒摸過的以色列預備役來說,碰上他們,簡直是噩夢。
哈馬斯號稱四萬,但這個數字極有可能是注水的,保守估計兩萬是有的,但在歷次以色列轟炸中失去親人的巴勒斯坦人隨時可能會化身哈馬斯。生活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哪個和以色列沒有血海深仇?反正他們的家和家人沒了,他們火線加入哈馬斯有什么可意外的呢?
這才是以色列最頭疼的,他們不能肯定,更不敢否定誰才是哈馬斯,但這又能怪誰呢?所有的哈馬斯都是以色列親手“培養”出來的,誰讓他們動不動就對加沙狂轟濫炸還美其名曰“剪除雜草”呢?他們這是真不拿巴勒斯坦人當人啊。
當然,以色列也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以色列有飛機、坦克、大炮,還有美國特意連夜趕來“聲援”的航母,這方面哈馬斯與以色列自然完全沒有可比性,但哈馬斯也絕不是任人宰割的菜雞。那哈馬斯有什么?哈馬斯有四通八達的地道,有熟悉地形的便利,還有數十萬未撤離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人的支持。
此外,哈馬斯盡管在武器裝備上和以色列有巨大差距,但絕不至于像冷兵器和熱兵器的差距那么大,他們有地雷、迫擊炮、反坦克武器、重機槍、火箭彈、察打一體無人機……
所以,別以為哈馬斯紙面實力弱,以色列就贏定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雖然巴勒斯坦人是以色列眼中的“人形動物”,但他們和以色列的差距不可能比老鼠和人類的差距還大吧。人類從未能消滅老鼠,以色列憑什么能消滅巴勒斯坦人以及巴勒斯坦人的抵抗意志呢?
可以說,只要以軍進入加沙,那等待他們的將是漫長的地道戰,地雷陣,破襲戰,麻雀戰……所以,哈馬斯不是怕以色列地面進攻,而是怕以色列放棄地面進攻,畢竟以軍最大的優勢就是空中優勢,一旦以軍地面部隊進入加沙,以軍的空中優勢就要大打折扣了。
還有,航空炸彈是極其昂貴的,連續一個星期的狂轟濫炸,以軍的航彈庫存就算沒告罄,只怕也所剩無幾了,所以美國才會緊急給以色列補充武器彈藥。美國的武器彈藥會不會和以色列親兄弟明算賬很難講,就算免費的吧,以以軍一天1000枚(一枚21000美元)的消耗速度,這誰能吃得消?地主家也沒有余量啊,內塔尼亞胡總不能學崇禎那樣向以色列人征收“遼餉”吧。
3
在分析了以色列以及哈馬斯的優劣后,還要考慮國家形勢的變化。一旦巴以沖突陷入拉鋸戰,那保不齊其他中東國家不會進場。
首先,這一次,以色列動員了36萬的預備役,周邊阿拉伯國家又不是傻子,別說黎巴嫩、敘利亞等本就和以色列仇深似海的國家了,就連約旦、埃及等國家也會忍不住想,你對付哈馬斯還需要動員36萬預備役,這怕不是要建立“大中東共榮圈”挨個給我們“送溫暖”吧。
這絕非空穴來風,昨天以軍發言人昨天表示,“為實現以色列安全目標,以軍將在‘中東任何地方’行動”。好一個“任何地方”,你讓別人想不多想都不行啊。
其次,與美國明確拒絕進場相反,多個阿拉伯國家早有援助巴勒斯坦的想法,目前,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加入戰局,也門的胡塞武裝也躍躍欲試,就連阿富汗的塔利班都表示如果以色列進攻加沙,他們會派兵前往加沙參戰。以色列就算再強,能扛住整個中東的怒火?
還有,歐洲各個國家都有大量美西方制造的中東難民,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支援烏克蘭那樣支援以色列,否則他們國內可能比加沙還要熱鬧。
以上,純屬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希望以色列三思,和平才是最珍貴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你強的時候,如果你趕盡殺絕,哪天你弱了,憑什么要別人寬恕你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