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公考報名又開始了,發現北京的公考政策略有變化。出現了對外地應屆畢業生的某種額外要求。北京的生源是各類各檔次的高校應屆生均可報名,而外地生則必須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入圍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還得是校級三好學生或優秀學生干部,或一等以上優秀獎學金獲得者,這公平嗎?
本來北京本地的生源在高等教育的錄取上就得到了先天的優惠,很低的分數即可上較好的高校,而外地的學生不得不以相當高的分數向北京較好的高校擠去,這一直被視為教育上的不公平。如今,北京今年公考的招考規定是不是又把這一不公平延伸到了社會職業領域?確切講是延伸到了北京公務機關領域。
公正、平等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換句話說,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既然這是一種基本的價值觀,那么它就應該體現在社會主義的各個領域,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各種政策上,公考不應該例外。我國自從實行公考以來,在國家公務員選任的公正、平等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作為我國新生事物仍然存在著某些問題,特別是落實公平、平等、公正上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公考某些環節上公平與否總是存在爭論,各地在公考上各種類型的不公平現象時不時地冒出,各地在公考上出現的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現象總是讓人非議。而大家議論最多的不僅是有個別地方的黑箱操作的問題,更有一些地方在公考規定報考條件上的不平等。雖說這些都屬個別現象,可這種現象卻屬必須糾正和消除的東西。可事至今日,北京2018年公考的報考條件怎么也出現了類似不平等的規定?規定為什么不能劃一呢?北京高校的、包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都能報考北京公務員,而外地的為什么必須是雙一流學校的且還有其它的條件限制?這讓人不可理解,首善之區焉能如此?
其實,問題并不在這,而在人們多年爭論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平等。北京列出這些公考的限制條件肯定并沒有以為這是對外地考生的一種不平等或不公平,大概會認為這是為北京選拔優秀人才吧。可見,在什么是公平、什么平等上大家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因為這一個問題沒有說清,前一個問題等于沒有成立。于是,一個時期以來,很多人更多地是強調所謂的機會平等,這是公平、平等下一層次的要求。既然說不清什么公平和平等,那就退而求其次,追求機會平等吧。而機會平等的典型說法之一就是“起跑線說”。大家若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不就是機會平等嗎?可在人生中有過同一的起跑線嗎?當然沒有。有些人看似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而實際上這是虛假的。起跑線也許是站上了,可人家起跑后您還不能跑啊,沒鞋跑不了!再追機會沒了。何況大多數人卻從沒有可能站在即使是虛假的起跑線上。也就是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哪才是起跑線,或者說起跑線根本就不同。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什么是機會平等呢?說清過嗎。事實是,沒有機會平等的這種機會。在現實社會上基本上是不存在所謂的機會平等的那種機會。人們總是在不平等的機會中尋找出路,或者叫找突出重圍的缺口。換言之,只要是制訂出條件來作出某種限制,這本身就讓機會平等消失了。至于條件限制多少與這種機會不平等并無太大的關聯,性質上沒有區別,只是程度上有區別罷了。
但人們不可以追求機會平等嗎?當然可以,而這就是人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明明是不公平的規定卻能很自然地產生這種情況正是人們必須消除的東西。我們不可能消除所有的不公平,也不可能真的讓機會平等出現,但我們能不能讓機會接近平等呢?不斷地向平等靠攏呢?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們看到的北京公考上的不平等的規定或者叫條件就應要求消除它,從而讓更多的外地考生有機會參與北京公考的競爭,讓外地考生向機會平等靠攏。當然,并非北京一個地方出臺過類似不平等的公考規定,隨著公考的各種規定的不斷完善,類似不平等的公考規定也是要不斷地消除的,前提是必須否定它!
進入一個地方的公務機關,當我們聽到的總是一種口音時,或者叫總是一種方言時,(北京話也是一種方言)那這意味什么?這個地方的公務機關大概不屬開放型的而是封閉型的吧。不肯公平地接受外來的考生就不會只是表現在公考的招考上了,它會深入到當地公務機關的方方面面。當北京的公務機關開始把外地人的進入作出某種限制后,北京地方公務機關是不是會形成一個地方性的小圈子?絕絕大部分公務員都是北京本地人?那些外地雙一流學校考進的公務員肯定是極極少數,這會不會與北京地方一般院校考進的公務員形成兩種不同的圈子?如是,北京的公務機關它會是一個開創性的服務大眾的機構嗎?北京每天接待的是全國各地的各種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不同需要的不同的群體,它的公務服務機關作為一個小圈性的會服務好全國各地不同群體的人們嗎?
在下以為,北京公考的某種規定還是改了吧!這個道理對全國的所有地方都是適用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