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個星期之前,包括我本人在內,許多人還在為過于嚴格的防控政策給我們生活、工作以及各項權益帶來的“次生災害”,表達不滿甚至憤怒,紛紛提出解封和放松防控的吁求,“疫情之初那種全民支持抗疫的“眾志成城”局面,開始分化為“放開”和“清零”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社會不滿情緒逐漸累積,呈現出撕裂的態勢……”(見拙作:《“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然而,隨著近日來國家層面對防控政策的逐步放松,特別是昨天國務院“新十條”的頒布,標志著持續兩年多的“動態清零”政策正式終止,一個全民免疫或與病毒共存的“后防疫時代”來臨了!
或許是因為政策調整的過于迅疾,整個社會從心理和認知上還來不及適應,許多以前希望放松管控的人面對突然的“放開”,有些不知所措,并沒有像原來預期的那樣“歡欣鼓舞”,“到處去玩兒”,反而因擔心新冠感染人數暴增,自己“變陽”的概率大幅上升,而不敢出門上街了。有人統計,“放開”后,出入公共場所的人數不是增加,而是減少了。人們紛紛搶購治療新冠的各種藥物,以至不少醫院的相關藥品出現了斷貨,一盒原來只要十幾元的蓮花清瘟,有的藥店賣到了一百多元。由于陽性感染者猛增,據說在北京出現了三年前武漢新冠爆發初期醫療資源“擠兌”的混亂局面。這無疑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情緒。
圖\李點點
與此同時,一些對“清零”政策持肯定態度的人,借此機會對“放開派”冷嘲熱諷,暗示他們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為清零政策的“失敗”而扼腕嘆息。一位“愛國大V”不無悲情地說:“黨和國家保護了我們每一個人整整三年,是整整三年,國外付出了幾百萬人的生命代價,而我們,在過去三年里,一直風景獨好……”
這位大V說的也許是對的,但我們相信國家此時“放開”, 并不是對人民生命安全棄之不顧,或者是所謂“躺平”,而是對奧密克戎病毒致重致死率較爆發初期已大幅降低這一客觀現實的認知后做出的理性調整。
圖\李點點
當然,對這一政策調整的時機和“放開”方式,人們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既然病毒一年甚至兩年前就大幅降低,國際醫學界對此似乎早已有了基本的共識,中國為何到近日才做出調整呢?另外,在國家發出放松管控政策后這幾天,權威部門和媒體以及一些權威專家,紛紛發表諸如奧密克戎只相當于“大號流感”,“無癥狀感染者不是病人”的言論,而不久前,他們還在媒體上不遺余力地宣揚所謂“長新冠”或“后遺癥”。這種首鼠兩端的言論,無疑會使公眾對專家以及某些權威部門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也讓人們懷疑此次“放開”的合理性……
值得質疑、指責和可供反思的問題,也許遠遠不止這些。但作為生命個體,我們的每一種選擇都意味著需要自己承擔責任,付出自己的代價。因為,不管你贊成,還是反對,我們都已經猝不及防地置身到了“后防疫時代”這一鐵的事實——
有人預計,奧密克戎的傳染速度大概是兩天翻倍。12月7號,北京的基準估計按照1萬人計算。按照兩天翻倍來估算,結果是這樣的:12月9號,新增翻倍,2萬人。12月11號,新增翻倍,4萬人。12月13號,新增翻倍,8萬人。12月15號,新增翻倍,16萬人。12月17號,新增翻倍,32萬。12月19號,新增翻倍,64萬人。12月21號,新增翻倍128萬人。12月23號,新增翻倍,256萬人。12月25號,新增翻倍,512萬人。到12月25號左右,累計大約有1022萬,達到了北京整體人口的50%左右。也就是在12月下旬,北京感染者數量預計將達到第1個高峰。
那么全國呢?
我們無法預計,即使按照新冠最低致死率,最終染病死亡的人數是多少。
圖\李點點
面對這種仿佛突然到來的危局,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像疫情爆發之初那樣,最大程度凝聚共識,“共克時艱”,而不是互相抱怨、指責、進一步加劇本來就已經很嚴重的撕裂情緒,以免社會陷入無節制的恐慌,最終遭受反噬只能是我們每個人自己。
事已至此,唯有理性面對。
此時此刻,這也許是與全體同胞一起身處困境的我,唯一可以用來與大家共勉的一句話。
但愿沒有我們預想的那樣糟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