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一場災難來臨,一個“富人”背著一麻袋黃金去逃難;而另一個“窮人”因為窮,只得背著一麻袋的白菜干去逃難。“富人”看著“窮人”和那袋子白菜干,暗中好笑——真是個愚人!在逃難過程中,富人抱著一麻袋的黃金但餓得難受;而窮人吃著麻袋里的菜干顯得很富足。最后的結果是:富人餓死了,而窮人則背著一麻袋黃金從災難中走了回來。習近平同志說: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但中國的“富人”們卻認為中國人只要端著眾多的房子、金子、票子、車子就上了“天堂”了!就萬事大吉了!習近平同志說: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但我們的“富人”們就是不知道關鍵的時候金山銀山不如一麻袋白菜干!
到底誰更“窮”?誰更“愚”?
——金山銀山不如一麻袋白菜干!
蔡長運
當前我們黨正在做脫貧攻堅、推進共同富裕、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這是我黨對人民的承諾,是我們的神圣使命。但從網上看到一些同志講的有關脫貧攻堅的思路和做法,筆者感到非常振驚,也感到深深的憂慮。
其主要說法有:
1、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有一些貧困群眾“不怕窮”;“貧困程度這么深,滿意度還非常高, 不怕窮 、安于現狀是一個重要原因。”
2、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要努力在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
3、解決精神匱乏比解決物質匱乏難,解決千百年來形成的落后觀念和習俗比解決貧窮難。
4、這些貧困群眾,對易地搬遷,怕難以適應新環境;對發展產業,怕學不會新技術;對外出務工,怕朝九晚五的約束。怕這怕那,就是不怕“窮”,寧可守著窮攤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一、“不怕窮”、“滿意度高”、“安于現狀”是很知足的表現,他們會是“窮”人嗎?老子說:知足者富;自知者明。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滿意,不認為自己窮,那他就不窮了,他過的就是富足的生活了,我們憑什么說他窮?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里的人們,每個人都沒有第二套房,也肯定沒有汽車;孩子也沒能上名校而是滿地嬉戲;老人也都沒能進養老院;人們都要在田地里“往來種作”;沒有人能穿金戴銀。我們能說他們都是窮人嗎?誰有權力把他們趕出“桃花源”?相反同樣是在晉朝,做為高官、將軍、貴族的石崇和王愷經常爭豪斗富:曾以蠟代薪;做錦步幛五十里;兩人都用盡最鮮艷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裝。這兩個人可就是我國史上著名的窮得只剩下錢的“窮人”!
王安石說過:“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那些開國君主都很”窮“結果一個人卻能取得了江山;而他們的子孫很富,擁有幾百座城市,卻往往投降別人做了亡國的奴隸。這樣的”富“不是很害人嗎?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得靠自強、自立、克已??縿e人、靠金錢、靠權力、靠機器都是危險的、沒有前途的。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說:人的災禍和不幸都是因為不知足,都是因為放縱欲望招來惹來的。
二、什么是“志”?誰更“愚”?
什么是“志”?北大教授董藩要他的學生立志:“當你40歲時,沒有4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我們也可看到很多有志于”富“的人天天在研究彩票;賭場里也是天天聚滿立志致“富”的人;有的人更是立志一生要搞多少個女人并一一記人本子上;有些年青女孩立的志是決不嫁給騎自行車的男人,就是死皮賴臉也要跟著開寶馬車的男人;在網吧里很多年青人更是立志打過所有的游戲關;東施也“立志”要把自己顯示得象西施一樣的美麗;《西游記》里的每一個妖怪都立志要吃到唐僧肉……
相反,有些“愚蠢”的人卻安于守”窮“。如:孟子只知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荀子只在乎:“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孔子卻教唆人:“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范仲淹只知道什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朱自清更“愚蠢”,寧肯餓死也不去領美國救濟的面粉。
人啊!醒醒吧!就算你的志向無窮大,而且你的“上帝”也幫你實現了,把地球變成一個乒乓球塞進你的口袋——讓整個地球都歸你!能解決你的問題嗎?你能逃得過生、老、病、死的辯證法嗎?你能上得了你的天堂嗎?
