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登上央視《開講啦》,揭秘他與北斗的十年。
他談了家庭,生活,工作,平平淡淡,樸實無華,能說的他盡量說給大家聽聽,不能說的當然一個字也不會提到。
2007年4月17日,北斗二號的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發射之前,楊長風和他的團隊背水一戰的勇氣和艱辛。
另外一件事是,六年來微信啟動圖片將由美國衛星拍攝的“藍色彈珠”替換成中國“風云四號”拍攝的地球圖景。
中心畫面將由非洲大陸變成中國云圖(右圖),喻意人類文明中心將向華夏文明轉變(如果公知想哭,支持他們棄用微信)。
太空探索并不僅僅是技術之爭,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世界政治從地緣政治,海緣政治,進入天緣政治時代。美國不但想稱霸陸地和海洋,還想壟斷太空。
那些打著人類文明先進旗號的西方國家,會與我們分享最先進技術嗎?門都沒有,你買也買不到。
他們塞給你的永遠是:免煮,柿油,并發誓這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這么好的東西,他們自己從來不用,慷慨無私的白送給全世界,不但白送,每年還要花幾億美元來倒貼,莫斯科,基輔,布拉格,大馬士革,臺北,香港處處都有免煮人士培訓班。
在香港街頭鬧免煮,鬧得好還能去紐約領獎,可你要是在紐約鬧,分分鐘噴你一臉辣椒水,子彈免費贈送。
北斗衛星開發歷程,就是西方對中國“友善”的實證。中國突破核封鎖,火箭封鎖一直到衛星定位封鎖,都是靠著中國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得以實現,對西方來說,技術是用來壟斷的,“民主”是用來挖坑的,所以他只向你推銷“民主”。
太空風云
2003年,中國投資2.7億美元參加歐洲伽利略全球導航衛星,我們是抱著合作態度去的,但人家不這么想。2007年,中國突然被歐洲排除在所有"伽利略"項目的重大決策之外,理由是安全和知識產權等問題。
這是歐洲一家的事嗎?出爾反爾背后還有人在操弄。如果中國人能在全球衛星定位這口鍋里占一份,那GPS還怎么壟斷?斷人財路,尤如殺人父母。
被人踢出局,有兩種面對方式:
一,苦苦哀求,受制于人。
二,自力更生,臥薪嘗膽。
我們當然選擇了后一種,現在呢?由于和北斗頻率重合,伽利略系統2020年前連組網都很難實現,而解放軍的導彈攻擊力,精確度大大提高,美國豈能不恨之入骨。
畫圈圈詛咒也好,指責北斗軍事色彩濃厚也罷,罵街誰不會?問題是你們無可奈何。
北斗對中國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性不可估量,所謂國家安全就是指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還有制天權。美國有壓人一籌的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它的支點是全球軍事基地和航母戰隊。
制天權方面,美國起步雖早,而且有GPS衛星定位系統,但從天緣政治角度看,制天權完全依賴于高科技進步,航母再多難道你還能上天?
中國在太空技術上追平或超越美國,會比在陸地或海洋上取得戰略主動權容易得多。我們要在陸地或海洋跟美國軍事對抗,得搞定多少個國家同意你設軍事基地?而太空則先到先得。
總的來說,在世界風云變幻中,技術領先往往具有劃時代意義,決定著大國國際地位。中國在這方面曾經受過很重的傷,精英全部一窩蜂鉆到政治和文章里。
18世紀,英國通過工業革命率先進入工業時代,不斷向農業國家擴張,成了日不落帝國,20世紀,美國和蘇聯成了科技領頭羊,雙雙稱霸世界。
美蘇從地面斗到海洋,從海洋斗到天空,再從天空斗到太空,美蘇雖然在衛星技術上發展很快,但都比單薄,更多是為了展現國力。
到了1994年,美國才全面建成了GPS,而俄國的格洛納斯到了2007年才開始運營。歐洲伽利略計劃1999年才公布,中國在2000年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日本2010年發射了天頂衛星定位系統第一顆衛星,卻難以為續。
印度據說射了104顆迷你小衛星,整個太空一片咖喱味。
世界公認領先的還是中美俄三家,美國對中國這方面技術管制非常之嚴,它怕中國將太空軍事化,反衛星武器會嚴重威脅著美國太空戰略。但同時,美國又以反衛星武器威脅俄羅斯。
可見,將來太空武器化趨勢會越來越嚴重,制天權跟核威懾一樣重要,太空競爭需要不需要一些準則?一個管理模式?
