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關中腹地的東阡村,是一個只有兩條街道,百余戶人家的小村莊。截止2000年,該村有十多名農家子弟,先后考取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并在畢業后逐漸成長為各自單位的翹楚或者中堅。然而,在最近的十多年間,該村進入大專院校讀書的人數持續增加,但進入國內一流大學讀書的人數,卻遲遲不能實現零的突破。
2000年以前,東阡村還是一個保守的,傳統的小村莊。東阡村的村民,除了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主要通過種植蘋果、梨子、桃子等水果來增加收入。那時,只有極少數的村民通過經商、辦廠、運輸等農業以外的營生致富。大多數的村民,在農忙之余,把精力消耗在了麻將、丟方(流行于關中農村的一種類似圍棋的游戲)、攆兔等娛樂活動之中。
200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東阡人,開始放下了莊稼人的尊嚴,在農忙之余打起了零工。在農忙之余,一部分年富力強的東阡人離開家鄉,從事礦山開采、工地建設、房屋裝修一類的工作。與此同時,一部分稍通音律的東阡人,拿起了洋鼓、洋號等西洋樂器,到西安、寶雞、渭南等關中城市的城中村或者城郊進行婚喪嫁娶的演出。
2000年以前,東阡村有一座小學校。藍色的圍墻,白色的校舍。校外有一條小路,一排白楊,校內有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那時,小學校是東阡村最美麗的建筑之一,也是東阡村的標志性建筑。那時,在田間勞作的東阡人,一抬頭,就能看到校園里那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2000年以后,東阡村的學校日漸沒落了。先是,四年級改到鄰村去上學,后來一到三年級也取消了。校外那一排白楊被村民伐掉了,校內的操場被大興土木的村民堆滿了建筑材料。兩排教室,先是被村民用作儲物間,后面還一度成了豚鼠的養殖場。再后來,所有明亮的色彩都斑駁陸離,只剩下門戶洞開的教室和殘垣斷壁的圍墻淹沒在瘋長的野草里。
2000年以后,部分富裕起來的東阡人,在小學校的舊址上,籌建教堂。牽頭的富人,在游說籌資的時候,遭到了新上任的村支書的明確反對。村支書,夢想把學校改成村委會的辦公地。熟料,老支書在卸任之前,就已經將整個校園的土地,打包賣給了富裕起來的教友。
伴隨著多少代東阡人記憶的小學校,在推土機、挖掘機面前,轟然坍塌,灰飛煙滅。就在小學校的廢墟里,一座嶄新的教堂,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在教堂的功德碑上,赫然鐫刻著籌建者和捐建者的名字。可是,那些依然留守在東阡村的男女老少們,他們的名字,又該鐫刻在哪里?那些,已經在大城市,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的東阡人,他們的鄉愁,又該寄存在哪里?(2017.12.11LD.XAZK)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