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聞報道:柯潔輸掉與AlphaGo的第二場比賽,在賽后他接受采訪時,一位中國記者用英文向柯潔提問,且語速極快。在得知該提問者是中國人后柯潔表示:“如果你是中國人,那你應該像中國人一樣提問。”柯潔的話語多么質樸,多么可愛、多么可敬。隨后,這位記者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說明,表示英語是他的工作語言。
那位記者說自己是英文頻道的,所以工作時用英文,但是,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采訪而不是對外播音,因此,他是在狡辯。我不僅要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哪條法律哪個規定說英語是中國人的工作語言?一個中國記者用英語向中國人問話是對中華文化不自信還是崇洋媚外的洋奴?
一、什么叫工作語言?
這位記者所狡辯的,英語是他的工作語言。根據這種說法,我們應該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工作語言。
工作語言,顧名思義,就是在工作中所需要表達的語言,如播音員在播音時必須講標準的普通話,演員登臺表演與眾不同的臺詞和唱腔,老師在教學中的演講,朗讀古詩詞或者古文時的腔調,法官審理案件時的法律用語,公共交際活動當中的禮貌交際用語等等,這類特別的職業語言叫做工作語言。
這位記者是在采訪,而且采訪的是中國人,采訪是一種雙方面的信息的交流活動。當然在這樣的交流活動中,交流的雙方都會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比如在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時,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外國記者在提問時都沒有用中文,他們都可以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也可以用中文或者英文。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一般的職業人可以用相互聽得懂的語言交流,而作為代表國家的工作人員應當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這是一個國家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的根本問題。中國的開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同志懂得多國的語言,與外國人交流時完全可以說流利的英語或者日語、法語,可是,周總理每次代表國家與外國友人交流時,都講普通話,穿中山裝,代表著中國政府的政治和文化立場,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
在中國政府的每次新聞發布會上,有的外國記者朋友不用中文提問,那是因為新聞發布會上有翻譯。這位記者是英文頻道的,應該不是播音員吧?就算是播音員也不是正在播音吧?英文頻道的記者懂英文是必須的,記者并不代表中國政府,因此,英文頻道的記者用英語和外國人交流也無可厚非。也就是說,這位記者所說的工作語言應該是局限在與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可是這位記者采訪的是位中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交流用英語表達,是討厭說中文還是不會說中文?這位記者還有“國格”嗎?
如果這位記者在柯潔表示“如果你是中國人那你應該像中國人一樣提問”后,馬上回答“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是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應該理解這位記者的魯莽。可是這位記者并不是這樣回答,而是用這是他的工作語言來狡辯,這就是大大的不應該了。
二、為什么會出現中國人與中國人交流用英語現象?
很顯然,這位記者的回答完全表達了他是已經知道柯潔是一個中國人的事實,英語是他的工作語言只是一種無力的狡辯,真正的原因是這位記者和中國人交流時討厭用中文表達,還是用英語已經成了一種的習慣行為?
為什么中國人與中國人用英語進行語言交流會成為習慣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在什么情況下中國人與中國人交流用英語表達。
僑居在國外的中國人用什么語言交流我不太清楚,也許會有用英語的,也許有用普通話、粵語、潮汕話、閩南話或者交流時說雙方聽得懂的家鄉土話。在中國大陸,中國人與中國人用英語交流的,據我了解,確實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比如在學習英語的集體場合、班級中,為了熟練英語,相互之間用英語交流,以提高英語的學習進度,。也有在同一個家庭內都是學英語的,相互之間用英語交流也未嘗不可。有一些剛剛學會幾句英語的學生或者社會青年,在不懂英語的人面前說上一兩句顯擺一下也有可能,更有一些無知的人們用學到的英語語言去侮辱不懂英語的中國人。用粗俗下流的英語詞句去侮辱不懂英語的中國人,我一貫認為這好比是一條狗在狂吠不認識的人一樣,人們可以不用去理會,聽不懂英語和聽不懂狗語是同樣一個道理。
以上這些現象有正常的語言交流行為的也有不正確的方面。這些人畢竟是是少數或者是短暫的行為,對中華文化構不成太多地傷害。
我們更關注的是中國的社會現象,由中國政府官員號召“全民學英語”,毒害了許多中國人。我記得中國的媒體在報道學英語的新聞中,把學英語提高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一個三歲的小孩因為懂得一百多個英語單詞則被電視臺捧為英語語言天才。后來才知道,他們全家都是學英語的。一個從小在英語交流的環境中成長的小孩,懂得幾個英語單詞算什么天才?英、美國家的同齡小孩子個個都會這些單詞。就象一個三歲的中國小孩能夠說一百多個漢語字詞一樣,是一種普遍性的現象。
政府的主導,媒體的炒作,特別是香港回歸以后,受香港殖民文化的毒害,讓中國人學英語進入前所未有的高潮。公交站牌上印上了英文,公交工具上使用了英語報站,各類廣告,商標都描著英文,各種考試必須英語過關,高考中的英語分數比例超過語文,大學取消語文課但必須學英語,還有人提議在中國的居民戶口簿上都要印上英文,甚至有的政府官員在代表中華民共和國在對外交流中也講起了英語,中國的媒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著臉皮報道這類有傷國格的新聞。
由于全民學英語,相當多的人以學英語為榮。然后一些商家為了資本利益,鼓吹美國的教育是如何如何的好,鼓動中國的有錢人把子女送到美國去深造,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我不反對孩子出國留學,但我反對把外國的教育吹上天。全世界都知道,美國的基礎教育是最糟的國家之一,有些人甚至從小就想把孩子送到美國去鍍金。
據新聞報道,曾經有一個來自臺灣的北大學生說,如果我早知道北京大學是英語教學,就應該直接去美國留學。聽說這位臺灣同學后來真的轉學到美國去了。
在這樣一種殖民文化籠罩的教育氛圍中,許多中國人用英語表達成了習慣,有的甚至還誤以為能說英語的人是高人一等的族群,于是,中國人與中國人用英語交流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三、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做到真正的中華民族復興
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糾正了全民學英語的政策誤導,最近規定的職業考試中,沒有象過去那樣強調一定要英語過關,這就是政策在回歸。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做到“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是因為在中國三十多年來出現了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不自信的社會危機。那么,三十多年來,中國為什么在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等各方面會出現不自信的危機呢?