《易經》認為人的志向應是:天行鍵君子自強不息。老子認為有志的表現是:自勝者強(能自己戰勝自己,能不斷的克服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才是強者)。毛澤東要人們立的志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自立更生,艱苦奮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習近平同志認為人的志向應是: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高尚的人;做一個象白求恩、張思德、焦裕祿、麥賢得那樣的人。
三、千百年來形成的觀念都是落后的?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就比老祖宗聰明?什么樣的人才叫“精神匱乏”?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任何國家、民族的文化遺產總有先進的東西,也肯定有落后東西。同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觀念有落后的,也有不落后的。如:有勤儉節約的觀念,也有“暴殄天物”的觀念;有耕讀傳家的觀念,也有聲色犬馬的觀念;有禮義廉恥的觀念,也有禮崩樂壞的觀念;有吃苦耐勞的觀念,也有驕奢淫逸的觀念;有以簡樸為美的觀念,也有以奢華為榮的觀念……這些我們都能說他們是落后的嗎?如果這些都是落后的,那我們現在所秉持的是什么觀念呢?我們真的能超越我們的祖先?
什么叫做“精神匱乏”和“精神富有”?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共兩黨存在著“西安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兩種精神。國民黨認為延安什么都沒有,所以“精神匱乏”!而自己在西安、重慶什么都有:有歌有舞、有爵士樂、有霓虹燈、有香賓酒……這些才是精神充實,精神富有的表現。延安的共產黨人則認為自己“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是全世界精神最豐富的地方。同樣,屈原雖然被發配到鄉野,卻認為自己的精神最富有;而楚國的那些貴族才是精神匱乏的可憐蟲。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姜太公在《六韜•大禮第四》中也說: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毛澤東同志也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習近平同志也說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所以,真正精神豐富的是人民群眾、是百姓、是勞動人民。而當權者、精英、貴族、“圣人”、學者、老板往往才是精神匱乏者。
四、“寧可守著窮攤子”也不愿“易地搬遷”“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易地搬遷”就一定是人家的最好選擇?
某村有兩株百年老樟樹。一個在城里開發高檔房地產的老板來到村里,花五百萬把其中一株百年老樟樹“請”到他的高檔小區去住,去過新的生活;而另一株百年老樟樹則留在荒野森林里。是不是住在大城市的高檔小區里的那棵百年老樟樹就一定比住在荒野森林里的那棵百年老樟樹過得更好呢?
當年黑人在非州確實是很“貧”、很“窮”、很“困”;而另一部份在美州種植園中當奴隸的黑人的確基本上不愁溫飽,那這些黑人是不是要感謝把他們從非州販賣(搬遷)到美州的歐州植民主義者們呢?
五、習近平同志說: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在中國田間地頭勞作的“窮人”們正是我們十三億人的生存的基礎。沒有他們,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就沒有了生存的根基。他們這個群體才是我們這個國家、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我們的工業、商業、教育、醫療、政府、機關……就是為他們服務的(而不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更不是為了用紙印成的美元、外費服務的)。我們所有的人都應當愿意、能夠、并隨時準備回到他們中間去。只有他們有尊嚴了,我們這個民族才是尊嚴;只有他們有出路了,我們這個國家才是出路;只有他們快樂、祥和了,才有我們的幸福;只有他們的艱苦奮斗才有我們的富裕生活。他們是我們的爹、他們是我們的娘、他們也正是我們自己的一部份!
如果說他們“窮”、他們買不起工業品,買不起“服務”,那不是他們的原因,而是應該反過來檢討我們的執政理念、發展方向、文化取向是不是有問題。
那些認為他們很“窮”、勞動很“苦”、耕耘很累,把他們的工作都交給錢(資本);交給技術(機器、化肥、農藥、地膜、轉基因);交給外國人;把他們都趕到城市去,然后全民族就富了、解放了、就太平了、就脫離苦海了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是愚蠢的、是危險的、是會讓我們這個國家、民族亡國滅種、斷子絕孫的!!
六、有一個故事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一場災難來臨,一個“富人”背著一麻袋黃金去逃難;而另一個“窮人”因為窮,只得背著一麻袋的白菜干去逃難。“富人”看著“窮人”和那袋子白菜干,暗中好笑——真是個愚人。在逃難過程中,富人抱著一麻袋的黃金但餓得難受;而窮人吃著麻袋里的菜干顯得很富足。最后的結果是:富人餓死了,而窮人則背著一麻袋黃金從災難中走了回來。習近平同志說: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但中國的“富人”們卻認為中國人只要端著眾多的房子、金子、票子、車子就上了“天堂”了!就萬事大吉了!習近平同志說: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但我們的“富人”們就是不知道關鍵的時候金山銀山不如一麻袋白菜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