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情懷”是一個多么生僻的詞匯,那時候不需要“情懷”二字對一個人的追求予以褒揚,特別是人人敬仰的教師,沒有情懷的教師幾乎不存在。曾幾何時,“情懷”二字又變成了人們形容那些依舊追求自身人格價值的窮酸老師的調侃語。
如今,“情懷”似乎成了熱門詞匯,不是因為現在有情懷的人越來越多了,而是有情懷的人越來越稀有了。以至于原來最有情懷的教師群體中,依然保持赤子情懷的教師已屬鳳毛麟角。
世間事物就是如此,當社會不缺乏美好的、高尚的人和事時,社會不會刻意突出地肯定之,當這些美好的、高尚的人和事不再存在或相當稀有時,人們開始懷念,輿論開始關注,官方開始提倡,但是誰都無能為力去扭轉世風日下、民風日下的現實。
失去了情懷的教師,有怎樣的風貌呢?
首先,即使是曾經很癡迷、很心愛的“象牙塔”,如今“沒有用”的書不讀了,沒有立項沒有經費的研究課題不做了。至于經史子集、古典文學、馬列原著、西哲名著、毛澤東、魯迅,統統見鬼去吧。有經費的課題項目,削尖腦袋去鉆,使盡解數去爭,管那個課題有沒有學術意義和社會實際意義。
其次,對于評職稱沒有用的文章不寫不發了,發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評職稱。一部分人為發文章不惜請人代寫代發。評上職稱后當然不再花錢勞神寫文章了,因為不讀書、不思考,本來思想貧乏,沒有要寫文章表達的沖動。
第三,接受工作任務,先問問有沒有報酬,報酬是多少,沒有報酬的任務堅決找高大上的理由推掉,報酬少的事盡量不做,報酬多的事想方設法爭著插一腳、分一塊。相反,課外兼職賺錢很上心。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早被社會各界廣泛詬病。高校導師無償占有研究生的智力和時間幫自己干私活,早已不是密秘。
第四,考核考得到的事,形式做足,考核難以考到的事,即使憑良知是最應該扎實做的,只要考核不到,就可以敷衍了事。高校教師重科研輕教學,因為科研項目經費和發表論文數量是學校容易考核到的,教學質量是學校難以衡量的;中學教師重學生中考、高考分數,輕學生品行、能力、素質培養,因為分數是校長和家長都看得到的,品行、能力、素質一時半會分不出伯仲。小學教師重說課比賽、輕平時教學,學生作業一概推給家長批改,因為說課表演中獲獎就是優秀,平時教學最好也沒人認可,小學生沒有考試排名。
第五,極少數教師失去做人的國格和人格。寫文章、做講座,不必求實、不必致用,形而上學、胡說八道,拾洋人牙慧,在國人面前妄稱專家教授,以至自稱某某學家、某某大師。極少數人甚至充當外國利益集團埋伏在中國學術界的“香蕉人”,以能領到某國“狗糧”而自豪,如在金融、外交、經濟、轉基因等領域,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國人利益,在學術上為外國對我國的經濟殖民、和平演變張目。
總而言之,包括教師、醫師等高尚職業的知識分子在內的幾乎所有的人,可以沒有精神追求,可以沒有事業追求,必須有的是名的追逐,必須有的是利的追逐。可以放下的是良知,不能放下的是名利。教師、醫師等知識分子,即使有一些知識和學問,有的是權和術層面的小學問,缺的是道和德層面的大學問。
教師失去了情懷,會造就怎樣的教育呢?
按官方說法,不能不說教育成績驚人。官方統計我國的學術論文和專利都已是世界第二大國。職稱、學位更不在話下,院士、教授、博士、特級教師、各類專家,滿天飛。教出的學生當然也了不得,外國名校到處是中國留學生,北大在某些優秀學子的心目中是“北大還可以”。
以北大錢理群教授的說法是: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對教育改革成果最好的概括,應該是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我們的學校為什么培養不出杰出人才?我們的大學為什么培養的都是精致利己主義者?原因是什么?原因絕對不是國家投入教育的經費不夠,985、211、雙一流,中小學名校建設,投入的經費不是天文數字,也夠數一下位數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大學里不缺院士、博導、教授,中小學不缺特級、高級教師,缺的是有報國情懷、人文情懷、科學情懷、工匠情懷,求實求真情懷、愛民愛生情懷、奉獻社會情懷的教師。沒有有情懷的教師,可以教學生知識,不能教學生人生學問,可以教學生技術技能,難以教學生沉下心去做創新研究,可以教學生解題技巧,難以教學生思維,可以教學生求職就業,難以教學生改造社會。本身是精致利己主義的教師,教出的學生當然也就是精致利己主義者。本身不能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何以培養出杰出人才?
有情懷的教師,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確已鳳毛麟角。有什么辦法,讓教師又有情懷呢?考核、獎懲、淘汰、公選,可以選出來嗎?如果能選出來,早就選出來了,我們幾十年來都是用這一套辦法管理教師,越考核使得教師越沒有情懷了。
曾經富有情懷的教師群體,他們的情懷哪去了呢?有情懷的人和沒情懷的人,基本上還是那些人,是市場經濟的大潮,大浪淘沙淘洗掉了情懷,是社會價值觀的傾覆把情懷掩埋掉了。是教育產業化,不再將教師和學生當作學校的主人,只將教師當作出賣知識技能為學生服務的人,當作向學校出賣勞動力的知識型勞動力提供者,教師不得不斯文掃地,不得不揮一揮衣袖依依惜別……情懷……再見!不得不像黛玉葬花,強忍對情懷的癡情,將情懷埋葬在萋萋荒草之下。
一個有情懷的教師,如果他評不上職稱,拿著不多的薪水養不了家小,老婆瞧不起他的收入,兒女埋怨他沒本事,他買不起房、他不能將兒女送入名校及安排工作、他沒能力為年老的父母盡孝時,在如今一切以金錢衡量一個人的人品和能力的時代,他還能堅守他的情懷嗎?
有尊者囑我作文——《呼喚有情懷的教師》。我欣然答應。因為,我也覺得教師應該有情懷。沒有有情懷的教師,便不會有有情懷的教育,培養不出有情懷的學生,教育便無以引領社會。但寫著寫著,我覺得還要加一句——呼喚能讓堅守情懷的教師、醫師,包括所有有情懷的人,可以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的社會。
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