1、《中國共產黨章程》是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無產階級政黨。
中國共產黨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列主義傳到中國后成立的,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從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因此,《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結合中國三十多年來的實際,就可以找到中國共產黨理論不自信的真正原因。
2、《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大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道路是共產黨人必須走的唯一正確的道路。而中國現在叫做特色社會主義,雖然習近平總書記在解釋特色社會主義時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但是,人民不僅要問,既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為什么還要加個“特色”兩個字?中國的社會主義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命名的,中國共產黨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命名的。如果說社會主義具有中國特色,難道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么?那么,根據這個推斷,中國共產黨是不是也要改叫“中國特色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后來的提法在《憲法》最早規定的“社會主義國家”前面加上一個“特色”,是故意顯得多余還是在修正憲法?
沒有明確中國是走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道路”還是后來提出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據三十多年來中國的實際,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與現在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許多不相同的地方,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有明確的目標,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摸著石頭過河,迷糊得很,就象習近總書記說的那樣:“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因此,中國的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怎么能夠做到自信呢?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條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還沒有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難道就成了一堆廢紙?按照《憲法》第6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現在的中國還有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嗎?過去中國“全民所有制”經濟已經變成了國家所有制(國有企業)和私有制(瓜分國企成為私有企業);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生產隊都已經解散,成立了鄉、村制度。國有企業、私有企業和買辦資本企業實行的都是雇工剝削用人制度,人剝削人的制度不是消滅了,而是助長、發展了。“按勞分配”的原則演變為“按資分配”。按照憲法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可是主導瓜分公有制的的黨內領導人和瓜分公有制經濟的犯罪分子,有哪一個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被蠶食,社會主義制度被顛覆,又怎么能夠做到制度自信呢?
4、憲法第22條規定: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
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文化現象是一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的綜合反映,是理論、道路、制度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學習《憲法》與《黨章》,沒有提倡“全民學英語”的規定,可見,“全民學英語”的口號是極少數人的想法。如果利用權力強迫中國人民“全民學英語”,這是一種對中華文化不自信的具體表現,更有甘當崇洋媚外的漢奸嫌疑。
回首看三十多年來中國的文化現象:《生死疲勞》、《軟埋》這些文學作品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嗎?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上刊登和發布的虛假廣告,色情畫面,黃色故事,提倡性開放的文章,以及那些宮廷戲、那些穿著暴露的主持人,那些露胸、露腿、露臍、露屁股的表演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嗎?人民成了“愛國賊”,這是愛國主義教育嗎?中國還找得到共產主義教育的影子嗎?資產階級享樂主義,金錢萬能,金融賭博,賣淫嫖娼、走私販毒、拐賣婦女兒童,全民腐敗……所有一切的社會丑惡,如果政府官員能夠真正按照憲法規定,三十多年來還會這樣泛濫嗎?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中國共產黨又如何能夠做到文化自信呢?
理論正確才能做到理論自信,道路正確才能做到道路自信,制度優越才能做制度自信。在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地做到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自十八大以來重申要堅持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毛澤東思想,是力求做到理論自信的具體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強調“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是力求做到道路自信的有力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力求做到制度自信的有力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多次強調文藝要接地氣,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力求做到文化自信。
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并逐漸地向全世界傳播,殖民文化(英語)也會漸漸地離大多數中國人而遠去。
中國記者用英語向中國人問話,是對中華文化不自信的具體表現,更有崇洋媚外洋奴的嫌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