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稱作“環境保護史上最大規模行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已滿三個月。期間,28個督查組共檢查了3萬余家企業(單位),揪出2萬多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問題率超6成。此番強化督查初期出現的拒絕檢查、阻撓執法事件,至今仍時有發生。譬如,有企業強行將督查人員推出門外;再如,有企業將檢查人員反鎖在噴漆車間內長達20分鐘;更有甚者,保安冒充派出所工作人員欲強行帶走督查人員。(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長久以來,環境保護一直全世界呼吁的主題之一,此次環保督查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可很多企業為了抗法,抵制督查、抵制整改,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更是丑態百出。到底是誰給了這些企業的人膽量?
地方保護主意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企業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為了稅收有增不減,當地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采取也不管、不顧、不制止的態度。企業也習慣了這種受保護的狀態,沒有環保意識,甚至根本不把“環保法”放在眼里。更有甚者,為了提高GDP,環保部門被迫放棄原則,審批一些環評不達標的項目,充當地方環保違法的“保護傘”。其次,環保部門懲罰力度不夠也是一個方面。當處罰力度小于改造升級設施設備,企業也并不把環保部門的處罰當回事,反反復復承諾提升改造,減少排污,卻止于行動。
環境督查要因地制宜,環境保護也要對癥下藥。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的,就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樊籠,扶持或者保護的前提條件,應該是企業遵紀守法,合法經營,而不能恃寵而驕,膽大妄為;是因為處罰力度不夠的,就要以一儆百,從嚴從重的處罰。比如廣東佛山嘗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辦法,嚴厲問責,收收這些企業的膽量,有效地把環保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閔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