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慈善”的本質
最近四川九寨溝地震,“壹基金”組織募捐,結果在網上又引發了有關其善款使用的新一輪質疑。本人對這類質疑本身毫無興趣,但看到一位網友的回復確是印象深刻,他說:“公平的社會不需要慈善”,這話說的正氣,它即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慈善,更是點中了這類社會慈善問題的名門。
慈善源于西方中世紀。
慈善是源于“愛”或“博愛”,這本是西方的說法,于是在博導們教育下,也成了當今中國的主流認識。可若剝去其包裝,撕掉其偽善,告訴你真像,恐怕要讓你三觀震顛。即這慈善的真正起源根本不是什么“愛”或“博愛”而是——罪惡。關于這,美國慈善史學家維弗說的是最直截了當了:“源于中世紀慈善的動機一大半是為了贖罪,或更廣義地講,是為討好巴結天堂里的統治者,給自己在煉獄里行方便,而另一類動機則出于使捐助者名字與榮譽不朽。”
我們知道,西方的中世紀是非常殘酷的,封建割據激烈,戰爭頻繁,屠殺與死亡無時不有,痛苦與悲哀無處不在,因此被西方史學者稱之為是“黑暗的時代”。而這就是那慈善起源的客觀歷史大背景,即是一地的血腥,滿天的罪惡,哪來的什么博愛?而聯系起來說:殺人越多,心靈越忐忑,活的越不安寧,對死后或來生的世界也就越是恐懼,于是其贖罪的心理也就越是強烈,也因此才有了那最初的慈善舉動,即花錢消災。
西方慈善的興起總是離不開教會作用,這也足以說明這類慈善的孽緣之所在。要之,西方教會的基本業務就是指導人們如何有效地清洗人生,從而體面且不留遺憾地走向死亡。
從至惡到至善,這看似風馬牛,其實也不難理解,這也就是中國古人總結的“物極必反”。
十八世紀以來西方慈善進入繁榮時期。
要之,十八、十九世紀正是西方殖民掠奪世界即其殺人越貨最瘋狂的時期,于是,與人類歷史上這最大的罪惡相伴,其慈善事業也開始進入了繁榮階段。
曾看過一篇文章,是介紹英國的一個慈善家,令人驚訝的是,他年輕時竟是參加過八國聯軍的。雖沒見過相關的統計,但類如的,即曾經來華沖闖北京城,火燒圓明園,肆意屠殺中國百姓,大肆掠奪皇宮珍寶,后來卻成了慈善家的肯定是不在少數。且想想也知,他們那些人晚年之慘狀,其夜夜都有中國的厲鬼與之廝守魔魘,日日都是在血染青磚,腦涂黑發的驚悚記憶中度過,而如此難熬的殘生, 也只有通過捐贈或變賣中國古董來行善以充慰藉了。且我們都知道,西方的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董,大多都是屬于“善行”的即所謂“個人捐贈”,這也更切實地反映了這類慈善與罪惡以及贖罪之間同生共榮的復雜關系。
至于維弗說的另一類動機,即“出于使捐助者名字與榮譽不朽”,這其實更能說明的是現代社會的慈善。近現代社會由于更文明了,是故其罪惡的程度以及贖罪的心理也都不那么突出了,于是花點小錢,避個稅,顯個名,或弄個廣告效應什么的,自然也就成了有錢人所熱衷的趟路。當然,也同樣是由于社會文明程度的原因,出于愛心所做的慈善,也肯定大有人在。
慈善的起源與發展雖然是歷經荒天黑地,但也有其陽光的一面,那就是:它可以在富人與窮人之間通過錢財形成有效的鏈接,從而起到平衡社會矛盾,緩解階級沖突,即有一定維穩的社會作用,是故這事也一直為西方統治者所樂道且大力提倡。
“公平的社會不需要慈善”
曾有一位叫特蕾莎外國修女,要來中國做慈善,卻被中國政府拒絕,理由是“中國沒有窮人”。這事也一直令中國的公知們憤憤不已。
其實,那時中國還是一個比較純粹的即以公有制為基礎社會主義國家,所以,當時的中國沒有富人,因此也就沒有窮人。要之,這窮與富是相對的概念。沒有富人,即沒有了比較,相對地說,也就沒有了窮人。當年“萬元戶”若與今天的富豪相比,肯定也已經是窮酸了。所以,公有制的基本特征就是:要么是都富,要么就都窮,而這個特征所反映的社會本質就是相對的公平。因此,當時的中國,即便是高官與普通百姓之間,其生活水平也都差不太多。那么你來做慈善,給誰做?做什么?這位修女還曾去過古巴,而且特羅同志沒有拒絕她,是把她安排到了最需要幫助一個養老院,結果那里只有一位臥床的孤獨老人,且有多位服務人員精心照顧,見狀,這修女也只好悻悻的離開。其實當時的中國即便不拒絕她,她肯定也是同樣的結果,即是歡歡而來,悻悻而去。
中國的公知大部分都是經過恢復高考后,接受草臺班子教育的那批。因接受的是畸形教育,且沒得到什么真傳,所以無論是在世界觀方面還是在方法論上,都非常的扭曲,是故才錯亂了時序,混淆了是非,或是故意拿今天的理說昨天的事,以弄視聽。今天的中國經過“先富”后,已經是富豪累累,于是窮人也就滿地都是了。所以那位修女要是今天來中國做慈善的話,肯定不會被拒絕,而且也肯定會受到公知們的熱烈吹捧。
其實特蕾莎這類教會修女所做的慈善是另一類,即不是直接使錢的那種,而是屬于轉口貿易,即是安撫型的。如果說西方教會打理殘生,給富人們用的是鎮靜劑,好讓那些罪惡的生命平靜的離去,那么他們用給窮人的則是麻醉劑,目的則是讓其無知的死去。而這特蕾莎就是專門麻醉窮人的。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德普濟,恩澤百姓。如今中國的“脫貧”靠的是在黨旗指導下的政府作為,這是任何個人、集團或私制性質的政府行為所無法做到的。所以,可以預測,向“壹基金”這類的慈善,在中國肯定是沒有前途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