也許再過些年,就跟核壟斷一樣,太空高科技成了政治格局的一部份,先來的不允許后來者擁有。
中美太空博弈
北斗計劃從起步階段就比GPS想得周全,GPS只能定位不能通訊,而北斗則同時具備定位和通訊功能,而不必借助其它通訊系統支持。
一次120個字的文字信息傳送能力,是北斗系統與美,俄,歐系統相比最大的優勢。這個功能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生活應用中,都能發揮更大作用。
北斗覆蓋范圍再過三年就可以全球化,無盲區,定位精度上跟GPS(10米)不相上下,而且反應時間更快,具有時間上的優勢。
成本上,北斗需要的衛星數量要比GPS少很多,維持運作經費自然劃算得多。
從戰略博弈角度看,GPS為了壟斷而生,美國要以太空科技來獨霸世界,號令天下。而中國北斗則不然,我們追求的是合作互聯,不要挾誰,也不滲透誰,這是中美戰略上的根本差異。
無論非洲,歐洲,亞洲國家,從經濟利益和安全角度上來說,理當更認可北斗系統,一旦進入全球應用階段,美國霸權將消解于無形。
北斗弱勢還需要改進,技術上來說,需要定位設備(客戶機)向衛星發送信息,容易暴露目標位置,另外,衛星需要接收定位設備信息,響應后才能定位,有擁堵可能。
另外還有中國在全球政治格局上的弱勢,中國被美國和它的盟友們視為秩序挑戰者,顛覆者。你只要有一點動靜,人家就開動宣傳機器在輿論上將你妖魔化,這是中國崛起中必然面對不利局面。
從產業角度看,北斗畢竟軍事色彩過于明顯,藏都藏不住,說造福人類文明,以德服人,人家很難相信。
雖然我們在向打造民用市場產業鏈努力,但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宣傳,中國以軍事為目的,具有侵略性。
這樣,北斗系統就成了“中國威脅論”的一個重要論據,中國很誠懇的反復告訴世界,我們是為了合作,為了和平而來,但你不信,我們也無奈呀。以后它們慢慢會信的。
威脅和機遇
北斗一旦進入衛星定位民用市場,首先要面對被技術攻擊一關,只有具備了抗干擾,抗攻擊能力,才能讓美國死心。否則,人家一攻擊,北斗就異常,這生意就沒法做了,美國可不是善男信女,你這是在它碗里搶肉吃。
在大國之間太空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 中國有反衛星武器,美國也有,威脅是相互的,鬧到魚死網破,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無論是GPS還是北斗,誰要是能先弄出個金鐘罩,另一個就得抓狂。
在軍用完善后,進入民用市場是北斗必然的走向,這個產業發展空間很大,市場效益也十分龐大,2020年預計是四千億元,但這只是民用化后的一小部份,市場機遇很大。
比較不利的是有的國家和企業,會因為美國因素而不敢用,還有在輿論引導下不敢用,這跟中國大飛機項目有些相似。這需要中國早做準備,在堅持質量第一的前提下,還要注重話語權的爭奪。
北斗前景
北斗進入民用領域條件日漸完善后,中國將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畢竟一起步就跟GPS正面對抗,是不理智的選擇。
我們會先在非洲,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開拓市場,然后一步步包圍經濟發達地區,最后奪取全球勝利。
想走出去,首先國內企業要先把平臺搭建起來,政府機構,國有企業不用說,它們必須支持北斗的應用,然后,才是民資企業,最后到個人。如果連中國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豈不是笑話。
大國崛起后,下一步就是對外擴展,北斗使中國有了獨立的衛星定位系統,這是中國崛起科技依托和保障。你難道指望開戰時,解放軍導彈要靠GPS幫忙定位?
北斗是攻方,GPS是守方,美國必須在輿論上搞臭北斗,來保證自己的地位。于是“中國科技新殖民主義論”就炮制出臺了。
我們在非洲已經被扣上新殖民者帽子,在太空人家還是這樣搞你:誰跟中國合作,誰的國家資源信息就被中國掌控,進而在經濟上擺脫不了中國的影響。
中國國際話語權非常缺乏,而高科技則是撬開輿論場,提升話語權的利器,比如核電項目,高鐵建造,水電建造,都已經成了中國一張張名片,北斗將來肯定是其中之一。
一帶一路構想,把世界地圖一攤開,我們就會發現歐亞大陸經濟整合是以高鐵為支柱,這將為中國的陸權時代打下堅實基礎。
高鐵修到哪里,中國意志就傳遞到哪里,我們的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就延伸到哪里,一帶一路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后盾,而北斗的打造又是高科技戰爭的支撐。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陸權,海權,空權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擁有自己的網絡控制權,太空控制權。
北斗是中國崛起的一個寫照,它最大啟示就是:
你最需要的東西,人家決不會給你,塞給你的只能是一碗毒藥。
中國人的命運只能靠自己,實力決定一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